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音樂,我存在|我想辦一個最有人情味的音樂節

2021-02-25 街聲

臺灣地區的「爛泥發芽」音樂節,希望自己能成為最有人情味的音樂節。2018年舉辦第一屆時,傷心欲絕、無妄合作社、廢埕樂團等樂團參演,「倉庫搖滾派對」的形式在樂迷圈中引起不小反響。2019年,「爛泥發芽」開始籌備第二屆。

90後發起人李宥融,高中畢業後在「短命」的 Livehouse 學技術,在大學裡創辦第一個音樂節,把倉庫當成家,帶著高中生後輩鬥智鬥勇…… 原本兩手空空的年輕人,在城市裡讓越來越多的「爛泥」發芽。

「我音樂,我存在」是街聲大事給樂迷開闢的自留地,大家可以在這裡分享自己和音樂的故事。投稿方式及往期回顧見文末。

「爛泥發芽」的故事,要從七年前的武士武士 Livehouse 開始說起。

高中畢業後,因為家人的一句話:「靠音樂你會餓死的,把家裡的吉他音箱都通通拿去丟掉!」 我開始想要證明,靠音樂是可以活下去的。

一個每天要喝一杯全糖珍珠奶茶的好朋友問我:「要不要去 Livehouse 學技術?」 我二話不說直接答應。雖然兩個月沒有收入,但那間武士武士 Livehouse 變成我的起點。

容納不到200人的小小空間裡,有十幾位工作人員。大家時常在活動結束後自己去買生啤酒,一起聊天聽歌到深夜。那時聽了好多臺灣地區的樂團和日本朋克樂團,還認識了很多很棒的音樂人,讓我發現原來音樂是這麼美好。

雖然武士武士只存活了短短兩個月,但我抓到了一種自由、無拘無束的感覺,跟我以往被框住的人生好像不太一樣。武士武士關門大吉後,我心中一直有疑問:為什麼一個展演空間沒辦法讓這麼多有理想的人活下來呢?為什麼要靠音樂生活這麼不容易?

「爛泥發芽「音樂節發起人李宥融

大一下學期的時候,與 FJURMC 輔大搖研社(輔仁大學搖滾研究社)的夥伴共同創辦了輔大第一個音樂節 —— 「藍天 · 草地音樂節 Indie x Impact x Individual」。那時候零資金、零經驗、零人脈,不到半年之後,舞臺樹立在輔大校慶大門口,我感受到演出者與觀眾的連結,我看見了一種單純與感動,自己似乎也陷進去了:我們確實做到了。

第一屆輔大藍天草地音樂節的第一個舞臺

藍天草地丘與樂樂團

2013年一同舉辦藍天草地的夥伴。感謝當時相挺的樂團:Space Cake|史貝絲考克、槍擊潑辣 Guntzepaula、 Trash、 丘與樂、 既視感、 厭世少年 Angry Youth、 ChainSMash、 The Real Man ㊣真男人㊣樂團、 混血兒 - Hybrid、 柳葉魚 The Capelin

大二時我擔任丹鳳高中熱音社第五屆的指導老師,開始接吉他家教,同時在燈光音響公司打工。跟我媽借了大概10萬塊新臺幣,湊一湊之前打工的費用,在一個像廢墟一般的地下室,重新整理水電、裝潢、隔音,買了一些簡單的設備,讓熱音社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雖然時常被抗議、時常爸媽們打電話過來、時常東西被弄壞,但我還是堅持每個月安排一場車庫 Show,不管眼前有沒有觀眾,都要演。

20年的老地下室,整理之前的樣子


整理過後的第一次小成果發表會

2015年學期結束,終於輪到熱音社的最終成發。場地在學校操場,架好所有設備,觀眾開始入場,爸媽們也帶著一家人來看看這群孩子到底在搞什麼。結果,環保部門意外出現,學校的總務長也跟在一旁。環保部門說我們發出「噪音」被舉報,架起了分貝儀,警告我們如果繼續,將開始累計罰款,據說可以罰好幾萬。學生問:「這場活動我們跟學校申請了,學校也說沒問題。」總務長趕緊否認說:「學生沒有申請,如果要罰趕快罰。」我當下的憤怒絕對可以把他打趴,讓他從此倒地不起,但打趴他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於是我們決定臨時更換場地,到學校一個隱密的地方。大家開始螞蟻雄兵般地搬運所有燈光音響、TRUSS 音響架、發電機。我們推遲一小時,但還是順利開演了。那時我在控臺接線,非常低落難過,按耐不住的眼淚偷偷流下,旁邊的夥伴拍了拍我的肩。

