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日本】中華料理是怎樣傳入日本的?

2022-01-17 娜娜的日語教室

舌尖系列在娜娜有心要停載之後,很多童鞋過來問,說為什麼舌尖系列突然就停載了。好吧,一方面是由于娜娜老溼寫這個系列有些疲倦了,另一方面是,覺得裡面的消息量太大,對於一般想要休閒放送的場合又不是很合適。不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這個系列居然會這麼成功,然後這麼多人對這個專題念念不忘。

所以,後面,為了回饋大家,老溼決定不定期地還是連載舌尖系列。另外,老溼欠了好多粉絲一屁股的債,對粉絲點名要講的課題好像只講了忍者。老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一周飛3個城市,最少的一天只睡了3個小時。55555,真的是好累啊好累啊。

不吐槽了,今天回歸到闊別了一個月的正題。今天老溼和大家八一八中華料理在日本的發展情況。全文無尿點。

中華料理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中國菜,作為世界三大料理之一,在全世界各國都有廣泛的普及。

日本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居,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中華料理是在唐朝或者宋朝等古代就傳入了日本,其實,不是這樣的。在中國古代傳入日本的更多的是一些食材的製造方法。比如豆腐,比如醬油。甚至製作茶葉的方法。那真正的中國菜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呢?

中華料理是什麼時候進入日本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先回想一下,在日本有幾種中華料理的菜系。首先,粵菜是一種;另外,川菜是一種,比如麻婆豆腐,擔擔麵;還有一種,餃子,是東北菜系。最後一種,小籠包,上海菜系。

對了,在日本的中華料理最主要的就是這4種派系。這4種派系的傳入時間不一樣,後面的故事背景也不一樣。且聽娜娜老溼一一道來。


粵菜

首先,要說的是粵菜。

最早的粵菜發源於橫濱的中華街,那個時候是明治時期,中國處於民國和晚清的戰亂期。這時候,很多廣東和福建人開始下南洋尋找生存的機會。這些人就是現在在東南亞的第一批華僑,分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地,也有不少沿海的中國人東渡去了日本。於是在日本開設了最早的第一批中華料理。


橫濱中華街:

有包子,麵條,炒菜等等基本的料理方式都有了,一般以清淡為主。這裡起源的最著名的日料之一是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拉麵。

中國人將自己祖傳的制面技術和煮湯方法帶到了日本,並在近代形成了一股吃拉麵的風潮。具體的拉麵介紹,會在娜娜即將出版的紙質書裡面有具體的介紹,這裡先賣一個關子。後面請大家多多支持娜娜老溼的紙質書哇~~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到現在,日本的拉麵裡,有一種澆頭還是「叉燒拉麵」。

為什麼日本拉麵特別注意湯底,主要還是歸功於廣東人對湯底的重視,豬骨湯底風味濃鬱、雞湯滋味豐富,魚湯鮮美濃厚,即使是可數的拉麵湯底,廣東人還是熬製得成為拉麵最重要的招牌一絕。後來,經過無數日本人和中國廚師的改良加工,最後才逐漸穩定形成了現在大家經常可以嘗到的日式拉麵。


無論那種湯底,都要熬到濃厚發白:

粵菜做為最早傳入日本的中國菜的流派,在中國近代文化的輸出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當時中國人地位並不高的情況下,我們要為廣東和福建的華僑致敬。



東北菜系

另外,繼續來講講東北菜系的代表—餃子。

為什麼東北菜會傳入日本,並且餃子最為成功?時間點要繼續往後推移,已經到了近代,日本人佔領滿洲。也就是現在的東北。餃子作為東北最經常吃的食物之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在東北的日本人。包括現在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的父親也是當年駐紮在東北的日本人,小澤徵爾為中國人熟知也是因為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用中文說「新年快樂」,目前也是在中日促進音樂文化交流最多的音樂家之一。扯遠了,說回來。

煎餃皮焦黃鬆脆,裡面的肉餡口感細膩,是當時深受日本人歡迎的食物之一。

後來在民國後期,不少東北人也東渡扶桑在日本定居,於是中華街上也開始出現不少東北系的食物,比如煎餃和炸醬麵,還有著名的炒麵,等等。


加入了木魚花和海苔,以及捲心菜的炒麵:


