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公案:《善星比丘》

2021-03-02 菩提聖境

阿難尊者曾悲嘆地說道:「若一個人原本就十分貧窮,我們對於這樣的人雖心生憐憫,但感覺上還不是最可憐的;如果原本就是巨富,後來卻失去一切財物,這樣的人所受的痛苦,可就更大、更可憐了。」尊者所描述的正是善星比丘。

《大般涅槃經》說:「善星比丘雖入佛法無量寶聚,空無所獲,乃至不得一法之利……。入佛法已,為惡知識羅剎大鬼之所殺害。」悲哉!善星比丘!

從前,佛陀在王舍城時,善星比丘是佛陀的侍者。他本來能受持讀誦、分別解說十二部經,斷除欲界煩惱並已證得四禪。後來因親近惡友,退失四禪,且不信佛言,認為無涅槃之法,產生了撥無因果之邪見,對佛陀起噁心,以致成為造業受苦的一闡提人。

 一次,世尊正為帝釋天說法,弟子們必須待師尊就寢後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煩佛陀說法的時間過久而心生惡念。

當時,王舍城有一種風氣,每當孩子哭鬧不休,父母會恐嚇孩子說:「薄拘羅鬼要來抓你了。」善星為了催促佛陀去就寢,就對佛陀說:「世尊,請您快歇息吧,薄拘羅鬼要來啦!」

「你胡說什麼,你不知道佛陀是無所懼嗎?」

善星存心要恐嚇佛陀,結果反被佛陀斥責一頓。帝釋天在旁聽見後,吃驚地問:「世尊,像善星這種人也能出家得入佛法嗎?」

「帝釋!人人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的人,皆能得救。所以,像善星這種人,最後也能得救。」然而,佛陀屢次為善星說法,他都無信受之心。

又一次,佛在迦屍國屍婆富羅城內乞食,善星比丘隨在佛後,這時有無量眾生都在虛心渴仰如來聖跡。不料,善星隨在佛陀之後毀滅佛跡,既不能毀滅,又令眾生生不善之心。當佛陀到城中時,在一家酒館旁邊看見一個尼乾外道,踡嵴蹲地飡食酒糟。善星即稟告佛說:「世尊,如果世上有阿羅漢,則此人可說是阿羅漢中的阿羅漢,因為他所說的法是無因無果。」

佛陀教訓善星:「痴人!你不是常聽我說法嗎?阿羅漢是不喝酒的,既不會欺騙人,也不會冤枉人;既不偷竊,也不邪淫。你看這個人不是在喝酒嗎?他怎能算是阿羅漢呢?」

可惜,善星始終不能開竅,而且也不信佛陀說的法。

有一天,王舍城有一個異教徒,名叫苦得,他常常對人表示:「許多人的煩惱,既無因也無緣。同樣地,許多人的覺悟,也沒有什麼因緣存在。」善星聽了也非常贊成,立刻稟告佛說:「世尊,世上如有阿羅漢,我想苦得正是阿羅漢中的阿羅漢了。」

「苦得是尼乾外道,他不是阿羅漢,不能了解阿羅漢道。」

「世尊,為什麼阿羅漢也會對其他阿羅漢懷有嫉妒心呢?」

「阿羅漢絕不會對其他阿羅漢心懷嫉妒的,這是你自己生的邪見啊!我已經說過,苦得根本不是阿羅漢。七天後,他當患宿食腹痛而死,轉生於食吐鬼中,同學們把他的屍體放置於寒林中(林葬之處,死屍不埋,待鳥來吃)。」

善星聽到佛的預言後,他特地走訪苦得,詳細轉告佛對他的預言,並對苦得說:「長老!佛陀說您七天內會患宿食腹痛而死,您好好照顧身體,作諸方便,使佛陀墮妄語中。」於是苦得聽從善星的建議,就此斷食,連續六天不飲不食。但是到了第七天,以為沒事便吃些黑蜜,又喝了冷水,即刻起了嚴重的腹痛,以致一命歸陰。苦得死後,同學們便把他的屍體放到寒林中,苦得即作食吐鬼之形,在屍體旁邊打轉。善星聽到苦得外道已死,就趕到寒林中去見苦得,說:「大德,您死了啊!」

