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小知識49:佛陀是因中毒而去世的嗎?

2021-01-08 文化微談

在許多佛教徒的心目中,佛陀及其他諸佛菩薩不禁有著能解脫生死的智慧,還有著各種了不起的神通,大乘經典中也常能看到這類內容,但是,佛教史上卻流傳著一個說法:釋迦牟尼佛因中毒而去世。

這個說法是否可信?如果這種可信,按照大乘佛法佛經的描述,修行可得種種利益,避免種種煩惱痛苦,為何作為佛教創立者的佛陀卻無法為自己解除這種痛苦?

從生物或人的角度來看,佛陀很可能的確是因中毒而去世,《長阿含經·》、《大般涅槃經》等小乘佛經中對於佛陀涅槃前後都作了記載,大意是:年邁的佛陀帶領眾弟子到吠舍離城宣說佛法,在南未羅國的波伐城,佛陀等寄宿於城中一個鐵匠的兒子純陀的家裡,鐵匠的兒子純陀拿食物招待佛陀等人,佛陀吃了一種叫做「Sukaramaddava」(梵文)的食物後,開始劇烈腹痛,然後就不停如廁,最後都拉出血了,《大般涅槃經》原文為:「世尊受鍛工子純陀食,時發重病,赤血迸出,劇痛瀕死……」

見到這種情況,弟子們想趕緊帶佛陀去醫治,但佛陀此時一則已經80歲高齡,二則這一番折騰他也知道自己在人間的旅程即將結束,因此他拒絕了眾弟子的善意,他簡單歇息,喝了些水後,與弟子們繼續前行,但走到醯連尼耶瓦提河時就走不動了,在牛角沙羅林中,佛陀讓阿難在兩顆沙羅樹下弄了張床,佛陀朝右側臥倒,交代弟子們不要因為自己中毒而怨恨鐵匠的兒子才純陀,不多久便離開了人世,值得一提的是,在臨終之前他還收了一個弟子,而他臨終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養如來。」

讓佛陀腹痛、便血,最後離開人世的「Sukaramaddava」(梵文)是什麼呢?這個詞在梵文中有兩種解釋,一是指野豬愛吃的一種菌類,二是指野豬肉做成的一道菜,照傳統說法佛陀所吃的是一種菌類,但大學者季羨林考據後說是野豬肉。

也許對佛法或佛教歷史了解不多的朋友可能會問,佛教不是不吃肉嗎?為何佛陀吃肉?佛陀有種種神通,為何還會中毒?

關於吃肉這件事,實際上古代印度佛教徒們都是持缽接受他人的供養,供養什麼就吃什麼,遇到肉就吃肉,吃素是傳入中國後梁武帝所發明的。

而關於佛陀有種種 身體為何還會中毒這件事,則涉及佛法的根本、佛教的歷史的問題,首先佛法的根本是佛陀通過自己了悟生死、解脫煩惱的經歷,將自己的方法總結並流傳給弟子們,它根本屬性是通過修正錯誤的觀念、思維,讓人的心靈和精神上的痛苦得到徹底的解除。

其次,在佛教的發展歷史中,為了讓更多人信仰佛法,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佛教的神通及神化了釋迦牟尼佛,因為中下根器的信眾由於智慧較普通、生活處境較一般,面臨現實生活的磨難更多,他們最大的訴求未必是成佛,而是獲得一些修行的資糧、福報,改變自己的命運,真實的情況是,佛陀沒有否認神通,但他更強調的是在因果面前,神通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問題的,其實反觀這一點,對於當今學佛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佛法不是教人求福報、修神通的方法,而是教人斷絕貪嗔痴三毒、解脫心靈樊籠的方法。