第五屆熱音大成「原」場地

一個小時後的場地

那個暑假,這群小孩從熱音社卸任,我們臨時起意,花了一周辦了一場音樂節 —— 小土坡音樂會 TuPo Music Concert 。地點在練團室外面的公園,前方剛好有一個土坡,所以乾脆叫小土坡音樂節。公園旁邊豎立許多高樓大廈,警察走過,差點終止演出,但最後還是撐住了。小土坡讓我知道要讓更多人認同、彼此互相理解,是一條艱辛無比的道路。

因為小土坡串起了更多樂團的連結,因為小土坡讓我認識工作上重要的夥伴,因為小土坡讓我決定我要繼續買硬體設備。硬體買著買著,不小心開啟了我的設備人生…… 燈光音響公司「環音現場」正式營運。

小土坡音樂會。感謝當時的三個樂團:長生不老 Aerial Recall、殘橋仔 Landman、廢埕樂團


「愁城鬧事」的夥伴們

2017年,知道「愁城鬧事 Trapped Citizen Riot」的時候,就想怎麼會有一群人在倉庫辦活動?(愁城邀請來自大陸、香港、臺灣、衝繩、東京的樂團在倉庫舉辦音樂節)環音現場來試試合作,因此成為了協辦。愁城 Trapped Citizen 圍繞在這三個核心理念:都市空間的「鬧事」、自己幹的「DIY」,所有同好、跨國夥伴一起幹些什麼的「DIT」(共力,Do it together)。雖然最後把自己搞到累死,還自掏腰包,但那樣一個場景大家有目共睹,場景中一股強大的力量,把我從永無止盡的硬體設備中拉了出來。

「愁城鬧事」結束後,心中自然也產生了一個想像:在一個工業區裡,每一個倉庫都是一個曲風、自成一個氛圍,大概會有十幾個鐵皮倉庫,座落在一個假日如死城的工業區裡。樂團、觀眾、主辦人都是非常接近的,彼此沒有距離、沒有護城河、沒有許多的限制。

於是我籌組了團隊,辦了2018年第一屆「爛泥發芽」音樂節。雖然只有一個倉庫,但我們一起用歡笑與淚水度過每一周,我們花很多的心思設計舞臺、環境、活動內容流程,過程中有人因此流血、有人把鐵皮倉庫當成自己的家,所有人都投入與奉獻自己給「爛泥發芽」。

爛泥發芽的反饋

除了「大型」的爛泥發芽音樂節,周末還有「爛泥發芽之鐵皮大舞廳」。爛泥發芽的風格相對搖滾、偏硬,大舞廳則打破爛泥發芽既定的曲風,希望可以達到音樂的多元性,希望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希望更多的人醉倒在路邊」。

告五人在爛泥發芽之鐵皮大舞廳,覺得這裡的氛圍仿佛不像臺灣

有觀眾評論:「在都市邊緣的邊陲,有一坨又一坨的爛泥正在各自發芽,開出了各自腐臭卻前所未有的花,而我的應該是樹。」

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感受到什麼是爛泥發芽、會有更多人開始聽到不同的音樂、會有更多人一起被感動,共同創造一個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故事。

我們也許髒,但我們在發光。

從2012-2019年,感謝所有朋友、樂團夥伴、工作夥伴、每位朋友身旁的家人一路以來的陪伴,爛泥發芽因為有你們相挺才能走到現在。我們的願景是創造一個最有「人情味」的音樂節,來到「爛泥發芽」就像回家一樣。爛泥使我們形成一個堅而不催的連結,爛泥使我們一起相互扶持成長,爛泥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這樣的一個關係的基礎,將成為彼此人生的出口。

2019 爛泥發芽鐵皮卡 Chill - 「城市邊緣的自由搏擊戰」

「我音樂,我存在」,是街聲大事為樂迷們準備的欄目。

如果音樂對你的意義不只是一首首歌的旋律與歌詞,而是與你腦中的某段記憶融為了一體。音樂起,相關的人、事、物隨之復甦,纖毫畢現。那麼,請將這些故事分享給我們,分享給更多人。我們會仔細閱讀每一篇來稿,一旦採用,奉上豐厚稿酬。投稿信箱:editor@streetvoice.cn

