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說,浪潮臨近的時候,「就像在追逐什麼」。
「它倉促地爬入了這迷宮式的懸崖峭壁的最深角落!仿佛某些很有價值的東西,巨大的價值,必定隱藏在那裡。」
「現在它退潮了,有點緩慢,但依然興奮,依然是白花花的一片;它失望了嗎?它找到它所探尋的東西了嗎?它是在佯裝失望嗎?」
20年代來了。
回望2019年,影視行業回歸理性,劇集、網絡電影、綜藝都迎來了「減量提質」的時刻。根據《2019騰訊娛樂白皮書》,過去的一年播出的綜藝總量為184部,較去年下滑15.2%。儘管數量少了,但驚喜卻多了。
劇焦一線(ID:TVfocus)綜合貓眼熱度、微博話題閱讀量、豆瓣評論人數、百度搜索指數等多維度數據,梳理出了2019年度熱門綜藝TOP20榜單。
經劇焦一線(ID:TVfocus)統計,總結出2019年綜藝行業的三大特點:
1、視頻網站找到「黃金搭檔」,走出「舒適圈」也能再造爆款
2、垂直細分仍是趨勢,但與往年的「垂」又不盡相同
3、爆款新風向:靠話題「出圈」是把雙刃劍,在「圈地自嗨」裡做到極致反而能贏得最大尊重
儘管2019年網絡綜藝數量有所下滑,但視頻網站依然是90%的熱門綜藝孵化地。
在過去一年的綜藝混戰中,騰訊視頻的關鍵詞是「綜N代」、愛奇藝的關鍵詞是「新圈層「、優酷的關鍵詞是「高口碑」。
最熱「綜N代」——憑藉《創造營2019》《演員請就位》包攬熱度榜前二的騰訊視頻,綜N代節目的續航能力也十分矚目。從選秀類的《創造營2019》打開「軍營」模式、《明日之子3》選擇「職場」視角,到脫口秀題材《吐槽大會4》《脫口秀大會2》舞美、賽制、內容,「硬體」「軟體」雙雙升級,騰訊視頻的綜N代類型多元,節目內容均有不同程度的創新。
最多「新圈層」——愛奇藝率領《青春有你》《奇葩說6》《做家務的男人》等9部綜藝登上年度綜藝熱榜,有質有量。其中,《樂隊的夏天》瞄準搖滾圈、《限定的記憶》深入粉絲圈層、《潮流合伙人》開闢潮玩經營……新的圈層,帶來了新的關注和熱度。
最好「高口碑」——熱榜中的年度高口碑綜藝,是來自優酷的《這!就是街舞2》,豆瓣評分8.9分。面對小眾垂類綜藝無法兼顧口碑與聲量這道難題,優酷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視頻網站找到「黃金搭檔」
破次元壁,出「舒適圈」
「爆款孵化機」優愛騰並不是孤軍奮戰。
經過多次合作,三家似乎都找到了一些「黃金搭檔」。合作廠牌的風格和經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綜藝的質感。
愛奇藝+米未傳媒,在2019年把《樂隊的夏天》《奇葩說6》兩檔節目送上了熱榜。
語言類賽道上,米未出品的《奇葩說》系列一路領先。而2019年,米未走出「舒適圈」,邁向音樂類綜藝的細分領域,推出了《樂隊的夏天》。長久以來活躍在小眾圈層的獨立音樂和樂隊,藉助這個機會走向了臺前,引爆了話題。
這是綜藝首次將觸手伸向樂隊和獨立音樂人,也是米未探索新領域的一次成功嘗試。
騰訊視頻+笑果文化,在《脫口秀大會2》《吐槽大會4》之後也成為一對經典搭配。
2019年,《脫口秀大會2》脫胎換骨,進化成為一檔賽制嚴格的脫口秀競演節目。笑果的「王牌」《吐槽大會》系列也走到了第四季,風格愈發鮮明。舞美煥新之後,核心標籤李誕也減少了露面的次數。
越來越多脫口秀演員進入公眾視野,脫口秀節目也成為語言類賽道新寵。笑果文化對於脫口秀的商業化,已然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優酷+燦星,在過去的一年裡合作了「這就是」系列、《一起樂隊吧》多檔節目。
在綜藝領域資歷深厚的燦星,曾出品《中國好聲音》《蒙面唱將猜猜猜》等一系列熱門衛視綜藝。2018年,燦星進軍網綜市場,推出了原創綜藝《這!就是街舞》。2019年,《這!就是街舞2》升級前作,在話題熱度和圈層效應方面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從主攻衛視綜藝到發力網綜、在傳統類型陷入疲軟之時開闢新垂類,燦星的轉型是通過兩次選擇完成的。
音綜出黑馬、語言高競爭
垂直更多元、細分更講究
自2018年起,同質化競爭加劇、綜N代顯露疲態成為綜藝市場的憂患。賽道擁擠,選手們把目光投向了新的分支。
