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豐子愷

2021-03-04 經典短篇閱讀小組

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你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呢?

  吃過晚飯後,天氣還是悶熱。窗子完全打開了,房間裡還坐不牢。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後的院子裡去乘涼。

  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覺眼梢頭另有一種微光,漸漸地在那裡強起來。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裡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來的是弟弟的同學華明。

  「唉,你們愜意得很!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讚美了一番之後,我說:「我們今晚幹些什麼呢?」弟弟說:「我們談天吧。我先有一個問題給你們猜: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於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一縷一縷的細煙,好像漫畫裡所描寫的動怒的人。「是口裡的熱氣吧?」「是頭上的汗水在那裡蒸發吧?」大家蹲在地上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他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間,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同聲地叫起來:「啊!好看啊!中國畫!」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裡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長的法寶,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一面談著:「這一枝很像校長先生房間裡的橫幅呢!」「這一叢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軸呢!」「這是《芥子園畫譜》裡的!」「這是吳昌碩的!」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背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華明難為情似的站了起來,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後,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髒了我家的水門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著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弟弟連忙揀木炭給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葉了,這時候華明方才放心,我們也更加高興,一邊描,一邊拿許多話問爸爸:

  「管夫人是誰?」「她是一位善於畫竹的女畫家。她的丈夫名叫趙子昂,是一位善於畫馬的男畫家。他們是元朝人,是中國很有名的兩大夫妻畫家。」

  「馬的確難畫,竹有什麼難畫呢?照我們現在這種描法,豈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嗎?」「容易固然容易;但是這麼『依樣畫葫蘆』,終究缺乏畫意,不過好玩罷了。畫竹不是照真竹一樣描,須經過選擇和布置。畫家選擇竹的最好看的姿態,巧妙地布置在紙上,然後成為竹的名畫。這選擇和布置很困難,並不比畫馬容易。畫馬的困難在於馬本身上,畫竹的困難在於竹葉的結合上。粗看竹畫,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其實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所以在中國畫法上,竹是一專門部分。平生專門研究畫竹的畫家也有。」

  「竹為什麼不用綠顏料來畫,而常用墨筆來畫呢?用綠顏料撇竹葉,不更像嗎?」「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原來墨是很好的一種顏料,它是紅黃藍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畫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實包羅三原色,即包羅世界上所有的顏色。故墨畫在中國畫中是很高貴的一種畫法。故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的。倘然用了綠顏料,就因為太像實物,反而失卻神氣。所以中國畫家不喜歡用綠顏料畫竹;反之,卻喜歡用與綠相反的紅色來畫竹。這叫做『朱竹』,是用筆蘸了硃砂來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紅色的竹?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爸爸說到這裡,丟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來結束說:「中國畫大都如此。我們對中國畫應該都取這樣的看法。」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版的印刷。夜漸深了,華明就告辭。「明天白天來看這地上描著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們的『墨竹』,大家明天會!」他說著就出去了。我們送他出門。

  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著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感謝如下豆瓣網友分享:

聰兒,飛

溫馨又不煩人的小貼士】

[1] ,點擊右上角三個點圖標可分享到朋友圈、騰訊微博等。將好文與朋友一起分享。

[2],尚未關注本號的小夥伴,點擊標題下方藍色經典短篇小組後可關注我們,或點擊右上角三個點圖標↗選擇菜單中部『查看公眾帳號可加關注。或搜微信:keeponreading


