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叫天的個人英雄主義

2021-02-07 京劇道場

蓋叫天《武松》(1963年)

蓋叫天的個人英雄主義

檻外人



蓋叫天這個人,當然有他的短處,卻更有他的長處。短處是好勝、固執;長處是個性強、有毅力、生命力特殊旺盛。這兩種性格,其實是一物的兩面,是中國舊式英雄主義的兩面。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對自己本人來說能成事,也能敗事;在對人的關係上,能使人覺得他難惹,也能使人覺得他好相處。問題在於別人是否能夠了解他,並且能否善用他的長處。


他自己對於這種英雄主義是否能相當克制呢?我看,他是能夠的。不但能克制,而且還能納入較好的方面哩。下面是我所知道的幾件事實:


記得有一年,在大舞臺演《武松》戲中他要從獅子樓上跳下來追殺西門慶(陳鶴峰演),那時流行真景,所以臺上真的搭了一個樓。當西門慶從窗口跳出摔在街上,武松跟著追出,把他殺死的時候,因為陳鶴峰躺的位置不對,使蓋下腳無地,因而受傷。他的腳骨脫了臼,要進醫院錘接。接受這種手術,一般人都需要施用麻醉的,蓋卻不肯用,寧願熬著任何人不能忍受的痛楚,由醫生用鐵錘把他的脛骨敲入榫。這可能是他從戲裡關羽一面下棋、一面讓人刮骨療毒得來的啟示吧,這是他好勝逞強的表現。因為傷得不輕,使他幾年不能出臺,但他終於沒有說一句陳鶴峰的不是,這就得有過人的雅量。


自從他受了傷,大舞臺的缺,便讓他的兒子張翼鵬出來頂,豈知翼鵬主演的連臺本戲《西遊記》竟一炮而紅。不過翼鵬唱紅了後,一直沒有怎樣照顧他父親。蓋對他也毫無怨言,一切隨他去,等到傷養好,再度出臺。而翼鵬後來卻因為生活不檢點而得了肺病,眼看不濟,跑去找老頭子託後事,請他代為照顧妻兒。翼鵬本有兩妻及很多子女,負擔是不輕的,老頭子不念舊惡,一口答應下來。等到翼鵬死後,蓋把他的妻兒,全都接過來,負擔整個家庭。這都是他那英雄主義在好的方面的表現。


又有一次,當他腿傷愈後,在上海四馬路大新舞臺改名的上海舞臺(後易名為天蟾舞臺),演四本《鐵公雞》,他飾主角張嘉祥,配角張玉良由其侄張質彬扮演。兩人雙奪太平城,一起跳上城牆,然後再先後跳下去開啟城門。質彬一時好勝,不顧蓋年近五十,腿傷新愈,硬要從四張桌高的地方當城門跳下來。當時這種情形,就是父子也不能讓的,蓋身為主角,更不能服輸。於是他再加高一椅(即四張半桌高)用鐵門檻(即一手執左足,單足從後面跳過來)功架跳下來,比起質彬使的臺漫不知難多少倍。當時大家都很擔心,生怕他的腿再壞了。不論前臺後臺,都對質彬這種不顧自己叔父死活好像故意為難的行為大起反感。結果蓋叫天總算平安跳下來,而他事後也沒有責怪質彬一句,這都是他的度量過人表現英雄氣概的地方。


蓋叫天的毅力也是過人的。本來,無論哪一類型的藝術家,大多會遭遇到一件不可避免的憾事,就是年富力強時,功力還未到家;等到功力到了家了,年紀已老,氣カ不加,好多地方都會感到心有餘,力不足,這是藝術家的悲哀。然而蓋叫天竟能違反這個自然規律,他到老年還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主要是因為他有毅力,鍛鍊不輟,數十年如一日,以致他的精神不老,氣力旺盛。在腿傷好了之後,他照樣唱武戲,該摔的地方便摔,該翻的地方就翻,一點兒不含糊。他很重視他的藝術生命,絕不肯因年老而欺臺。記得在我和他合作時期,我曾建議他跟高盛麟合唱《四平山》。他說這齣戲從前跟楊瑞亭唱過,他演裴元慶,在《四平山》唱完以後,加了一場《火燒裴元慶》,他拿了兩個銅錘、扎大靠、穿厚底靴、翻旋子,起碼翻了十多個旋子,沒有功夫和氣力是辦不到的。當年看過的觀眾,都留有印象的。現在究竟年紀大了,恐怕來不了,如果把這十幾個旋子掐了,他們會說我偷工減料,欺負觀眾的。因此別的戲都可以唱,就是這齣不能露。從這番說話,可見他對藝事認真和忠實的一斑。


蓋叫天從小沒念過什麼書,僅僅從唱戲中認識幾個字,不過他是明理的。在跟葉盛章、高盛麟合作的一段日子裡,他事實上是跟著後輩吃大鍋飯。他只是名義上的頭牌,這種地位,不是一般頭牌角兒肯接受的。但以難惹出名的他,居然很高興的接受了,而且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這就是他氣度高過別的藝員的明證。


