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作品中,《西北偏北》雖然沒有《眩暈》主題深刻,沒有《精神病患者》知名度高,但在情節懸念設置上,《西北偏北》絕對是最經典的,沒有之一。
可能很多人在初次了解這部影片時,都會心生疑問——《西北偏北》的片名是什麼意思?
答案是,什麼意思也不是。這一點,連導演和編劇都承認,他們只是想藉此片名表達劇情的不可預知,而這種未知性恰好是《西北偏北》最大的特點。
《西北偏北》不僅將希區柯克的懸念符號展現得一覽無餘,留下七分鐘名垂影史的加利·格蘭特躲飛機戲,更是將犯罪懸疑片這個類型帶到一片嶄新的領域,成為007電影甚至很多類型電影的先驅。
無辜的男人因身份錯置被逼入險境、神秘金髮女郎、導演的標誌性現身、大師級的鏡頭語言、對觀眾情緒近乎完美的操控……《西北偏北》幾乎包攬了希區柯克導演生涯最重要的元素。
同時,它還將一個有趣、緊張,又有著出乎意料的幽默感的劇本,轉化成了史上最具觀賞性的作者電影。換句話說,這是希區柯克最完美的一次創作。
有趣的是,影片拍攝期間,主演加利·格蘭特對《西北偏北》的劇本有點摸不著頭腦,有一天他實在忍不住,對導演說:「劇本太糟了吧。我們已經拍了三分之一,可我還是不知道它在講什麼。」
這正中希區柯克下懷,他就想要格蘭特演出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因為《西北偏北》本質上還是希區柯克「錯誤的人」敘事(無辜的人無緣無故被栽上他未犯的罪名)。
廣告商人羅傑·索恩希爾(加利·格蘭特飾)被某敵對間諜組織錯認為美國情報員喬治·卡普蘭並被追殺,接著又偶然無端地背上殺人犯的罪名,陷入 「雙重追捕」,一邊逃避敵方和警察,一邊設法找到真正的「卡普蘭」,好擺脫這一切。
實際上,卡普蘭是美國情報局為保證真正情報員的生命安全而下的誘餌,這個人壓根就不存在。
這是希區柯克經常用到的「麥格芬」表現手法,即在影片中將一個並不存在的人物或者現象作為故事主線,如《蝴蝶夢》裡的麗貝卡、《眩暈》中的瑪德琳。
此手法在《西北偏北》中運用得最為經典,卡普蘭這個角色雖然不存在,但是卻帶動了整個情節的發展。
逃亡中的羅傑遇上了金髮女人伊芙·肯德爾(伊娃·瑪麗·聖飾),她在火車上主動幫助羅傑逃離警察的搜查,其不可捉摸的神秘氣質也讓羅傑一見鍾情。火車到站後,伊芙主動幫羅傑聯絡到卡普蘭,結果他被帶到一片荒原,還差點丟了性命。
羅傑由此發現伊芙不對勁,跟蹤後得知她是敵對間諜組織頭目萬達姆(詹姆斯·梅森飾)的情婦,最後知曉她的真實身份是美國情報局安插在萬達姆身邊的特工。
從拍賣行脫險,到飯店開啞槍、別墅救人,再到總統山激戰,電影後半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觀眾也始終繃緊神經。
在《西北偏北》的前一年,希區柯克拍了《眩暈》,該片在當時還算不上什麼傑作,在評論界和商業上都不成功。希區柯克第一時間把鍋甩給了主演詹姆斯·斯圖爾特:「都是因為斯圖爾特那張老臉。」
在那以後,希區柯克就再也沒用過斯圖爾特了,後來斯圖爾特求著演《西北偏北》裡的羅傑·索恩希爾,希區柯克也不答應,他心裡的理想人選是另一位老搭檔加利·格蘭特。
但為了照顧老朋友感受,希區柯克也沒有明著拒絕斯圖爾特,一直等到斯圖爾特接到新角色,才將格蘭特定為主演的消息公布。
