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早已有人預示佛陀要涅槃了,看到最後我才明白!

2020-12-24 每日一首佛歌

《俱舍論頌疏》講解(二十三)

佛涅槃後四百年初,佛滅度四百年到五百年左右這個時候,健馱羅國,有王名迦膩吒迦,這個迦膩吒迦王,我們在《印度佛教史》裡頭也介紹過,他對佛非常有信心,其王敬信尊重佛經,味道忘疲,他非常敬信尊重佛經,行經佛道,廢寢忘食,無有厭倦。傳燈是務,不但自己修學佛法,並且把弘揚佛法當作自己的責任,使佛法長久地流傳於世,這是利他,這是行菩薩道了。

「傳燈」,「法能照破暗」,燈是破黑暗的;法能破掉無明愚痴的那些暗,所以用燈來比喻那個法,傳燈就是傳法,使佛法長久住於世。迦膩吒迦王經常請僧入宮供養,供養完畢後再問法,有日請僧,入宮供養。有一天他邀請高僧大德在宮殿裡供齋之時問法。王因問道,僧說莫同王甚恠焉,王因為向他們問法時發現這些高僧大德回答的卻都不一樣,心裡很奇怪了。

問脅尊者曰,「脅尊者」就是那個八十多歲出家的、脅不著地這樣子精進修行而得到的、三明六通都成就的,馬鳴外道也是他降服的阿羅漢,迦膩吒迦國王對他像國師一樣地恭敬的。於是他就問當時最有名望的脅尊者:佛教同源,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理無異趣,從理上來講,應該沒有異趣分別,諸德宣唱,奚有異乎?但是我現在請來的諸位大德所弘揚的卻是各有不同的,這是為什麼?

因為那個時候,你看,從二部分為十八部,十八部分為二十部,五百部,各家各家講得都不一樣,所以王就奇怪了,就問為什麼他們各個講得都不一樣?脅尊者回答說,自「五夢不祥」雙林現滅」百有餘載諸部肇興,雖復萬途,津梁一揆這裡「五夢不祥」有一個公案,《摩耶經》裡說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是佛的母親,她有一天做了五個夢。

第一夢,「須彌山崩,四海水竭」,須彌山、四大海,我們不是經常供曼茶嗎?我們世間的行相在世間品裡會說的,中間是須彌山王,然後是七重金山,裡頭有七重香水,外邊有四大洲—東勝神洲、南詹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旁邊是四大海。這個須彌山非常高大,並且不動不搖的,摩耶夫人夢到須彌山崩潰下來,四大海的水也枯乾了,那就預兆佛要入涅槃了。

第二夢,夢到「有諸羅剎手執利刃,兢挑一切眾生之眼」,很多的羅剎鬼拿了刀把眾生的眼睛挑掉了。佛的正法是眾生的眼目,正法眼藏被羅剎給挑沒了,那就說明佛要入涅槃了。第三,「夢見欲色諸天,忽失寶冠,脫瓔珞,不安本座,身無光明,猶如聚墨」。欲界天和色界天的天人壽命很長的,比如說離我們人間最近的四天王天的壽命,我們五百年是他的一晝夜,他活五百歲,你說他壽命長不長?

然後四天王天往三十三天再增加一倍,一千年是他的一個晝夜,一萬年是他的一個周月,他的壽命很長很長的,他什麼時候死?就是在五衰相現的時候。首先一個,花冠掉了;第二個,天衣掉了;第三個,身上的光明黑暗了,天人他身上的光明很大的,我們在人間的光明就靠日月光明,天人上面不見日月光明,他就自身的光明,花瓣開了,本身就有光明,這個光明一旦隱沒了,就說明他很快就要死掉了。

第四個,不安本座,坐在法座上也不安逸了;第五個,身上臭穢覆。五衰相一現那就預示很快就要死掉,並且他知道死了以後將墮到什麼地方去,所以說天人的無常很可怕。我們凡夫要死的時候,躺在那地方啥也不知道,墮到什麼地方也不知道,所以這個叫醉生夢死。這個天人不同,天人一旦要死的時候,五衰相一現以後就知道要死了。馬上用他的神通一觀察,就知道第二輩子墮到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當中去。

非常恐懼,非常苦惱,天人這個是很可怕的無常。那麼,摩耶夫人夢到五衰相現,那也證明佛要滅度,什麼原因呢?人之所以能生到天道當中,這個福報很大的,這個福報從哪來?就是依照佛法的修行。在人間當中,你把五戒持好了,決定能得人身;五戒十善做好了,絕對能得天身。所以佛法一旦在世間沒有了,這個天人就五衰相現,無常就到了,天人也沒有了,所以這個就預示著佛要入涅槃了。

