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新藝城,從競爭中促使香港電影商業化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2020-12-24 Blue一北城子衿

我們都知道,良性的商業競爭,最終收益的是消費者,就拿我們熟悉的電子產品手機為例,在智慧型手機剛開始興起的時候,要麼是充話費送的手機,要麼是價格依然不菲的低端機,且大量的山寨機也充斥著整個市場,而當時諸如蘋果、三星的手機售價達三四千,讓廣大消費者望而卻步。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二零一一年小米公司已「為發燒而生」為口號發布了小米一代手機,並且以性價比迅速紅遍全國,為當時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帶去了震動。隨後小米公司又推出了紅米系列手機,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這個時候各大老牌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子品牌,手機的價格也是越來越低。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米手機的出現,就像是在一潭死水裡丟進一塊石頭,產生的反應是巨大的,也給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和競爭力。而在電影市場也是一樣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一直的邵氏和嘉禾的天下,雖然優秀的影片不少,也捧紅了李小龍等多位明星,可是電影市場還是缺少活力。

邵氏
嘉禾

時間來到一九八零年,由麥嘉、黃百鳴和石天創辦的新藝城影業公司走上了香港電影的歷史舞臺。其出品的第一部作品《滑稽時代》(吳宇森導演,其實沒看出來我們的吳導演也是很有喜劇藝術細胞的)以一百萬的成本換回近六百萬的票房,可以說是讓新藝城初戰告捷,也是從片開始,奠定了新藝城以喜劇為主打品牌的風格。

新藝城三巨頭

在此後,新藝城有推出了《最佳拍檔》系列(當時大破票房紀錄)、《開心鬼》系列、《搭錯車》、《監獄風雲》系列等一大批優秀經典的電影,開始了新藝城輝煌十年。

說新藝城是香港電影的一個奇蹟並不為過,從一九八零年到一九九零年,整整火了十年,鼎盛時期曾逼得勢如水火的老牌寡頭邵氏和嘉禾聯手對抗新藝城。比如一九八二年嘉禾的《奇門遁甲》和《八彩林亞珍》就破例同時安排在嘉禾與邵氏兩大院線公映,可惜票房仍不及新藝城的《最佳拍檔》和《難兄難弟》,並且吳宇森亦因為執導的《八彩林亞珍》票房慘敗,而被嘉禾一怒之下與其解約,可是新藝城馬上就將吳宇森拉攏過來。

新藝城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新藝城三巨頭麥嘉、黃百鳴和石天各自為戰,麥嘉重用林嶺東,拍起「風雲」系列,暴力寫實片的大賣讓麥嘉眉開眼笑。黃百鳴搞起家庭賀歲喜劇,《家有喜事》也是大受歡迎。唯獨石天,自己搞了個創作小組,拍起《八寶奇兵》等片皆遭慘敗,於是萌生退意,至九十年代初期,「新藝城」終於解體……

開心鬼系列

雖然新藝城不過短短的十年,但卻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繁榮時期一股活躍而重要的力量,極大地促進了香港電影產業化操作模式的發展和創新。同時在與老牌影視公司競爭中,也為我們帶來了優秀的影視作品。

不管是商業上的還是影視業上的良性競爭,最終收益的一定是消費者和觀眾。

好了,今天就說這裡,如果喜歡就關注我,給你帶來更好的作品!

