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做人得有點「童心」,遊學日本,「邂逅良師」

2020-12-22 歷史知心人

豐子愷(1898-1975)是著名散文家、美術教育家、翻譯家和漫畫家,他愛子女是眾所周知的。先生的漫畫別具風格,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文字平易,畫風純仁,有的漫畫作品直接就以他的子女作描繪的對象。

「兒童相」漫畫創作以詼諧、幽默、暖暖的溫情為主調,充滿了純真和童趣

他說:

由於「熱愛」和「親近」,我發現了一個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在這裡可以隨心所欲地提出一切願望和要求:房子的屋頂可以要求拆去,以便看飛機;眠床裡可以要求生花草,飛蝴蝶,以便遊玩;凳子的腳可以給穿鞋子;房間裡可以築鐵路和火車站;親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來……我深深地理解他們的心理,興奮而認真地作這些畫。

看著這些畫,仿佛回到了快樂的童年。

追趕不上的不追,不屬於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麼複雜,簡單甚好。

這是民國畫家豐子愷的人生哲學。

他帶給世人風格清新的漫畫,帶給世人最真誠的處世話語。

觀其漫畫,如沐春風,觀其言語,如飲甘泉。

俞平伯曾評價豐子愷的作品: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今天,讓我們再次觀其畫,聽其語,感受豐子愷的人生哲學。

要用功哇,爭取考到一百分哈哈。

在頭上寫王字總叫我想起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鹹鴨蛋》來,要在小孩兒頭上寫「一筆虎」。

人肉「駿馬」

一根煙,又何嘗不是短短的一生?

不知細葉誰裁出,原是先生鬍子長。哈哈哈哈哈

這輛腳踏車有生產許可證麼?

豐子愷的畫作受誰影響

初遇恩師;遊學日本,「邂逅良師」

1914年,16歲的豐子愷考入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

當時,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有號稱「」革命運動領袖「」的景恆毅主持。,沈鈞儒、沈尹默、魯迅、馬敘倫、陳望道、葉聖陶、朱自清等名流都曾在此任教。

豐子愷在這裡遇到了兩位指引他真正走上藝術道路的恩師——慈母般的夏丏尊和嚴父般的李叔同。

兩位先生深受學生愛戴,夏先生心直口快,苦口婆心;李先生則內斂少語,不怒自威,

豐子愷說兩位老師是「媽媽的教育」和「爸爸的教育」。

在恩師夏丏尊的影響下,他開始喜愛寫作並稱,「我每逢寫一篇文章,寫完了總要想,不知夏先生看了這篇東西怎麼說。」

李叔同教授的課程是音樂與美術,並非主課的課程,卻因自身獨特的魅力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李先生的人格和學問,統制了我的感情,折服了我們的心。」「大約是我的氣質與李先生有一點相似,凡他喜歡的我都喜歡。」

老師提倡「白話文」,這一主張更是影響了豐子愷一生的創作,從文章到漫畫都是滲透其中。

一天晚上,李叔同老師叫住了豐子愷說:「你的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人。你以後可以……」

平時不多言的老師的一番話,在豐子愷聽來猶如金石擲地。

三十年後他回憶道,「當晚這幾句話,便確定了我的一生。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都奉獻給藝術,直到現在沒有變志。」

我時常在想,為何我們如此喜歡豐子愷的漫畫,後來我看了白傑明的《豐子愷傳》,終於明白,我們親近豐子愷,親近他的畫,是因為豐子愷的一生,有詩意,有諧趣,儘管見證了周遭諸多風物人事的變遷,家園被毀,舉家顛沛流離,但仍然與現實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是因為豐子愷的畫,充滿著一種童真與詩意,而這恰恰是我們尋常人早已淡忘和遺失的美好。

「此境風月好」,就像展覽的標題一樣,清風,明月,美好。

豐子愷說: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兒童的形象經常出現在豐子愷的漫畫中

兒童的心靈是最純真的,

一個大師卻能以兒童的角度看世界,

那麼他的愛也是博大而淳樸的!

保持一顆童心,

他就永遠不會老!

一個純粹的「老頑童」。

因此,在欣賞豐子愷大師的漫畫時,你能感到讓思想笑出聲音的智慧與幽默!

品他的詩,悟他的畫,賞他的文,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從未有過的豁然開朗!

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渡過的細沙,在不經意見悄然滑落。

那些往日的憂愁和哀傷,在似水流年的蕩滌下隨波輕輕地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靨就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大師在我們心中永遠不老!

今天小編就把珍藏多年的這一系列的豐子愷的畫,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有共鳴的,請記得私信我們,可以分享更多屬於我們的美好的記憶。他的每一本書畫,我都想擁有,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多大也不要失去童心哦!!

隆重推薦豐子愷的《萬般滋味 都是生活》,真的是能帶來美好的一本書!!!!!

點擊下面連結就可購買!!!!正版包郵!!!!

