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樂︱紀曉君的臺灣古調

2021-02-08 最後的夢田

紀曉君,臺灣原住民歌手,一副粗獷憨實的形象和嗓音,唱著傳統的祖輩留下來的臺灣古調歌謠,向全世界傳播臺灣本土的音樂文化。

臺灣有五十萬的原住民,原住民又分了很多民族,大陸人統稱臺灣少數民族為「高山族」,然而到了臺灣,當地人並沒有這個稱呼,而是將很多原住民分了多個部落,有「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鄒族」等,每一種部落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表現。紀曉君屬於卑南族,在臺灣南部。或許由於歷史原因,或者是商業衝擊,這些音樂世人知之甚少。然而獨特的民間文化終歸有著吸引世人的奇異光芒,她唱的古調裡,有傳統的祭祀儀式、關於勞作的播種、耕田、收穫都有不同的歌調,還有打獵、飲酒、迎客這樣的唱調。紀曉君的作品被日本德國音樂人作成「世界音樂」在西方傳播,其實在紀曉君之外,臺灣還是有幾個古調歌唱家的,比如郭英南的酒歌,先前在亞特蘭大奧運會被推廣到全世界的。聽了這樣的民歌,才知道原來,在這塊小島上,能聽到如此深刻與滄茫的歷史感。

你知道什麼是自然的聲音嗎?那就是太陽,草原,風的聲音。你知道什麼是綠色的聲音嗎?那就是遠離了城市的,聽到了原始的不知歌詞的純樸的嘹亮的原住民歌聲,沒有聞到城市工業的汙濁的空氣的健康聲音。紀曉君,她就是野草,她就是落山風,一片嘹亮,蔓延了整個臺灣山區,帶進了城市,給城市也吹來一股環保的綠色風。

紀曉君出過兩張專輯,這張《聖民歌》,比上一張《野火春風》要純粹,保留的原住民音樂元素要多,沒有太多的進行「現代音樂」的加工。如果說《野火春風》這張專輯還有點商業的都市歌曲在裡面,那麼《聖民歌》就完全沒有妥協地保留了文化。或許還不懂她在唱什麼語言,但是那種屬於南臺灣原始的蒼茫和凝重,是沒有語言界限的,這種唱腔與旋律直接刻進了聽者的靈魂裡,感動著一份共鳴,那就是千百年來這塊土地上生與死的滄桑。他們的喜與樂,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無不牽扯著土地的眷戀情緒。

關於這張專輯,專業人士是這樣說的:

 

「神話是一個美麗的夢 隱藏著人們對天地萬物的情懷
神話是傳說故事的搖籃 是人類信仰和精神最終的依歸
讓我們從神話的嚮往中 承續生命的原始力量
融入生活煥化新生 與天地合一 讓我們在神話的啟示中
踏著祖先的步履 唱出對那古老民族 永恆的情歌」

再也分不清是神話還是歷史,是山地還是城市,是情歌還是生命的哲語,無詞的歌聲傳達著非語言的天人對話,聽不懂的語言講述著歷史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死、存、依。沿著祖先的足跡去漂泊吧,那些曾經的滄桑像石頭一樣刻進了古老的山地,海風吹不斷。而現在的人又去流浪,他們迷失在都市的炫爛中,可是還是那一雙純樸的雙眼,怎麼也丟不掉祖先的土地情結。

關於臺灣,原來有這麼多「神秘」的因素在音樂中,原住民,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一群人,和孤獨的臺灣一樣在流離失所。這該是一個怎麼樣的群體,竟然在祖先留下的歌聲中,如野草般蒼勁頑強燒不盡也挖不完。那樣的蒼勁,可以用「刻骨銘心」來形容。古老的民族在神話中尋找生命的原始圖案,走出了神話卻在現實的斑駁中掙扎而強調自己的根。

那麼歌是歌,歌是傳說,歌也是宇宙,一切天地萬物幻化成巖石的膜拜。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夢,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這裡是「最後的夢田音樂圖書館」。美好的音樂是香氣,是醇酒,它也是你心靈最後安放的「夢田」。獨樂樂不如眾 樂樂,只找有緣人,一起分享音樂餘香

推薦非主流好音樂,探索音樂美麗內涵,主要音樂方向,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音樂,民謠音樂,優秀獨立創作人,天籟美聲,民族音樂等。

