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真正的戰場武藝:六合大槍

2021-02-23 冷兵器研究所


看過武俠影視《射鵰英雄傳》的都知道有一個大槍英雄——郭靖之父楊鐵心。楊鐵心是楊家將後人,他修練的自然是正宗楊家槍,也就是流傳至今的六合大槍。在歷史上,無論是勇猛的張飛,身著白袍姿顏雄偉的趙子龍,還是抗金英雄精忠嶽飛……都是善於使用槍術的高手。六合大槍曾在恢弘戰場上經歷了它最輝煌的年代,而在冷兵器已經結束的今天,依然可以在河北滄州、河南焦作陳家溝和山西太谷等地找到它的身影……


▲影視作品《忠烈楊家將》的楊家槍,現代不少知名槍法均是託名前人使槍名將所傳,如隋唐英雄羅成的羅家槍法託名三國名將姜維所傳。

古代的槍分為花槍和大槍。作為眾槍之王的槍主要是指大槍,而大槍又主要是指六合大槍。六合大槍長約3米有餘,重達8斤左右,沉重有力,揮舞起來閃轉靈活,運動迅速,炫人眼目。以前六合大槍也曾叫做楊家槍,後來因河北的形意六合拳根據這槍法創造了拳法,所以被改稱六合大槍。

▲花槍長度依據使用者的身高而定,長約1.5~2米左右,槍頭更為細小,在戰術上以花巧取勝。

追溯六合大槍的歷史,必須從槍的前身—長矛開始說起。矛的刃銳長,成劍形,寬厚較重。在原始社會遺留下來的壁畫裡面,就有原始人用木矛刺殺野獸的形象,可見長矛很可能是人類社會最早的武器之一,只是當時很簡陋,僅僅是一根一頭削尖的木根而已。到西漢年間,長矛成為軍隊中的常用裝備。但隨著冶金技術進步發展以及騎戰的盛行,笨重的長矛也漸漸被槍取代。


▲槍的起源於史前人類使用的木矛

和長矛相比,槍的刃短,成扁鏃形,鋒利輕巧。到三國時代已開始普遍用槍,一般是用竹、木做槍柄,形制與現代的大槍十分相近。當時的張飛和趙子龍正是善於使用槍矛的高手。唐代也有使槍高手,相傳名將秦瓊在一次戰鬥中,飛馳而來,把槍往地上一插便離去,敵方幾十個人一起拔槍都未能拔動,秦瓊又飛奔回來,輕輕伸手一拔,就舉著槍回去了。這固然有藝術加工分,但可以看出大槍的份量。

宋代之後,使槍的技法開始完善。精忠報國的嶽飛,經常出現評書裡面,他槍挑小梁王的故事,在民間更是盛傳不衰。也是從那時開始,出現了楊家槍之名。有人說楊家槍是宋代抗金名將楊再興所創。歷史上楊再興實有其人,但槍法和大槍是否為他所創?已不可考。又有人說楊再興是楊家將的後代,所謂楊家將正是穆桂英當年的梨花槍,這說法更加離奇了。還有一說法是有一位名將李全(泉),其妻楊氏善使槍,故得其名。不管怎樣,當時確有「楊家梨花槍,二十年天下無敵手」之說。

▲連環畫中的楊再興一桿大槍血戰小商橋,殺死金兵2千多人以及金軍將領萬戶撒八孛堇、千戶一百人。最後中了埋伏中箭無數而死。後來金軍得到他的屍體焚燒之後,得到箭鏃竟有兩升之多。

以上例子說明,大槍具有的實戰特性,同時它的長大挺直的形狀決定了不適合玩花巧取勝,而必須保持樸素實用的戰鬥性。


▲現代武人演練六合大槍,大槍在長兵當中最難學,需要極強臂力和靈活頭腦才可端平沉重的槍桿

六合大槍得名於明朝時期。出生於山西的明末武將姬龍峰悟出了拳槍一體,融槍於拳,由槍法變為拳法,創立心意六合拳,後改名為形意六合拳。從此之後,江湖上便有了六合大槍之名。而六合大槍作為我國明代以來的槍法正脈,也成為形意門的必修之課。