苦得答說:「我已死了。」

「是怎麼死的?」善星驚訝地問。

「因為腹痛而死。」苦得回答。

「誰把屍體搬走呢?」善星問。

「我的同學。」苦得答說。

「他們把您的屍體放在何處?」善星又問。

「痴人!你不認識此處是寒林啊!」苦得答。

「您死後,得到什麼身形?」善星懷疑地問。

「我得食吐惡鬼之身。」苦得答覆。

雖然,善星親眼看見苦得被佛預言得一絲不差,無奈,他依然不信佛。善星回到精舍,稟告佛陀:「世尊,尼乾外道苦得命終之後,生於三十三天。」

佛陀說:「痴人!阿羅漢永斷生死,沒有生處,你為何說苦得投生天界?」

但他的邪見仍不易消除,因為佛說法給他聽,皆充耳不聞,當然就不了解佛法中的一偈、一句或一個字的含意。縱使獲得禪定,反而產生邪見,故態復萌,否認佛法,排斥涅槃的存在。善星甚至竭力揚言佛所以能下各種預言,或觸及人心的機微,乃是因為佛精通相術之故,毫無奧妙可言。

後來他住在尼連禪河附近,佛陀和大迦葉去看他,善星遙見如來即生惡邪心,以噁心故,即時生身陷入墮阿鼻地獄。

佛陀曾說:「善星比丘由於放逸故、惡知識故,而斷了善根。」

大迦葉尊者曾請示世尊:「如來具知眾生各種根器的力量,一定了解善星比丘會斷除善根,但是以何因緣還是允許他出家呢?」這番話道出了眾生心中的疑惑。

佛陀回答道:「由於我的堂弟難陀、從弟阿難及提婆達多、子羅睺羅皆隨我出家,若是不許善星出家,則他必接王位。他具有權力之時,必會損壞佛法,以此因緣而允其出家。善男子!善星如果不出家的話,也會斷除善根的,在無量世中都無有任何利益。然出家後尚能受持戒律,供養恭敬長老、有德之人,而且修習禪定乃至證得四禪,還是種下了善因。這些善因,將來還是能生出善法。而善法既生,便能真正地修習佛法,修習佛法之後,將來必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因此我才允許善星出家。」此時眾人方才恍然大悟,了解佛陀救度眾生的慈心與善巧方便。

善星比丘跟隨佛陀聽法二十多年,可惜法不入心,他精通的是詞句,不是真正的含義。他對佛陀沒有生起信心,對法沒有生起信心,將佛視為與他一般的凡人,以致最終生起了邪見。善星比丘對佛說:「你也沒有比我更突出的功德,三藏十二部你能講,我也能講,除了你身上有一些光,這個我沒有之外,其他的我們兩個都差不多一樣,所以我不想再服侍你了,我要走了。」佛沒說什麼,讓他走了。