川菜

如果說中華料理的傳入都是因為歷史時期下的一批人,那麼川菜的傳入可以說帶有不少的傳奇色彩。因為真正將川菜傳入日本的是一個中國廚師。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陳建民。

名字好像聽起來也很普通。他是四川宜賓縣的一個農民,家裡有十個兄弟姐妹,他是排行最小的一個。因為家裡比較窮,所以從小就被送去到京川飯店做學徒。

陳建民天資聰穎,很快就掌握了作為一名大廚所必要的技能,很快地從所有學徒中脫穎而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很有想法,另外也是一個不安份的人。他學成手藝之後,就離開了四川,開始在中國各地輾轉,包括南京、上海、重慶等大城市,還娶了一名比較富有人家的女孩為妻,靠的就是他賴以為生的做菜的手藝。結果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種植了當時已經被禁止的鴉片,無奈要離開中國。那個時候是1947年左右,中國剛剛解放,他想盡各種辦法,去到香港的川菜館開始工作。當然沒有帶老婆。

日本川菜之父陳建民:

到香港的陳建民非常積極地開始工作,餐館也火了一段時間,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經營理念不同,和這家店的老闆也鬧翻了,這時候,陳建民又不顧在香港的新老婆,和一個關係比較鐵的點心師朋友一起去日本開餐館。

50年代,來到日本後的陳建民,首先投靠的是他的四川老鄉陳海倫,陳海倫是什麼人?據說是戰前在上海的高級男公關,所以認識的人脈特別廣,手段也特別高。所以後來在他的牽線搭橋下,陳建民負責了一次重要的聚餐,就是這次聚餐改變了陳建民的人生軌跡。

他負責的是日本外交官奧村勝藏的一次外教晚宴。結果他的手藝人家一吃,就嘖嘖稱讚,表示中國菜真是大大地好吃。由此,陳建民藉助這個機會,開始搭上了日本的上層政要,開始提供日本外務省的重要宴席料理。

所以基本上看來下,陳建民一直最拿手的是宮廷料理,現在用得比較多的就是外事接待,或者是重要的商務活動。從此之後,陳建民生活穩定了,又尋思著要娶一個老婆,於是娶了日本太太洋子。後來,他們有了兩個可愛的兒子,其中陳建一後來繼承了父業,作為中華料理鐵人為日本社會熟知。這樣,真的是當上總經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的小巔峰。


陳建民的兒子陳建一 ,後來的中華料理鐵人:

那陳建民的影響力最多也是影響上層一些不多的場合,那他是如何將川菜普及到日本的尋常百姓家的呢?

陳建民生活穩定後,在新橋田村町開了一家「四川飯店」,專做川菜,後來越做越大,就直接開到了東京的繁華地段六本木。真是給中國人長臉啊。

後來,日本最大的電視臺NHK想做一系列關於中華料理的電視節目,選材的時候,思來想去,就定了當時最火的幾家飯店。陳建民的四川飯店有幸被選中了。

NHK的那一期節目叫做『きょうの料理』(今日料理),在裡面,陳建民詳細介紹了川菜的具體做法。有名的擔擔麵、回鍋肉,另外還有經過日式改造的麻婆豆腐一一登場。這期節目內容別開生面,加上陳建民用詞生動有趣,於是節目一播出,就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比如,陳建民在敘述日式改良的中華料理時,就這樣說:「私の中華料理少しウソある。でもそれいいウソ。美味しいウソ」(我的中華料理是有些虛假的。但這是美麗的謊言,美味的謊言)。在陳建民手裡,回鍋肉裡面為了中和辣味,放入了捲心菜調味。另外,正宗四川的擔擔麵是沒有湯的,但是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日式擔擔麵是有湯的,而且後來也變成了著名的拉麵的一種。麻婆豆腐裡面則加了更多豬肉末和大蔥。這基本上形成了現在日本中的主流中華料理。


日本的擔擔麵現在已經加入了濃厚的鮮湯,湯底鮮紅,材料十足:

