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開年,實在是太難了,很想讓人一鍵重啟。這裡娜媽想跟大家說,一定一定要重視,不要恐慌,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在自己可控制的範圍內,認真過好每一天。太多太多的事情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但我們絕對能做到的,就是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再把它們當作理所當然。
我們一起,等待疫情過去,春暖花開。
在娜媽接到的提問中,寶寶到底吃飽了沒?絕對是一個高頻問題,尤其是親餵媽媽們。我也很想給寶寶穩定餵奶周期,可是我連寶寶吃飽了沒有都不知道,怎麼辦呢?
很多親餵媽媽們都表示對奶瓶媽媽的「羨慕忌妒恨「 —— 我也好想能有個刻度給我看看,好知道我娃到底吃了多少啊啊啊」管你是什麼高學歷,天文地理歷史心理無所不通,新手媽媽一上任,基本都要懵上一陣。娜媽有個朋友是某全球知名大學的應用數學系碩士,有天感覺都要哭出來了地給我發了條信息:每天都在思考『我娃到底吃了多少』這一個問題,關鍵是,這題我還不會!
經常看到你們的暖心留言,「欣賞娜媽放鬆、理智的育兒理念!」,其實也就是去年(眺望遠方遙想當年臉),娜媽還不是你們的娜媽,純屬新手小白媽媽一枚的時候,對於這個好像簡單到有點兒不好意思焦慮的問題也是跟你們一樣一樣的,內心忐忑,皺著眉頭,一臉問號。那麼,是不是親餵媽媽就只有靠猜、靠感覺、靠神奇的第六感來「感覺」寶寶吃飽了沒有呢,當然不是的!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規律作息引導成功的親餵媽媽了,因為不管怎麼樣,吃都是規律作息入手的第一步。純母乳親餵的寶寶確實不如母乳瓶餵和奶粉寶寶方便知道每次喝奶喝了多少毫升,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以下兩步按順序來,跟瞎猜說拜拜。第一步:幫助寶寶儘量每次吃奶都飽餐一頓,而不是點心奶。
觀察喝奶時的寶寶是否能聽到吞咽的聲音(寶寶確實有在好好喝奶)。有的寶寶吞咽聲很小,需要仔細聽。
小月齡寶寶很容易在喝奶時睡著,這時候要儘量幫助寶寶不要邊吃邊睡,才能好好飽餐一頓。方法有撓撓寶寶手心、腳心、脖子後面,換邊給寶寶餵奶,換邊時拍拍嗝,用溼巾輕撫下耳垂,實在不行上大招:換尿不溼。
找到合適的餵奶間隔,可以從2小時間隔開始觀察。如果寶寶哭鬧,先排查是否其他原因。穩定2小時間隔後,如果連續好幾次2小時後寶寶都沒哭鬧要奶喝,那麼繼續觀察記錄寶寶現在大概什麼時候會餓?2.5 小時嗎?那麼之後就把餵奶間隔放到2.5小時,以此類推。
第二步:用以下幾項來參考判斷寶寶一天的奶量是否喝到充足
下面給大家給出這四項的參考值。
跟所有參考值一樣,必須強調給大家一下,這些時間、數字只是一個參考平均值。
每個寶寶都有個體差異,尤其再加上猛漲期和厭奶期這兩個特殊情況(猛漲期寶寶的喝奶間隔會變短需要更頻繁的喝奶,厭奶期的寶寶又會對喝奶好像突然不感興趣喝奶時心不在焉),寶媽們還是那句話,請以娃為準哈。
只要娃精神狀態不錯,生長曲線也在線,就無需過分焦慮。真有疑惑,直接諮詢專業醫生,不要自己瞎猜,只會徒增煩惱,對不。
如果是出生兩周內的新生兒寶寶,大概是30分鐘(兩邊總共)。這也是母乳親餵開始有一個常見建議是10-10-5-5 左右換邊餵寶寶以防止寶寶邊吃邊睡的原因。之後一直到9個月的參考值都是大概20 分鐘(兩邊總共)9個月以後寶寶的吸吮能力更強了,這個參考值就降到了大概15分鐘寶寶出生前4天,每天應該有跟寶寶出生天數一樣的溼尿不溼和排便次數。比如出生第1天,應該有1張尿溼的尿不溼和1次排便。 出生第4天,應該有4張尿溼的尿不溼和4次排便。寶寶出生第五天至6個月,每天6-8張溼尿不溼,3-4次排便。寶寶出生第一周,體重跟出生重量相比會掉最多至10%,掉5%-7%屬於常見區間。從出生兩周後開始,對比生長曲線圖看寶寶的體重增長是否在線。今天在寫這篇的時候,心裡還是很感慨的。對於吃飽了沒這個問題,在產後身體激素的「幫助」下,小白新手娜媽當時真的可以算得上是焦慮爆表了。雖然孕期就做足了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的功課,但焦慮一上來,還是感覺心裡沒底。新手媽媽娜媽和新手寶寶娜寶每天大眼瞪小眼:嗯,我覺得你應該吃飽了。。。吧。。。「情急」之下跑去買了個嬰兒體重稱(讀數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娜寶吃奶前和吃奶後分別稱一下,差值差不多就是娜寶喝奶的量,還要拿個小本本神經兮兮地記下來。現在想想,那時候娜寶應該也是內心蠻問號臉的:媽媽你到底在幹嘛,把我放上放下,這個盤盤躺著也不是很舒服。。。娜寶還在月子裡的時候,有一次半夜三更吐奶到鼻子都在哼哧哼哧,真的是瞬間感覺全身的寒毛都豎起來了,嚇到完全再睡不著。第二天就飛奔跑去找娜寶的兒科醫生,皺著眉頭坐在醫生對面抱著娜寶一頓叨叨(那畫面太美我不想回憶)那個時候娜寶的兒科醫生給我說了一句至今記憶深刻的話:「 just feed her,she will grow」,翻譯過來大概就是:放輕鬆,餵寶寶,她會長大的。這句話讓我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非常非常多。心態好了就能冷靜下來,回到上面的兩步法,慢慢的我也能心平氣和的跟媽媽朋友聊天時說上一句:是的,娃多吃一哭少吃一口真的沒關係的。至於很多育兒文章裡都會講到的用手指觸碰寶寶嘴巴附近看寶寶會不會轉頭的判斷方法,娜媽個人在嘗試之後反而不是很推薦。嬰兒的吸吮是天性,對於新生寶寶尤其如此。那寶寶的吸吮動作到底是餓了還是只是在安撫自己?在寶寶的規律作息建立起來之前其實並沒有那麼好準確判斷。就像前面說的,如果寶寶的狀態可以,心情也不錯,尿片量也在範圍之內,生長曲線嘛也沒有掉線,那麼娜媽想要跟你說:點下「在看」↓↓↓
是一個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公民應有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