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主教練訓練郎平體能,只有做到負重200斤蹲起才能碰排球,參加集體訓練。教練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負重深蹲可以給肌肉大力量刺激,破使自己進步,讓肌纖維更加粗壯,達到增長肌肉的目的。年輕時代的郎平憑藉自己的狠勁完成了教練的任務,讓人欽佩不已。
其實郎平這個訓練對腰的傷害是巨大的。正常情況下人類的腰椎有五塊,每塊腰椎之間還墊著富有彈性的椎間盤,起到減震和緩衝的作用。當我們跳躍的時候,來自地面的衝擊力沒有通過脊柱的傳導把大腦震壞,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富有彈性的腰椎。
平時我們站立的時候,五塊腰椎和連接它們的腰椎間盤,已經承載著上半身幾十斤的重量。在長期站立或走跳的重壓和磨損下,腰椎間盤的纖維會老化、破裂,包裹在內的髓核會被上半身的巨大重量從椎骨間擠出來,壓迫神經,其後果就是腰酸腿疼,下肢麻痺。
我們平時什麼都不做腰椎還會損壞,更何況負重200斤做蹲起的郎平,她的腰肯並不行了,透支了自己生命力在戰鬥。這種飲鴆止渴的訓練方式確實給郎平帶來了輝煌。
郎平就是因為全身充滿力量型肌肉,才能在大賽中保持體力,關鍵時刻爆發出令對手聞風喪膽的力量,大力扣殺所向睥睨,帶領80年代的女排豪取五連冠,創造了一代人的輝煌。在80年代,一切都跟意識形態掛鈎,一切還都是政治任務。郎平執教中國女排後,開始回歸競技體育精神,不再以金牌論英雄,開始讓女排姑娘們享受排球帶來的樂趣,愛上排球,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去談戀愛,可以享受競技體育帶來的樂趣。
透支生命的訓練給郎平的身體帶去了很多傷病。影片中執教的郎平手持殘疾證,在工作時需要有人不斷地按摩才能堅持工作,她自己說:「脖子以下沒有一塊好骨頭。」郎平用生命拼搏排球,在那個時代,金牌就是一切,金牌重於生命。郎平時代的女排精神是金牌,當今郎平執教中國女排的精神是拼搏。時代變了,精神也變了,不變的是女排依舊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