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75年前,以馬敘倫、王紹鏊為代表的一批愛國民主人士,秉持「發揚民主精神,推進中國民主政治之實踐」的信念,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以組織的形式,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福祉,為爭取和平與民主,奔走呼籲,不懈鬥爭。
今年是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重溫一眾民進前輩籌備發起成立民進的思想歷程和行動作為,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為此,民進杭州市委會根據民進中央研究室會史研究成果,陸續推出「慶祝民進成立75周年|民進先賢」系列文章,一同回顧那段歷史,感受前輩們的精神和風範,重溫民進前輩初心,把民進先輩文化精神財富,轉化為杭州民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書」,為全體會員提供學習的榜樣,促使全體會員不斷增強 「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進會員組織認同感、榮譽感和歸屬感,在正道上行穩致遠。
民進杭州市委會
談笑憶群英 怡怡薪與膽
——趙樸初與民進成立
趙樸初(1907—2000)是民進創始人之一。著名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師,社會慈善家,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政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民進第六、七、八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九、十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
趙樸初幼秉佛緣,由於母親篤信佛教,幼年趙樸初心中也植下了慧根。1920年,13歲的趙樸初離開安徽太湖縣老家赴上海求學,先就讀於東吳大學附中,後考入東吳大學。求學期間,他長期住在上海關家,受大姨關靜之、大舅關絅之影響,正式成為三寶弟子,並參與到佛教工作中去。與此同時,經過同學梅達君的熱心推薦,趙樸初閱讀到進步雜誌《新青年》,初步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
學業結束後,趙樸初先是在江浙佛教聯合會作文牘工作,後該會改組為上海佛教會,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中國佛教會,他改任中國佛教會主任秘書。這些經歷,使年輕的趙樸初展現出遠超常人的冷靜、沉穩和幹練,慈悲為懷,且積極入世,以實際行動濟困扶窮。
//
外寇吞噬若狼虎 救亡許我一臂加
//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後,趙樸初在上海慈聯會下設戰區難民委員會擔任常委兼收容股主任,建設難民收容所50多個。圖為1938年4月18日,趙樸初在工華難民所前留影。
日本侵華期間,趙樸初任中國佛教會主任秘書,也是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簡稱「慈聯會」)常務委員,積極從事救助難民和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8月,日軍發動「八一三」事變,仁濟堂(慈聯會的辦公地點)門前擠滿從各處逃來的難民。見此情況,趙樸初立即著手安置難民。各項工作正在進行中,日軍飛機又來空襲投放炸彈,趙樸初與吳大琨(中共黨員)各舉一面紅十字旗子,帶領數百名難民來到寧波同鄉會會所,做好安頓。隨後又把其餘難民安排到電影院、戲院和寺院避難。
戰爭帶來難民潮,慈聯會為此成立了上海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趙樸初任難民收容股主任。淞滬會戰期間,上海佛教界護國和平會組織僧侶救護隊奔赴吳淞,搶救我軍傷員,趙樸初也趕赴前線,並將百餘名要求抗敵的青壯年難民送到軍中。上海淪陷後,他堅守成為「孤島」的租界,持續開展慈善救濟工作。期間,慈聯會相繼在各處建立收容所50多個,收容難民近50萬人次。
工作中,趙樸初與中國共產黨人有了進一步接觸。當時,中共江蘇省委建立了「難民工作黨委」,指派黨員在難民收容所開展工作。雙方經常協作互助,建立了真摯的革命情誼。一方面,中共地下黨支援和幫助在難民中開展抗日救亡教育和軍事訓練;另一方面,焦明、朱啟鑾、曹荻秋、劉述周、陳國棟、韓念龍等中共黨員,都曾在難民收容所工作,受到趙樸初的掩護。1938年至1939年間,趙樸初以「移民墾荒」為由,分三批安排受過培訓的青壯年難民千餘人赴皖南、蘇北,參加新四軍。他還冒著生命危險,多方籌措為新四軍購置、運送通訊器材、醫療器械和藥品。此後,以淨業教養院為基地,趙樸初救助過段力佩、計淑人、馬崇儒等一批地下黨員、革命同志以及「皖南事變」中倖存下來的新四軍小戰士,並培養了大批愛國進步青年,壯大了黨的後備力量。
//
居士亦是鬥士 參與創建中國民主促進會
//
