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國大將趙雲一生戰功赫赫,特別在長坂坡六出六入,所向無不披靡,為劉備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而趙雲成就功名的是他手中的六合大槍。關於六合大槍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伏羲所創,也有人說是甘肅崆峒山道教所傳,還有人說是項羽、趙雲、姜維、高世紀、楊景六家槍法合成而稱六合之說,歷史已無法考證。但六合槍確實是槍術中的一絕,也是中華武術中的一枝奇葩。它即沒有舞花翻飛的風採,也沒有翻身摔把翻騰滾躍的花式。但它的用法豐富,風格突出。槍身長三米以上,也有一丈零八寸之說,重15—30公斤(此為不實之說),實際上能練到4—6公斤者已為大力之士。
所謂六合,一是指持槍式,即內三合(心氣膽),外三合(鼻尖足尖槍尖相對)。二是指雙手與腰合,雙手握槍依人身胖瘦而論,但握搶後手必須鎖與腰側,前手順槍桿距後手一尺為準。三指走合,每一個動作要達到槍人合一,將槍控制在有效的範圍之內,後手不離腰。
實用六合槍的要點以「攔」、「拿」、「扎」為主。
「攔」為下陰封,為陰柔之力,順對方來槍之勢,與對方槍桿相交的同時,前手下翻借對方之力鉬槍下滑之勢而進,直取對方心窩,稱為陰扎。「拿」為上陰封,連同第一槍下滑直取對方心窩到位之際,稍冋槍上鑰滑進直刺對方面門為拿扎。「扎」為反手敗式崩槍,連上式拿扎之勢稍回身下崩槍同時順勢而進直取對方肋間。要訣為「陰扎心窩拿扎臉,反手敗式三紮膽(肋)」,一式三槍為裡把三陰槍,練到純熟時可達槍動為「品」字,即一式三槍花。
背封(也稱外崩封)陰鎖槍,接上勢裡把陰槍之勢,槍用外把上崩之勢順兩槍相交的同時,直進鎖刺對方咽喉,稱崩扎。下砸(劈)接上勢取咽喉之勢用順力下砸到對方雙臂為砸。也稱為背封不砸是為病,也是非常連貫的動作。撅刺接上式下砸雙臂之勢,上半步同時上挑翻腕,連軋對方雙膝,有砸劈不撅挑為病。此三法稱為「崩鎖咽喉下砸臂,撅挑雙膝陰扎催」。一式三槍稱為外把鎖陽三槍。
六合槍裡的封、閉、鎖、拿、摩旗、搬、攔、扭、扣等與攔、拿、扎用法大致相同,另若能以持槍式在槍頭一尺外能懸一「七寸」大小鐵環,一天能在環內盤朗百餘次,無論是從臂力、腰力、腿功等都有很快的提高之效,也對練長器械有很大的補益,還能起到在同一時間練馬步樁和做伏地挺身之效。
六合槍,七七四十九路,招招見奇,自古有十年磨劍九練槍之說,我只在這裡談談我個人的一點見解,請方家指正。
編輯:駿馬奔騰
微信名:中國太極大學
微信號:ZGTJDX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_^
投稿郵箱:chinatju@hd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