本文於李宥融Facebook2月26日首發。

圖片來源:李宥融

校對:馬外外

相關焦點

  • 我音樂,我存在 | 「灣灣獨立音樂速報」誕生記
    2017年10月31日,晚上21點左右,我創建了一個微博叫 @灣灣獨立音樂速報,並發出第一條微博,希望能夠使用這個帳號,發布、搬運一些相關資訊與視頻。當時並沒有想好很詳細的規劃,甚至連第一條微博都寫得很隨意,覺得「反正第一條也不會有人看」。無聊的夜晚就是這樣,人容易冒出各種各樣的點子,會熱血和衝動,覺得好像可以為喜歡的事情做點什麼。
  • 我音樂,我存在|喜歡音樂,喜歡到「不是人」,變成了「蘑菇」
    本期 「我音樂,我存在」,聽蘑菇講講這些地方的故事。我是展旭,一個普通的搖滾樂迷,朋友們都叫我蘑菇。跟音樂真正意義上的接觸是從1996年開始的,那一年在路邊攤買了一盤封面奇怪的磁帶,叫《搖滾北京》。從此徹底改變了我的音樂聽覺習慣,音樂不再是打發時間的東西。
  • 我音樂,我存在|我開發了一個獨立音樂小程序
    「我音樂我存在」是街聲大事的一個開放型單元,專門給樂迷的自留地。如果你有衝動,把自己和獨立音樂的故事寫下來,我們當然歡迎。一旦採用,稿酬豐厚,發放及時。投稿方式及往期回顧見文末。說回來,重點是找到了自己想做的行業——音樂行業。投身音樂行業有兩件事可以做,一個是做音樂,一個是宣傳音樂。學樂器應該來不及了,那還可以宣傳我自己喜歡的音樂!當時完全沒主意畢業後去哪,恰逢對門寢室有個姑娘說要去北京。我說能不能跟你搭個伴,我就去北京玩幾天,順便找找工作,然後當天買票和同學坐上了北上的綠皮火車。幸運的是,在來北京後的第三天,我就找到了工作:在一家流媒體音樂平臺做音樂編輯。
  • ​十一黃金周,我最後悔買了音樂節的票
    /小鹿角app與此同時,2017年的戶外音樂節票房也從2011年的1.61億元漲至5.8億元,增幅達到360%。搖滾的、電子的、嘻哈的,專業廠牌辦的、企業辦的、景區辦的,在假期足夠悠長的5月、10月,音樂節正瘋狂開展著「圈地運動」。落地的音樂節越來越多,結果藝人不夠用了。
  • 2020年最後一個月,我還想蹦音樂節,東莞有嗎?
    就像樂隊名「Crazy On Music Zone」一樣,康姆士從不「歸類」自己的音樂風格,他們通過講述動人的故事來傳遞溫暖、積極的能量。 沒有特定非常喜歡哪一首,心情不同,當時想聽想唱的歌曲也會不一樣。當有人抱著你哭,可是你卻不希望她為這微不足道的小跌倒難過時,我們決定要來寫一首,也發行了。
  • 我音樂,我存在 | 兩年,我去了十次臺灣,看了近五十場演出
    如此高的人口密度,甚至導致打卡時有人留言:你今晚也在?剛剛沒看到你… 到處都能遇到熟人,這是在臺灣看演出時另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朋友說過:「我想不出臺灣樂團有誰像『男神』的,大多都像隔壁鄰居。」音樂節「同樂會」的氣氛,似乎也是大陸某些大規模音樂節上比較少看到的。
  • 我音樂,我存在丨我有一臺隨身聽
    如果說人類的味覺記憶最持久,那麼音樂作為精神食糧,想必也不相上下。之所以有這篇文章,還要說起我不久前買到的兩張樸樹籤名的《獵戶星座》CD。寫到這兒我自己都笑了:因為回家寫作業的時候聽歌會挨說啊!2004年前後,我在東方新天地的 FAB 音像店遇到一個自稱是「搖滾歌手」的地下通道彈唱青年。他看我手裡拿著一本捲起的《我愛搖滾樂》,覺得我可能是喜愛音樂的無知少女,便向我推銷起現在說來算是「獨立發行」的EP。我還記得他叫古金,也不知道現在混得怎麼樣了。出於禮貌我還是想告訴他,那本《我愛搖滾樂》我只看了「 Shit Humor 」的部分。
  • 9月的UNITY還有音樂節,全是我想看的陣容!
    卻全是我想看的陣容!沒有兩把刷子是萬萬不敢在魔都辦音樂節的。特別是近年來形成了垂直化和針對樂迷人群的音樂節越來越多,例如電子音樂節、嘻哈音樂節、自賞音樂節和歐美獨立搖滾樂團為主打的綜合性音樂節。但在這即將來臨的九月裡UNITY還有音樂節!有意打造一場難得的演唱會級別豪華陣容音樂節!
  • 內耳音樂節:地下音樂的一個輪迴
    退出「頂樓的馬戲團」,此次作為個人登臺的陸晨理解為:「這個音樂節很像2000年前後的那一撥,來的人都氣味相投。後來它們都沒辦下去,一是因為沒建立合理的商業模式,二這也是一個周期,音樂節從地下和原創變成了主流和商業,但一段時間後發現,地下音樂仍有需要,只不過要有像樣的商業性和專業性把它構造起來。內耳有正常的商業操作,有合理構架和策略,它是地下音樂的一個輪迴。」
