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裂(6)
魔鬼所作所為的目的,就是要製造分裂與離間,不僅在個人內心層面如此,在人際關係亦然。除了這些層面之外,邪惡者還會在生活更廣泛的層面施展本領。瓦解正常的人際互動。
聖經學家史萊爾(Heinrich Schlier)在Principalities and Powers in theNew Testament《新約中率領者和掌權者》這部精彩作品中,描寫了撒旦如此大規模的破壞及分裂。史萊爾闡釋保祿對「掌權者運用惡勢力阻撓天主計劃的論點。牠潛入人類的生活及制度裡,設法掌控人,這是非常嚴重的分裂。史萊爾寫道:
這種掌控通常開始是一種普遍的世俗觀念,或是某個特定時期、心態、國家或地區的精神。這種把「世俗之首」視為王道的精神不只存於表面,還會深入人心。人類一旦吸納了這種精神,就會把它內化到組織和各個階層裡。在某些狀況下,它會變得很強勢。事實上,它的影響力極為強大,無人能夠倖免。
整個世界都受到邪惡者破壞及分裂的攻擊。從金錢、權力、身份地位世界的鬥爭,就能窺見魔鬼的行跡。牠可在任何領域進行掌控和分裂。
金錢世界是破壞和分裂的沃土。近年來金融世界發生的大事,給成千上萬民眾的生活帶來衝擊。事實上,在這波經濟衰退中,全世界都難逃池魚之殃,而導火線就是房地產和其他企業以利益為道向的投機買賣。面對這場危機,從經濟學的角度或許可以解釋目前的處境;不過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繞到危機的背後,看看何種心態引發了這場危機。在這隱晦不明的層面,我們發現很大的矛盾:能夠操縱市場的人雖有專業技能和理智,卻受到貪婪左右,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花光由貪腐獲取的暴利。這是理智為非理性效勞的例子。由此可看出史萊爾筆下那些「率領者和掌權者」的存在及操弄。這些邪惡勢力就隱匿在人類生活及行動的每個細節中。
若往這個經濟危機的內在層面深入鑽研,還可看出經濟危機對人類心靈層面造成的衝擊。首先,經濟危機會使民眾明顯脫離公共生活與金融相關的制度,這種脫離又會加深人與人的疏離。在面臨匱乏時,人的求生本能就會啟動,而遮蔽甚至遺忘利他主義或基本的憐憫心。
目前的經濟困境意味著:連經濟優渥者也必須謹慎投資。不過和全球的經濟狀況比較起來,我們遭受的破壞和分裂只是小巫見大巫。從整個世界來看,人類生活處在極度分裂的狀態。富有者只佔少數,貧窮匱乏者佔絕大多數。兩邊不但壁壘分明。而且根本看不見對方。富有與貧窮的分隔造成視野的分裂。當窮人和富人看不見對方存在時,隔閡與分裂的狀態必然持續下去,讓彼此看見對方、改變世界局勢、讓物質資源公平分配,這些改變似乎也遙不可及。
我們很難得知世界的企業領袖是否明白教宗對社會事務的教導,不過大概很少人聽過,更少人看過教宗本篤十六世頒布的《在真理實踐愛德》通諭。這篇通諭談到全球的經濟危機以及最貧窮國家長期以來的困頓。教宗分析經濟危機和世界貧窮問題確實是真知灼見。顯然的,在探討這些議題時,沒有人能像教宗一樣透析問題的現象,同時指出對人類生活及心靈潛藏的影響。他真是曠野中的孤聲,登高疾呼全世界團結,共同了解並面對使我們凝聚,又使我們分離對立的經濟制度。教宗的呼籲及道德評估曲高和寡、正印證了邪惡勢力在世界經濟中盤踞稱霸的情形。教宗非常強調團結,讓我體會到金錢的確是深受邪惡者操控的生活競技場。魔鬼對操控經濟領域最感興趣,表示這領域是製造分裂的最佳舞臺,也是我們一同走向天主旅程的脫軌之處。
除了金錢世界,權力世界也是魔鬼很容易得逞的競技場。權力本身並不壞,也不帶有邪惡目的。廣義來看,權力只是完成工作或任務的一股力量。然而在充斥罪惡及邪惡勢力的世界裡,權力卻可能披上邪惡的外衣。從這個角度來看,權力成了依照某個人或集體的意志來掌控或主導別人的力量。這股力量會自我膨脹,在掌控者和被操縱者之間劃下不容跨越的分界線。這種權力只為一己之私,而不會顧慮別人。雖然這種負面或邪惡的權力操弄在人際關係中也有極大的影響力,但在此我們只談對世界大事這大層面的影響。率領者和掌權者藏身在政府及軍事結構裡,伺機興風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