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江退捕漁民的致富經

2020-12-24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重慶12月21日電(記者丁英華、趙宇飛)夜幕降臨,美麗的山城重慶華燈初上,坐落在長江北岸的老宋家魚館內,坐滿了慕名前來品嘗河鮮的客人。47歲的店主宋彬忙得不可開交,正熱情地招呼著熙來攘往的客人。

宋彬是土生土長的重慶江北區人。2019年,他正式向近20年的「打漁人」身份告別,「上岸」發展。

重慶市地處長江上遊,江上餐飲曾是這座山水之城的特色名片之一,到餐飲船上嘗河鮮、賞美景是不少外地遊客的首選。

2000年,宋彬開始了漁民生涯,並在2005年起開始經營江上餐飲船,一邊在江上打漁,一邊在船上經營餐飲生意。

長江嘉陵江北岸的餐飲船越來越多,魚卻越來越少。宋彬明顯感覺到,這條從小陪伴他長大的「母親河」病了。

「十幾年前,我們出去打漁,一天就能打個幾十斤,但後來一天最多打幾斤,而且魚有一股『柴油』味。」宋彬說。

中國在2016年1月提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8年,宋彬響應政府號召,帶頭拆解了餐飲船,在岸上開辦老宋家魚館。第二年,宋彬又率先申請拆解了自己的打漁船,從此告別了近20年的打漁人生活。

江北區內像宋彬一樣的退捕漁民還有414名。「我們漁民其實都很支持這個政策,因為現在已經無魚可打了,我們這些從小在江邊長大的老百姓也希望把長江保護好。」宋彬說。

根據政府的補償政策,宋彬退捕「上岸」後領到了20萬元的補償款,他用這筆錢為魚館添置了很多餐飲設備,也為自己交了養老保險。

回憶起以前打漁時的苦日子,宋彬依然記憶猶新:「以前冬天打漁挨冷受凍,夏天打漁又是酷暑高溫,後來魚逐漸少了,收入也越來越少,每天還要擔心遇上暴雨漲水翻船的事。」

「老宋家魚館」老闆宋彬正在為客人稱魚的重量。新華社記者丁英華攝

現在他的老宋家魚館已經有30餘名員工。「我們的魚館成了附近的『名店』,店內的12個包間每天都能坐滿,平均每天接待100多人,每月營業額40萬元左右。」宋彬說。

今年,宋彬又開始了「二次創業」,在南川區租賃了近200畝水面及森林,專門投資發展高山冷水魚生態養殖,為自己的魚館供應新鮮食材。他還投資建立了一個現代化泡菜廠,為魚館生產調料。

宋彬是退捕漁民的帶頭人,他的店裡、養殖場裡都有原來一起打漁的退捕漁民。2019年8月,重慶市江北區415名漁民全部「洗腳上岸」,開始新的生活。

「目前,江北區退捕漁民們的就業率和參保率都達到了100%,部分退捕漁民從事了水產養殖業和與魚相關的餐飲業。」重慶市江北區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譚鵬說。

「前期我們通過定期走訪,對就業有困難的漁民進行跟蹤幫扶,還為漁民提供免費就業培訓並聯繫工作單位,來促進就業。」譚鵬說,「我們為退捕漁民開展了餐飲、烘焙、美容美髮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同時還幫助有就業意願的漁民聯繫就業單位,直到他們找到合適的崗位為止。」

