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家 究竟在哪裡?

2021-03-01 科學闢謠平臺

昨天推送的這篇《麻雀的家 究竟在哪裡》受到很多粉絲朋友的喜歡,不過有幾張配圖中的小主角因為跟麻雀實在是太像了,並不是麻雀的它們巧妙地躲過了編輯的火眼金睛,混進了「麻雀」的隊伍。

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闢謠決定刪掉昨天的推送,更換圖片後今天重新發送。不知道大家能否看出,哪幾張圖片是今天新換的呢?

那麼,麻雀究竟長什麼樣子?科學闢謠再次邀請李維陽老師在今天的二條中做出了解答,感興趣的朋友記得去看喲~

「……你飛向了雪山之巔

我留在你回憶裡面

你成仙我替你留守人間

麻雀也有明天……」

創作歌手李榮浩的《麻雀》相信很多年輕朋友都不陌生,那麼麻雀這種城市中隨處可見的鳥類,就無論你是不是歌迷,都不陌生了。一年四季,無論南北,鄉村也好城市也罷,再沒有哪種鳥類,可以跟人們如此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一起了。不過有一個問題:身邊的麻雀那麼多,但是為啥很少看到麻雀的窩?這些看起來不起眼但卻適應力超強的小小鳥類,它們的家究竟在哪裡?


01

在人類的生活空間

尋找自己的生存機會

大多數動物,本性都會遠離人類。因為智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效的捕獵動物了,經過了數萬年的「領教」,這個印象已經深深的烙印在大多數動物的基因裡。而智人的聚居區域——城市,對於大部分野生動物來講,就成了猶如地獄一樣的存在。然而有些動物,不僅沒把城市當成地獄,反倒是讓自己適應了城市的生活,把這裡變成了天堂。

麻雀就是其中之一。

麻雀是我們對於一種市區常見雀鳥的俗稱,北京地區管麻雀叫家雀(qiǎo)兒或者老家賊。而在分類學上,所有麻雀屬的鳥,你都可以管它叫麻雀,但在我們國家大部分城市裡最常見的,還是樹麻雀(Passer montanus)。而在歐洲、美洲和中亞,城市中更常見的是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

 圖蟲創意

為什麼麻雀更喜歡生活在城市?目前還並沒有確切的解釋,但有以下幾種說法:

1. 人類自從進入農耕時代以後,聚居區域裡各種穀物的數量會很多,這讓麻雀能夠更容易的獲取更多的食物。

2. 由於人類的存在,一些捕食麻雀的食肉動物如隼、豹貓、蛇等會遠離人類的聚居區域,讓麻雀更加安全。

3. 人類開始建造房屋以後,房屋頂部的縫隙等空間,為麻雀提供了更多的棲息場所。

4. 人類對於環境的改造,驅逐了一些和麻雀體型相似、食性相近的競爭物種,麻雀可以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

5. 生活在溫帶的人類會在冬季取暖,使得人類聚居區域更容易過冬。


而麻雀的繁殖速度比較快,並且本身適應力較強。經過很長時間和人類做鄰居,麻雀適應了和我們人類一起共享棲息地的這種生活。相似的例子還有褐家鼠。

我們在公園散步時,常常可以看到高高的樹杈上隱藏著的喜鵲窩;房簷和橋梁的下面,也會偶爾看到燕子銜著泥巴辛勤地築巢。可是對於身邊最常見的麻雀,我們卻很少能看到他們築巢的動作。那麼它們究竟把「家」安在了什麼地方呢?

圖蟲創意

人類的生活習慣是早出晚歸,黃昏時分回到家,夜幕降臨到床上睡覺,因此就覺得鳥也是每天晚上都要回到巢裡睡覺。其實大部分鳥類和我們的生活軌跡並不同:它們築巢,絕大多數是為了繁殖而用的,平時並不回到裡邊睡覺。生活在城市裡的麻雀,到了晚上會找一棵枝葉比較茂盛的大樹,聚集成一群在上面睡覺。在一些城市公園的大型古樹上,甚至有一棵樹上聚集幾百上千隻麻雀過夜的場景。

但在冬天寒冷的夜晚,一些麻雀為了避風,也會尋找一些樹洞、建築的縫隙鑽進去。作者在16年買房子裝修,在拆除陽臺的塑鋼窗的時候就發現塑鋼窗和樓板的縫隙中有十幾個堆在一起的麻雀骸骨,可能就是某個冬天,這些麻雀鑽到了樓板的縫隙中避風,但因為溫度過低被凍死在裡邊。