相關焦點

  • 做人得有點「童心」
    帶著一顆童心前行的人,才能時刻感受著幸福。今晚,一起重拾童心。1991年9月26日,《櫻桃小丸子》成為有紀錄以來日本史上最高收視的動畫。有時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還沒餵吶,於是趕緊回家。我每吃一個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給它一點。正吃著晚飯,我的蟋蟀叫了。我會舉著筷子聽半天,聽完了對父親笑笑,得意極了。我的童年生活中充滿了疑問,都得我自己去找尋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時便有點發愁。就為的是白日裡太野,夜間我便做出無數希奇古怪的夢。
  • 像豐子愷一樣,把一顆童心貫穿生命的始終
    李叔同後來出家禮佛的人生選擇,也對豐子愷產生了很大影響。02 樸實畫風的形成豐子愷從師專畢業之後,和兩個師兄一起創辦了一所私立藝術專科師範學校。唯恐自己的觀念落後,影響了學校的發展,豐子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去日本留學。1921年,豐子愷來到日本,並在那裡呆了整整十個月。
  • 大師豐子愷的童心和率真,對人忠誠熱情,對事專注純粹!
    所以,在豐子愷的筆下。童心,是藝術永恆的主題;率真,是生命最溫暖、最爛漫的底色!01、童年——人生的黃金時代豐子愷的黃金時代是短暫的。只是會描繪的豐子愷接到這個大任務,卻無從下手,好在大姐姐幫了他。她從家裡染坊拿來大張的紙,為他打上格子,解決了他的難題。後來,師從李叔同之後,才被正式引導走向藝術創作的道路。
  • 美的漫畫 心的滋養——《豐子愷童心漫畫創意課•美》一書的後記及特色
    《豐子愷童心漫畫創意課》經過中國「漫畫之父」豐子愷先生的後人授權後精選豐子愷先生創作的關於生命、童趣、童真以及愛與美的童心漫畫,由名師團隊設計的 「豐子愷童心漫畫創意課」。期間,豐子愷外孫楊子耘先生應浙江大學出版社邀請欣然作序。
  • 豐子愷漫畫欣賞
    1975年秋,"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病逝,距今已有40周年。作為遊藝於美術、音樂、文學、教育、宗教、社團多個領域的博雅文化人,豐子愷一生中的一百八十餘部著作長期貫穿著兩大突出特徵,一個是童心童趣的氣氛,一個是自然情境的流露。豐子愷早年曾師從李叔同,師徒二人在佛教文化與日本經驗的基礎之上,探尋並發揚了一種非政治的東方主義價值,達成了走向"兒童感"的創作共識。故而豐子愷筆下人物無論年齡大小均似有淳樸童心,既排斥基於欲望的倫理,亦反對過分抒情對日常生活的撕裂。
  • 豐子愷筆下的兒童世界,天真爛漫!
    豐子愷作畫由於「熱愛」和「親近」,我發現了一個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做人得有點「童心」圖文/豐子愷原本我們初生入世的時候,最初並不提防到這世界是如此狹隘而使人窒息的。衣冠之威藝術教育就是教人用像作畫、看畫一樣的態度來對世界;換言之,就是教人學做孩子,就是培養小孩子的這點「童心」,使他們長大以後永不泯滅。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培養童心,就是涵養趣味。
  • 漫畫大師豐子愷的「斜杠人生」
    豐子愷作品《遊春人在畫中行》 豐子愷的「任性」可謂貫穿終生,當年「遊學」日本十個月,想到時間太短也學不到什麼,他索性「逃課」跑去逛展覽、聽音樂會、泡書店了。而就在這十個月裡,豐子愷的內心經歷了過山車,先是決定放棄畫畫,又因為一次偶遇,重拾畫筆。也正是這次偶遇,讓如今家喻戶曉的「子愷漫畫」埋下了種子。
  •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周年:他為何讓人如此懷戀
    與之相反,豐子愷的藝緣,是感性的,趣味的,不可理喻的,也是不可救藥的。關於這一點,豐子愷說得很徹底:「趣味,在我是生活一種重要的養料,其重要幾近於麵包。」豐子愷的趣味,體現為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方式。  豐子愷走上漫畫創作道路,有陰差陽錯的偶然性。假如沒有1921年的日本之行,與竹久夢二的畫作邂逅,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子愷漫畫」。  豐子愷原本是為了學西洋油畫,實現畫家夢而去日本的。孰料一到東京,這個夢就破滅了。後來豐子愷在《子愷漫畫》卷首語這樣描述當時情形:「一九二一年春,我搭了『山城丸』赴日本的時候,自己滿望著做了畫家而歸國的。
  • 童心童趣吳浩然
    他是童心忠實虔誠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守護者。童心,是他的本色,也是他的風骨。他就是青年漫畫家吳浩然。當我與吳浩然相遇,一下子就被其作品中的童真童心童趣所感染。豐子愷之女豐一吟聽聞後甚感欣慰:「學豐子愷漫畫的人中,臨摹的多、畫水彩風景畫的多,而畫黑白人物畫的,尤其是用這種漫畫風格自己創作的,我至今沒有看到過第二人,浩然將是我父親字畫的真正接班人。」 得到支持與鼓勵的吳浩然更加努力,畫畫、寫字之餘,整理出版了《豐子愷楊柳畫譜》《豐子愷書法字典》《緣緣人生——豐子愷畫傳》系列書籍,比較全面地介紹了豐子愷的藝術人生。
  • 在豐子愷翻譯中輕輕飄過的「未來主義」