人們總把斯圖爾特和格蘭特做比較,比起斯圖爾特根深蒂固的正派形象,格蘭特演過的角色更加多樣,而且,格蘭特是極少數能成為男性觀眾的「愛慕對象」的男演員。
他給人的感覺是非常難以得到——這種人除了玩世不恭,也不喜與人親近——但是正如梅·韋斯特說的那樣,他也不是一定得不到。正因為如此,那些性感金髮女郎如《西北偏北》中的伊娃·瑪麗·聖,才會在電影裡前赴後繼、絡繹不絕。
其實,《西北偏北》是希區柯克為米高梅拍攝的唯一一部電影。但是在最開始,米高梅和希區柯克籌劃的是另一部電影《怒海爭雄》,怎奈編劇歐內斯特·萊曼如何也寫不下去,就叫希區柯克另找他人。
可是,希區柯克又太想和歐內斯特合作了,於是就說「我還有另外一個故事」,其實希區柯克當時心裡已經有了《西北偏北》的雛形。兩人沒和米高梅打招呼,就改變了航向,米高梅高層後來還是知道了,好在他們也不計較。
於是,希區柯克就和歐內斯特開始了新影片的創作,不料,卻為米高梅拍出了留名影史的傑作。
有一天,希區柯克對歐內斯特說:「我一直想拍場戲,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什麼也沒有。你站在曠野中,無所依傍。當攝影機360度掃過,只有這個男人孤零零站在那裡——因為壞蛋要幹掉他,所以故意把他引到這個偏僻之地。突然,起了陣龍捲風……」
編劇打斷他:「壞蛋怎麼會帶來龍捲風?」導演對此一籌莫展。
「要是有架飛機從空中俯衝過來呢?」 歐內斯特說道。希區柯克當即表示很喜歡:「沒錯,是架灑藥飛機,我們可以在附近種點莊稼。」
這就是《西北偏北》裡那場名垂影史的飛機襲人戲的最初構想。短短七分鐘裡,總共有131個鏡頭,故事本身沒有戲劇性,但希區柯克創作出簡短、快速切換、驚心動魄的鏡頭畫面,將人物的心理變化和畫面的懸念完美結合。
同時,各個鏡頭的長度服從於表現羅傑為躲避追逐而拼命奔跑的不同距離,從而突出他無法躲藏的艱難處境。在和特呂弗討論該場景的時候,希區柯克說:「處理空間問題時,鏡頭的長度顯示一個人必須跑多遠才能找到掩體,但這表明沒有掩體。」
這場戲不僅是希區柯克作品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僅次於《精神病患者》的洗澡戲),也成為男主演加利·格蘭特輝煌演藝生涯的最佳註腳。
自《西北偏北》最初上映以來,整整60多年過去了,觀眾對它的痴迷也絲毫沒有減弱。
並且,也正因為希區柯克堅持選用加利·格蘭特,才讓這個演員的才華沒有被埋沒下去。
著名影評人寶琳·凱爾認為,如果不是希區柯克,格蘭特很有可能在有生之年默默無聞。1941年,他演了一部灰不溜秋的《金錢小夜曲》,一度陷入事業泥潭,是希區柯克及時相救,才讓這個30年代靠出演怪誕喜劇片成名的演員重回大眾視線。
《深閨疑雲》、《美人計》、《捉賊記》、《西北偏北》四部影片簡直是為格蘭特量身定做,也奠定了他今天「永遠不會變老」的影迷基礎。格蘭特誕辰107周年紀念日那天,有人在臉書上向希區柯克迷拋出一個問題:「加利·格蘭特會變老嗎?」得到的回覆全是:「永遠不會!」
當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大多數男星已經變成老古董,唯有格蘭特,經常被拿出來和今天的某個演員相提並論。換句話說,他今天依然是明星。這一切都因為希區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