相關焦點

  • 《虛懷若竹影相隨》凌永雄先生(世界攝影十傑)竹影作品精選
    竹影婆娑鳥成雙虛懷若竹影相隨覓食若渴侍嬌兒竹影見證母子情竹影留白龍舞磐石天光竹影兩相宜
  • 【上海話朗讀】竹影搖窗
    竹影搖窗作者:江上滬語改寫:邊秦翌指導:丁迪蒙點擊下方收聽音頻,時長5分06秒。竹影搖窗。看到搿個詞,可以閉勒眼睛去想像一下,好像看到一幅畫,又好像聽到一陣風,伊撥人帶來視覺搭仔聽覺個雙重享受,還營造出來一種思古通幽個意境。我歡喜搿個詞。
  • 豐子愷:「不要臉」的畫風,讓豐子愷收穫了大量的粉絲,愛了愛了
    是的,那個不辭辛勞救了一隻雞的老人就是豐子愷。豐子愷一生有四位良友:煙、酒、茶和唱機。可以說,酒是豐子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豐富了他的生活,為他的創作帶來諸多靈感與激情,在人生低谷時,也是酒,撫慰了豐子愷的心。豐子愷嗜酒,但從不喝醉,他追求的是一種情調與趣味。
  • 豐子愷漫畫欣賞
    1975年秋,"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病逝,距今已有40周年。作為遊藝於美術、音樂、文學、教育、宗教、社團多個領域的博雅文化人,豐子愷一生中的一百八十餘部著作長期貫穿著兩大突出特徵,一個是童心童趣的氣氛,一個是自然情境的流露。豐子愷早年曾師從李叔同,師徒二人在佛教文化與日本經驗的基礎之上,探尋並發揚了一種非政治的東方主義價值,達成了走向"兒童感"的創作共識。故而豐子愷筆下人物無論年齡大小均似有淳樸童心,既排斥基於欲望的倫理,亦反對過分抒情對日常生活的撕裂。
  • 豐子愷漫畫集
    豐子愷原名豐潤,他生下來後,由於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鄉讀小學時,有一次,鄉下要搞 麼選舉。
  • 走近大師——豐子愷漫畫
    1914年,豐子愷沒有辜負母親臨行前給他預備的糕和粽子 (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所著名的師範學校、當時江南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裡,豐子愷結識了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老師——李叔同和夏丏尊。
  • 漫畫大師豐子愷的「斜杠人生」
    豐子愷作品《遊春人在畫中行》 豐子愷的「任性」可謂貫穿終生,當年「遊學」日本十個月,想到時間太短也學不到什麼,他索性「逃課」跑去逛展覽、聽音樂會、泡書店了。而就在這十個月裡,豐子愷的內心經歷了過山車,先是決定放棄畫畫,又因為一次偶遇,重拾畫筆。也正是這次偶遇,讓如今家喻戶曉的「子愷漫畫」埋下了種子。
  • 豐子愷藝術追隨者吳浩然在緣緣堂
    而如今,他卻因為豐子愷研究而有了驕人的成績:「這些年共出版了46本書,與豐子愷有關的佔三分之二,編著的多,包含海豚社影印版的豐子愷漫畫集32本。」不單于此,吳浩然的「豐味」繪畫和書法,受到豐子愷幼女豐一吟的悉心指導,已臻於「惟妙惟肖」的地步。他主持了多年的桐鄉市豐子愷紀念館也發生了讓關心豐子愷的文化藝術界為之感佩的變化。
  • 魯迅和豐子愷「撞譯」
    差不多在相同的時間段,豐子愷翻譯的《苦悶的象徵》先是在《上海時報》連載,1925年3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列入「文學研究會叢書」出版。  同一本著作,兩位譯者幾乎同時翻譯,又同時出版,這在當時的中國文化界頗為鮮見。  那麼,兩部譯著的質量哪一本更好呢?豐子愷說:「他(指魯迅)的理解和譯筆遠勝於我。」這當然是謙辭。
  • 豐子愷: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
    豐子愷(1898.11.9-1975.9.15)1975年9月15日,農曆八月初十,「中國現代漫畫第一人」豐子愷逝世。四十五年後,豐子愷的原版彩色漫畫集《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出版,囊括目前發現的豐子愷原版彩色漫畫212幅,四色印刷,印裝精美。這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一部豐子愷彩色漫畫集。
  • 當春天遇上豐子愷……
