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函
「於亨中國畫展」將於8月18日下午2點半在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858號(蘇州圖書館南廣場3樓)開幕。本次展覽將展出115幅作品。
展 期:8月18日——8月20日
主辦單位: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國墨書畫院、國一金典連鎖機構
協辦單位:蘇州典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蘇州漢林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展覽海報
展覽海報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科技大學教授、北京國墨書畫院副院長、蘇州寒山寺文化研究院美術總監、北京京華美術館中國山水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曾在中國美術館、北京當代美術館、北京榮寶齋、法國巴黎、奧地利、日本、新加坡、臺彎高雄、巴西、蘇州、呼和浩特、天津、哈爾濱、太原、大同、煙臺、合肥、石家莊、唐山、青州、臺灣臺南等地舉辦畫展。曾在中央電視臺、南京電視臺、蘇州電視臺專題報導。
有作品在《新美術》、《美術》、《美術觀察》、《美術研究》、《中國藝術報導》、《美術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蘇州日報》、《中外畫刊》、《世界知識畫報》等40餘家專業雜誌發表。有500餘幅作品,先後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交流中心等專業機構與文化團體及個人愛好者收藏。出版個人畫集8本、合集多部,出版郵票2套。
2002年獲國家人事部「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獎」。2013年 被中國百家網絡媒體推選為「中國山水畫十大家」,2014年被評為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國畫家。2016年作品《.霧染園林》入選新長城文化榜,作品永久鑲嵌在八達嶺新長城,榮獲中國長城文化獎,中國新長城傑出藝術家。2016年美國集郵集團授予中美文化交流大使。2016年作品《祥雲染香園林意味長》被人民大會堂收藏。2017年1月受邀參加臺灣「一元復始--「同學一回」繪畫展」。
蘇州私家園林鼎盛於明清時期,園林繪畫也隨之興起。這是由於私家園林的擁有者往往會邀請一流的畫家到他的園林裡去摹寫種種景致,然後可以在親朋好友面前展示,藉以顯耀自己的財力,或者作為一種永久的紀念。而畫家也會接受園主的這種邀請欣然前往。文徵明為「拙政園」主人王獻臣繪製的《拙政園三十一景圖》冊,也許就是這樣產生的。畫家為我們提供了王氏拙政園的一些典型景象,雖然不無藝術誇張、美化、概括等因素,但為得到園主的認同和報酬,在繪製這些場景時,就像攝影那樣,文徵明定然會保留現場真實的一些痕跡,不能盡情發揮的心情應該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文徵明的這部冊頁現在看起來仍然有一種親切的好奇感,尤其對熟悉拙政園的讀者來說更是如此。而晚明的張宏接受「止園」主人委託,則更是追求近乎視覺實證手法,繪製了一部園林冊頁《止園圖》,據高居翰等學者研究,在張宏的圖畫中「再現了一座十七世紀的中國園林」。
和暢 30x80cm
這和我們現代畫家畫園林的心情、狀態是很不相同的,我們已失去了那個時代社會文化生活背景,沒有受僱於任何人,或接受某人之委託來畫園林,作為明清人生活方式之一的私家園林,我們已稱之為「古典」。而現代畫家以古典園林作為繪畫題材完全出於自主的選擇和出於情感的需求。他們更多地是思考、探索如何將眼前的園林景象如何轉化為內在心靈視像。因此,園林的那些基本元素還在,池塘、假山、亭臺、樓閣、石橋、長廊、雲牆、花木依舊,但現代畫家在感受園林的心境和文徵明那個時代相比,已不可能同日而語了。我們常常用現代生活的審美情懷去體會、感受舊時園林的風姿遺韻,從而生發出種種複雜的情感活動,借繪畫發洩而出,因而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或寫實的、或抽象的、或意象的藝術語言和形式手法來描繪眼前看到的或心靈參悟的園林圖畫,甚至可以將這些園林元素作為情感符號,去解讀古典園林,隱喻或象徵當代文化精神狀態,情感意味。
和風惠園 69x136cm
由此來觀察、欣賞於亨畫的蘇州園林,顯然與園林實景相去甚遠但與園林風月有關,呈現的風景是於亨心靈中的風景。他對園林的興奮點不在對園林景致的如實描寫,他也大量寫生過園林,但他似乎更在意通過對園林元素的解讀和理解,以中國繪畫的筆墨語言,為觀者描述出一個具有作者個性意味的園林景象:水墨點畫勾勒湖石、曲廊、小亭、樹木等結構形態,畫面呈現水痕累累,煙雲瀰漫,一片衝淡清和、含蓄空靈的壼中天地,從中不僅可以體會到作者所崇尚的中國古典文化格調、趣味,更可以看出作者吮墨閒窗,風雅滿懷地對中國繪畫筆墨藝術傳統形式進行現代性的探索。於亨探索的切入點是把用水放到用墨、用線同等重要的位置。按作者自己的話來說:「筆中含有飽和的水墨,一點、一線、一面,都用充足水性的筆墨寫成,將用水推到極致。」即用其所謂的「水性化筆墨」來寫出胸中園林的種種意境及趣味。在實踐中他已認識到「用水的作用不僅使墨色分五色至更多的色階變化和筆墨的乾濕、虛實變化,當用水的量達到極致時會改變筆墨常規形態,生發出水性化的筆墨形態,水中含筆,墨中含水,筆、墨、水交融渾然一體,水的氣息充盈著筆墨,墨韻含蓄、墨色更加豐富、潤澤、恬淡、水墨氤氳,生機盎然,在若隱若現中體現著『骨法』的筆意,逸韻凝厚而空靈,在這裡水不是筆墨的調和劑,它和筆墨鑄成了水性化的筆墨美。這成為我現在中國畫表現意境的核心語言。」很顯然,於亨先生探索的動因是來自他對繪畫的理解認知。他認為中國畫之美就在「筆墨」,這是中國繪畫獨具的藝術之美。認識落腳在藝術形式語言方面,固然,藝術形式對畫家來說是最為敏感和注重的話題。而我想說的中國畫的「筆墨」魅力,不僅在於藝術形式之美,而更在於超越形式,讓讀者在畫家筆墨構成的視覺形式中,有意味、有觸動,有陶冶,有感悟、有情感的升華,更有在藝術家的激發、啟示中,引領讀者以藝術的目光去探尋、發現種種人生樂趣,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美。而這正是我在讀於亨先生「水性化筆墨」優雅的繪畫作品過程中得到的領悟。
(作者系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館館長)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江南園逸 69x136cm
雲水情長 30x80cm
雲淡風輕 30x80cm
園逸洗心 30x80cm
園林霧染香 69x136cm
雲水園林逸 69x136cm
雲隱幽亭 30x80cm
意遠 30x80cm
↓↓↓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