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良性的商業競爭,最終收益的是消費者,就拿我們熟悉的電子產品手機為例,在智慧型手機剛開始興起的時候,要麼是充話費送的手機,要麼是價格依然不菲的低端機,且大量的山寨機也充斥著整個市場,而當時諸如蘋果、三星的手機售價達三四千,讓廣大消費者望而卻步。
在二零一一年小米公司已「為發燒而生」為口號發布了小米一代手機,並且以性價比迅速紅遍全國,為當時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帶去了震動。隨後小米公司又推出了紅米系列手機,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這個時候各大老牌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子品牌,手機的價格也是越來越低。
小米手機的出現,就像是在一潭死水裡丟進一塊石頭,產生的反應是巨大的,也給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和競爭力。而在電影市場也是一樣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一直的邵氏和嘉禾的天下,雖然優秀的影片不少,也捧紅了李小龍等多位明星,可是電影市場還是缺少活力。
時間來到一九八零年,由麥嘉、黃百鳴和石天創辦的新藝城影業公司走上了香港電影的歷史舞臺。其出品的第一部作品《滑稽時代》(吳宇森導演,其實沒看出來我們的吳導演也是很有喜劇藝術細胞的)以一百萬的成本換回近六百萬的票房,可以說是讓新藝城初戰告捷,也是從片開始,奠定了新藝城以喜劇為主打品牌的風格。
在此後,新藝城有推出了《最佳拍檔》系列(當時大破票房紀錄)、《開心鬼》系列、《搭錯車》、《監獄風雲》系列等一大批優秀經典的電影,開始了新藝城輝煌十年。
說新藝城是香港電影的一個奇蹟並不為過,從一九八零年到一九九零年,整整火了十年,鼎盛時期曾逼得勢如水火的老牌寡頭邵氏和嘉禾聯手對抗新藝城。比如一九八二年嘉禾的《奇門遁甲》和《八彩林亞珍》就破例同時安排在嘉禾與邵氏兩大院線公映,可惜票房仍不及新藝城的《最佳拍檔》和《難兄難弟》,並且吳宇森亦因為執導的《八彩林亞珍》票房慘敗,而被嘉禾一怒之下與其解約,可是新藝城馬上就將吳宇森拉攏過來。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新藝城三巨頭麥嘉、黃百鳴和石天各自為戰,麥嘉重用林嶺東,拍起「風雲」系列,暴力寫實片的大賣讓麥嘉眉開眼笑。黃百鳴搞起家庭賀歲喜劇,《家有喜事》也是大受歡迎。唯獨石天,自己搞了個創作小組,拍起《八寶奇兵》等片皆遭慘敗,於是萌生退意,至九十年代初期,「新藝城」終於解體……
雖然新藝城不過短短的十年,但卻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繁榮時期一股活躍而重要的力量,極大地促進了香港電影產業化操作模式的發展和創新。同時在與老牌影視公司競爭中,也為我們帶來了優秀的影視作品。
不管是商業上的還是影視業上的良性競爭,最終收益的一定是消費者和觀眾。
好了,今天就說這裡,如果喜歡就關注我,給你帶來更好的作品!
——完——
作者:Blue—北城子衿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