 圖蟲創意

在野外,麻雀繁殖並不會像喜鵲、燕子一樣使用材料自己搭建一個巢,而是會選擇自然形成的樹洞,或利用啄木鳥、松鼠廢棄的洞穴,甚至會搶奪一些其他小型雀鳥的巢穴使用。

在城市中,尤其是現代城市,類似於樹洞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房簷的縫隙、建築的犄角旮旯、各種排水管通風口、甚至一些高層建築保溫層的破損口都能讓它們作為巢穴使用。

我家曾經有個空調口,因為那個房間沒裝空調,我又沒給堵起來,結果被一家麻雀發現,就在裡邊築巢了,每天早上很早就嘰嘰喳喳的把我吵醒……

 圖蟲創意

有害?有益?

動物的標籤不能隨便貼

麻雀是一種R策略繁殖的鳥類,繁殖速度很快,只要環境適宜,就會產卵繁殖。以北京為例,一般年景繁殖兩窩雛鳥都是正常的,如果好的年景,可以繁殖三窩。而制約麻雀繁殖的主要因素,一個是溫度,另一個則是昆蟲的數量。

如果溫度太低,雛鳥會被凍死;而麻雀育雛,需要大量高蛋白質的食物,也就是昆蟲。在南方一些熱帶地區,因為昆蟲數量充足,麻雀就可以整年繁殖。

圖蟲創意

曾經我們把麻雀列為「害鳥」,因為麻雀會吃穀物,但後來經過研究發現,麻雀在繁殖期會取食大量的昆蟲,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農林害蟲;而在大量捕殺麻雀的年代,也多次爆發蟲害,影響了糧食的收成,造成的損失遠大於麻雀吃掉的那些。

看問題並不能只看表象,而要用科學的態度去深入研究,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人類經常根據自己的好惡給一些動物貼上「有害/有益」的標籤,這個做法本身就很有局限性。其實,每一個物種在自然界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態地位,人類應該做的是在不影響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儘量不去打擾;對於強行人為介入的行為,自然界已經多次通過不可挽回的後果給出了帶有警示意味的答案。

作者 | 李維陽 科普作家 作品發表於果殼網、國家林業局、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雜誌、少年科學雜誌等

審核 | 黃乘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研究員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可能還想看

當貓盯著你看時 它的心理活動

作為熊的近親 為啥大熊貓不冬眠?

