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凱利:我們生活在一個黃金時代

2021-02-18 菠蘿智庫



文 | 凱文·凱利
摘自《必然》,凱文·凱利 著

我們生活在一個黃金時代。未來10年的創作量將會超過過去50年的總量。將會有更多的藝術家、作家和音樂家投入到創作中,而且他們每年都將會創作出更多的圖書、歌曲、電影、紀錄片、照片、藝術品、歌劇以及唱片等。圖書從未像今天這般便宜且伸手可得。音樂、電影、遊戲以及各種可以被數位化拷貝的創意作品都是如此。人們能夠接觸到的作品的數量和種類都如火箭般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類文明的歷史作品——各種語言的——不再以珍藏本的形式封存在鎖著的檔案館裡,而是無論你在哪裡,與你都只有一個滑鼠點擊的距離。推薦技術和搜索技術使人們可以輕易找到哪怕是最不為人知的作品。如果你想找尋6000前古巴比倫人用七弦琴伴奏的吟唱,喏,它們就在那裡。

與此同時,數字創作工具已經變得十分普及,這使得人們無需很多資源或特殊技能就可以製作一本書、一首歌曲、一個遊戲,甚至是一個錄像。未來證明這點,一家廣告公司最近用智慧型手機製作了一段特別精美的電視廣告。傳奇畫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用iPad創作了一套流行畫作。著名音樂家利用現成的價值100美元的鍵盤錄製熱門歌曲。有十幾位不出名的作家通過自出版已經賣出了幾百萬冊的電子書,而使用的工具只不過是一臺非常便宜的筆記本電腦。迅捷的全球網際網路創造了最大的聽眾市場。在網際網路上,最熱門的作品變得更加熱門。例如,韓國流行歌手的舞蹈視頻《江南Style》已經被觀看了24億次,而且還在繼續增長。在這個星球上從未出現過這種數量級別的觀眾群體。

在這些自製的暢銷作品登上各大頭條的同時,真正的新聞卻是在另一個方向上。數字時代是那些非暢銷品——被低估、被遺忘的作品——的時代。藉助共享技術,最冷僻的興趣將不再孤獨,它離人們只有一鍵之遙。網際網路快速地滲入到了每個家庭,近年又通過手機滲入到所有人的口袋裡,這種趨勢終結了大眾市場獨霸天下的局面,帶動了亂眾市場的增長。這是一個全球範圍的「利基市場」。左撇子的紋身藝術家可以相互結識,共享彼此的故事和絕招。那些喜歡尋找性感耳語(事實證明此類愛好者大有人在)的人可以找到並觀看那些由志趣相投的耳語愛好者製作並共享的視頻。

每一個類似的利基市場都是小眾的,但是存在著數千萬不同的利基市場。在這海量的利基市場中,即便每個小眾愛好只能吸引幾百個粉絲,一個潛在的新粉絲只要谷歌一下就能找到組織。換句話說,想要查找一個特定的小眾愛好就像查找一個暢銷作品一樣簡單。今天,我們不會為一小群人共享一個匪夷所思的愛好而感到驚訝,我們反而會為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而感到驚訝。當我們啟程前往亞馬遜、Netflix、Spotify或者谷歌之外的荒野世界時,十有八九會碰到一些人,他們帶著完成的作品或現成的論壇,在那裡與我們最「遙遠」的興趣不期而遇。每一個利基市場與一個暢銷的小眾市場都只有一步之遙。

如今是觀眾為王的時代。但創作者呢?在共享經濟下誰支付他們報酬?當中間機構消失後誰來出資支持他們的創作活動?答案令人驚奇:另一種新的共享技術。在沒有比眾籌更能讓創作者收益的方法了。在眾籌中資助作品的正式觀眾。粉絲們集體資助他們所喜愛的。共享技術使得願意向藝術家或作者預付費用的單個粉絲的力量與其他類似的數百個粉絲的力量匯聚起來(無需費多大勁),最終形成一筆數量可觀的金錢。