——完——

作者:Blue—北城子衿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新藝城十年之間的興盛與沒落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幹倒了電懋,在其將重心轉移到電視劇上時,嘉禾卻異軍突起。七十年代嘉禾力克邵氏,拍出了像《唐山大兄》、《精武門》等佳作,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沒曾想,1980年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成立。在此後的十年中,新藝城憑藉強大的實力,能與嘉禾、邵氏一較高下,甚至逼得兩方聯手。
  • 新藝城七怪:齊心協力各顯神通,共創香港電影奇蹟(下)
    前面幾篇文章講了香港傳奇電影公司新藝城,而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詳細的介紹了被稱為新藝城七怪中的四個(麥嘉、石天、黃百鳴和徐克),今天就繼續的來說說剩下的三位(施南生、曾志偉和泰迪羅賓)。七怪施南生:新藝城七怪之一,施南生是徐克的前妻,兩人是一起去的新藝城公司,其主要負責新藝城公司的日常行政和製片管理,一手設計了新藝城製片的行政管理模式。
  • 新藝城電影輝煌了10年,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就是新藝城出品,為何...
    香港新藝城影業公司,是香港電影輝煌時代的重要締造者和見證者,出品了很多經典的電影作品,包括《最佳拍檔》系列、《英雄本色》系列、《倩女幽魂》系列、《監獄風雲》、《龍虎風雲》、《刀馬旦》等等。
  • 香港十大電影公司之【新藝城影業】
    【新藝城影業】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Cinema City Co.Ltd.)香港製片機構﹐由麥嘉、黃百鳴、石天創辦於1980年9月,它隸屬於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
  • 曾逼得邵氏和嘉禾聯手的新藝城,卻只輝煌了十年,它經歷了什麼?
    在新藝城的十年裡,製作出品了近百部電影,包括《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監獄風雲》、《阿郎的故事》、《最佳拍檔》、《刀馬旦》、《開心鬼》、《搭錯車》、《難兄難弟》、《鬼馬智多星》等經典作品。其中,《最佳拍檔》前三部、《英雄本色》、《八星報喜》,佔據了80年代5年的香港年度票房冠軍,並且4次打破香港票房紀錄。十年來,新藝城有超過30部電影的票房進入香港票房榜的前10,在臺灣和整個東南亞市場都有很好的成績。
  • 西普會創新藥發展峰會:萬億市值藥企同臺,共論新藥商業化
    全球批准的新藥中,有31%要有標誌物的要求,但是中國在使用中存在較嚴重的超適應症使用的現象。濫用可能會擾亂市場,甚至導致一些安全性問題,對創新藥長期發展不利。未來應該針對患者真正的需求,在用藥前進行規範的篩查,並在用藥後進行療效和安全性評估,並且長期穩定的堅持下去。可喜的現象是創新企業真正走向市場,但是醫藥商業從業者要幫助他們穩健的進入市場,真正的服務於他們。
  • 「香港電影傳奇」新藝城七怪列傳
    泰迪羅賓原是香港最早一批玩樂隊的,70年代轉入幕後,因為才華被新藝城吸納。就這樣,7個人各司其職,把新藝城做得風生水起,甚至逼得邵氏和嘉禾聯手,香港電影的格局變成了三足鼎立。因為《射鵰》中江南七怪也是六男一女,所以他們被稱作「新藝城七怪」。新藝城七怪經常在光頭佬的美孚寓所構思劇本,採用集體創作和決策的方式。
  • 打得「邵氏+嘉禾」聯手的新藝城,為何只輝煌十年就落敗?
    說起港片時代,大家心中肯定都會想起這幾大電影公司:70年代的邵氏電影、80年代的新藝城電影以及90年代的嘉禾公司。 邵氏兄弟新logo 上世紀60年代,邵氏電影幹倒了電懋,成為香港影壇的無冕之王,正在邵氏將重心轉移到電視劇上時,結果嘉禾又異軍突起成為了一時之秀
  • 香港電影: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抗拒與順從
    在激烈的競爭下,香港的攝製水準突飛猛進。1960年,堪稱香港電影史上的繁榮期巔峰(電影年產量首次突破了300部大關)。【邵氏】在這一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國語電影《千嬌百媚》(林薰主演),創下當年最賣座記錄。
  • 香港特別行政區資訊|當年香港「新藝城七怪」,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
    說起來,當年「新藝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集體創作、集思廣益居功至偉,由麥嘉、石天、黃百鳴、徐克、施南生、曾志偉、泰迪羅賓組成的七人創作小組,碰撞出不少火花,七人小組的成員也各有所長。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之作,如:《最佳拍檔》、《鬼馬智多星》、《我愛夜來香》、《開心鬼》系列電影等等。在《最佳拍檔》系列中,利用自己學過電子工程的長處,他熟練地將高空飛車、電子武器等特技融入電影創作。
  • 香港影展 | 1982年橫空出世,《最佳拍檔》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