自元明以後,我國古典武藝體系形成了大槍獨尊的傳統,槍被尊為百兵之帥、長兵之祖。先賢稱習槍為「持龍」之術,槍如遊龍。大凡一位高品位的武人,總要在槍法上有點講究,演練要拿大槍,決不是小花槍,這對保持槍法系統的相對純正也起了很大作用。

▲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記錄六合大槍槍法之一跨劍勢

明清以來,馬戰用槍已不多見,大槍成了步戰的主要兵器之一。同時,以六合大槍為核心的步戰槍法技術體系開始成形,門派雖多,但主要槍法並無大的差別。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裡面已完整記錄了六合大槍的二十四勢槍法,可見當時已是成熟普傳的技法。戚繼光更對六合大槍給予盛譽;比較江湖上武人各派槍棍,沙家杆子不夠剛硬,羅家槍法又太過溫柔,唯有六合大槍剛柔並濟、所向披靡、天下第一。


▲太極大槍

山西太谷的宋光華師傅,是宋氏形意拳開源宗師宋世榮之侄,江湖人稱「宋老鐵」。他自幼練槍,4米有餘的丈八大槍,經常要以《內功四經》的發勁要領爆炸性抖扎數百次以上,往往汗透衣履、兩臂難舉。


▲宋光華師傅演練六合大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練好六合大槍,首先得選擇好杆子,就是槍桿。現在一般均採用白蠟樹當杆,要求3米多長,杆子要合把,不能太重,太重則失去靈活性。當然白蠟杆也要生長几十年以上的才好,生長的時間越長,纖維層就越好,槍桿的柔韌性和彈性就越強。

▲明代大槍槍頭外觀

六合大槍主要的槍法有捉、拿、崩、顛、揭和扎。前人拳師認為杆子主要是用滾勁,用現代力學解釋就是離心力,利用擰動手中杆子產生外弧線,以離心力改變槍尖方向,從而達到有效防守。練習六合大槍要側身進退,身體暴露有限,這樣才不易受敵人攻擊,同時進攻力量強大。扎槍對練時,雙方槍桿相絞,槍被纏住後要急速後退抽槍,否則極大的力量會震傷雙手和虎口,往往會脫手扔槍,以致受傷。這是六合大槍的威力,也是它不利練習的一方面,只要藝比人高隨時就能扎傷對方。所以有經驗的老師傅一般都諄諄叮囑:不可輕易對練!

▲大槍上的紅纓作用是在實戰中扎傷敵人時吸血,避免鮮血流往槍桿時,防止抓握槍桿打滑失手;第二是能夠舞成槍花迷惑敵人眼睛看不清槍頭攻擊方向

有人認為六合大槍是木桿,一遇到日本刀之類的劈砍性兵器,可能很吃虧。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六合大槍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抖,利用槍桿的韌性,抖起大片槍花,使對方沒法閃躲,日本刀發不上力,立刻就會被槍桿崩飛。六合大槍偏合用招,去除了繁章縟節,只存精要法勢。除了基本功法之外,重要的招數不過十幾下而已,只要傳授正,功夫練到家,可以說招招精緻可用。又因為其本身來源於兵營,所以無論單操對練,都具有簡潔洗鍊、質樸實用的軍旅武藝特點。這正是六合大槍強大的生命力所在,雖然冷兵器時代早已經結束,六合大槍不再有機會上陣殺敵,但作為百槍之王的位置,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黃藥師,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THE END

