都知道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其實下一句才為經典

2021-01-10 舊史心說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韓詩外傳》卷九有句至今人們都在使用的句子,大家都應該知道後一句是什麼,全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後面一句的更加直接的點明主題,前一句在字面意思上是說樹木想要靜止不擺動,但是自己卻是無法控制的,在風的推動下,外界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表示客觀事物不能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或者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等。

這句話意在宣揚儒家裡的孝道理念,反向告訴人們對父母盡孝要及早認識,不要等到雙親都離世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趁還健在的時候,好好把握時機,原文故事是這樣的:孔子在一次出行時,途中聽見有人哭泣,悲痛欲絕的哭聲使得孔子下車循著哭聲走去,走近發現一男子穿著粗布手握鐮刀在道路一旁哭泣,孔子就上前問道:「先生家中是不是有喪事,為何哭得如此悲傷?」

男子名叫皋魚,皋魚對孔子說自己犯了三大錯事:「年少時出門求學,周遊列國,並沒意識顧及到家中父母,這是其一;之後自以為是,不願留在聖上身邊效忠,對國無貢獻,這是其二;與朋友交往,情比金堅,但還是同人斷絕了來往,這是其三。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都失去了,在世間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留念的了,就在此與世長辭吧!」孔子之後向其弟子們宣傳這樣的道理,眾弟子紛紛回家奉養雙親。

這句話不僅告誡的是過去的年輕人,也同樣是在告誡現在的年輕人,更何況在當今的快節奏的生活節奏下,大部分的年輕人常年在外工作,無暇顧及日漸年老的父母,等功成名就之際在回到家中,父母已經不在年輕,甚至留下一輩子的遺憾,有些人常年雖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經常不回家,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很少,在外花錢大手大腳,卻從沒想過為父母買一束花,實際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對於父母來說多陪他們吃一頓飯就很知足了,多多換位思考,理解父母,事情永遠不會按照計劃進行的。

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孝順是衡量這個人道德標準的指標之一,雖然快節奏的時代壓力大,但請在閒暇之際好好陪伴父母,不要留下遺憾才好。