相關焦點

  • 鴿子、麻雀和烏鴉在哪裡睡覺?
    在現代的城市環境中,我們無法去想像沒有鴿子、麻雀和烏鴉的生活。在白天,這些鳥似乎無處不在,它們站在樹枝和電線上,或者小心翼翼爬到你的腳下,為爭搶每一塊麵包屑。換句話說,鳥類已成為城市背景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是,到了晚上,它們去哪裡了?
  • 電視劇《麻雀》中究竟有幾個麻雀?
    中年男人把一張麻將牌放在桌面上,那是一張「一索」,看上去是一隻鳥的形狀:我的代號是麻雀。 春羊說,麻雀不是早就犧牲了嗎?中年男人笑了:是的,可我在為她活下去。 她有兩個代號,她的另一個代號叫宰相。以後我會一直用麻雀這個代號。春羊說,用到什麼時候?中年男人說,要麼是犧牲的時候,要麼是天亮的時候。
  • 麻雀的故事
    兒子還小的時候,鄰居的大孩子送給他一隻逮著的小麻雀。算起來,這已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那隻驚恐的小麻雀,究竟是淘氣的孩子從窩裡抓走的,還是因為貪嘴被掀翻的竹簸箕扣住的,我無從回憶起來了。兒子那時只有三四歲,他很喜歡小動物,這恐怕也是所有同齡兒童的天性。鄰居大哥哥送的禮物使他欣喜無比。
  • 李榮浩麻雀被指抄襲 新歌麻雀調調與這倆首歌相似引爭議
    近日,李榮浩發布新歌《麻雀》了,一上線評論就秒破2千,被直呼好聽。然而,李榮浩新歌《麻雀》居然也被指抄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中,有不少網友表示,好歸好聽,但調調怎麼聽起來這麼熟悉呢?之後,新歌《麻雀》因與這倆首歌相似而引爭議!
  • 李榮浩的《麻雀》是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這是一個很「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衡量標準,無論是你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還是李榮浩的《麻雀》。於是才有了這次以《麻雀》為開頭,也奠定了最終基調的出街,甚至單曲《麻雀》的編曲和製作思路中,還能聽得出英國獨立搖滾的糙勁兒和一些些「下沉」的創作視角,當你唱雄鷹,一定不如唱麻雀來的更能令大多數的人共鳴並反覆循環聽,所謂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其實雄鷹群體也了解不到麻雀族群的快樂和隱忍吧。
  • 我們需要知道更多信息、開動腦筋,才能找到小麻雀的家
    吉吉仰頭看看這邊又看看那邊,沮喪地道:「這邊有大樹,那邊也有大樹,這課樹上有個窩,那棵樹上也有個窩……」吉吉轉向小麻雀,問道:「小麻雀,你能認出哪個窩是你的家嗎?」小麻雀仰著頭四下裡看了又看,快哭出來了,道:「這個窩那個窩,都長得差不多,我認不出來……」爸爸轉向小麻雀,道:「別慌別慌。
  • 與麻雀為鄰
    原創 陳恩浩 上海老底子與麻雀為鄰陳恩浩那天,我在供職的大學的學生食堂用餐,有十多隻麻雀嘰嘰喳喳,像是唱著迎賓曲,使人感受到一種輕鬆、歡快的氣氛。我生在城市,小時候也能天天能見著麻雀跳來跳去,能見著喜鵲登枝,寒鴉成陣,一春一秋還有大雁橫空。但我沒掏過鳥窩,捕過麻雀,也從來沒留心過花鳥世界裡的喜怒哀樂。記得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在自己的一篇隨筆中曾寫過麻雀。為了保護幼雀,那麻雀奮不顧身地站出來與比自己高大幾倍的獵狗怒目相對,在獵狗的狂吠恐嚇下毫不退縮。從此,一個高大無私的母愛形象在我心中栩栩如生。
  • 麻雀飛進屋裡了
    她慌慌張張的喊著「麻雀,麻雀!麻雀飛屋裡了!」她的喊聲驚著了麻雀,麻雀無處落腳,在屋子裡亂撞,震得牆上的塵土,房上的吊吊灰滿屋子揚。大門外撒糞的哥哥丟下蹂子樂顛顛的跑進來。「麻雀在哪呢?麻雀在哪呢?」我很討厭哥哥,不是討厭他的人,是討厭他老扣麻雀燒著吃。我們兩個總為他扣我放吵嘴打架。媽媽是站在我一邊,而爸爸說,「麻雀就是個麻雀,能抓住就吃。又不下蛋,又長不大,放了也是個害,不如吃了,又解饞還長肉。」
  • 麻雀造句和解釋_麻雀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麻雀在教材中的例句:1、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6、麻雀)2、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6、麻雀)3、我順著林蔭路望去,看見一隻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6、麻雀)4、我常想,下大雨的時候,青鳥、麻雀這些鳥都要躲避起來,蝴蝶怎麼辦呢?
  • 鳥叔 | 科學龍門陣——麻雀趣談