相關焦點

  • 【善星比丘的公案】
  • 「善星比丘」的啟示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善星比丘是佛的侍者,服侍佛二十五年,精通佛法。但他精通的是詞句, 不是真正的含義。他對佛陀沒有生起信心,對法沒有生起信心,最終生起了邪見。有一天善星比丘跟佛說:「你也沒有比我更突出的功德。三藏十二部你能講,我也能講,除了你身上有一些光,這個我沒有之外,其他的我們兩個都差不多一樣,所以我不想再服侍你了,我要走了。」
  • 為何精通三藏的善星比丘最後墮落惡道
    下面就給大家說說善星比丘的故事「在佛世之時,有一位善星比丘,他隨從佛陀聽法二十四年。這位善星比丘,也是具足多聞的人,他跟隨著佛陀聽法二十四年後,最後也能夠誦持三藏十二部等一切的經典,而且也能向大眾宣講經典毫無障礙。但可惜的是善星比丘只了解經中的表意,卻不能夠了悟佛法的真實內容與實踐的要義。
  • 連佛都難度化的善星比丘
    慧律法師解說《達摩血脈論》時說:  善星比丘就是佛的兒子,佛有三個兒子,在《法華玄贊》裡面說,佛有三個兒子,第一個是善星比丘,善星。第二個是優婆摩耶,第三個是羅睺羅。善星比丘是佛生的兒子,三個兒子裡面這個大兒子,一般經典來講,只記載這個羅睺羅,但是依照經典來講,佛有三個兒子。
  • 開悟故事:佛陀滅火,思無常觀不淨,善順善成就
    村民們彼此相視喜極而泣,對佛陀生起絕對的信心和感激。此時,佛陀更啟妙口宣流法語,眾人聞法立即悟解,證得初果須陀洹。隨侍佛陀之側的比丘們,目睹事件發生始末,深感不可思議:「佛陀,為何有這樣殊勝的因緣,救了他們的身,也救了他們的心?」
  • 如何親近善知識 ?
    親近善知識的公案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摩揭陀國境內的闍鬥村,住在村落外的庵婆林內,尊者彌醯為佛陀的侍者。 這天一早,尊者彌醯進入闍鬥村乞食。回程時,路過金鞞河邊,看到一片環境幽雅的庵婆林,心想:這片林地地勢平坦幽靜,又有清澈的河水流過,對一位精進的修行人來說,實在是一個理想的好地方,我應當來這裡修行,好好精進一番。
  • 佛陀的三個兒子:兩個成為大阿羅漢,一個墮入阿鼻地獄!
    曾為阿提目多比丘解答過有關方便修習「七覺分」的問題。在阿難(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陀的堂弟)之前,優波摩那也做過佛陀的侍者,後又與阿難一起照料佛陀晚年的生活(羅睺羅在佛陀之前入滅)。據《大般涅槃經》所說,佛陀涅槃前三個月,在毗舍離視優波摩那為「顧命比丘」,可見佛陀對其的重視程度。與其兩個兄弟相比,佛陀的第三個兒子善星,則是佛教中的反面人物。
  • 百業經| 21 蓮花色比丘
    在一旁的妓女見此經過,頓減貪慾之心,亦在蓮花色比丘前誠懇懺悔,且與賤女共同祈求傳法。蓮花色比丘傳了相應之法,她們如理修持後皆證得預流果。二人再次祈求願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尼戒。蓮花色比丘即請比丘尼眾成全二人出家受戒修法,她倆勇猛精進,最終得證羅漢果。【譯者:佛法平等,人人都有佛性,無有高下,無有貴賤。這裡原來是妓女和賤女,後來也證得羅漢果,何況其他人?
  • 《佛陀的聖弟子傳》二
    與善知識討論佛法雖然阿那律尊者喜歡獨居甚於群居,但他也並非完全的隱者。佛陀在某部經中說到,阿那律有許多弟子,他訓練他們修習天眼(SN.14:15)。注釋書說他遊方行腳時,隨行弟子有五百名——也許數字有些誇大。他也和其他比丘以及在家善知識一起討論佛法,很幸運地,巴利藏經為我們保存了其中幾次談話。
  • 佛教根本·之六·遺教總結(佛陀的教法遺囑)
    佛陀弟子「皆已成為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啟、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能宣示妙法矣。」「現在世尊之梵行已成就、繁榮、廣布、廣為人知、偏說廣傳於人間矣。」誠所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雜阿含一經》)」所以,「惡魔曰」:「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 咒語來自佛陀嗎?