我方為金臺新媒體聯盟核心成員

關於我們:微信號 LBQYJS

更新時間:每周一至周六中午時段

投稿郵箱:302511404@qq.com 

冷君微信:lengjun501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真正的戰場武藝:解密六合大槍
    六合大槍曾在恢弘戰場上經歷了它最輝煌的年代,而在冷兵器已經結束的今天,依然可以在河北滄州、河南焦作陳家溝和山西太谷等地找到它的身影……    ▲影視作品《忠烈楊家將》的楊家槍,現代不少知名槍法均是託名前人使槍名將所傳,如隋唐英雄羅成的羅家槍法託名三國名將姜維所傳。    古代的槍分為花槍和大槍。作為眾槍之王的槍主要是指大槍,而大槍又主要是指六合大槍。
  • 淺談六合大槍
    三國時蜀國大將趙雲一生戰功赫赫,特別在長坂坡六出六入,所向無不披靡,為劉備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而趙雲成就功名的是他手中的六合大槍
  • 大槍和花槍
    前言大槍乃是明代軍中兵器的主要形式,其位置僅次於弓矢,因此軍旅武藝最重槍法,第一流的武藝家也必須首先看槍法水平,其他雜兵不能不居於次要地位
  • 大槍上的紅纓並無實際作用!
    據說過去的習武群體中,若是不能掌握大槍技藝,拿不起大槍,則會被視為功夫不到家,就無法得到同行的認可。由此可見,槍在中國武術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注意到,古代槍法武藝著作中鮮有對我們司空見慣的槍纓的描述。比如說,槍纓應該綁在什麼位置?怎麼綁才能在戳革的過程中不容易脫落?用什麼材質製作最佳?要多長才合適?用什麼顏色?重量應該是多少?以上都是製作和使用槍的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基本問題,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那是上陣殺敵的武器,絕不可能馬虎應付。既然如此,為何上述問題古人會視而不見呢?
  • 冷兵器時代,古代將軍用什麼武器打仗?
    在影視劇中,經常聽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十八般武藝到底都有什麼呢?古代將軍打仗,最常用的兵器又是什麼呢?該書卷七記 「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但沒有給出「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
  • 視頻:臺灣專業武術團體資深愛好者詳解現代複合材質大槍
    視頻:臺灣專業武術團體資深愛好者詳解現代複合材質大槍中國槍法真傳 -《手臂錄》增訂-節選-勁槍、
  • 中國古代冷兵器大全:十八般兵器詳解
    十八般武器,即冷兵器時代的「十八般武藝」,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 龍戰於野——(1)大槍常識:百兵之王
    唯獨大槍,被稱為百兵之王!帥是CEO,王是董事長。關於這個「王」字,中國古文造字,三橫指的是什麼,是易經的乾卦。這個「乾」並非一般理解的代表天。易經八卦圖有八個點,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王是什麼,王是人們發自內心推崇的高人,古代叫神人,現在叫哲人。過去政教一體,不分家,一個神人就是說,徹悟大道神通神變,又能垂衣裳而天下治,還能發明創造,搞文藝創作,過去這些都是通著的,這叫王。王上一點,是做「主」。王上下出頭,是豐收的「豐」,豐收、豐美、豐滿,指的天地給的,老天爺賞飯吃。聊中國文字內涵,很有意思,可以大做文章。
  • 十八般武藝涉及的古代冷兵器,你都認得嗎?
    自古形容武道善戰者,皆稱其「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十八般武藝」,涉及十八種古代兵器,即: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钂、棍、槊、棒、矛、耙。現代,人們對於冷兵器的了解,多是受演義及武俠小說的影響,刀光劍影,俠氣縱橫,自是令人神往。
  • 龍泉寶劍 | 刀劍爭鋒——中國古代劃時代的代表兵器
