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2020-12-20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 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

 

  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由來

 

  端午最初是為拜祭龍祖,就是所說的圖騰祭祀。

 

  後來有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等說法,以紀念屈原的說法為主。

 

  傳說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逝,端午源於紀念屈原的說法,最早流傳於荊楚地區,後來人們就逐漸把端午活動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增添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端午習俗

 

  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有賽龍舟,懸掛鍾馗像,掛艾草、菖蒲、葫蘆,佩掛香囊、戴五色線等。

 

  【賽龍舟】

 

  賽龍舟也是拜祭龍祖的活動,把舟船畫成龍的圖騰,五月初五舉行盛大的活動,祈福平安。

 

  《荊楚歲時記》記載:是日競渡。因楚國人不舍屈原投江而去,划船救之。

 

  而後五月五日以賽龍舟的方式紀念屈原。

  【懸掛鍾馗像】

 

  江淮地區家家懸掛鍾馗像,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他自驪山校場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楊貴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最終大鬼捉住了小鬼。明皇喝問,大鬼對明皇說:臣是終南山道士鍾馗,因應舉不捷,羞愧不已,觸殿階而亡。死後成為鬼王,誓除天下惡鬼妖孽。

 

  唐明皇醒後覺得病全好了,於是召吳道子進宮,按他夢境所見畫出鍾馗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之時張貼,以驅邪魔。

  【採摘艾草】

 

  屬端午採藥活動,艾草等中草藥在端午前後成熟,為採摘 時期。

 

  西晉周處所撰《風土記》中記載:採艾懸於門上以闢邪氣。

 

  《荊楚歲時記》也有記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

  【佩掛香囊】

 

  有驅邪驅瘟、祈望健康之意。

 

  香囊裡裝有雄黃、硃砂等藥用效果的香料,口鼻吸入,通經脈,祛邪扶正,提神醒腦。

 

  特有的香味,也能驅蚊驅蟲。

  【戴五色線】

 

  端午節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上吉祥五色線,以避五毒,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戴上後在下第一場大雨時,才能摘下拋到河裡,意味著衝走瘟疫、疾病。

 

  也有說摘下放到房頂或掛在樹梢,被喜鵲銜去,待到七月初七為牛郎織女搭橋。

 

  【端午三友】

 

  艾草、菖蒲、蒜稱為端午三友,菖蒲香氣宜人,大蒜殺菌消毒。

 

  端午食俗

 

  食俗比較一致,多是食五黃三白、粽子等。

    【五黃】

    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雄黃酒。按民間說法,在正午食用五黃可以更好的驅毒闢邪。

    【三白】

    茭白、鴨蛋白、白切肉。也有五白之說,豆腐、白斬雞、大蒜等。

  【粽子】

 

  粽子在晉朝時成為端午應節食物,傳承至今。

 

  西晉周處所撰《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這就是"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的由來。

 

  當時江南地區的端午節,人們已普遍食用用菰葉裹黍米粟棗的粽子,叫簡粽,也叫角黍。以黍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餘餡料。

    千百年的傳承與創新,粽子花樣翻新、造型別致,有三角粽、四角粽、龍舟粽、寶塔粽等。

    粽子內涵日趨豐富,有棗粽、肉粽、火腿粽、蛋黃粽、水晶粽、板慄粽、豆沙粽、紅豆粽、八寶粽、松仁粽、鹼水粽等。

餡料的內容,最能凸顯地方特色,北方粽以甜為主,南方則鹹多甜少。

    粽子的個頭大小不一,有二、三斤重的兜粽,也有4、5釐米大小的袖珍粽。

製作粽子通常選用糯米(江米)或大黃米,浸泡以後添加相應餡料,以苕葉、竹葉、葦葉或荷葉包裹,經長時間煮製後,糯米的甜香加上植物葉子的清香,成就了粽子這樣特別的美味。

【雄黃酒】

古時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雄黃酒有驅毒驅蟲的作用,據說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傷身。

端午節時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或用酒和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

提示: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含汞,有毒。可入藥,但須經醫師正確使用。外用尚可,飲用應謹慎。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時間:2020-06-25 09: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又到一年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呢,我們了解一下。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快到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吧!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划龍舟、食粽及掛艾草菖蒲等節日活動。
  • 【節日】梅州舉辦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活動:感受傳統習俗,品味中華文化
    承傳統文化 近日,梅江區江南街道家綜中心與江南街道各大社區聯合開展了主題活動迎接端午:在新中社區,社工、志願者和社區居民一起包粽子,學習端午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進鄰裡互動及情感交流;在梅江社區,黨員代表和居民一同動手包粽子和製作香囊,一同感受社區溫暖、鄰裡深情;在白馬社區,以貼畫的形式組織親子活動製作各種端午傳統主題的立體展品,讓小朋友們既能體驗手工的樂趣
  •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2020-06-26 0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手抄報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南鑼文化」端午節的由來
    2000年的歷史讓這個節日擁有著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端陽節的習俗有許多,我們熟知的食用粽子和龍舟只是其中之一,在我國各地,還有這諸如採藥、沐蘭湯、飲雄黃酒、採茶以及制涼茶等等具有各地特色的習俗。
  • 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端午節之所以為世界所矚目,是因為它由來已久,歷史淵源流長,它是舉世矚目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締結和傳承,它為我們講述了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故事,讓這個節日更加厚重和透射出不屈的光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就是屈原對待理想的執著和對生命意義的詮釋.
  • 端午節有哪些「特殊」的傳統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這天划龍舟、吃粽子,是自古傳承的習俗。除此之外在各個地區還有著一些獨特的習俗,比如吃「五毒餅」、掛鴨蛋絡子、送禮物……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各地都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吧!
  •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端午節到了,你都了解關於這個節日的哪些知識呢?1、端午節名稱與由來在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一個,粗略數了一下,有多達二十多個。後來,每年五月五,這一風俗流傳了下來,逐漸發展成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的習俗。除了屈原投江的故事外,也有說法稱:賽龍舟最早起源於古吳越水鄉,是為避水旱之災而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此外,湖南西北部沅陵,也有自己的龍舟賽起源傳說。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作為我們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都知道是農曆五月初五,可是不是太清楚是公曆幾月幾日,幾天小編就分享下,順帶說說端午節的來歷由來,端午節的習俗等等。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 傳統節日裡的故事——端午節:多角度認識「端午」
    傳統節日裡的故事:端午節——多角度認識「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但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是在歲月淘洗下沉積下來的文化瑰寶,值得每一個孩子去了解,去體驗,去銘記,去傳承。這本《傳統節日裡的故事:端午節》內容非常豐富,與節日相關的詩詞、歌謠、節日習俗、節日來源等等,既保留了傳說中神秘悠遠的意味,又格外注重童趣和想像力。
  •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但靠譜的極少.如紀念屈原說:農曆五月初五是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殉國的日子,端午節就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賽龍舟是為了打撈這位英雄的屍體而演化來的活動,包粽子是為了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但靠譜的極少.
  • 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直播活動】品端午制香囊,傳統文化代代傳
    【直播活動】品端午制香囊,傳統文化代代傳 2020-06-22 0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民間習俗
    在二十四節氣中「芒種」前後的節日,以端午節最為有名,端午節也是一年中的三大節之一,「端」是「初」的意思,所以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被稱為「端五」後來又稱為「端午」「端陽」又因為月日重疊為五,也稱為重五。臺灣南部習慣稱為五月節。北部叫做五日節。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歲時廣記端午節來源於古人對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祭龍習俗的形成和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幹支曆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