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的作品我們接觸的不算少,但多半是他中後期的作品,很多充滿了悽涼與惆悵,讓人無法不將他在心目中,定位為一個為情所苦、為命運所苦,卻永遠不改作品唯美風格的男子。他被後世尊為一代詞宗,實際上秦觀自己卻是「以詩文自重」的文人,因為他的詩作要遠遠多過詞作,可誰讓他的詞太深入人心呢。
其實「專主情致」的秦觀,並非只有這樣一種風格的作品傳世,反而有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詞,只不過多半流傳於市井坊間,無法在士大夫文人間傳唱,雖然頗為遺憾,但也足見秦觀並非一成不變的文人。他是一位有血有肉,感情極為細敏而豐富的唯美主義的男子。順便,今天借這首詞,也可為秦觀詞被李清照認為是「終乏富貴態」,做個「平反」。另外,今天還要說的是,本詞有數個版本出現下片結句有2個字出現錯誤,其實在1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做了糾正,可惜依然沒有被徹底改過來。
宋·秦觀·河傳
恨眉醉眼,甚輕輕覷著,神魂迷亂。常記那回,小曲闌幹西畔,鬢雲松羅襪剗。
丁香笑吐嬌無限,語軟聲低,道我何曾慣。雲雨未諧,早被東風吹散,瘦殺人天不管。
河傳,又名《秋光滿目》、《月照梨花》等,詞調變體眾多,本詞為雙調61字,上下片不同調,上片6句29字,第1、2、3、5、6句押仄聲韻;下片6句32字,第1、3、5、6句押仄聲韻,本詞上去聲通押。
這首詞由於聲律和詞的語法的安排,時間點上沒有順序而下,因此需要一起讀完,才能明白整個作品所要描繪的場景和意旨,再加上本詞語句淺白,因此今天不再逐句解讀,而是按習慣的時間順序來做介紹 。
詞人整首詞描繪了曾經與戀人幽會的一個場景,發生在過去,故而整首詞的時間起始點在上片第4句「常記那回」,若是將前3句誤讀為是詞人又或者詞中男子「恨眉醉眼」,又兼「輕輕覷著」,那就顯得有點「迷亂」了,本詞除了最後一句,所有的詞彙都在描繪這位女子。
兩個熱戀中的人兒,約定在「小曲闌幹西畔」相會,女子如約而來——當然,也許是他們一起在某個大型的歡宴場合偷偷約定,宴會進行到某時或結束之時,就在這裡相會,女子大約是喝了不少酒,已是有些醉了,然而即使在這個時候,都可以看到她對這次約會的熱切,因此才有「恨眉」一說,看著她的醉眼「輕輕覷著」,詞人和這位可人的女子,大概都有些神魂迷亂了。
你且看她,此時如雲的鬢髮已是任性地鬆散了開來,也不知是她怕被別人發現,一隻手提著鞋子,一隻手提著裙角,只穿著一雙羅襪便走到了近前。這樣的場景,簡直旖旎無限,讓人浮想聯翩,與李後主《菩薩蠻》中場景如出一轍,「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的情形在今夜重現,只是,醉眼朦朧又神魂迷亂的女子,讓這個場面更顯香豔。
接下來的下片,便是兩人歡會的場面,這一對璧人卿卿我我,醉酒的女子嬌慵無力,跟詞人說起悄悄話來,已是「語軟聲低」,時不時在意亂情迷之際輕吐丁香小舌,此種情致著實令人迷醉。對於這樣的幽會,很顯然,女子也從未有過,因此她說「何曾慣」,自然是從未想過在這裡與檀郎相會的。
只是,所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兩個人兒正是情到濃時,不知出了什麼狀況,「雲雨未諧,早被東風吹散」,這不知哪裡來的可恨「東風」,將他們的這場相會生生吹散,詞人心頭萬分不甘,卻又無可奈何,事後大聲埋怨,「瘦殺人天不管」,這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如今已是「人比黃花瘦」,無情的老天卻是不聞不問,讓人徒增一場遺恨。
本詞結句「瘦殺人天不管」,多刻本作「悶損人天不管」,其實在紀曉嵐等人編撰《四庫全書》,考據《淮海詞》時,就已經提到,當初黃庭堅也有《河傳》,結句作「好殺人天不管」,黃庭堅的自注就有「因少遊詞,戲以『好』字易『瘦』字」,這就很明顯,秦觀詞結句當為「瘦殺人天不管」,「悶損」2字恐怕的的確確是後人妄改了。
李清照在她極為著名的,又極為狂妄的《詞論》中提及,秦觀「專主情致」,但是「少故實」,於是認為秦觀詞就像一位貧家女子,雖然很是妍麗,可惜「終乏富貴態」,這是顯然認為秦觀詞雖然唯美而深情,但缺乏現實的場景作支撐——李清照所謂「故實」顯然不僅僅說詞句需要的典故或源起。我想,這一首大膽而熱烈的作品,不僅僅描繪了一個極為攝人心魄的場景,更是可以認為創作框架源起李後主詞,光是這些,已經足以為秦觀平反了。
同時,這一首詞,讓我們對秦觀的認識,又多了一點,或者說,曾經的那個只是活在悽美的畫卷裡的秦學士,已經開始在我們的眼前,變成了一位有血有肉,極為靈動而親切的,時而在彩雲間吟詩作賦,時而在街頭巷陌擊節而歌的秦少遊。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加入免費的「詩詞文學交流圈」,與我共同解讀純美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