我聽見寂寞在歌唱,愛音樂的人都是寂寞的,我孤獨,我願意

相關焦點

  • 原住民音樂:寫給臺灣最動人的情歌
    原住民音樂是臺灣民謠的一種。一批年輕的原住民歌手如:動力火車,張惠妹,梁文音,温嵐,範逸臣,黃麗玲等已經被人熟知。
  • 特別策劃:歌從山上來——臺灣原住民音樂初探
    大多數內地樂迷最先關注到「臺灣原住民」一詞,應該是從臺灣卑南族歌壇天后張惠妹開始,而後諸如民雄、動力火車、王宏恩等一系列原住民出身歌手紛紛成為臺灣歌壇驍將,形成華語歌壇一道鮮亮的風景。但是,張惠妹他們所演唱的歌曲,顯然又都不是真正的臺灣原住民音樂,而真正的臺灣原住民音樂又是什麼樣子?本期特別策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而特別的臺灣原住民音樂世界。
  • 【歲月如歌】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原味的歌者
    陳明章,他的人,始終蘊藏著隨性與地道的臺灣土地味;聆聽他的音樂,你可以一路發現臺灣的好山好水。陳明章1956年7月4日出生於臺灣,高中時代瘋迷吉他,畢業後正逢民歌運動浪潮,開始寫歌發表。1986年以一把廉價的破吉他,為侯孝賢《戀戀風塵》創出經典之作,獲臺灣電影在國際影展的第一座配樂獎,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獎。 何謂「臺灣音樂」,找尋音樂中的臺灣味。兒時繽紛多彩的南北管,鑼鼓喧天的野臺戲,胭脂北投的那卡西,是其未曾失落的音樂原鄉,承自父祖輩的音樂記憶,重新被喚起。
  • 獨家︱洞見臺灣原住民音樂
    可以注意到的是,許多名聲斐然的原住民流行歌手的作品並不屬於原住民傳統音樂。但他們的音樂中都有大量的原住民音樂元素的存留。傳統原住民音樂的現代化起步非常早,由胡德夫、李雙澤和楊弦三人共同締造的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的「民歌運動」,是臺灣原住民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深度融合的根源之一。
  • 名句 |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出自盛唐劉長卿的《聽彈琴》】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賞析】詩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
  • 【每日一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琴是我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泠泠」形容琴聲的清越,逗起「松風寒」三字。「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悽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甚妙。
  • 民謠在路上·這是一場由臺灣音樂教父韓賢光領銜的音樂盛宴! |音樂會福利
    詞曲創作者、編曲、製作人、演唱會音樂總監、評審委員韓賢光老師在臺灣華語流行樂壇有大腕級的地位,從業30多年來做過大小歌手演唱會的音樂總監,監製,同時還是臺灣金曲獎和金音獎的評審委員。兼任臺灣公視臺《音樂萬萬歲》節目的音樂總監。2016年出版EP《白搖滾》及同名傳記。如果說搖滾的象徵色是黑,那麼極端反面的我們,就是白。我們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白色的搖滾,不是骷髏的使者,不需要外在附加多餘的裝飾,沒有黑色背景一樣能絢爛奪目。因為,我們的生命是藉由搖滾而生。
  • 臺灣音樂往事|你聽過阿美族最原始的歌聲呼喚嗎?
    阿美族的音樂作者:孟豐敏本文摘自作者散文集《臺灣音樂往事》臺灣阿美族的郭英男先生創作、演唱了一首聞名世界的名曲
  • 臺灣《美麗心民謠》給民謠真誠的生命力
    這是一套臺灣民謠的合輯,野火樂集出品,收集了現在活躍在臺灣民謠界的一部分優秀作品,表演者大多是臺灣原住民,運用的音樂除了原住民本土的民謠方式外,還融入了爵士、蘭草、R&B等等,曾經獲得過臺灣金曲獎。
  • 08.15 星期六-蘇州本色美術館【圓滿】古調之旅
    三月受邀前往世界流行音樂第一學府 — 美國伯克利大學(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新英格蘭音樂學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進行交流演出並教授大師班,舉行講座及音樂會。· 2011年,被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原東方歌舞團)錄用,同年考取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二胡專業研究生。