曹其敏、李鳴春編《民國文人的京劇記憶》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3年6月出版


相關焦點

  • 我是見過京劇名宿蓋叫天的
    橋身上那塊刻有「毓秀」的石匾還在,橋頂那塊刻有八卦圖案的石頭已經不見了。杭城的主人很是地道,他先幫我們去找農家菜館並點菜,讓我們趁著這點空閒來個交叉換位,去看一看毓秀橋南側的蓋叫天故居。蓋叫天,京劇名宿也,有「江南第一武生」美譽。他原名張英傑,號燕南。河北高陽人。10歲開始登臺,14歲上就開始以「蓋叫天」聞名江湖。
  • 個人英雄主義還是組織至上主義?
    這就是個人英雄主義!持續的個人英雄主義,只能在不斷的辛苦、忙碌中,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跌倒而已。因為這個世界從來都是群體世界,單獨的個體不會有多大的成就,在追求卓越的路上走不遠。什麼是組織至上?
  • 權謀角度分析,個人英雄主義的毒害.
    美國的好萊塢大片,無時無刻的不在傳遞美國的價值觀,那就是個人英雄主義,超人拯救世界。
  • 錢導的「個人英雄主義」
    只要看過了這幾步劇的友友,應該知道這六部劇當中都有很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當然錢導也都客串了。接下來來一部部解析。仿佛所有的對手都不及狄人傑和李元芳二人的智慧和功夫,這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嘛。當然,四部電視劇中錢導都有客串,第一部和第三部當中,錢導飾演的都是小故事中的最後BoSS。也驗證一句話,「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發福是很自然而然的」。
  • 個人英雄主義當不了藥神
    電影裡給了程勇「英雄」的光環,再給了群眾「善良單純」的性格,一方面偏離了真實世界,一方面仍是戰狼Ⅱ時的「個人英雄主義」。影片中真實的人該是王傳君飾演的那個不忍心拖累家人上吊自殺的病人,也該是那些默默圍著他屍體的看客,該是那個質問下屬誰來體諒他的警察局長,該是那個在程勇製衣廠門口苦苦哀求的病人妻子,也該是那個想要用身體報答程勇的病人媽媽,這些讓你感受到殘忍的瞬間,才是真實的。
  • 美國為何喜歡塑造個人英雄主義,如漫威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個人英雄主義是美國文化的產物,也是美國人引以自豪的核心所在,不管是美國電影還是動畫,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個人英雄主義高於集體的表現,要想了解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必須從美國的歷史說起。美國傳統個人英雄主義與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這個國家沒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美國的先輩們踏上了美洲大陸,並以抗爭為自己爭取了一個國家,後來美國人再一次經歷了艱難的西部開發,直到今天,美國仍然在各個領域擴張。
  • 摩天營救:強森的個人英雄主義 文/王珉
    摩天營救:強森的個人英雄主義 文/王珉強森從世界摔角冠軍(WWE)到動作巨星,大塊頭猛男在「速度與激情」系列似乎就被定了型,又高又硬的筋肉人和範·迪塞爾的光頭肌肉組合,堪稱「基情四射」!摩天大廈「幽閉恐懼症」的「高處不勝寒」,屬於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載體。前有「珠玉」阿湯哥主演的電影《碟中諜4》徒手爬杜拜大樓的吸睛橋段,而今《摩天營救》「巨石」強森在千米高空搏命力挽狂瀾,加上3D特效製作,一氣呵成的快節奏,使得這部災難大片成為一桶奢華版的爆米花大餐。
  • 為什麼資本永遠鼓吹個人英雄主義?
    西方的資本家,為什麼永遠鼓吹個人英雄主義,從以前的《阿甘正傳》到《拯救大兵瑞恩》,從《第一滴血》到《蜘蛛俠》。所有的好萊塢電影,基本上都是一個調調——個人英雄主義。乃至於,中國現在也開始學習起來。他們宣傳個人英雄主義,就是在文化上,教育新一代,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強調個體的優越性,每個人都想做英雄,那麼這個家庭就不會安寧,更不會形成一個整體。所以你看,個人英雄主義這樣文化薰陶出來的年輕人,一個個像被洗腦了一樣,誰也不服誰,你牛?我比你更牛!家長是什麼?我翻了天也不服你,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總有一天,是要拯救全世界的男人!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耳熟麼?
  • 《鋼鐵俠1》中託尼扮演救世主,鋼鐵俠的個人英雄主義更明顯
    鋼鐵俠作為這部電影的主角,他的一舉一動貫穿了整部電影,他在電影裡充當的角色很多,花花公子,武器設計製造的天才,救世主,英雄鋼鐵俠……總之多的數不過來,但是最讓人熟知的還是救世主和英雄鋼鐵俠,其實這兩個可以劃等號,但是在很多的情節裡面他們又有各自的區別,要上硬把他們說成一樣,那就只好用一個詞來形容了——個人英雄主義,那麼什麼是個人英雄主義呢,個人英雄主義是同革命英雄主義相對立的一種個人主義思想
  • 【「平」心而論】個人英雄主義
    這是一個依照真實故事改編的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作品,也是92屆奧斯卡獲獎影片。背景是福特和法拉利之間的一段相恨相殺的經歷,雖然最後福特取得了比賽的勝利,但的確是著實地被黑了一把。       影院中才能感受到那種發動機的轟鳴聲,呼吸間的緊張感。很多場景都是通過演員的面部表情來呈現的,有很多兩位影帝的特寫鏡頭,尤其在賽車行進中,極考驗表演功力。
  • 個人英雄主義在戰爭電影中代表一種自我放縱