    豐子愷1921年年初至年末為期10個月的日本之行,對豐子愷日後的藝文道路頗有影響。他不僅在東京的舊書攤上「碰到了」竹久夢二,並且掌握了日文和英文。此次「遊學」(這次去日本稱為留學嫌太短,稱為旅遊嫌太長,被豐子愷自己戲稱為「遊學」),為豐子愷打開了與東洋甚至西洋連接的繪畫和文學的通道。1925年,豐子愷與匡互生在上海創辦立達學園。
  • 漸 | 豐子愷
    漸豐子愷/文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試看乘火車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寧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座位於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就退在後面,或高呼「不要軋,總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的明達之人。當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 豐子愷:「不要臉」的畫風,讓豐子愷收穫了大量的粉絲,愛了愛了
    是的,那個不辭辛勞救了一隻雞的老人就是豐子愷。豐子愷一生有四位良友:煙、酒、茶和唱機。可以說,酒是豐子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豐富了他的生活,為他的創作帶來諸多靈感與激情,在人生低谷時,也是酒,撫慰了豐子愷的心。豐子愷嗜酒,但從不喝醉,他追求的是一種情調與趣味。
  • 誰都有這樣的「命」|豐子愷|汪曾祺|林清玄|童心|蘇東坡_網易新聞
    搬離奢華的大宅子,她帶著兩個孩子住進四面漏風的涼亭,卻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沒有往日的名貴寵物,她給孩子們帶回來兩隻小雞,教導他們用心愛護。沒有傭人,也沒有烤箱,她就用鐵絲搭架在煤火上烤吐司片。沒有精緻的茶具,她就用吃飯的碗盛上自製的下午茶。屋頂破了洞,她也笑著說:「晴天的時候,陽光會從破洞照進來,好美。」
  • 豐子愷:學會藝術的生活
    藝術教育就是教人用像作畫、看畫一樣的態度來對世界;換言之,就是教人學做孩子,就是培養小孩子的這點「童心」,使他們長大以後永不泯滅。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培養童心,就是涵養趣味。大人與孩子,分居兩個不同的世界。兒童對於人生自然,另取一種特殊的態度,即對於人生自然的「絕緣」的看法。
  • 豐子愷的春天、童心與詩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站著好位置、被陽光充分眷顧的玉蘭們開得早,也凋謝得快,短短幾日,飽滿的花瓣便褪了顏色,從枝頭逐一掉落;像片片紅的、白的雲霧飄在枝上的櫻花,也經不起幾場風吹雨打,每見到它們,地下就多一層香雪,枝頭上的花朵漸被冒出的新葉擠佔,想起杜甫那句「一片飛花減卻春」,就讓人無端沮喪起來。
  • 豐子愷:孩子啊,如何有趣又單純地生活
    他歷經浮沉,目睹了世界的真相,可他依舊葆有童心,在困頓的生活發現可愛之處,用心、用愛、用善良,把寂寥過成了有趣。1975年9月15日,初秋的一天,這位「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因病去世。豐子愷先生用一生向我們展現了他的人生態度。
  • 找回藝術家的童心
    原標題:找回藝術家的童心   劉祥亮   豐子愷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豐子愷也在許多散文中表達了對兒童的嚮往。因為兒童的心是清澈的、純潔的、透明的,沒有一絲一毫的功利思想,也無成人思維的羈絆和約束。
  • 小樓依舊,歲月留痕:懷念舅公豐子愷
    今年秋天,在時隔45年後,我帶著兒孫晚輩特意去看看舅公豐子愷的舊居日月樓。雖「豐子愷舊居陳列室」因種種原因仍「閉門謝客」,然站在樓下,睹物思人,那些抹不去的往事好像就在眼前。▲豐子愷21956年冬天,祖母豐雪雪帶我第一次到訪日月樓。
  • 上海書展|豐子愷目前唯一原版彩色漫畫精粹集出版
    俞平伯先生曾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作品:「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裡,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豐子愷的畫和文章,近些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深受歡迎。
  • 唯一一本豐子愷彩色漫畫集《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上海書展...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他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8月16日,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楊子耘,外孫女楊朝嬰做客上海書展,與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外祖父豐子愷,以及《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