日本的回鍋肉幾乎沒有青椒的影子:


和風麻婆豆腐,哦不,肉末豆腐:

原來,中國菜的傳承是師徒制的,就是師傅帶著徒弟學藝,即使在日本的華人裡,也幾乎沒有公開的教材。但是陳建民是在日本第一次將川菜的製作方法公開的華人,這一行為震動了當時的日本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NHK電視節目之後,陳建民還設立了有志和惠比壽中國料理學院,對中國菜在日本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後來,川菜開始正式在日本的得到普及,日本人也可以自己在家裡炒、煮中國菜,麻婆豆腐的配料也進入了日本超市售賣。由於陳建民巨大的影響力,在1987年,陳建民被授予了卓越技能表賞。三年後,這位為中日料理文化做出重大貢獻的奇人於日本逝世。但是他的名字卻留在了日本料理史,日本人也為他的名字,留下了重要的位置。


上海菜

最後一個派系,上海菜,則是近現代開放後,商業交流頻繁後傳入日本。代表菜有餛飩(ワンタン),小籠包。


在日本拉麵店中,也有改良過的混沌面:

中華料理發展至今,已經不再局限於當初文化交流並不頻繁的當年的幾樣品種。隨著地球越來越小,世界文明越來越地球村化,世界各國的美食交流和文化輸出也變得越來越頻繁。


目前在日本,可以看到各種種類繁多的中華料理,很多多說不上是誰感染了誰,但是在美食文化上,誰都阻止不了吃貨全球化的腳步。

再來幾發日本人大愛的中華料理:

小籠包:

杏仁豆腐,人氣超高的中國甜品:


冷やし中華,中華冷麵:

好啦,中華料理傳入日本的故事,就講到這裡~

白白~


娜娜的日語教室

微信ID nanaclassroom

娜娜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這裡,我們以玩樂耍賤的方式學習;我們直擊最辛辣的時尚日本文化!學至賤則無敵,你,並不是孤單一個人~