  • 民謠,林生祥《我莊》唱的臺灣生態
    推薦非主流好音樂,探索音樂美麗內涵,主要音樂方向,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音樂,民謠音樂,優秀獨立創作人,天籟美聲,民族音樂等。
  • 臺灣原住民的生活,知多少?最動人的歌聲送給你!
    另一方面,現代原住民流行歌手也在華語樂壇引起了人們對原住民音樂的好奇心。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原住民歌手,如範逸臣、温嵐,梁文音,黃麗玲等人用出色的唱功在主流歌壇獲得了成功。傳統和現代兩股力量和在一起,把臺灣原住民音樂帶到一個新的領域。
  • 民謠,臺灣陳建年唱得純粹
    他寫大地也寫海洋,他自豪自己是個原住民,他唱自己寫的歌,他熱愛臺灣海岸那迷人的山地與海風的聲音。他是一個鄉村遊吟詩人,在他眼裡,隨便一朵花一片海濤聲,都是他音樂的全部,是一幅活生生的原住民畫卷。如果說郭英男是原始化石,紀曉君是剖面美玉,胡德夫是高山上的巖石的話,陳建年他就是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那沿途隨便撿起的小花一朵。
  • 中時解讀臺灣風俗:不要曲解少數民族禁忌文化
    中時解讀臺灣風俗:不要曲解少數民族禁忌文化 2008年03月12日 12:5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報導指出,臺灣作詞家接受日月潭管理處邀約至伊達邵碼頭演唱時,曾找老一輩邵族人採集古調碰釘子。
  • 6次葛萊美獎得主Daniel Ho與臺灣原住民合作泰武古謠(8月14日,米勒戶外劇場)
    文/紹華提供6次葛萊美獎Daniel Ho與臺灣原住民小朋友將在休斯頓合作一場泰武古謠,此次演出由「臺灣文化光點計畫」與休斯頓的亞洲協會德州中心合作舉辦。活動免費。泰武古謠傳唱,是當前最具國際知名度的排灣古調演唱團體,曾受維也納少年合唱團邀請至奧地利演出,也曾應邀赴美德法日比利時荷蘭愛沙尼亞等國演出等。泰武古謠傳唱由臺灣原住民排灣族青少年學生組成,來自於屏東縣泰武鄉的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民小學。在指導老師查馬克的傳唱教導下,小朋友得以唱出數以百首的排灣族古謠。
  • 【歲月如歌】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幻之光、心之樂
    歡迎收聽鄒霖主持的「歲月如歌」,本期節目聽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幻之光 心之樂,為您介紹他的電影音樂。
  • 會客 音樂鬼才Matzka:和雷鬼音樂談戀愛,把臺東的美帶給世界.
    正如金風玉露一相逢,Matzka和雷鬼音樂一相遇,也碰撞出了無數的絢麗火花。在那些耳熟能詳的臺灣原住民歌手中,從早期的民謠之父胡德夫,到九十年代走紅的張惠妹,大多的音樂都是以「傷感」為基調,而Matzka則是奔放的、歡快的,雷鬼風格為臺灣音樂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氣息。
  • 世界音樂︱雲南大理的裡拉琴彈唱
    他手裡彈著一把自製的「裡拉琴」,唱著他從四川、雲南、貴州採集來的民間歌謠,還有他自創的人聲實驗音樂和詩詞音樂,稱為《我的琴歌》。「裡拉琴」原來源自美索不達米亞,流傳在古希臘,成為遊吟詩人傳唱的經典樂器。歡慶的這把裡拉琴是他根據記載的資料,經過自己的改良製作而成的,尼龍弦的聲音,介於尤克裡裡和豎琴之間。就七根弦,音階和弦也不是很難。
  • 溫州這家臺灣糕點鋪買一送一?還有來自臺灣的那魯克樂團為你演奏!
    【那魯克樂團之風格】    有著臺灣漢族、原住民文化相關傳統歌謠與主流音樂的綜合曲風,製作了一系列的原創音樂專輯,曾獲邀參與日月潭國家公園辦理的文化藝術表演活動、2018年日月潭跨年晚會與在地機關團體的邀請展演,樂團逐漸展露頭角與受到關注。作品更深受來自全世界至臺灣旅遊的30幾個國家的音樂愛好者的收藏及臺灣在地遊客們的喜愛。
  • 臺灣原住民郭英男化石般的歌聲
    推薦非主流好音樂,探索音樂美麗內涵,主要音樂方向,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音樂,民謠音樂,優秀獨立創作人,天籟美聲,民族音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