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那些閃光的東西.
比如春天的火苗.
天上的星星.
還有你愛笑的眼睛.
01
記得張愛玲的小說裡,有一名句--「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蝨子」。這是她對人的生活的理解,明白人生看似美好,實際生活中有著數不清大大小小的煩。現代很多人都在說:成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想努力過歲月靜好的日子。
說實話我對張愛玲,一直比較的喜歡的是她那種民國女子的調調,萬種風情中透著的倔強。但是對於她的文字,我又總覺得太悲觀,她的不俗,是帶著刀的,晃眼又讓人打顫。相對於張,我更喜歡三毛,身體和靈魂一直在路上,勇敢去愛亦勇敢去恨,這一生都是痛痛快快的。
但是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仍舊註定不懂他們的那股風情,生在改革開放的新一代的我們,本身社會賦予的就是更加瀟灑和歡樂,成年的世界那麼大,多去看看不好麼?
之所以寫這些,也是因為前段時間我一個朋友突然和我說:「小貓,我特別佩服你,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生活裡的一地雞毛,製成了雞毛撣子。「
要說不容易,宇宙給誰的考驗都是一樣的。
你以為那些「二代「們不努力麼?他們只是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罷了。(吐血扎心)
02
第一次真切的感覺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的時候,是生完娃的那一刻,再懷孕的時候,我想過各種生娃的方式,生在北京怎麼辦,生在唐山又是怎麼辦?順產怎麼辦,刨腹產又怎麼辦,在一件事來臨之前,都作著各種準備,但是從來沒有做好早產的準備。可是妮妮就這麼突然出生了,出生的時候她3.5斤,還沒個西瓜重。那一霎那,我感覺我陷入了一種漩渦,一種恐懼的漩渦,那個時候對於這種未知的恐懼,我至今都難以回想。
當我躺在這種漩渦裡的時候,身邊的一切都變成了碎片,沒有完整的一桌一椅,一盤一碗。在之後哪怕娃健健康康的出院了,健健康康的在長大,我都是感覺生活是不完整的,嗯,我患上了很嚴重的產後抑鬱症。而且是那種去了醫院,醫生說啥,我能把醫生懟到無話可說的那個地步。
生活不僅僅是一地雞毛,還是一片一片的碎渣子,不能要命,但是硌腳。
生活裡的一地雞毛不是僅僅需要清理那麼簡單,用這些雞毛編織成雞毛撣子,碎渣子修復成花瓶子才是上天讓生活給予我們的成長和智慧。
03
在那段一地雞毛的日子裡,我拼命學習,拼命讀書,我有一段時間沒事就鑽北京的各種書店,我感覺我好像失憶了,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經典好書。那個時候我也不知道讀書是為了什麼,因為實在懶得出門,也不想見朋友。在家一邊帶娃,一邊窩在沙發裡看書。
記得有一天讀馮唐的【成事】這本書,其中一小段話,給我的感受就是那種自己過電了一樣,舊有的細胞全都退化了,新的細胞破土而出。
那段話是這樣的:「
一命二運三風水,這是老天註定的。老天最大,作為凡人,別瞎猜(逆億),別多想,別糾結。
此心放在太平地,放下心,端正身,去做事,命中該有的就會有,不該有的不強求。
簡單說,修煉成事這門功夫的人,如果屢屢不成大事,也就別總求能成大事,
一日勞作一日食,歡喜不盡。」
看完了這段話,才覺得這才是現代中年應有的智慧,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歡喜不盡。
一語點醒夢中人,才開始讓我重視自己的一地雞毛,撿起來開始編織屬於我自己的雞毛撣子。
04
慢慢的去發現,其實人人都有一地雞毛,尤其是嫁了人後又當了媽媽的姐姐們,一邊要在工作中乘風破浪,另外一邊還有一堆家庭瑣事和關係需要處理,身心俱疲才是常態。
但是很多人照樣把日子過成了詩,過成了你理想中的生活,而有些人還仍舊活在過去的一地雞毛裡,想著把所有的「雞毛」都扔出去,才是真正的整潔。
其實我很遺憾的告訴你,這樣沒有「雞毛」的日子是不存在的,「雞毛」才是你的日常,把「雞毛」們變成迷人的「雞毛撣子」,才是生活的真諦。
成事,一是要勤奮,二是要專心/一心/專心
只要能勤誠樸謹,不怕性格柔弱,不怕智力愚鈍,必然能夠成事。
勤能補拙這種老話說了好多年了,但是,幾個人又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