    許多法友對於佛陀是否教誦咒語一事仍心存疑惑,因相關資料繁多,僅就「北傳阿含經」、「比丘與比丘尼戒律」中節錄選譯例示部分證據於下,供諸位有智法友們自行斟酌,本單元絕不強迫各位相信「咒語非佛所說」,只是事證既已明確,就留待各位看倌們自由心證。(一)不論是害人的邪惡咒語,或有利眾生的善咒,管他是大悲咒、或楞嚴咒、或什麼什麼咒,都是非佛所說。
  • 佛陀開示人生本無常,善有善報的故事,從根本上解脫
    佛陀開示人生本無常一位從小出家修道的婆羅門,用功修學到六十歲,仍無所成,便依規定回家當居士。他娶了妻子,並生下一個可愛的男孩。但男孩七歲時,突然得重病而死去。這個婆羅門為此哀慟欲絕,決定去祈求閻羅王,讓兒子活過來。於是,他離家而去,沿途詢問路人在哪裡可找到閻羅王。就這樣走了數千裡的艱辛路程。
  • 佛陀時期對於僧團僧人的破戒處理方式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我所說別解脫教、所制四種根本重罪,清淨無犯,我是此人之師,此人亦是佛弟子,隨順佛語,善住佛法,一切所作皆當成滿。此人善住戒律,名為善住一切善法、或名具足住聲聞乘、或名具足住緣覺乘、或名具足住於大乘。為何呢?若能護持如此性罪四根本法,當知則為建立一切有漏、無漏善法為勝因。因此,護持如此四法,名為一切善法根本。
  • 佛教:大智文殊菩薩的二則公案,不可思議的善巧教化方式
    比如在《如幻三昧經》中,就記載著一段很有名的「文殊菩薩仗劍對佛」的公案。什麼?菩薩用劍對著佛?聽起來是不是太大逆不道了?其實,這正是文殊菩薩和佛配合,演出的一場教化大眾的好戲:《如幻三昧經》中所述:有一次,佛陀的五百位弟子在精進修行時,個個都證到了宿命通。修出這種大神通,就能夠觀見自己在過去生中,累生累劫的夙世因緣。
  • 佛陀的聖弟子傳(一)
    63佛陀本人似乎也很喜歡和舍利弗談話,因為他經常這麼做,他的許多開示便是針對他的「佛法大將」而說。有一次舍利弗去找佛陀,並複述世尊在另一個場合對阿難說的話:「善知識、善伴黨與善隨從者,即是梵行的全部。」(SN45: 2)再也沒有比上首弟子本身更好的例證。舍利弗與家人就如前述,舍利弗是出生在王舍城附近優波提舍村的一個婆羅門家族。
  • 《佛陀的聖弟子傳》一
    63佛陀本人似乎也很喜歡和舍利弗談話,因為他經常這麼做,他的許多開示便是針對他的「佛法大將」而說。有一次舍利弗去找佛陀,並複述世尊在另一個場合對阿難說的話:「善知識、善伴黨與善隨從者,即是梵行的全部。」(SN45: 2)再也沒有比上首弟子本身更好的例證。舍利弗與家人就如前述,舍利弗是出生在王舍城附近優波提舍村的一個婆羅門家族。
  • 佛教故事:年少比丘因造惡口,五百世墮為狗身
    當時,阿難尊者見此因緣,請示佛陀:「不知此人曾造何種惡行,受此狗身?又曾造何等善業,蒙舍利弗尊者救助而得解脫?」 佛陀告訴阿難:「迦葉佛時,有一群比丘聚集一處修行。當時僧團中有一年少比丘,音聲清雅且善於梵唄,人皆樂聽;另一位年長比丘,音聲濁鈍,不善梵唄,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羅漢果。
  • 佛陀十大弟子及最負盛名的四眾弟子
    公認的十大比丘弟子  佛陀的弟子,有在家與出家之分,在家的弟子,千千萬萬,其數之多,很難用數目去統計,就是出家的弟子,光是證得阿羅漢果的常隨眾的比丘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之多
  • 佛陀十大弟子傳 - 智慧第一舍利弗(下)
    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像阿那律、阿難陀,本是王子的出身;富樓那、須菩提,也是大富之家的種姓,但他們一皈依佛陀,就唯有侍奉、服從,從沒有對佛陀表示過不滿。末法時代我們慧根淺薄的眾生,可以從他們的事跡中,來長養我們的信心。在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中,尊為佛子的羅喉羅,固然能完成他的密行;就是賤如首陀羅族的剃頭匠優波離,在僧團中也有崇高的地位。本文作者為星雲大師,約20集連載,歡迎大家跟隨學習,共沾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