相關焦點

  • 美食 中華料理:日本美食中的中國菜
    其實呢,日本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居,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中華料理是在唐朝或者宋朝等古代就傳入了日本,其實,不是這樣的。在中國古代傳入日本的更多的是一些食材的製造方法。比如豆腐,比如醬油。甚至製作茶葉的方法。那真正的中國菜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呢?中華料理是什麼時候進入日本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先回想一下,在日本有幾種中華料理的菜系。首先,粵菜是一種;另外,川菜是一種,比如麻婆豆腐,擔擔麵;還有一種,餃子,是東北菜系。最後一種,小籠包,上海菜系。
  • 中國第九大菜系------日本中華料理???
    然而,實際上,日本人常吃的中華料理和我們所熟知的中國菜是很不一樣的。在日本的街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店鋪。中國料理在日本,中國料理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中餐館,比如魯菜,四川菜,廣東菜等等正宗的中餐都算是中國料理。而中華料理,雖然名字裡雖然有中華兩字,但實際上已經完全不同了。一般來說,中華料理實際上是在中餐的基礎上調整了一些味道。相對來說,更容易被日本人接受。
  • 日本的中華料理狂熱
    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懷石料理、壽司,這類食物才能被視作最正宗的和食。,是節目中最狠的連勝記錄擁有者1960年,川菜師傅陳建民在NFK電視臺「今日の料理」這個電視節目上大秀川菜技能,烹飪技藝讓日本人看的眼花繚亂,被尊稱作建民川菜三十式。
  • 那些出生在日本的「中華料理」
    中華料理在日本人氣挺高,中國人經營的中華料理店隨處可見。平時在日劇裡,我們也可以常看到豬腳們出入中華料理店,點點麻婆豆腐、餃子吃。但是在日本,有些中華料理和地道的中國菜卻不一樣。比如常常還會看到日劇男女主角溫馨分饅頭吃的片段,當時也在吐槽,日本的饅頭居然有餡!豆沙餡的叫豆沙饅頭(中國部分地區也有這樣稱呼的),肉餡的叫肉饅頭……許多日本的中華料理,在中國都不常見。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裡常常混雜著日本出生的中國菜,這也是比較有趣的現象。這裡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那些出生在日本的中國菜吧!▼
  • 在日本的中國料理和中華料理的區別
    >中華料理」或「中國料理」,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中華料理和中國料理,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徐航明表示:中華料理是根據日本人的口味進行改良過的,而中國料理則是沒有改動過的!因為他們的料理都是日本人改良過的~)日本進入明治時代以後,在出島的四川和廣東料理人也開始到日本各地開店,後來,為了把自家料理與已經日本本土化的「中華料理」區分開來,就出現不管是廣東料理還是四川料理,都統稱為「中國料理」!那麼既然說到不同,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 家喻戶曉的麻婆豆腐:中華料理如何影響了日本人的餐桌?
    如果我們變換一個角度稍加觀察思考,其實不難發現,中華料理也正在逐漸佔領日本人的餐廳與廚房。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日本餐飲業迅猛發展,中國的飲食也趁著這一勢頭如雨後春筍般地遍布日本的大都邑小鄉鎮。如今,中華料理已經與日本料理、西式料理一起構成了日本人飲食的三鼎足之一,日本人通常稱為「和洋中」。
  • 日本的「中華料理」和「中國料理」傻傻分不清?快來了解一下吧
    在日本,中餐店更是隨處可見,大家有沒有在日本嘗試過中國菜呢?日本的中餐店分為兩種,一種叫「中華料理」,一種叫「中國料理」。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在菜品、價格、餐廳的檔次和氣氛環境上有著很大差別。因而,對於一般的普通日本百姓來說,他們更熟悉的是「中華料理」,提到中餐,往往腦袋裡浮現的也是經濟實惠的日本化的中餐。中餐在日本一般認為是在江戶時代最先傳入長崎的。最初主要是以點心為主的「卓子料理」。之後在定居長崎的華僑們的推廣下得到普及,而且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而作了種種改變。慢慢地,在京都大阪東京等城市也得到普及。到了大正昭和時期,「中華料理」作為大眾菜餚開始流行。
  • 「中華料理」不是中國菜?純正中餐在日本原來屬於高檔消費
    那麼,有人就要說了,日本滿大街都掛著「中華料理」兩個字的招牌,分明是很愛中餐的嘛。其實,日本的「中餐館」應該分為兩種,一種叫「中華料理」,一種叫「中國料理」。雖僅一字之差,在菜品、價格、餐廳的檔次和氣氛環境上都有很大差別。
  • 日本人的中華料理秘術,什麼水平?