關於佛陀中毒離世,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喜歡就關注、打賞、點讚、收藏、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佛法小知識50:大徹大悟的佛陀也罵人?
    釋迦牟尼是佛法的開創者,是佛教創立者,這麼一位擁有大智慧的覺悟者,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會罵人?答案或許會讓許多人意外,佛陀也會罵人,並且許多佛經對此進行了記載。比如《阿含經》有佛頭用「非人」來訓責弟子,「非人」一詞顧名思義就是「不是人」的意思;又比如《出曜經》中有佛陀的兒子也是十大弟子之一的羅睺羅經常說謊,佛陀說:「若有至誠執意妄語人,不知慚愧無有羞辱。如此之行無惡不涉。」大意是,如果有人說了謊話,還不知道慚愧羞恥,這樣的行為是大惡啊。
  • 佛學:他勢單力薄,卻在佛陀圓寂後,努力撐起佛法的一片天!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76我們知道阿難的功績是在於他憶持了佛陀當年所說的法,當年照顧了佛陀三十多年。佛教界常常有這樣的說法,就是一個沒有做過大和尚、老和尚侍者的小和尚,將來不會做大和尚。他特別問了佛陀這幾個夢是什麼意思,佛陀給他解夢。釋迦牟尼佛解夢最有一套,之前給那個羅漢解夢說,你這個夢,很好,夢到了人生的根本問題,像你這樣的人最適合出家,那個人就真的出家了。釋迦牟尼佛解夢很有一套,這個門道什麼時候去把它學會了就好了。阿難他夢了幾個夢,他說:我夢見大江湖海都有烈火在燃燒,並且火焰直衝天上。
  • 帝釋看護佛陀
    (偈208) 大約般涅槃前十個月,佛陀在毗舍離附近的鞞羅柧村結夏安居。那時候,他身染痢疾。帝釋知道佛陀身體不適,就親自前來照顧佛陀。佛陀告訴他不要費心,因為有很多比庫在身邊,但帝釋堅持要照顧佛陀,直到佛陀身體好轉。 眾多比庫對帝釋親自照顧佛陀一事感到驚訝,也對他懍然敬畏。佛陀聽見眾多比庫的心聲後,告訴他們:「比庫們!帝釋親自照顧我這件事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往生之前,他曾有機會聽聞我說法,因此了解佛法。去世之後,才往生成為現在的帝釋。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曾經聽聞佛法,事實上,比庫們!
  • 當年在菩提樹下,佛陀在成道日,究竟證悟了什麼?
    當年在菩提樹下打坐,發誓要找到他所尋求的東西,在第49天早上明心而悟道。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已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但你知道嗎,佛陀當時究竟,悟到了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因為佛陀證悟佛果之後發現自己證悟的境界,宛如無上甘露不可思議,遠離四邊八方超越一切二元對立,獲得光明大自在,無為法和圓滿大法界的究竟境界,而是人的思維言行以及所處的環境都屬於有為法。反覆於生死沒有遠離二元對立,所以對佛法無法理解,更難以通達。於是佛陀在49日之內保持沉默,在質證的殊勝境界中安住,這是不是意味著佛陀不夠慈悲呢?當然不是,佛陀在證悟後49天沒有傳達。
  • 佛陀與魔的對話,震驚了世人!
    佛陀回答說:「那你也奈何不了我,那時我真正的弟子將脫掉袈裟,穿起便衣,到世間去。」 那時紅塵將變成廟宇,家庭將變成道場,廟宇將成你魔子魔孫的監獄。」佛陀回答到。 兩千五百年過去了,確有大批魔子魔孫進入了寺院,宣魔說,混齋飯;也確有佛陀真正的弟子脫掉了袈裟走入了世間,將佛法現代化、世俗化。
