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旗下的B+級車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在皇冠停產沒落以後,亞洲龍更是填補了一汽豐田車型空缺,當時很多人都期待亞洲龍能重現皇冠當年的輝煌,可惜事與願違,亞洲龍的銷量一直不溫不火,沒有達到預期。
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近幾個月亞洲龍的銷量,4月份的時候疫情剛剛開始好轉,亞洲龍賣出了4300臺也是情有可原。經過了一個五一黃金周,銷量有了部分小幅提升,月銷7000臺,隨後再次發力來到了近9000臺的位置,可惜8月銷量又再次回到了7000臺。銷量始終沒能突破月銷萬臺,到底是什麼制約了它的銷量呢?
定位過於模糊
對於亞洲龍的定位,到底是凱美瑞的PLUS版本還是雷克薩斯ES的換標車一直模糊不清,而且三者價位還有重合的地方,勢必會出現內鬥的情況。
比如亞洲龍2.0L進取版車型,指導價19.98萬元,在這個價位用戶還可以選擇凱美瑞的高配,相比之下凱美瑞無疑擁有更堅實的用戶基礎,這種內鬥對亞洲龍打擊很大。
按理說亞洲龍的定位應該是高於凱美瑞,相當於一汽豐田生產的雷克薩斯ES,瞄準的主要競品也是BBA中的奧迪A4L和寶馬3系,奔馳C級等入門豪華品牌車型,但售價與BBA看齊,在品牌知名度上與BBA又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定位上的模糊造成了亞洲龍尷尬的處境。
造型太過前衛
對於亞洲龍的外觀造型設計,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現在購車群體確實逐漸年輕化,很多車企在設計上都偏向年輕人喜歡的風格,這點連豐田也不例外。亞洲龍個性的大嘴造型,確實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追捧。
但是造型未免有些太過於激進,因為一汽也沒有引進相配套的運動版套件,所以這個大嘴的尺寸顯得很突兀,犀利的LED大燈都被襯託的失去了光彩,甚至有網友吐槽亞洲龍的前臉整個就是一張嘴,壓根看不到別的設計,這讓很多年齡稍長的用戶購買時壓力很大。
內飾略顯簡陋
相比於外觀的激進,內飾的層次感又略顯單薄,甚至不如比它定位更低的凱美瑞,整個風格不對中國人的胃口,在這個價位還有大面積的塑料材質,儀錶盤也是傳統指針圓盤的方式,現在十幾萬元的車型都配備上了液晶儀錶盤,亞洲龍還在用這種復古的設計確實讓人想不通。
更關鍵的是這個座椅,由於車身高度問題,車頂部的空間非常侷促,後排頂部空間也非常侷促,對於身高比較高的用戶來說並不算友好。座椅的做工也不如其他同價位車型來的精緻。
虛高的價格
對於用戶買車來說,車輛性能固然重要,價格也是最關心的方面之一,畢竟沒人會和錢過不去。
而在產品定價方面,亞洲龍就顯得沒那麼良心了,指導價19.98-28.98萬元,在這個價格可以說是競爭最激烈的區間之一。除了傳統的雅閣,凱美瑞等競品,在這個價格用戶還可以選擇二線豪華品牌如凱迪拉克XTS和大眾途昂,這些競品相比亞洲龍在各方面也有不小的優勢。
致命的質量問題
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亞洲龍的月銷量曾跌倒過2076輛的慘澹境地,原因就是相繼爆出了質量問題,最多的就是機油增多乳化問題,雖然廠家也找了汽車維修專家出來闢謠,機油乳化是個別現象,並且沒有超過警戒的範圍,但無形之中還是影響了亞洲龍的口碑,讓人們對它的質量產生了懷疑。
當然除了機油乳化,亞洲龍還頻繁爆出異響問題,車身異響,天窗異響,電器件異響總投訴超過100多個,雖然說異響並不是大問題,但特別影響用戶的駕乘感受,而且異響問題最大的根源來自裝配換件,再次讓人們質疑質量到底如何。
亞洲龍可謂含著金鑰匙出生,從一開始就備受人們的關注,與雷克薩斯ES的零件共享也讓人們看清了豐田和雷克薩斯之間的整備差距。
總的來說,亞洲龍要想翻身,一汽豐田需要做的事還要很多,除了進一步清晰定位,還要嚴抓質量,畢竟要想汽車賣得好,只靠廣告是不夠的,還是要靠用戶的口碑。
那麼在你看來,亞洲龍的實力到底如何,能否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對得起消費者的青睞呢?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