- END -

相關焦點

  • 凱文·凱利:「失控」的網際網路
    凱文·凱利天才與白痴「由白痴選舉白痴,其產生的效果卻極為驚人」。曾經養過多年蜜蜂的凱文·凱利,用蜂巢效應作為《失控》一書的開篇。這一分布式的組織結構理論,奠定了整本書的論述基礎。「五六名無名工蜂在前方,偵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樹洞和牆洞。
  • 我們如何面對這個魅惑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有多火,看看鈦媒體從一家電影網站上截取的相關紀錄就知道:在蕭紅這個頗有代表性形象下,《黃金時代》是對一個時代的懷念,也是對一個時代的期冀。導演許鞍華眼裡,我們又該如何面對現在這個黃金時代?真正開始計劃拍是在2006年拍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時候。當時有投資人表示想拍蕭紅的生平,我就覺得正中下懷。編劇李檣創作《黃金時代》劇本創作用了差不多3年的時間,在那期間我拍了3部香港本土題材的電影。問:看到您在有的訪談中說,《黃金時代》包含了您的全部人生觀、藝術觀、價值觀?
  • 我們的黃金時代
    生活是飛起來的,沒有一個紮實的像秤砣一樣的東西把它墜住,風平浪靜地度過春秋冬夏。3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遙遠的黃金時代,文人喜歡宋朝,思想家喜歡春秋,將士喜歡五代十國,司馬遷大概是懷念從三皇五帝到坊間英雄列傳的盛世天下,於是寫成了輝煌的《史記》。
  • 我們的黃金時代 單讀
    與此同時,單讀 App 更新了版本,我們從避難所走進了黃金時代。就像朱特所說,對待這個時代更好的方式或許不是躲避,而是更加積極地去「想像一個沒有先例的世界」。歷史感不再是他們頭上的緊箍咒,他們才不會為 20 世紀獻上輓歌,但這並不妨礙時代與生活已經很早地把他們鍛造為一個個充分的個體,在觸角廣泛的世界中擁抱變化,完成位移。這讓單讀產生了新的靈感,我們希望去記錄這一代人的故事的野心,尤其是在他們的現實生活與思想世界之間所充盈的張力。
  • 這是我們的黃金時代
    單讀 App 上線了新版,我們從避難所走進了黃金時代。
  • 許鞍華,一個老女孩的黃金時代
    今天,Feekr為你推薦來自作者泉的向日葵的文章《許鞍華,一個老女孩的黃金時代》,去觸碰這個電影背後的女人。一個多月前,聽說許鞍華要在單向街辦「黃金沙龍」。身為港片粉的我,懷著近乎追星的心態跑去看「偶像」。結果,理所當然地希望撲空。記得主持人問許鞍華:「你認為一無所有是什麼狀態?」她答:「沒錢了。」「有過嗎?」「有。」「那會兒追求什麼呢?」她拋出兩個字:「有錢。」
  • 凱文·凱利:未來20年最偉大的產品還沒誕生
    除了小佛爺邀請到的全明星嘉賓陣容之外,現場約有800觀眾跟我們共享了一個盛大的主旨演講和五節內容充實的公開課。高手在民間。現場的微信上牆已經看到了不少真知灼見的評論。然而好戲還在後頭,小佛爺特此開設【年會我來評】專欄,收集各位高手的筆記、點評和分享。這一期我們分享網絡遊俠凱文·凱利(KK)的主旨演講:顛覆性技術。
  • 新黃金時代 我的黃金時代
    對於我而言,《新黃金時代》是每周的例會,冬暖夏蒸的編輯部,堆疊的稿件,還有一批厲害的前輩們。每所校園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北大風騷,清華內斂,我們師大端莊且正統,所以盛產幹部,有點不羈,又不失灑脫,所以又盛產文藝青年,本人就是一個有文藝情懷的幹部。師大人科研不如清華,從商不如浙大,賣弄風騷不敵北大,但論非主流非師大莫屬。
  • 作為偽紀錄片的《黃金時代》 :一個廣義敘述學反思
    許鞍華導演通過「選擇→再現」的方式把處於「底本」中的具有社會關係的人投射到「述本」中,以見證者言說的方式力圖還原蕭紅及她所處的「黃金時代」。這些人是蕭紅真實生活中的與蕭紅有著直接關係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接觸到蕭紅不同的人生面向。導演把這些人物投射在蕭紅生活的那個年代時間軸上,構築起了以蕭紅生活流和情感流為主線的情節結構。
  • 吳曉波帶隊,楊致遠與凱文·凱利等10名大咖相約美國CES矽谷行
    必須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尚處於第一天的第一個小時——開始的開始。——凱文·凱利 文 / 飛小諾(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他就是凱文·凱利,被很多人稱為KK。舊金山海濱小鎮柏思域加(Pacifica)有一幢二層小木屋,木屋內的書架上堆滿了書,房間裡擺著機器人模型和樂高,這是KK的家。儘管KK沒有在網際網路界工作,但這並不影響他對科技的熱愛和思考。
  • k粉看過來 凱文·凱利:1000個死忠粉絲就夠了