    此時的「金公主」雖然是除「邵氏」、「嘉禾」外的第三大華語電影院線,但因其本身並不像其它兩家公司一樣涉足電影製作發行,所以常常因為片源不穩導致無片可上,贏利有限,難以與其它兩家公司匹敵。而「奮鬥」這家新製片公司的出現,正與「金公主」當時決定開闢製片業務的想法不謀而合,在老闆雷覺坤的注資支持下,「奮鬥」改組,作為「金公主」院線旗下的衛星公司,1980年的夏天,「新藝城」影視公司正式成立。
  • 曾經輝煌一時的新藝城影業,最終還是走向分道揚鑣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兩人創立「邵氏電影」,由邵逸夫擔任總裁,從70年代開始,邵氏電影將重心轉移到電視上。而1970年才創立的嘉禾電影卻異軍突起,接連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等佳作。1980年,新藝城電影公司成立,開創了大受歡迎的開心鬼與最佳拍檔系列,鼎盛時期曾逼得勢如水火的邵氏和嘉禾聯手對抗新藝城。
  • 後李小龍時代,香港電影那些事,「五福星」大戰「最佳拍檔」
    其後新藝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整個80年代新藝城成了香港電影的半邊天,一人獨戰「邵氏」與「嘉禾」兩大電影集團 (「最佳拍檔」是曾志偉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其後曾志偉還將在另一部與《最佳拍檔》形成競爭的系列中擔當演員的重任
  • 著名華語電影製片人施南生居然是新藝城七怪中唯一的女性
    她不僅是徐克的前妻,更是著名的華語電影製片人。當年,新藝城電影的火爆場面離不開她的貢獻。近日,在「賭王」何鴻燊的葬禮上,她與好友林青霞一起送「賭王」最後一程。她還是那個她,一位短髮幹練的女強人。70年代,返回香港後,先後在無線、佳視、麗的等多家媒體公司工作。後來,她遇到了徐克,一個貌美如花,一個多才多藝,才子佳人,多麼般配。新藝城往事在徐克加入新藝城不久,黃百鳴、石天、麥嘉一同也把施南生挖了過來,當新藝城公司的管事婆。後來,曾志偉、泰迪·羅賓也相繼加入。
  • 新藝城「七怪」荒唐事:放周星馳鴿子,雪藏吳宇森,辭退王家衛
    說起香港電影史,新藝城公司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當年麥嘉從美國剛剛回到香港,一心只想搞電影,和「大哥大」洪金寶剛剛成立了嘉寶公司事業還未起步,洪金寶就被嘉禾挖走。後來麥嘉又拉攏了石天和編劇黃百鳴,「三個臭皮匠」時代就此形成,之後徐克、施南生、曾志偉等人壯大了隊伍。
  • 示範、融合、合力——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香港與內地電影發展之路
    新華社香港11月28日電 題:示範、融合、合力——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香港與內地電影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丁梓懿 洪雪華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電影與內地文化的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改革開放初期的示範與合作  香港因東西方文化兼容、獨特的社會體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電影發展歷史久、產量高、類型多,影響力遍及海內外,成為電影史上的傳奇故事。  改革開放初期,正逢香港電影發展的黃金時代。上世紀70年代起,香港電影已高度商業化,並開始在內地影院放映。
  • 香港電影發展歷程
    香港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臺灣電影。
  • 新藝城面對邵氏嘉禾聯合絞殺不倒,最後為什麼會解體?
    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幹倒了電懋,嘉禾卻起來了,七十年代嘉禾力克邵氏,沒有想到八十年代新藝城異軍突起,電影公司的紛爭從未停止。新藝城在八十年代能夠在嘉禾和邵氏兩大公司聯合絞殺下蒸蒸日上,主要得益於新藝城七怪。
  • 邵氏電影:從香港影壇第一巨頭到被大眾「嘲笑」,它經歷了什麼?
    你是否聽說過邵氏電影公司?可能很多人會說:no。那你是否在"逸夫教學樓"中聽課抑或是自習?你是否在看電影時在片頭看見以下這個標誌?百科:邵氏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總計已製作超過一千部電影,這個數字至今仍冠絕華語影壇。
  • 傳奇的新藝城七人小組,將在今年金馬獎合體!
    現任金馬主席張艾嘉費了一番功夫,終於讓老友們一口同意將在金馬54全員合體頒獎張姐也是新藝城初期的主力戰將之一新藝城的七人小組分別是:徐克麥嘉石天曾志偉《夜來香》 導演:徐克 主演:岑建勳、曾志偉、 林子祥、麥嘉、泰迪羅賓 、姚煒1982年,曾志偉導演,黃百鳴編劇,石天、麥嘉監製,泰迪羅賓配樂,許冠傑、麥嘉、張艾嘉主演的《光頭神探賊狀元》(港名:《最佳拍檔》)風靡香港,創下至今最高觀影人次的紀錄,新藝城也展開長達十年雄霸臺港影壇的輝煌年代《光頭神探賊狀元》 導演:曾志偉 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