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場】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常宏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當前法治政府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進一步規範行政決策程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政府職能邊界日益清晰、權力配置更趨合理、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一些領導幹部仍存在法治信仰不堅、法治理念不牢、法治思維能力不高和法治責任意識不強的問題,「法上」「法外」特權思想和違背法律精神、背離法治的行為仍不同程度存在,給法治政府建設帶來消極影響。
法治督察通過堅持問題導向、真督實查、逐層傳導、強化問責,努力形成閉環責任體系,能夠保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此次中央依法治國辦督察組赴八省份開展實地督察,聚焦「關鍵少數」履行法治建設職責情況,聚焦法治政府建設,聚焦責任落實,可謂抓住了「牛鼻子」,將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
奉法者強則國強,法治政府建設必須抓好「關鍵少數」。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全面提高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能力,是建設法治政府面臨的非常迫切且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
將法治信仰融入血脈、法治思維鐫刻腦中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法治信仰缺失、法治理念淡薄的領導幹部,在思想意識中不會尊崇法律、敬畏法律、信賴法律,實踐中也必不善於運用法治精神、法治規則和法治思維去處理日益複雜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只有將法治信仰融入血脈、法治思維鐫刻腦中,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良影響,才能真正做到用法治視角審視問題、用法治邏輯分析問題、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用法治手段解決問題。
領導幹部要始終秉持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法治觀念,牢固樹立依法治國是核心內容、執政為民是本質特徵、公平正義是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領導幹部只有在內心深處形成法律信仰、頭腦之中樹立法治理念,才能真正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夯實法律知識,養成法治思維習慣
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是全體黨員幹部要尊法、學法、知法。不管人在何崗、身居何職,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具備基礎的法律知識。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更要夯實法律知識,深化法治認識,強化法治思維。加強法治學習,不僅要把重要的法律精神、法律原則和法律規範學懂弄通,也要對法治內涵、法治文化和法治體系深入研究;不僅要認真學習憲法法律、黨紀黨規,更要系統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文化成果。
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能力,必須先養成法治思維習慣。只有帶著問題認真學習,深思所學、深悟其理,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探索破解發展難題,才能積極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深化法治實踐,不斷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難於法之必行。」良法善治,重在善治。把法治思維能力落實到依法行政實踐中,以法治思維去分析利弊考量對錯,是提升領導幹部依法治理能力的關鍵。領導幹部要嚴格遵守「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規則約束,堅決落實「法定職責必須為」的主體責任,充分保障「法無禁止皆可為」的私權自由。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辦理社會事務、解決社會矛盾,保證履職程序符合規定,履職內容依據充分,履職結果公平正義。領導幹部要不斷更新法治觀念,強化法治認同,深化法治實踐,在工作中自覺主動地運用法治思維妥善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切實提高自身依法治理能力,維護程序正義,保障實質公平,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主動接受監督,切實增強法治責任意識
法治思維是依法行政、循法治理的思維,更是規範言行、約束自我的思維。法治所追求的不僅是以法律和制度保障領導幹部依法履職,同時也要監督領導幹部手中公權力的依法行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到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權力的行使都必須對人民負責並接受人民監督。「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憲法、監察法等國家法律和黨章、黨內監督條例等黨規黨紀,規定了人民監督、組織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對於「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的監督尤為重要。領導幹部不僅依法應受監督,更要自覺接受監督,把自己的履職言行放在陽光下接受檢驗,切實增強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堅持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法治責任意識。同時,領導幹部也要把接受監督視為對法治的尊重和敬畏,形成接受監督的習慣,主動築好法治的堤壩,防止權力失控和濫用,堅決杜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嚴格落實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問責制度,堅決維護法治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法治督察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有力契機。當前,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各方面;要以堅定法治信仰、樹立法治理念為前提,以加強法治學習、養成法治思維習慣為基礎,以深入法治實踐、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為關鍵,以主動接受監督、增強法治責任意識為保障,依法深化社會改革、推動社會發展、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5日 07版)
[ 責編:楊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