  • 我愛茶餐廳 | 那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作詞:周博賢    作曲:周博賢編曲:周博賢演唱:謝安琪星洲炒米古法蒸青斑西冷扒叉雞飯齋啡檸水鮮奶滾水蛋款式相當廣泛令我驚嘆實太璀璨若怕分散亦有套餐相差咫尺都有好幾間想位真好辦不需超額消費可一餐兼且水準不爛
  • 「快樂家族」辦音樂節:橘子花要開啦!
    原標題:「快樂家族」辦音樂節:橘子花要開啦!   林俊傑梁靜茹羅志祥蔡徐坤毛不易助陣   「快樂家族」也要辦音樂節了。8月6日,《快樂大本營》特別策劃「快樂家族音樂節」在長沙錄製。
  • 【作品徵集選登】世園音樂節,給我夢想給我力量
    2015年9月初的一個晚上,我在家裡無意間瀏覽大麥網時,看到了西安世園音樂節的票務信息,因為要照看孩子,所以只買了的單日電子票,在這之前我還從來沒有去過音樂節呢。說句實話作為一個已經愛好搖滾樂15年的老炮沒去過音樂節現場還真是有點尷尬。
  • 厲害了我的歌!終於有一個以「交友」為目的的音樂節要來了!
    螃蟹在剝我的殼,筆記本在寫我,漫天的我落在楓葉上雪花上,而你在想我。[愛愛搖滾帳篷音樂節]是一個以交友與帳篷為主題的音樂節,由臺灣獨立音樂品牌老字號角頭音樂2008年創辦。首次音樂節的舉辦場地將在臺北近郊著名的戶外景點文山農場,到來的遊客可以直接露營在農場之中,讓愛得到釋放,絕不錯過每一次與TA相遇的機會。這是一場,關於愛的音樂節。做喜歡的事,並讓它有價值。讓簡單的愛,變得突如其來。
  • 「草莓音樂節之父」沈黎暉做客酷我音樂《酷我青年說》:我就是音樂...
    「音樂是很好的表達渠道,我會堅持做好音樂,傾聽內心最本真的東西」。年少有為,不負青春。5月16日,由酷我音樂主辦的校園巡講活動《酷我青年說》來到石家莊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本期嘉賓是摩登天空的老闆沈黎暉,他以「音樂才是最本真的東西」為演講主題和校園青年分享音樂,追憶青年歲月。
  • 我採訪了草莓音樂節上穿婚紗唱歌的老哥
    剛剛過去的北京上海兩場草莓音樂節,是 Liars 樂隊的第二次來華獻唱,這回主唱 Angus Andrew 直接穿了婚紗上臺……雖然他這招兒在別的音樂節也用過,但我還真沒預料到他在草莓也這麼玩。而且,我對品牌推廣也很感興趣。比如,一個品牌像一個唱片公司或大公司那樣推廣自己。我當時想的是封面印上所有大唱片公司的牌子。但是後來 Neubauten 的這個主意獲勝了,我不得不打電話給 Blixa (當時他正住在北京),並在電話中問他:「我們能在你的唱片上畫上別的東西嗎?」。我真的很害怕那次談話。但他對於這事兒挺開放的。」
  • 說真的,我真受夠音樂節了
    這篇文章的作者:YangFanJame,資深神經病,你可以為他點讚或者打電話至精神病院舉報。
  • 我音樂,我存在 | 像孵化小雞一樣做音樂現場
    這一期的「我音樂,我存在」請到了表情銀行(原名16mins)主唱焦思雨,她剛剛完成第一次臺灣巡演,登上了「大團誕生」的舞臺。
  • 摩登天空的野心不只是草莓音樂節
    原本,摩登天空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唱片公司」,「是做音樂節的」。而今,有人說「不知道摩登要幹嘛」;有人說「摩登是在投資未來」;還有人說「摩登坐不住了,想要更大的市場份額」……曾有媒體報導「摩登瘋狂跨界的舉動,徒然給自己又增加了一連串的競爭對手」。
  • 誰會不喜歡音樂節啊,但是我今天還是想來吐槽.
    眾所周知樂隊如果去音樂節演出是有贈票的,於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貧窮的我就拿著贈票出入各大音樂節。十年下來,也看了國內外大大小小的一些音樂節。(後來就自己買票了,主要是對象們都分手了,再也拿不到贈票了)今天我想來集中火力吐槽一下,音樂是美好的事物,可是有的人,有的口口聲聲說自己愛音樂的人,捫心自問,你真的像你自己說的那麼愛搖滾樂嗎?
  • 昆明人張翀碩造了一個音樂節!
    而他同時也樂此不疲,他說「我曾經在學校的舞臺和夜店的舞臺上安排演出的時候就特別想去真正的劇場做一次演出;後來做了劇場的演出之後,我特別希望能去指揮體育館的演出;體育館之後我就想去體育場了,再後來,就是音樂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