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高考成績陸續出爐,有一個學校火了,一位校長也火了。
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今年有159人參加高考,150人上了本科,本科率高達94%,這個比例相當高。
面對這樣的好成績,作為校長,張桂梅一句話讓千萬人淚目,她說:不滿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不足。
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是怎樣一所學校呢?
它是一所免費的高中,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面向一些弱勢群體、家庭困難的學生,目的是實現教育公平。
張桂梅認為,這樣的學校不該被定義為:專門給貧困山區的女孩子上的高中。
她說,「貧困」兩個字對於女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隱私,更願意被稱為「大山裡的女孩」。
而她,為了大山裡的女孩的教育,可謂是傾盡全力。
張桂梅是東北人,卻把根駐紮到了離家千萬裡的雲南,在那傾注她所有的努力。
16年前,張桂梅曾擔任華坪縣民族中學的老師,同時也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
或許正是這份院長及教師的工作,讓她看到了女孩子的教育在大山裡面,是不被重視的。
父母思想方面的原因、經濟原因等等,大山裡的女孩,常常十幾歲就出嫁了,失去了寶貴的接受教育的機會。
張桂梅認為,就是因為沒有文化,導致了很多女孩子失去教育機會,甚至生下來就會被丟掉。
她認為有文化的人,不會這樣。
她的福利院有個「女兒」(在福利院大家都叫她媽媽),就是因為她是一個女孩子,從小就被親媽拋棄,但是張桂梅重視教育,讓一直努力讓自己的「孩子」們儘可能的都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
那個「女兒」長大之後在城裡工作,生的是女兒,丈夫也是獨生子,可是兩人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
她認為這與「女兒」接受過教育是分不開的。
她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就是希望少一些歧視女孩的現象,讓更多女孩接受到教育。
可是創辦這所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並不是那麼容易,她沒有錢,只能四處籌集社會資助,磨破臉皮也只籌集到了幾萬元,這不夠。
真正迎來轉機是2007年,張桂梅作為人大代表去北京參加會議,政府撥款的錢她捨不得買一套新衣服,拿去給學校添置了一臺電腦。
她穿著平日裡的衣服去參加人大會議,卻沒注意到那件褲子都被磨出了洞。
穿著破褲子去參加人大會議,被新華每日電訊的女記者拍到了,張桂梅的事跡,就是這樣被傳開來,於是收到了各界捐款,就這樣她才有了足夠資金成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明明是一所普通的學校,甚至各方麵條件資源匱乏,為何本科上線率這麼高?
張桂梅認為既然成立學校,是為了改變大山裡女孩的教育,那就必須嚴抓嚴打孩子們的教育。
大山的孩子們,學習起來比較費勁,因為基礎比較薄弱,有些甚至上了高中,可是初中的知識欠缺嚴重。
怎麼辦?張桂梅認為,來了就要學好,要抱著考重點大學、考名校的態度來,如果只是以考上職校為目標,那就不必進這所學校了。
在大山裡,一個家庭裡有個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堅持讀到高中,那就意味著ta就是全家的希望,是一定要全力以赴去努力的,不能辜負了家人的期盼。
所以,這所學校的孩子們,比其他的孩子更加艱苦,也被抓得更緊。
有些孩子因為家庭的原因輟學了,張桂梅就苦口婆心的一家一家上門探訪,詢問原因。
孩子家裡沒錢,她告訴孩子父母,只管跟她走;
孩子父母說孩子聽不懂,去了也沒有用,她說不怕,我一個字一個字的教;
就是這樣一股精神,張桂梅硬是把人拉了回來。
這所學校裡的學生學習異常艱苦,孩子們早上5點鐘便要起床,常常是學習到十點甚至十二點才回宿舍,為了節省時間,吃飯不超過十分鐘......
張桂梅努力,孩子們也努力,老師當然也拼了命的教學。
有個老師甚至做了腫瘤手術,說只要能夠換下病服就回來上課,還有個男老師,早上結婚,下午就趕回來了。
優異的成績不無道理。
2020年高考成績出爐了,94%的本科上線率,張桂梅依然不滿意,她說,希望人人能夠上重點大學、名校。
面對採訪的時候,她一番話讓人淚奔:
我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我內心非常滿足,因為我知道她們每一個將來都會比我過得更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她們一定會的。
張桂梅老師,您辛苦了。
我是@翊昕聊生活 全網同名,本文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