  • 佛陀與魔的對話,震驚世人!
    末法時期, 盛行世間佛法,多增便衣佛陀。 魔羅對佛陀說:「你在的地方我就在。」 佛陀的策略:「你不在的地方,我在。」 魔羅總是忘記它的背後, 佛陀靜心注視於它的眼前。世間才真大寺廟, 寺廟魔孫無相獄, 瞧,……佛陀的智慧!慈悲:不斷的是法,不滅的是佛, 慈悲喜舍,恆樂我淨。世間佛法,便衣佛陀, 有佛,平凡,普通,或許正在你鄰位;天眼開現,慧眼溜轉,法眼內睜,佛眼靜觀, 你看見過便衣佛陀嗎?末法時代,留意你身邊的便衣佛陀, 聞聽通俗的世間佛法!
  • 佛陀有10大男弟子,你知道佛陀還有10大女弟子嗎?
    摩訶波闍波提尊者乃是剎帝利女,為佛陀的姨母,且是佛陀的養母,又是難陀尊者的親生母親。摩訶波闍波提尊者被佛陀的佛法深深攝受,懇請佛陀讓其出家。佛陀起初不肯,後來在阿難尊者的懇求下,摩訶波闍波提尊者才得以出家,成為最早的比丘尼。2.智慧第一:差摩尊者差摩尊者也是剎帝利女,出生在摩揭陀國的沙伽羅。差摩尊者最初是頻婆沙羅王的王妃,受到佛陀的教化而出家,從此精進修行。
  • 釋迦牟尼佛49年傳法,實質就圍繞著4個字,你看懂了嗎?
    釋迦牟尼佛作為王子的時候他看到人間的這樣的輪迴之苦,產生了要以無上佛法救度眾生脫離世間諸苦,所以他毅然選擇了出家修行,最後在菩提樹下靜坐49天後開功開悟,帶著自己的佛法度人。他一生中傳法49年,講過許多高深的佛法。他曾經說過,如來度人有八萬四千法門,很多人就開始迷茫,既然佛陀講過如此之多的法門,究竟是圍繞著什麼在講?
  • 咒語來自佛陀嗎?
    又為何頻頻向此人學習小咒呢?」偷羅比丘尼回答:「因為我喜歡這個人,我想要跟他說話。」比丘尼們便將此事告知比丘,比丘又轉告世尊。佛陀便詢問偷羅比丘尼有無此事,經查屬實,便訶責偷羅比丘尼的行為,於是便制下比丘尼第一百五十條戒律:「如果有比丘尼,跟隨俗人學習咒法者,犯波逸底迦!」
  • 如何才能準確判斷 自己學的是小乘佛法還是大乘佛法
    一個人在大乘佛法的國度,就是大乘佛法者嗎?一個人讀幾部大乘佛法經典,就是大乘佛法者嗎?如果僅僅是這樣,就能成為大乘佛法者,就能度己又能度人,那真是再好不過了。但僅僅這樣,不僅絕對成為不了大乘佛法者的,不僅度不了自己,也絕不可能度他人。我還要直接告訴你,你甚至小乘佛法者都不是。
  • 【印劇】佛陀01
    這部劇雖然無法呈現出歷史之原貌,以及無法保證所說法之正確性,但劇情的確是拍得很棒,賺了小編好多眼淚另外為幫助大家了解佛法的傳承,特別是宗門的傳承。小編整理了善知識開示,附於每集之下,在您賞析劇情之餘亦可薰習佛法正知見,豈不快哉!(小編注)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兜率陀天下降到人間,是為了什麼呢?
  • 在佛陀的時代也有「和尚」嗎?「和尚」到底有著怎樣的含義?
    年長的僧人叫「老和尚」,小的僧人叫「小和尚」,不順眼的僧人叫「禿驢」。似乎人們從知道僧侶開始,和尚就成了他們在世俗裡面的代名詞,可「和尚」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吶?卻很少有人知曉。更多的人,聽到「和尚」這個詞,心裏面是無感的。沒關係,不在意的。因為他們不懂得,「和尚」這兩個字、一個詞,有多麼重的量。「和」其實是三界的統稱,和為一起。「尚」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道德高尚,或者是至高無上的意思。
  • 佛陀敲鐘,喚醒迷人,見佛法真義非是研究歷史名相