    一個辦法是,找到1000名鐵桿粉絲。有些藝術家雖然沒這麼說,但已經發現了這條出路,我認為值得試著正式把它提出來。雖然這就使得我們的目標開始向長尾曲線的左端移動,但是仍然離大獲成功十分遙遠。書籍出版領域也是如此。如果你需要通過一些公司來出版自己的作品,且出版公司會獲得大部分收入分成,那麼你就需要更多倍的鐵桿粉絲來支持自己。而如果作家和粉絲直接接觸,那麼養活自己所需要的鐵桿粉絲數量就更少。最後,根據媒介不同,實際數量也可能有所不同。
  • 《黃金時代》來了,導演許鞍華眼裡也來了電影「黃金時代」
    真正開始計劃拍是在2006年拍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時候。當時有投資人表示想拍蕭紅的生平,我就覺得正中下懷。編劇李檣創作《黃金時代》劇本創作用了差不多3年的時間,在那期間我拍了3部香港本土題材的電影。問:看到您在有的訪談中說,《黃金時代》包含了您的全部人生觀、藝術觀、價值觀?
  • 布努埃爾被遺忘的黃金時代 一個往日的夢在眼前變為現實
    當時布努埃爾已經有一部影片的構思,設想了20多個片段,比如,滿載工人的大篷車穿過貴族之家金碧輝煌的廳堂,父親用獵槍打死玩鬧的兒子,神父被從窗口扔出來……他給這部構想中的影片取名《黃金時代》。作家布勒東曾用一個意象描繪超現實主義的美學信念:「美是縫紉機和雨傘在解剖臺上偶然相遇。」
  • 如今當下,正是我們龜寵的黃金時代
    之前的時間段裡,一直鮮為人知,直到科技發展的現在,龜才慢慢的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圈子裡。不過,除了我們龜友之外,還是很多人的概念只是停留在了「烏龜」這個名詞上。歷經過起起落落的龜業,有巔峰時刻,也有低谷瞬間, 但逐漸沉澱下來的龜寵文化卻更加的濃鬱了。新的物種,新的品相,總是在不斷地注入這個行業,當然也包括我們年輕的玩家。
  • 奇蹟超人:黃金時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距蓋曼憑藉《睡魔》第十九冊《仲夏夜之夢》[16]贏得世界奇幻獎最佳短篇小說獎只剩數月之遠,第二部《玩偶之家》[17]亦已連載完畢。換言之,此時蓋曼已經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標誌性文風,不再聚焦於超級英雄等既有角色,下筆講述的大多是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 《黃金時代》:用一個荒誕的情愛故事,講述了一個關於孤獨的內核
    他的內心世界豐富,一生都過得精彩詩意,是一個有趣的靈魂,所以他的作品也都是有著靈氣和生動感。《黃金時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黃金時代》講述下鄉知青王二與陳清揚之間圍繞「破鞋」展開的故事。小說用了一個荒誕的敘事結構,藉助一些性描寫,實則其背後展示了小說中人物那種無處安放的孤獨感,通過荒誕的故事呈現出了一種真實的精神困境。讓我們在品味那個滑稽可笑的故事後,產生了深深的思考。是一個笑中帶淚的悲劇故事,有時候通過一個喜劇形式反襯出一個悲劇的內核,這樣更加令讀者感到震撼和回味。
  •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閉幕 完整獲獎名單公布,陸川攜《749局》亮相 凱文·凱利預測人類未來100年
    評委會主席、著名導演陸川率領評委會及重磅嘉賓為獲獎影片和創投項目頒獎,來自全球科幻電影節的負責人連線頒獎禮講述在疫情之下做科幻電影的堅持,科技文化預言大神凱文·凱利首度發布對於未來100年人類命運的預測。
  • 羽戈:從來就沒有黃金時代
    但滑冰場一點鐘的門票五角。還離得很遠,車錢不算,我合計一下,這幹不得。我又打算隨時買一點舊畫,中國是沒處買的,一方面留著帶回國去,一方面圍著火爐看一看,消消寂寞。均:你是還沒過過這樣的生活,和蛹一樣,自己也被卷在繭裡去了。希望固然有,目的也固然有,但是都那麼遠和那麼大。人盡靠著遠的和大的來生活是不行的,雖然生活是為著將來而不是為著現在。
  • 一個專注的人,一本充滿爭議的書,一種遲到的藝術—《黃金時代》
    後來,他山西的好朋友丁冬送給了《黃河》總編輯周山湖,並親自寫信給王小波,高度讚揚《黃金時代》。後來又因為時間節點較為敏感,手稿被轉移到北嶽文藝出版社、《十月》雜誌等出版社。但是不幸的是,雖然這部作品受到了每個編輯的喜愛,但是他們卻不敢出版,回復都是:這本書很棒,但不敢推。
  • 寂寞的黃金時代——評電影《黃金時代》
    我想我們所期待的,除了對那個年代生活場景的還原和她朋友們個個聲淚俱下的講述外,應該更想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蕭紅吧!不看電影我們也都知道她短短的一生幾度漂泊,生活窮困潦倒,看完後還是這樣的整體印象充斥著我的腦海,沒有多少改變。其實我覺得,不妨把鏡頭對準她柔弱的一面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