    春天是一年的初始, 當下桐鄉正處於 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復工復產的關鍵期,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裡, 正如豐子愷先生的畫作 《好花時節不閒身》,
  • 豐子愷 生活在現代的「陶淵明」
    20世紀30年代,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在翻譯完豐子愷的著作《緣緣堂隨筆》後這樣評價他:「我覺得,著者豐子愷,是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這並不是因為他多才多藝,會彈鋼琴,作漫畫,寫隨筆的緣故,我所喜歡的,乃是他的像藝術家的真率,對於萬物的豐厚的愛,和他的氣品、氣骨。如
  • 豐子愷的文人抒情漫畫與貓的不解之緣
    作者: 宗蘇琴豐子愷是中國文人抒情漫畫的開創者。對豐子愷漫畫創作以直接影響的是日本畫家竹久夢二。如今,在豐子愷故鄉的紀念館前,也有一隻胖石頭貓靜靜相守,而在豐子愷一生中寫的動物散文中,寫貓是最多的,此外,他還畫了百餘幅關於貓的繪畫,可見豐子愷與「喵星人」感情篤深。在豐子愷筆下的貓散文中,《阿咪》是比較典型的一篇。文中,豐子愷先生對貓的描寫細緻入微,對貓咪的喜愛更是溢於言表,縱觀全文更是充滿著一種對家庭成員的滿滿的愛。
  • TFBOYS七周年王源銀色高馬尾,竹影搖曳凌冽瀟灑的國風少年
    TFBOYS日光旅行七周年演唱會,竹影搖曳,王源穿上黑色系的中式馬甲和披風,綁起個性十足的銀色高馬尾,凌冽瀟灑的國風少年。 ​​​​TFBOYS日光旅行七周年演唱會,竹影搖曳,王源穿上黑色系的中式馬甲和披風,綁起個性十足的銀色高馬尾,凌冽瀟灑的國風少年。 ​​​​
  • 讀豐子愷《活著本來單純》
    豐子愷學貫中西,師從弘一法師,他的散文兼有平易淳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多次被選入中小學教材,作語文教育典範,漫畫幽默風趣,深受人們喜愛。林清玄說,「從豐子愷先生那裡,我學到了樸素。」
  • 曹彬︱豐子愷的佚詩和佚簡
    好友盧彬士、黃石昌、吳浣塵、程小青、豐子愷、範煙橋、蔣吟秋、鄭逸梅、徐碧波、吳進賢等紛紛寄來輓詩。四年後,俞友清鬱懷稍釋,將這些悼亡之作匯為一編,繕寫油印,曰《友紅豆室悼亡詞》。書中收錄了豐子愷悼詩一首、唁函一通,為《豐子愷全集》(海豚出版社2016年版)失收者,可視作豐子愷的佚詩和佚簡。月滿常逢缺,花開有謝時。當年紅豆在,開匣慰相思。
  • 在豐子愷翻譯中輕輕飄過的「未來主義」
    儘管「未來主義」藝術運動未曾在中國真正發生過,但它卻在包括豐子愷在內的中國作者的藝術史書寫中留下了痕跡:如在1928年,豐子愷編述的第一本藝術史著作《西洋美術史》中,作者以幾乎沒有任何個人傾向的筆調輕輕點出了在當今世界藝壇還有一個「未來派」存在;在1934年編譯的《近代藝術綱要》中,豐子愷認為,「這只能看做近代生活的一種記錄,間隔的顫動時代的弊病,發作的表記。
  • 讀書藏書 | 看看豐子愷筆下的牛
    豐子愷的這幅《慶豐收》,畫中的小牛憨態可掬,兩朵紅花插在牛頭上,很是可愛。這幅畫創作於1961年,距今正好一個甲子,又是辛丑春來到。年豐牛亦樂,隨意過前村看豐子愷的畫,總覺得很親切很感動,尋常的生活,兒童嬉戲,大人們的談笑,山川日月,倍覺可親。這是逝去的歲月,像極了小時候的日子,無憂無慮,充滿趣味。
  • 像豐子愷一樣,把一顆童心貫穿生命的始終
    01 溫潤性格的養成豐子愷,出生在世紀之交的清末年間。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排行老七,前面還有6個姐姐。從小家中的女性,上到祖母、姑姑、下至姐姐們,大家都對豐子愷特別憐愛。在女性柔軟、細膩的溫情包圍中長大的豐子愷,從小便修煉了善良、溫和的心性。
  • 豐子愷:做人得有點「童心」,遊學日本,「邂逅良師」
    這是民國畫家豐子愷的人生哲學。他帶給世人風格清新的漫畫,帶給世人最真誠的處世話語。觀其漫畫,如沐春風,觀其言語,如飲甘泉。俞平伯曾評價豐子愷的作品: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豐子愷的畫作受誰影響初遇恩師;遊學日本,「邂逅良師」1914年,16歲的豐子愷考入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當時,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有號稱「」革命運動領袖「」的景恆毅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