    佛陀曾教導阿難說:你雖然多聞第一,但是塵心未伏,境界現前的時候,就隨其顛倒了。所以說在修行中,行證是非常難得的,有時候多聞對於修行眾生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事情。就像是愚人學醫,這個藥如何,那個藥如何,到了真正病人來了的時候,結果不知道怎麼抓藥了,這是為什麼呢?
  • 修學佛法應建立正確的因果觀
    是佛陀開悟的解脫生死之法,也是佛陀教育的總綱領。第一條便是"正見",所以佛法修行首先要建立正確的知見。學佛的第一正確知見是因果觀的確立。正確的知見從哪裡建立?應從佛陀一生的行持和他留下寶貴的經典入手。有,如果沒有,佛陀在世就不會有魔王波旬.提波達.多六群比丘障礙破壞佛法,甚至於現在還依然有人誹謗佛陀及佛法。「不昧因果」就是因果有,他清清楚楚,一點不迷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建立正確的知見多麼重要。這是目標是方向,知見錯了,一切都錯。修行便成了南轅北轍,越努力越背道而馳,離佛道越遠,所以佛陀把"正見」列為修學的八種正道之首。
  • 佛陀的聖弟子傳(一)
    63佛陀本人似乎也很喜歡和舍利弗談話,因為他經常這麼做,他的許多開示便是針對他的「佛法大將」而說。有一次舍利弗去找佛陀,並複述世尊在另一個場合對阿難說的話:「善知識、善伴黨與善隨從者,即是梵行的全部。」(SN45: 2)再也沒有比上首弟子本身更好的例證。舍利弗與家人就如前述,舍利弗是出生在王舍城附近優波提舍村的一個婆羅門家族。
  • 《佛陀的聖弟子傳》一
    63佛陀本人似乎也很喜歡和舍利弗談話,因為他經常這麼做,他的許多開示便是針對他的「佛法大將」而說。有一次舍利弗去找佛陀,並複述世尊在另一個場合對阿難說的話:「善知識、善伴黨與善隨從者,即是梵行的全部。」(SN45: 2)再也沒有比上首弟子本身更好的例證。舍利弗與家人就如前述,舍利弗是出生在王舍城附近優波提舍村的一個婆羅門家族。
  • 佛陀公案:《善星比丘》
    一次,世尊正為帝釋天說法,弟子們必須待師尊就寢後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煩佛陀說法的時間過久而心生惡念。當時,王舍城有一種風氣,每當孩子哭鬧不休,父母會恐嚇孩子說:「薄拘羅鬼要來抓你了。」善星為了催促佛陀去就寢,就對佛陀說:「世尊,請您快歇息吧,薄拘羅鬼要來啦!」「你胡說什麼,你不知道佛陀是無所懼嗎?」善星存心要恐嚇佛陀,結果反被佛陀斥責一頓。
  • 佛陀到底是什麼概念?
    人類怎麼會有這樣的超萬能知識?但這又不是虛構的,而且事實又證實了當時的雲高大師無所不通的證量、成了鐵的事實!這是普通聖者嗎?這絕不是普通菩薩,而是一個謎。那麼這位聖德到底是誰?天上來的嗎?還是從佛土來的呢?問到三世多傑羌佛這個問題時,他處處說是最慚愧的,而且自始至終,從來沒有向任何人宣說過他前世是什麼聖者,他總是說來明信因果、說真如,是大眾的服務員,是普通的一般修行人。
  • 佛陀是創世主嗎?
  •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多聞第一阿難陀
    佛陀回家說法時,白飯王害怕阿難陀受佛陀教化而出家,便把他送到毗舍離國,不讓他和佛陀親近。不久,佛陀到毗舍離國教化,白飯王又把阿難陀接回國內。佛陀認為阿難陀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釋迦王子中最具佛性,他如果能出家,將來可以紹隆佛法,將佛法永傳於後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