    的確,個人英雄主義有的時候在戰爭電影中代表一種自我放縱,並因此成為實現群體共同目標的阻礙。個人的願望與群體需要之間的緊張氣氛可以通過教育的過程來化解,期間個體(比如《空軍》中的維諾奇[約翰·加菲爾德飾])會認識到他的合作是如何成為隊存的關鍵。另一個辦法則是通過個人主義毫無勝算的儀式性、犧牲性的死亡來解決。
  • 《戰狼2》太個人英雄主義?吳京一番話怒懟!
    有網友批評吳京,電影太過於個人英雄主義。有人說,電影中的吳京就像個超級賽亞人一樣,無論是高空摔落,被子彈打中,被刀戳心臟,他都能像沒事人一樣。甚至是被傳染了瘟疫,擁有「主角光環」的男主角卻輕而易舉地被治療了,並且第二天還生龍活虎的,以肉體凡胎之身深入敵區,營救一個工廠裡一千多人,一人對抗無數坦克。
  • 《警察故事續集》:成龍的角色是否真的代表「個人英雄主義」?
    文:宿夜花長期以來,成龍的電影被認為是彰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同為武生的知名功夫巨星洪金寶也曾在公眾場合調侃道:「你看他的電影例如《警察故事》等,永遠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最好,我站在他身邊都不好了,所以我都不愛拍成龍電影。」
  • 《警察故事續集》:成龍的角色是否真的代表「個人英雄主義」?
    文:宿夜花長期以來,成龍的電影被認為是彰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同為武生的知名功夫巨星洪金寶也曾在公眾場合調侃道:「你看他的電影例如《警察故事》等,永遠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最好,我站在他身邊都不好了,所以我都不愛拍成龍電影。」
  • 《東方快車謀殺案》|個人英雄主義的神探大片
    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個人英雄主義的神探大片熊英傑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預告片作為懸疑推理小說中的經典,《東方快車謀殺案》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被數次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改編要數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不難看出,肯尼思·布拉納作為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導演所埋藏的野心,希望通過帥氣的人物外表、強有力的行動能力,為觀眾塑造一位「文武雙全」,更具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波洛。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青少年個人英雄主義
    這篇文章論——青少年個人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愛情;和其他劇中值得思考的點。《長安十二時辰》是一個青少年孤膽英雄故事,很精彩,製作非常好,情節和人物塑造得很成功。但是這個故事和許多當代故事一樣缺少成熟男性能量,缺少成熟的愛情和幸福的家庭形象,難以給當代年輕人以成長的靈感。
  • 《姜子牙》的失敗之處:傳統儒家濟世情懷遇見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
    對理想的堅持、蒼生與個人,人與神的關係,宿命論,編劇想表達的內容非常多。在故事的最後,神需被貶入凡間以人的視角經歷蒼生,才能明白蒼生。這是好萊塢常用的個人英雄主義商業模式。當傳統的儒家濟世情懷遇上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誰更受群眾歡迎,評分體現得淋漓盡致。
  • 《逃離德黑蘭》不就還是一部典型個人英雄主義電影
    本片由真實事件改編,有著非常複雜且真實的歷史背景,而這個背景直接被弱化成了片頭2分半的旁白介紹,剩下的就只是場比較套路的個人對抗體制的英雄主義電影了,包含了英雄單打獨鬥、個人價值對抗集體主義和「秀肌肉」這些情節。還把主角安上一個「處於感情危機裡中年失意父親」的設定,就更添一絲「俗意」。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對於本科專業就是中東問題的大本來說,還可以做得更好。
  • 《非凡任務》:這部電影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的悲情和浪漫色彩
    這部電影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的悲情和浪漫色彩。打鬥環節夠激烈和戲劇性,節奏有緊張感。黃軒、段奕宏和祖峰演技爆表,黃軒的表現更是打破了一貫以來溫和有禮的男性角色形象,飆車槍戰不在話下,抗打的時候也是很硬氣。之前我看他出演羋月傳,覺得把春申君演得和周迅版射鵰裡的靖哥哥似的,這次刷新了認知,他的演技和個人形象都在我心裡提升了一檔。如果女生結伴去看的話,會有一大票人路人轉粉吧。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不甘失敗的個人英雄主義與對國家盡忠兩相結合。《木蘭辭》中花木蘭可以說是一個戰功顯赫的將士,親受天子封賞,但是原著沒有對她戰功進行描述。而影片則進行了大膽的想像,做出了一番改動,將花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主義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又暗合了對國家盡忠的主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