趙樸初是虔誠的佛教徒,畢生以慈悲佛心待人,但抗戰勝利後內戰的危機,人民的疾苦,使這位居士成了愛國民主運動中的鬥士。
當時,趙樸初、林漢達、梅達君、曹鴻翥、朱紹文等一批民主人士同王紹鏊有了密切的交往,他們每星期一在上海北京西路廣和居飯館樓上集會座談,分析國內外形勢,揭露和批判蔣介石禍國殃民的行徑,學習研究共產黨的主張,形成了一股有一定影響和規模的愛國民主力量。隨著民主運動的發展,王紹鏊和馬敘倫結為知己,並各自約請雙方朋友一起座談開會,許廣平、周建人、趙樸初、徐伯昕、柯靈、梅達君、李平心、曹鴻翥、劉哲民、馮少山等人都參與進來,地點也從廣和居轉移到八仙橋青年會禮堂。他們不僅一起座談時局,還開始攜手聯合戰鬥。
1945年12月30日,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大會在愛麥虞限路(今紹興路)中國科學社舉行。
聯合戰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些愛國民主人士產生了建立一個永久性組織的想法,並著手進行籌劃和部署。1945年12月30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上海成立,趙樸初作為發起人之一出席成立大會。次年2月3日,民進第三次會員大會召開,會議決定在理事會下設一處三部(秘書處、研究部、聯絡部和出版部)及若干委員會,趙樸初與嚴景耀、馮少山、梅達君、徐伯昕、曹鴻翥等人共同參與經濟委員會。2月8日,民進理事會決定:以本會「促進民主政治之實踐」的宗旨為方針,開辦人文科學補習學校,由陳巳生、趙樸初、嚴景耀三人負責。趙樸初積極參與民進活動,為反對內戰、爭取民主做了大量工作。
中國民主促進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即成立大會的籤到名單。
多年受一眾高僧大德影響,趙樸初身上自然流露出通達圓融的氣場。他非常推崇沈鈞儒先生的一句話,即「主張堅決,態度平和」,並堅定地依此行之。
也正因如此,同為民進早期會員的鄭振鐸、唐弢對參加民進活動的趙樸初,留有深刻的印象和回憶。鄭振鐸非常佩服趙樸初的思想敏捷,認為:在當時所有民主促進會成員中,有這樣從容不迫的辯才的,樸初先生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唐弢則直言:每次開會,樸初先生坐在桌旁,閉目養神,仿佛老僧入定,有時我真擔心他也許會睡著了;但等輪到他發言,目光四射,侃侃而談,將前面的講話綜合複述,一點不漏,條分縷析,頭頭是道,然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聽了使人豁然開朗。可以說,趙樸初是慈悲的居士,也是堅定的鬥士,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兩者在他身上和諧地融匯在了一起。
//
進不求名 退不避罪 惟民是保
//
周恩來與趙樸初
趙樸初多年從事慈善工作,經他手支出的錢款不計其數,得他之力救助的難民難以計數,而他本人卻始終過著樸素簡單的生活,清廉自守。他的付出與作為全不是從個人的功名出發,退卻也不是為了逃避罪責,一切都是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為此,周恩來曾稱讚:「趙樸初是國家的寶貝啊!」
1946年6月,因國共談判,周恩來下榻上海馬思南路的周公館,同時在此指導和會見上海地下黨與進步人士。藉此契機,趙樸初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周恩來,雙方一見如故。此前,趙樸初和民進同仁已經在周恩來及中共地下黨的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爭取民主、抨擊暴政的活動。
1946年4月,因國民黨當局藉故取消了原定在中國科學社舉行的悼念王若飛、葉挺烈士的活動,趙樸初在玉佛寺舉辦了超度烈士亡靈儀式,馬敘倫主祭,黃炎培、陶行知等致悼詞。同年7月,李聞慘案發生,民進與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全國爭取和平運動大會聯合召開緊急會議,發表《宣言》,聲討國民黨當局的罪行:「殺害爭取和平民主的人士,就是殺害和平民主。沒有和平民主,全國人民便只有死亡和做奴隸」。
10月6日,民進與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等30個社會團體在靜安寺組織了公祭李、聞二烈士活動,周恩來、馬敘倫、趙樸初等參加了公祭活動。
1948年,國民黨當局大肆迫害和暗殺愛國民主人士,國統區的鬥爭形勢異常嚴峻,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等就此作出指示。在潘漢年等中共地下黨的直接領導下,趙樸初不遺餘力地投入工作,接收美國經濟合作總署援華物資,組織籌劃將許廣平等民主人士送往香港,為解放區購買大量急需的物品,收容上海難民等等。他堅信,上海的解放乃至全國的解放必會到來,屆時將建成一個全新的人間樂土。
(資料來源:民進中央研究室、「民進網「」微公號)
END
原標題:《【慶祝民進成立75周年|民進先賢】 (5)趙樸初:談笑憶群英 怡怡薪與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