相關焦點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這些年不敢停下來,一是為了生存,二是為了讓自己有事做,每一天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這樣就沒時間回首往事,往事不堪回首,現在閒下來,卻在某一個瞬間經常想起母親,太多遺憾,每當在大街上或任何一個角落,看到七十歲左右的老人,母親的形像立現眼前!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啊!想一想,想一想那一天如果到來,該會有多麼可怕呀!!從現在開始,無論你再忙,工作再重要,趁老人還活著,就多回家去看看老人,哪怕打電話嘮嘮家常。其實,你身在外邊,可能不知道,你年邁的父親,每天都可能拿著他那個陳舊的手機,在等待你的一聲問候……放下手邊的事,給家人打個電話吧!此文,請替我送給天下父母,送給所有遠遊兒女!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除了孝順外,另一含義十分深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原文是這樣的:「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大概意思就是,擁有深厚友誼的朋友早早就斷絕了聯繫,這屬過失之三。樹想要靜止,但是風卻不停地吹動著它;為人子女想要孝順父母的時候,雙親卻不在了。
  • 懷念父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我已坐在窗前,吹著涼涼的風,凝視著天空,天空中什麼也沒有,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我的思緒仿佛被那呼嘯而過的車輛帶去很遠很遠。想著想著。眼角的淚不禁潸然淚下。父親。走了已經十年了。音容笑貌依然如昔,深深根植於我的腦海之中。
  • 樹欲靜而風不止,看五代郭威怎樣由不受待見的武將逆襲成為帝王?
    生活中,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有所交集,總有人好風評他人。有說好的,也有捕風捉影的、隨意評測他人的。困厄繞身,時運多舛,獨善其身,可是易事?人言可畏,多事之期,謠言四起,何所適存?漢·韓嬰《韓詩外傳》皋魚曰:樹欲靜而風不止......
  • 合美惠官方發文:樹欲靜而風不止,誰在處心積慮的抹黑合美惠?
    合發全球最近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篇題為《樹欲靜而風不止,誰在處心積慮的抹黑合發》的長文。文章指出,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小撮自媒體人,打著反傳旗號,對合發全球大肆污衊和抹黑。文章措辭激烈,痛批自媒體的不良動機,堪稱難得一見的雄文。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看哭了!
    我想起當年父親送我上幼兒園的情形,第一次去我特別不適應,父親便一直把我抱在懷裡,直到進了教室,他才依依不捨的把我交給老師。初去的那幾天,我總是哭鬧,父親每次都要站在幼兒園的柵欄門外頭,看我玩一會兒才離開。
  • 《東京物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母親是半個醫生,清楚這種眼疾發展下去有失明的危險,急得不得了,帶著我把市裡眼科有名的醫院都跑了遍,把有名的醫生都見了個遍。一到周末,母子兩人大清早就騎著車往醫院趕,排隊搶號。一年下來,幾乎所有治療手段都用了,眼壓還是居高不下,母親幾乎夜夜無眠,偷偷哭了好幾回。作為當事人的我,反倒沒什麼壓力,畢竟年紀小。聽著醫生和母親略顯沉重的對話,失落一會兒,轉眼就把這一切拋在腦後,高高興興地和小夥伴玩兒去了。
  • 31.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地藏經淺釋】(宣化上人)
    如命無間,當你生到地獄裡去,雖然受苦,但是命還不斷,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都是因這神識的作用,神識是不變的。「時婆羅門女」:這個時候婆羅門女,「知母在世」:知道她的母親在世。若在世時」:假使佛在世的時候,「我母死後」:我的母親死後,「儻來問佛」:儻,是或者;儻若,假設我要來問佛,「必知處所」:佛一定會知道我母親到什麼地方去了
  •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絕,「媽,我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我沒時間。」跟母親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只是買一袋麵包,快得很,不會耽誤你……」最後她都有點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一心想著速戰速決,剛下班我就飛奔前往。但是遠遠看到了那家麵包店,我的心便一沉,店裡竟是人山人海,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了店外,我忍不住暗自叫苦。
  • 俗語「老牛吃嫩草」其實大家不知道還有下一句,下一句才是經典!
    在農村,一直流傳這樣一句俗語「你這簡直就是老牛吃嫩草」,其實大家不知道還有下一句,下一句才是經典!千萬不要小看了古代人,他們雖然生在不夠發達的年代,但是他們卻通曉世間萬物,也給後代留下了很多有趣又實用的話語,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俗語。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每日一詩之專題】增廣賢文
    【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免費關注訂閱【老朋友】點手機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本句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春秋時孔子偕徒外遊,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遊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好在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人都是匆匆過客,無一倖免。」鄰居說,老太太原本住在市區,有兒有女,獨自搬到這已經七年多了。三個多月沒看到人,還以為她走親戚去了。逢年過節看不到有親戚來走動,住對門也很少跟鄰居們說話。當天深夜,警察聯繫上了老人的兒子,為老人辦理了身後事。
  • Netflix 2020:樹欲靜而風不止-虎嗅網
    擴展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一直以來,Netflix都以內容多元為特色,相比亞馬遜Prime、Apple TV+、HBO MAX、Hulu、Disney+等平臺,Netflix的內容屬性似乎更難被定義。動畫方面, 一方面針對本土市場,通過海外優質工作室的經典作品採買、授權,以及與全球動畫公司協作合制,為美國用戶提供風格、流派、年齡層豐富的動畫內容,另一方面,將動畫作為打開新興市場的敲門磚,在國際化過程中,投資製作本地原創動畫,例如平臺於4月在印度啟動的首批原創動畫兒童節目《威武小神童》、印度神話背景的動畫劇《Ghee Happy》,以及與中國動畫工作室東方夢工廠合作的
  • 「得意莫忘形」下一句才是經典,《增廣賢文》用一句詩道出了真諦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俗語叫「得意莫忘形」,「得意忘形」是一個很廣泛的成語,而這句俗語其實還有後半句,並且後半句要更經典一些,叫「失意莫灰心」,意思是說縱使時運不濟,也一定不要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這句話的意思是,運氣好時,風都能送你到滕王閣去揚名;運氣不好時,你要臨摹碑文,碑文都會被雷電轟倒。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
  • 王陽明:「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一句更經典,道出男性缺點
    都說男人「越老越吃香」,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男人隨著年紀的增長,閱歷也不斷豐富,心智也不斷成熟,從而會散發出成熟男人的魅力。其實一個男人的一生,總是要經歷那麼幾個階段,而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去重視,會影響到自己今後的人生走向。而對於男人來說,四十歲是一道坎,五十歲也是一道坎。而很早以前,王陽明就對男人如何度過這兩個階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說到王陽明,他可是一位傳奇的存在。
  • 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句才是精華!
    現代人的通病大概是太急了,我們總和時間賽跑,凡事都要快,好像慢一秒就會輸掉整個人生。吃早飯要快,否則上班該遲到了;約會要快,好趕回去加班;旅遊也要快,走馬觀花似的看景點,拍照打卡……對「快」的追求,正在讓我們錯失許多美好事物,當我們正在為生活忙於奔波時,生活已漸漸離我們而去。
  • 子曰: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句才是精華,說出了社會現實
    久而久之,老百姓都笑話他,民間更是流傳著「松江太守明日來」的諺語。其實他們不知道,那些前來訴訟的人,很可能只是因為一時氣憤,過了一晚也許就消氣了,後悔了。「明日來」這話,為的是給別人、也給自己留下一點思考的空間,在沒有充分了解情況時,不貿然妄動。既能救人之錯,還能避免自己忙裡出錯,錯判案子。
  • 葉子的離開,是風愛得太深,還是樹學會了放手
    萬物都有輪迴,愛情也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當你悵然若失的時候,你一定會發現,當一個人失望到了極點,就會萌動希望。葉子的離開,是風愛得太深,還是樹學會了放手?愛與不愛,皆在一念之間,真正暖心的人,哪怕在天涯海角,想起來依舊很近很近。不管距離多遠,都走不出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