    如果有人問你,有沒有吃過「中華料理」?相信每個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中國人都會嗤之以鼻,這簡直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啊,我可是從小吃到大啊。但,相信我,這 「中華料理」,尤其是日本的中華料理,你可真不一定吃過,在日本,中華料理和中國菜還是有不小的區別的。
  • 日本改良過的「中華料理」味道如何?
    在日本也有很多的「中華料理」餐廳,雖然賣的是中華美食,但是烹調手法和食材多少都有些變化。今天就來盤一盤,那些日本版的「中華料理」是什麼樣的味道~「丼」在日本料理中就是蓋飯的意思,而中華丼其實就是在飯上裝滿八寶菜。
  • 日本的「新•中華料理」
    當然,若拋下對記憶裡「正宗」的執著,我在京都還是跟著老師們吃過不少中華料理。比如「雪梅花」,招牌上寫著「和漢同菜 菜根譚」的大字,隱於蛸藥師附近的町家內。店鋪幽深古樸,全然是京都本地老店的氣質,食材也強調「京野菜」。除了火鍋,常見菜品依然比較保守,多用勾芡,可視為本地平民中華料理的精緻版本。也有溫過的黃酒,但不提供薑絲與話梅。
  • 日本的「中華料理」和「中國料理」,哪個是正宗中餐?
    在日本這道菜也是日本人心中比較好吃的「中餐」,但是除非是相熟的中國人開的中國料理店做的,如果是隨便找的中華料理店裡的麻婆豆腐總會覺得,味道有點奇怪。當然如果是超市買的方便性麻婆豆腐素,味道就更奇怪了。今天就正好借著喵喵肚子餓,給大家聊聊日本的「中餐」大家想到日本料理都會想到一個詞「清淡」,好看是好看,但是總吃這樣的東西,估計大家都受不了吧。
  • 日本的中華料理究竟好吃到什麼程度?
    △懷石料理,是日本古代茶會為防醉茶墊食用的這些local的傳統料理,是日本飲食變化的縮影。の料理」這個電視節目上大秀川菜技能,烹飪技藝讓日本人看的眼花繚亂,被尊稱作建民川菜三十式。日本人對中華料理有多狂熱呢?根據日本市場的調研數據顯示:甭管是在家做還是在外面吃,日本人最中意的食物都是中華料理。
  • 極致日本料理是怎樣有趣又嚴肅的矛盾統一體?
    倘若用一個詞來形容日本,「有趣」應當是適合的。日本有趣的事物五花八門,料理是其中之一。日本文化,許多都是源自於中華文化,而其中日式料理卻獨樹一幟,不易在中國找到聯繫。在決定要不要移民日本、怎樣移民日本之前,先跟隨金樂移民來了解一下日本有趣而嚴肅的特質吧。
  • 日本網友票選的人氣中華料理TOP10!
    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餃子早就不是過年期間才能吃到的限定美食了,餃子也作為中華傳統美食之一,跟著中國人的步伐走向了世界。日本的投票網站做了一個投票,統計了最受日本人歡迎的十大中華料理,你知道餃子在其中排第幾嗎?春卷是中國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來。
  • 在深圳,用舌尖遊遍日本——深圳最火日本料理
    日本料理,作為日本美食打入中國市場的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可謂是開遍了中國大大小小每個城市。今天,就讓我們用來一場低調奢華的邂逅,用舌尖遊遍日本。1、合気屋·居酒屋這是一家任何時候去都人氣爆滿的日本料理館子,重點是如此爆滿的人氣並沒有影響他的服務,雖然幾乎每次去都要排隊,都要等候,但是為了美食,這點醉還是可以受的。他家的日料特別有特色。
  • 日本人愛吃的這些中華料理,在中國卻是從未見過......
    事實上,很多中國人第一次到日本就會發現,不少日本店鋪在做著中華料理的買賣。而那些所謂的中華料理,不僅外觀和味道很奇特,不少人還真是頭一回見。丼,是日本料理對於蓋澆飯的通稱。中華丼,其實就是八寶菜蓋澆飯。相傳,是昭和初期的東京某中華料理店自創而成。八寶菜雖然在中國也存在,但是直接蓋在大碗白米飯上的吃法,幾乎是沒有的。 三、中華冷麵
  • 那些火遍日本的「中華料理」,在中國卻沒有姓名...
    事實上,很多中國人第一次到日本就會發現,不少日本店鋪在做著中華料理的買賣。而那些所謂的中華料理,不僅外觀和味道很奇特,不少人還真是頭一回見。下面叔就來盤點下,那些在中國沒有,卻在日本被發揚光大的「中華料理」!「天津飯」可以說是日本家傳戶曉的「中華料理」,有點像是日式蛋包飯,不過茄汁換上了中式茨汁。
  • 中華料理已徵服日本人的胃!
    日本的飲食文化有其獨到之處,但也有很多菜餚和中華文化分不開,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日本的中華料理~吃貨們是不是也經常感覺疑惑,為什麼日本有中華料理還有中國料理呢?這一字之差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實際上,中華料理就是在中國菜的基礎上有所改變的料理~會依據日本人的口味做改良。
  • #只在日本才能嘗到的中華料理
    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中華料理,天津飯、麻婆豆腐、餃子、中華冷麵。頗具特色的三大日式中華料理,天津飯、拉麵和中華蓋飯。且聽果庫君道來。所謂天津飯,有點像蛋包飯,做法是將蟹肉蟹黃加入雞蛋,加上大量芽菜、蝦仁,放上米飯,再勾上厚厚的芡汁而成。簡單講,澆了滷的蛋包飯,口感相當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