樂隊競演綜藝《樂隊的夏天》成為音樂類綜藝的一匹黑馬,豆瓣評價人數和百度搜索指數都遙遙領先;語言類賽道熱鬧起來,出現了《奇葩說6》《吐槽大會4》《脫口秀大會2》《花花萬物2》4檔熱門綜藝;新品類中,集中在第四季度上線的演技類綜藝中出現領跑者《演員請就位》;潮流經營體驗真人秀《潮流合伙人》則在一眾帶貨節目中表現突出。
垂直細分仍是趨勢,但2019年的垂類綜藝比2018年更加多元了。
說唱、街舞、電音,曾經的垂直類綜藝都是在潮流文化中尋找更加細分的垂類,而2019年的綜藝,開始向更新、更多元的垂類發起挑戰。從某種角度來說,垂類綜藝也在突破「舒適圈」,觸及曾經的「盲區」。
把選秀綜藝拍成了求職節目,《明日之子3》首先讓歌手回歸了職業的本質。而後,《演員請就位》又將影視行業當做大型職場,選取導演、演員成為主角。講述導演選角的職場故事,讓《演員請就位》的辨識度大大提高,在扎堆的演技類綜藝中成功突圍。
未上榜的《我和我的經紀人》《令人心動的offer》,也是深耕職場類型綜藝的新嘗試。從歌手、演員、經紀人到律師,新的垂類已經不僅局限於光鮮靚麗的藝人本身。
綜藝行業告別了粗放的發展模式。在已突破的圈層中,精細化的趨勢也愈發凸顯。
音樂類綜藝中,《這樣唱好美》由素人演唱經典華語老歌,而《我是唱作人》則讓歌手產出原創歌曲,細分到了參賽歌曲類型。
2018年,是觀察類綜藝的誕生元年。《心動的信號》《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妻子的浪漫旅行》的先後出現,曾讓觀察類綜藝迎來高光時刻。到了2019年,觀察類綜藝也在尋求精細化,避免同質化。比如,《做家務的男人》從做家務出發,結合代際觀察、情感觀察。
依靠國民話題「衝KPI」
出圈難,不如在圈層裡做到極致
「出圈」是玄學。
「《野狼disco》那期正片還沒播出的時候,大家就已經開始'左邊畫龍,右邊劃彩虹』了,結果一直合唱到了年底。最後結案的時候,《野狼disco》的熱度還在瘋狂上漲。」負責過《中國新說唱2019》宣傳工作的小蟹告訴劇焦一線(ID:TVfocus):「其實也有很多其他的亮點,但出圈還是看運氣。
2019年,綜藝「局部破圈」似乎成了新常態。衍生話題比節目內容更火爆,和《中國新說唱2019》情況相似的還有《演員請就位》《中餐廳3》兩檔熱門綜藝。
李誠儒的「如學」三連「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是《演員請就位》最早期也最「出圈」的話題之一。
《中餐廳3》的「明學」引爆輿論,「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被製成表情包瘋狂流傳,第三期節目正片也因為「明學」播放量激增。
但依靠熱門話題「衝KPI」,並不是綜藝可複製的常規操作。
以《中餐廳3》《親愛的客棧3》為代表的慢綜藝,在2019年一下子「急」了起來。強化人物關係和嘉賓之間的矛盾,加速了話題發酵,佔領輿論高地,確實可以達到迅速出圈的效果,但如果不能把這些負面討論轉化為節目熱度,就會拉低節目口碑。
根據貓眼數據,《中餐廳3》在抖音上1.63億的發布量只轉化了2754.6萬的播放量。黃曉明與員工的對話片段,衝上了熱搜,把觀眾引流向節目,卻不能用高品質的內容留住觀眾,豆瓣評分跌至4.7。
實際上,刻意放大衝突與矛盾,讓慢綜藝強行變「快」,是節目渴望「破圈」的舉動。市場期待全民爆款,而觀眾期待國民話題。綜藝節目總惦記著「出圈」,用力過猛卻適得其反。
破圈找到了增量,同時也帶來了壓力。更廣泛的觀眾群體,也意味著更多的輿論關注。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抵達新的受眾之後,不熟悉圈層文化的群體能否接受,是一個未知數。
在圈層內做到極致,或者破圈之後接受所有人的審視?《樂隊的夏天》是前者。有人認為節目熱度是搖滾迷「圈地自嗨」,但這無可厚非,因為完全符合節目的目標圈層。讓喜歡樂隊文化的人看到一檔關於樂隊的好節目,是基本任務;將樂隊推向主流視野,引領更多的人愛上樂隊,則是加分項。
回歸綜藝的初衷,滿足受眾需求才是核心。更細分的門類,更精細的製作,都是為了能戳中觀眾,符合他們的期待。不是每一個綜藝都能做到全民爆款,也不是每一個綜藝都適合朝著全民爆款的方向努力。局部破圈,或許是垂類綜藝的最好歸宿。
「另一股浪潮已臨近,比第一股更貪婪、更兇猛,而它的靈魂似乎也充斥著秘密和挖掘寶藏的耐力。」
「萬事皆流,無物永恆。」清算過後,新的綜藝篇章,也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