相關焦點

  • 佛陀涅槃時,留下四句話,學佛者都要依教奉行!
    佛陀慈祥的回答道:我涅槃以後,大家應該依波羅提木叉(戒)為師。阿難尊者有繼續請教第二個問題:佛陀,您住世的時候,我們依您安住,您涅槃以後,我們應該依什麼而安住呢?佛說:阿難,我涅槃以後,大家應該依四念處安住。四念處具體所指: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 佛教所說「涅槃」是什麼境界呢?
    「涅槃」是中國常用的佛教用語,我們對這詞並不陌生,一提到很多人馬上想到另外一個詞「圓寂」。在佛教「涅槃」與「圓寂」一樣,都是對有修為高僧逝世說法,就類似還有「歸天」、「駕鶴西遊」等等。那麼佛教具體所說「涅槃寂靜」的「涅槃」是什麼意思?這裡就提及三法印說法了,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49年,渡化了很多人,有不少人證得阿羅漢。不久,魔王波旬現身佛前,請問佛是否不想入涅槃?佛告訴波旬:「別急,我自知何時當入涅槃,現在還不是時候」。
  • 世界佛教聖地巡禮!《爐香贊佛》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佛陀
    菩提伽耶從此成為佛教信仰的始發地。從紀錄片裡,我們看到有許多朝拜者不遠萬裡,一邊吟誦經文一邊伏地膜拜而來。這裡最神聖的不是雄偉的廟宇,卻是一棵菩提樹。04拘屍那迦幾十年間,佛陀傳授著他的教義,他教導大眾,無論大小、無論強弱,要讓萬物歡欣,珍愛世間萬物。僧團對所有種姓、性別的人都開放,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同凡響的。一直到佛陀八十歲,他仍然身穿僧袍,光腳走路。但是,他的身體一天天變得蒼老。最後,佛陀在拘屍那迦的娑羅雙樹間進入涅槃。
  • 佛教根本·之六·遺教總結(佛陀的教法遺囑)
    自由與良序·佛教根本·遺教總結天佑佛陀三十五歲悟道,說法四十五年,桃李遍天下。他是人間的導師,自然無法避免客觀規律——衰老和死亡。然而,佛教畢竟是重法的——覺悟才至關重要。正如,當舍利弗「疾病涅槃」,阿難傷心不已;他「舉體離解、四方易韻、持辯閉塞」。
  • 佛陀涅槃實相——釋迦道場興國寺妙覺師父為四眾弟子開示
    他為了宣揚佛教,走遍印度各地,以摩竭陀、憍薩羅(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法25年)、拔沙三國為中心。佛陀在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來到拘屍那城外的娑羅雙樹林。依照與魔王波旬的約定,示現滅度。在示現滅度之前,佛陀傳來弟子們,最後一次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這一夜有位120歲的老人名須跋陀羅,聞佛欲滅度,前往雙樹間,見佛聞法,當夜受具足戒,成為佛陀住世最後弟子。
  • 「涅槃」代表著覺醒與真正的自由
    這些年特別關注佛教文化的普及與推廣,深感佛教的智慧實在需要以各種形式與大眾日常生活相連接,才能讓人了解其深邃的內涵。例如「涅槃」一詞,人人雖知其名,但卻少有人清楚了解其準確的意思。而接受邀請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對佛教藝術的濃厚興趣。對於創作佛教題材的藝術家們,我本身也有相當的好奇心。▲胡軍軍,曾舉辦山外有山、常觀無常等繪畫展覽,自 2015 年起創作《涅槃》系列。
  • 偉大的佛陀的最後時光
    在巴利語佛典《長部》當中,篇幅最長的要數《大般涅槃經》。無論從歷史的、文學的,還是從倫理道德的視角看,《大般涅槃經》應是《長部》之冠。這是一部經過了千古傳頌的紀實文學作品。從風格、內容上來看,與《長部》其他篇章屬於不同的類型。《長部》各篇,或採取對話模式,有人問,佛來答;或直接是佛的說教。《涅槃經》不是說教,而是記述。
  • 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勝特色(下)
    [八正道是無明的終結者]奉行佛陀所指示的八正道可以去除無明,獲得智慧。這使我們明白諸法實相,以致證得究竟智慧且明白究竟真理。不執取世間任何事物,甚至天堂也不執取,不「生」,也不「有」。不「有」,是因為「我」只不過是無明所造成的自我幻相而已,而不「生」則是不生為任何生命型態,包括天堂的天神。
  • 淺述佛教的輪迴、因果與「我」
    自佛教在兩千年前傳入中國,經過不斷地努力發展與創新,早已植根與中國本土,並形成了特有的漢傳佛教特色,尤以禪宗最為代表。而中國傳統文化也在這一過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佛教思想,使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在這一兼容並蓄的發展中,中國才有了儒釋道並存的態勢,佛教輪迴觀與因果報應觀才深入民間文化。影視劇中「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等臺詞是不是很耳熟?
  • 佛法小知識49:佛陀是因中毒而去世的嗎?