    這是中國武術界對於冷兵器的形象評價。在中國武術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腳功夫如影隨形——弓箭可以讓打擊距離變得更遠,刀劍可以使攻擊更加犀利,而槍棍則令人以一當十。在中國古代,伴隨戰爭所產生的諸多冷兵器,成為戰場的主角。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這是中國古代最為常見的18種冷兵器,它們的集體亮相,象徵著冷兵器發展的巔峰。
  • 日本古代有女武士,有的還率領軍隊上戰場
    在日本古代還真有女武士的存在。在正常情況下,女性不允許上戰場打仗,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幹好後勤保障工作。不過,女武士除外。戰爭爆發後,女武士能夠正大光明地出現在戰場,與敵人廝殺,獲得戰功。 女武士是怎麼來的? 在日本古代,社會分層涇渭分明。武士屬於高人一等的貴族階層,女武士不可能來自於等級更低的農民、藝人、商人階層。
  • 大槍該怎麼用——抖
    槍是兵之重器,騎兵用的叫大槍,步兵用的叫小花槍。大槍又長又沉,兩隻手都難端平,很不好耍。小花槍較短,也細,抖起來容易,槍頭亂飛,胡名花槍。大槍平時訓練多不裝槍頭怕傷到人,不裝槍頭的常叫大杆子。一般大杆長三米左右,直徑有大半個拳頭粗。
  • 古代人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其實是指十八種武器!其中你知道多少
    中國古代兵器是指在中國古代從史前時期直到清朝末年,也就是1840年鴉片戰爭為止這個歷史階段裡面,中國古代軍隊、民間使用的各種兵器和總的裝備情況。中外研究古代兵器都把火藥用於兵器作為一個歷史的分期階段,即在火藥發明以前,軍隊裡使用的兵器我們稱它為冷兵器。火藥發明以後,出現了火藥製作的兵器,就是火器。
  • 一文詳解八極拳真正實戰威力
    中國傳統武術中,剛猛暴烈的八極拳是典型的外家拳。除了拳術,八極拳還有器械:六合大槍、六合刀、行者棒、雙戟雙鉤、鴛鴦鋱、雁翅鏜等。 2008年6月7日,八極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極拳的由來  八極拳從創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關於其創始人及發源地眾說紛紜。
  • DNF:這才是真正的神奶,男大槍都被奶出百萬的物攻面板!
    然而,男大槍被奶出百萬物攻面板,就有點吃驚,畢竟大槍的面板,可是沒有這三大職業強勢!在修煉場,這位男大槍被奶出112萬物攻的面板,真的是很強勢。男大槍這個職業,在面板上,並沒有很大的優勢,能夠突破百萬的物攻面板,奶爸應該佔據的因素比較大。確實,擁有一個好奶,對面板的提升是致命的,尤其是一位懂得猴戲的奶爸。
  • 一文詳解八極拳真正實戰威力
    中國傳統武術中,剛猛暴烈的八極拳是典型的外家拳。
  • 鎧甲與武藝雜談,冷兵器時代有沒有「空手入白刃」的武林高手?
    真打起來時,尤其古代戰場上,從來就沒有什麼精妙招式。所以,真能做到空手入白刃的,歷來就像大熊貓一樣的稀少罕見。戚繼光在練兵時,訓誡士卒們說:這就是冷兵器戰爭時代,一個身經百戰的領兵將軍的經驗之談。語見其著作《紀效新書》。倭國武風重,倭人武士自幼即練刀,倭刀兇猛迅捷。
  • 聊聊《繡春刀2》裡「變態」的武藝考據
    《繡春刀:修羅戰場》的世界觀裡,是有一種暗示存在的:軍陣武藝、民間武藝、親軍武藝雖然各有聯繫,但彼此還是有明確區分,呈現不同的派別。這種明確的區分在傳統武俠電影裡並不多見。在隨之而來的劇情裡,各種兵器和武藝輪番上陣,比之前作更加令人眼花繚亂,於是一個關於中國傳統武藝的宏大背景也徐徐展開——本部《繡春刀》,暗藏了軍陣武藝衰退、並向民間武術大量流入的大變革。
  • 《DNF》大槍技能加點思路分享 大槍如何加點
    導 讀 DNF大槍的技能加點推薦,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dnf大槍的加點思路,不了解怎麼加點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呦
  • 《DNF》100女大槍武器怎麼選擇 100女大槍武器選擇分享
    導 讀 DNF在3月19日將會帶來100級新版本這次版本將會帶來不少武器,對於女大槍職業來說選擇一把好的武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