喝長江水長大的宋彬對「母親河」感情很深。他空閒時仍會去江邊轉轉,看看長江的變化。

「江水變得越來越清澈了,我前幾天還在江面上看到了紅嘴鷗和野鴨。」宋彬高興地說。

相關焦點

  • 武漢多措並舉助力退捕漁民謀新業
    新華社武漢9月6日電(記者王自宸)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退捕後,漁民該如何謀生?6日下午,武漢首期退捕漁民轉產轉業培訓班舉行,近百名退捕漁民參加課程培訓,為實現轉產轉業積累知識和技能。據武漢市禁捕辦副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執法總隊總隊長王文高介紹,武漢已全面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拆解620艘捕撈漁船,1151名捕撈漁民上岸。為實現退捕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的目標,武漢制定了漁民再就業方案,從社會保障、臨時生活補助、再就業培訓等方面,助力退捕漁民謀新業。
  • 深度|最後的長江漁民
    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重點水域正式實行10年禁捕。為此,靠長江捕魚為生的近30萬漁民捨棄了一艘船乃至原來的棲身之地,赤腳上岸,生活從頭開始。上岸只是第一步淮安市盱眙縣觀音寺社區,距江都兩小時車程。30歲的鄭偉松和謝老大一樣,都是長江退捕漁民。「你要是早點來就好了,現在『拆遷』都結束了。」鄭偉松說,觀音寺的漁民們,習慣將退捕稱作「拆遷」。
  • 卿足平一行調研遂寧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
    四川新聞網消息(袁方緒)近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卿足平一行在遂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雷雲、遂寧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建軍陪同下前往射洪市調研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座談會卿足平一行通過座談交流、查看資料、入戶走訪等形式詳細了解了遂寧市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推進情況,並對遂寧市相關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表達了肯定
  • 灣沚區:紅楊鎮紅楊樹社區開展退捕漁民公益性崗位安置工作
    青弋江作為長江下遊的支流,禁捕工作是重中之重。紅楊鎮紅楊樹社區集合市區政府開展的公益性崗位工作,合理安排退捕漁民的公益性崗位。 紅楊鎮紅楊樹社區與轄區內退捕漁民籤訂公益性崗位協議。漁民們積極響應和支持國家政策,退捕上岸,為了更好的了解退捕漁民的難處,社區主動跟進,了解退捕漁民的就業需求等基本情況,上門開展向退捕漁民宣傳政府就業創業政策,結合灣沚區各類招聘和企業用工情況及時提供就業服務、對接培訓項目。此次,社區在市區的要求下,在社區範圍內開發公益性崗位,為轄區漁民提供了一條就業渠道,落實了漁民轉產轉業的政策。
  • 常德漁民退捕上岸後的生活是這樣的…
    常德漁民退捕上岸後的生活是這樣的… 2021-01-10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城:退捕漁民「上岸」謀新業
    「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漁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以前我們捕魚受天氣影響大,收入不穩定,現在我們轉產之後收入穩定,日子更好過了。」黃國福以前是南城縣建昌鎮漁民,從事捕魚20多年,開展禁捕退捕工作後,政府根據他的意願,給予創業資金幫扶,幫助他在縣城城西農貿市場開辦了一家調味品店。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守護長江「微笑天使」 昔日漁民...
    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  舒銀安每天早晨五六點鐘就要出發進行巡護。「剛開展工作的時候,漁民們都不理解我們,說我們是叛徒,而我們心裡也不是滋味,只能耐心細緻地開展漁民思想引導工作,有時候漁民態度強硬,我們也只有聯繫司法部門來進行管理。」舒銀安說。
  • 肥西縣「三早」助力退捕漁民「上岸」就業
    安徽省肥西縣人社局將退捕漁民職業技能培訓作為2021年重點工作內容之一,通過早宣傳、早啟動、早推薦,助力退捕漁民早就業。今年1月2日、7日,分別在嚴店鄉和三河鎮召開了兩期退捕漁民專項職業技能培訓班,來自巢湖沿岸的106名退捕漁民參加了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家政服務員、果蔬種植等課程。
  • 安徽:長江幹流及其8條重要支流今年完成退捕
    新華社合肥7月3日電(記者姜剛)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自去年1月起,安徽省全面啟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於去年底前完成退捕並全面實施禁捕,長江幹流安徽段及其8條重要支流將於今年底前全部完成退捕任務。
  • 江西新建:就業、培訓+保險 退捕漁民有保障
    退捕漁民邱華清在綁紮鋼筋(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邱華清只是眾多退捕漁民中的一員,今年自禁捕退捕以來,新建區就把退捕漁民轉產就業、技能培訓、養老保險作為一項重點民生工程,專門成立了新建區禁捕退捕辦公室,根據中央、省、市禁捕退捕工作部署和「禁得住、退得出、能致富」的要求,迅速收繳註銷了1722個漁業捕撈證,回收銷毀了3542