    在許多佛教徒的心目中,佛陀及其他諸佛菩薩不禁有著能解脫生死的智慧,還有著各種了不起的神通,大乘經典中也常能看到這類內容,但是,佛教史上卻流傳著一個說法:釋迦牟尼佛因中毒而去世。這個說法是否可信?從生物或人的角度來看,佛陀很可能的確是因中毒而去世,《長阿含經·》、《大般涅槃經》等小乘佛經中對於佛陀涅槃前後都作了記載,大意是:年邁的佛陀帶領眾弟子到吠舍離城宣說佛法,在南未羅國的波伐城,佛陀等寄宿於城中一個鐵匠的兒子純陀的家裡,鐵匠的兒子純陀拿食物招待佛陀等人,佛陀吃了一種叫做「Sukaramaddava」(梵文)的食物後,開始劇烈腹痛,然後就不停如廁,最後都拉出血了,《大般涅槃經
  • 佛教:佛陀教育與淨土宗
    佛教是宗教,很多年來給我們社會上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它是屬於迷信、消極的,不是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的一個宗教。正確的認識佛教,對於初機者很重要!很多人對於佛教的觀念是錯誤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教育。
  • 佛陀十大弟子傳 - 智慧第一舍利弗(下)
    舍利弗這麼想後,即刻從禪定而起,走到佛陀的座前,跪下來說道:「佛陀!我現在想要進入涅槃,請求佛陀允許。」  佛陀注視舍利弗,好久,才說道:「你為什麼要這麼快進入涅槃?」  「佛陀!您說 最近的不久,您要進入涅槃,佛陀給我法情宏恩,如何我也不忍見佛陀涅槃。
  • 這10條佛教常識,看你知道幾條,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教,不管你信不信佛,都希望你能放下心中的成見,認真了解一下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法。一、什麼是佛教?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而是佛陀的教育,是教育,是教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教是對人生宇宙真理的講解,是為了解決人們自己和人生生死的問題。
  • 佛陀的最後教誨---佛弟子一定要牢記
    佛陀最後的教誨中說到。佛陀最後的教誨告訴了我們什麼,讓我們聆聽佛陀最後的教誨,感悟佛陀的大智慧。在橋薩羅國、娑羅樹林,佛對他的弟子作了最後一次的教誨;佛說:「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義作照明、不要依其他外道教義。」「想一想,我們的形軀,它們都穢汙不淨。痛苦與快樂,是苦,我們怎可以縱容自己?
  • 四念處是什麼,為何佛陀涅槃後囑咐眾生以此為道
    就在當年佛陀涅槃之前,和佛陀關係最親密的侍從阿難尊者——他同時也是佛的堂弟,因為仰慕佛的莊嚴殊勝而出家追隨,而且他正好是佛得道的那一天出生,所以和佛的緣分極深。佛陀在涅槃前幾個月的時候曾問過阿難是否希望自己繼續住世,可惜阿難中了魔障,竟然沉默不語,沒有出言挽留,佛陀就看出自己和這世間的緣分盡了,這才聽了魔王波旬的請求,涅槃而去。而從魔障中醒過來的阿難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但也於事無補,所以他就下跪頂禮佛陀,請示佛涅槃後,他們這些弟子們該怎麼辦,後世眾生又該怎麼辦。
  • 帝釋看護佛陀
    (偈208) 大約般涅槃前十個月,佛陀在毗舍離附近的鞞羅柧村結夏安居。那時候,他身染痢疾。帝釋知道佛陀身體不適,就親自前來照顧佛陀。佛陀告訴他不要費心,因為有很多比庫在身邊,但帝釋堅持要照顧佛陀,直到佛陀身體好轉。 眾多比庫對帝釋親自照顧佛陀一事感到驚訝,也對他懍然敬畏。佛陀聽見眾多比庫的心聲後,告訴他們:「比庫們!帝釋親自照顧我這件事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往生之前,他曾有機會聽聞我說法,因此了解佛法。去世之後,才往生成為現在的帝釋。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曾經聽聞佛法,事實上,比庫們!
  • 大乘佛教是如何興起的?羅漢夢遺事件,究竟給佛教帶來了什麼
    上一期我們說了佛教的發展歷史,也說過,引起佛教分裂的關鍵樞紐就是一個叫「大天」的僧人曾提出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羅漢原來也會夢遺,而這一分歧自然也將佛教分割成幾派,就是說既然羅漢可以夢遺,那佛陀吃喝拉撒自然也是肯定的,而還有一派卻就此將佛陀立上神壇,他們就認為佛陀是超越了凡人存在的,連吃喝都是完全沒必要的,怎麼可能還會拉撒,這一派別最終就發展成了大乘佛教。
  • 瘟疫肆虐,天神在人間:耶穌,佛陀的凡人性帶來啟發
    除了人間天使,如果佛陀或耶穌與人同在,你是不是會感到更有信心戰勝困難挺過難關呢?佛陀和耶穌成為神,是從凡人開始的。他們的經歷或許可以成為你我信心的來源。因為歸根結底,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神性。神人共存。我們先來講講佛陀耶穌的凡人性。
  • 佛陀與魔王波旬的對話,成佛還是成魔,僅在一念之間
    佛教也是一樣,總和佛陀對立在一起的,是魔王波旬。佛魔雖然是對立的,但偶爾也會在一起聊天,佛和魔會聊什麼?或許有人奇怪,他們倆不應該打起來嗎。正所謂難難難,道言玄,不是知音不枉言,試了交談了幾句,可是佛魔相遇能有什麼好說的哪?魔羅上來就說:「我要摧毀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