    這種鳥的中文名字就叫麻雀。我還非常清楚地記得,小的時候,春天,麻雀爸爸和麻雀媽媽叼著蟲子排著隊在屋簷的瓦縫裡鑽進鑽出,偶爾一陣風過後,在地上總會看到掉下來的小麻雀,羽毛還沒有長齊,撲扇著翅膀,在地上跳來跳去。看到鄰居家的阿貓阿狗想去捉它,我們小孩子就把小麻雀帶回家,餵它玉米渣。我們的好心,往往以小麻雀的死亡作為結束。
  • 香港本土文化:麻雀館
    由於有利可圖,香港街頭的麻雀店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港英政府準備立法禁賭,於是經營麻雀店的老闆們就成立「港九麻雀商會「,並共同推舉林坤成為主席,以便向港英政府爭取生存空間。經過林坤半年多堅持不懈地遊說,港英政府終於在1956年將麻將合法化。因麻將是144隻牌,便發出144個牌照,還美名其曰麻雀學校,所以也有一說打麻雀乃是「交學費」。
  • 麻雀飛與燕子黑(劇本)
    第二集  春天的早晨(下)1.燕子家的樹屋裡 日 內黑妞背著自己的小書包,出門前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再見,我上學去了。燕子爸爸說:黑妞再見,路上別貪玩!燕子媽媽說:寶貝兒再見,到了學校好好表現哦!又揚了揚右手,說:加油!黑妞也揚了揚右手,說:加油!
  • 農村麻雀又漸多,老話「住在麻雀屋,輩輩棟梁出」如何解釋,在理
    麻雀在農村是最為常見的鳥類,然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於部分人好食,有人肆意捕殺,數量是急劇下降了。好在,近幾年,國家禁食野生動物並制定實施了相關法律、條令,才使得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麻雀沒有消失,如今,在農村數量又漸漸多了起來。
  • 邁哈特麻雀聯盟智能硬體品牌合作夥伴及麻雀店主合作大會隆重召開
    作為智雲寰球物聯網旗下的智能硬體及物聯網解決方案事業群,智雲寰球大健康事業部智數大康以「安全」為切入點,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為社會及家庭的「中堅力量」提供安心的智能生活解決方案,讓家更有安全感。2020年,也將會是邁哈特麻雀聯盟再攀高峰的一年。  面對疫情壓力,邁哈特麻雀聯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優勢在行業中優勢明顯。  依靠智雲寰球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數位化賦能與得天獨厚的數據基因,由線上帶動線下渠道快速回血。  這種獨一無二的「線上線下無縫結合」的新零售形態,成功幫助邁哈特麻雀聯盟和全國的麻雀店主們衝出逆境。
  • 冰冰講故事--麻雀公主
    它躺在溫暖的軟被窩裡,四處張望,看見室內的家具很簡單,是一戶窮人家的房子。   天花板上只有小小的油燈,在風中搖晃著,燃燒的火苗忽明忽暗。   它發現一張瘦小的臉,靠得自己很近。原來,是一個小女孩把它抱在臂彎裡,難怪它覺得很溫暖。   麻雀公主安心地睡了…   第二天,小女孩捧著麻雀公主,餵它吃餅乾碎。
  • 崔中華|麻雀
    麻雀是小區的常客,它們的身影讓人非常熟悉,它們的叫聲簡單而急促,如同它們掠過的身影。你沿著小區的甬道晨跑,覓食的麻雀嘰嘰咋咋,在甬道兩旁的綠地和樹叢中,在樓房的窗臺上,有時候還棲息在甬道中間,等你的腳步靠近了,它們才戀戀不捨地飛開。
  • 《麻雀》《天樞》讓電視劇「保底潮」高的飛起,背後卻是過億兌現危機
    那麼,歡瑞說目前已到手≥4200萬稅前利潤究竟從何而來?小娛請教了不少專業人士,綜合的答案是:歡瑞很可能轉讓了相當一部分投資權益給悅亨影視,悅亨影視先付一筆轉讓費給歡瑞,自己負責發行,最終雙方的發行淨收益就按轉讓後各自的投資比例來分成。
  • 麻雀電視劇結局大揭秘陳深之死
    近期,電視劇《麻雀》正在熱播,在目前更新的劇情中,並沒有講明誰才是真正的麻雀,事實上,觀眾們都認為陳深就是麻雀,沒錯,但事實上,麻雀其實不止陳深一個人
  • 老人馴服數百隻麻雀當寵物 馴服第一隻用時三年
    不過,在蘇州胥門外小河浜,有一位楊大爺,竟然把家門口的數百隻一向不受人控制、見人就逃的野麻雀馴服得服服帖帖,當「寵物」養起來了。  據了解,楊大爺不僅可以讓麻雀落到他手上覓食,還能讓麻雀飛到他嘴邊叼食,甚至還能挑逗幾隻麻雀,在其大腿上互相吃醋打架,令人「嘆為觀止」。上周,記者就趕到了楊大爺位於蘇州胥門外小河浜的「麻雀司令部」,一探究竟,見證「奇蹟」。
  • 邁哈特麻雀聯盟啟動巨額補貼計劃為麻雀店主銷售保駕護航
    特別消息,中國知名的智能硬體產品銷售品牌北京邁哈特公司與北京智雲寰球物聯網公司和智數大康(北京)科技公司以及成都邁哈特科技公司在北京聯合發布了面向麻雀聯盟店的智能硬體產品銷售補貼計劃,通過普惠的補貼計劃遍及全國的邁哈特麻雀聯盟店都將獲得從智能硬體產品優先供貨到不限量的優先銷售權等一系列的銷售補貼計劃,邁哈特實實在在的用心為麻雀聯盟店主的銷售利益做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