  • 冷水灘:「五個到位」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
    紅網時刻1月8日訊(通訊員 夏豔春 鄧豔明 熊瑋琳)冷水灘區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五個到位」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組織領導到位。區社保中心根據人社系統工作職責,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專班,穩步推進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政策宣傳到位。
  • 即將「消失」的長江漁民
    ▲2003年1月27日,在四川宜賓主城區附近的長江岸邊,專家正在對一隻白鱘進行救治,這隻白鱘是一位漁民在涪溪口發現的  嚴正華的故事,折射了中國數十萬長江漁民正在經歷的生活巨變。今年,為保護生態環境,中國對長江流域的重點水域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最遲將在2021年1月1日全面推行暫定為期10年的禁捕政策。  根據沿江各地測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共涉及沿江10個省市的合法持證漁船11.3萬多艘、漁民近28萬人。
  • 四川全面完成長江流域退捕任務,共10211艘漁船、16437名漁民實現退...
    何海洋 攝9月26日,記者從四川省水產局獲悉,截至當天,長江流域退捕涉及的全省10211艘漁船、16437名漁民已全部實現退捕上岸,這標誌著四川已全面完成長江流域退捕任務。據了解,長江禁捕退捕涉及全省45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和「一江五河」(長江幹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大渡河)。
  • 長江十年禁漁:自貢漁民「轉身」上岸,開啟新生活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浩浩江水哺育著424種魚類,其中,特有魚類就有183種。但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許多人竭澤而漁,採取「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最終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級別。實施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流經自流井區的釜溪河,不僅是自貢的母親河,也是沱江一級支流。
  • 從「靠江吃江」到「守江護江」——三峽漁民退捕轉產後的新生活
    如今,為守護長江生態實施禁漁退捕,一個個江上打魚人轉產就業,三峽漁民過上了新生活。12月22日,劉加祥在清漂船上進行江面清理工作。 新華社記者王曉曈攝冬日陽光灑在江面上,劉加祥站在清漂船上,將漂過的垃圾麻利地兜上船。劉加祥今年57歲,在重慶涪陵區當了40年漁民。「轉產後,我們兩口子應聘加入清漂隊,加起來一個月收入有5000多元。」
  • 湖北之聲報導:湖北長江禁漁紀實|你上岸 我託底 武漢漁民開啟幸福...
    武漢東湖高新區梁子湖流域,漁民退捕,收網上岸,開啟幸福新生活。湖北禁漁紀實第四篇:你上岸 我託底 武漢漁民開啟幸福新生活.mp37:29來自湖北之聲告別「水上漂」 漁民退捕上岸往年,戴曉文每天都會沿著家門口的小路,到梁子湖開船遊湖,頂風冒雨,捕得一筐筐活魚,賣給沿湖的商家。這樣的打漁生涯,戴曉文幹了26年。
  • 回訪長江禁漁後的四川上岸漁民:兩年巡河13萬公裡 捕魚人變身護魚人
    一艘插著「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鮮紅旗子的衝鋒舟穿過霧氣,從江面駛來,隊員肖玉南和李基奎又開始了一天的江面日常巡護。他倆都是土生土長的江安縣漁民,在長江捕魚超過20年。2018年7月,熟悉長江水道的他們和其他退捕者加入了長江上遊第一支專注於長江鱘保護的協助巡護隊,捕魚人變成了護魚人。兩年時間裡,他們巡江總裡程超過13萬公裡,解救出了439尾長江鱘。
  • 眉山市天然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調度視頻會召開
    12月22日,全市天然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調度視頻會召開。會議貫徹落實全國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總結成績,分析問題,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任務。
  • 農業農村部:長江禁捕可改變漁民「下水無魚上岸無地」困境
    在回答記者關於國家為何重視長江禁捕工作的提問時,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引導漁民退捕轉產上岸,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一個重要舉措。這項工作涉及漁民漁船多,覆蓋區域範圍廣,是我國資源生態保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作出全面部署,為我們紮實推進這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要求。
  • 泰興:長江禁捕,退得出、禁得住、轉得好
    根據國家、省、泰州市長江禁捕退漁政策精神及要求,泰興市政府牽頭,濱江鎮、虹橋鎮及市農業農村局等聯動,出臺《泰興市長江幹流水域常年禁捕工作實施方案》,健全推進機制,完善保障措施,統籌推進禁捕及漁民退捕轉產、江邊涉漁「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