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音樂綜藝呈現井噴態勢,上線將近50檔綜藝,其中包含14檔頭部音樂綜藝,但是出圈舞臺寥寥無幾。
2021年,音樂綜藝呈現井噴態勢,據不完全統計,上線的音樂綜藝就有近50檔,《中國好聲音2021》之類的頭部音樂綜藝有14部,儘管數量可觀,但傳唱度高的新歌很少,音樂綜藝疲態盡顯。
2021年播出音樂綜藝不完全盤點
音樂綜藝選不出爆火單曲,疲態盡顯
在綜藝市場上,音樂綜藝憑藉其感染力和廣泛的接受度,一直屬於「香餑餑」,是歌手重要的曝光渠道之一,趙雷的《成都》、馬頔的《南山南》都是通過音樂綜藝出圈,如今經常霸佔歌曲榜單的周深、張碧晨也是音樂綜藝出身。但是今年,通過音樂綜藝爆火的單曲卻寥寥無幾。以《中國好聲音2021》為例,播放量最高的單曲《忽而今夏》播放量不過4000多萬,但去年單依純一個人便貢獻了12.6億的播放量。今年的音樂綜藝,相比於舞臺歌曲,更加出圈的是選手的負面新聞。《披荊斬棘的哥哥》播出至今,接連兩名選手爆雷,但沒有單曲和舞臺爆火。毫無疑問,音樂綜藝確實是造星產業鏈上不可忽視的一環,然而隨著音樂綜藝的商業價值不斷提高,不斷有藝人通過音樂綜藝走紅,音樂綜藝的功利性越來越強。在之前的選秀節目中,很多選手根本不會唱歌,他們登上這個節目,只是為了博得關注,吸引流量。唱歌五音不全,又談何呈現高質量的音樂舞臺呢?音樂綜藝疲態明顯,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沒有作品輸出。音樂綜藝的核心是「音樂」,目的是為觀眾呈現出高質量的音樂舞臺。不管是即將收官的《披荊斬棘的哥哥》還是剛剛上線收穫好評的《時光音樂會》,嘉賓大多都是在翻唱經典曲目,而沒有新鮮的作品通過音樂綜藝輸出。因此,音樂綜藝要打破瓶頸,實現突圍,需要回歸到音樂本身,創作出能打的作品。優秀的音樂作品才是音樂綜藝的立身之本。音樂綜藝在製作過程中,應該構建起從「造星」到「造曲」的音綜良性生態,扶持優質原創作品,避免過度消費老歌,引起觀眾審美疲勞。
短視頻入局,音樂綜藝網絡神曲佔比變高
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入場,音樂傳播渠道發生了重大改變,通過短視頻聽歌已經成為收聽音樂的主流形式之一。在各大音樂平臺年度榜單上,抖音神曲佔據了半壁江山。不得不承認,歌曲在短視頻平臺上出圈要比在音樂綜藝中容易的多。這種趨勢也對音樂綜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更多的歌手會選擇通過短視頻平臺來宣傳自己的新歌,而不是選擇上綜藝。▼
THE END
參考文獻:
*本文部分內容(圖文)轉自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道略音樂產業立場,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