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要結束了,這一年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有的人永遠離開了,有的人幸運地活下來。
巨大的苦難總會教會我們一些東西,在經歷過那些生死之後,我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曾經買買買佔據了我們生活的中心,618,雙十一,燃冬節,一個個概念都在促使我們剁手不要停。
然而越來越泛濫的物質真的給我們帶來幸福感了嗎?疑惑迷茫中,我看到了這本書:《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
作者: 日本極簡生活研究會 出版社: 後浪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本書作者:日本極簡生活研究會,是一個來自日本的編輯研究會,專注於研究有特色的極簡生活方式,致力把實用、有效的收納技巧帶給廣大讀者,讓每一個人都能將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本書不同於以往的斷舍離之類的書籍,作者也可能並不擅長收納,所以也不是教給你怎麼去斷舍離的。而是通過十位作者的分享,讓我們跳出消費主義陷阱,在「空無一物」的生活空間中,感受人生的從容與愜意。
不要利用物品來誇耀自己,那不過是一種降低自我價值的行為罷了;家裡只要留下能讓你愉悅的東西就可以了。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花巨資買的東西或者不是真正需要的,有時只是為了炫耀而買,大部分人只需要最低的基本生活用品就可以了。
我們樓下一樓的鄰居,經常開著窗戶,所以我們經過的時候總是不經意地看一眼。有一次,6歲的兒子對我說:「媽媽,這家的老人家真的好窮啊,家裡什麼都沒有。」
我覺得這是教育他的絕好機會,就循循善誘地對他說:「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就是窮嗎?一個人窮不窮不看這些外在的東西。再說了,這個爺爺家裡也不是什麼都沒有,有那麼多書呢。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富有,你明白嗎?」
兒子聽得雲裡霧裡的,他只有6歲,自然還不明白。只是後來偶爾跟一樓的爺爺聊天,兒子才知道,這個爺爺是大學退休的老師,他實際是生活在這個小區另外一套房子裡,但是他太喜歡看書,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遛彎後一個人靜靜的看書,家裡有個小孫子太吵鬧了,所以乾脆單獨買一個房子,只放書。
我接著告訴兒子:「聽到了嗎?不要再根據表面的膚淺的東西評價別人了。而且,雖然這個家裡只有書,但是爺爺很開心,所以我們想一想家裡什麼物品最讓你開心呢?沒有用的物品我們都扔掉吧。」
物質上的」空無一物「終是為了心靈的治癒,為自己贏得喘息的機會,才能活得從容平和。
《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書中的十位作者,都是在生活中經歷了一些變化後,開始空無一物的生活方式的,而這種生活方式恰恰給予了他們最溫暖的心靈治癒。
漫畫家、公司職員、生活規劃師、家庭主婦……他們擁有著不同的人生,卻因為地震、失戀、工作不順、婚前焦慮、養育孩子,漸漸開始審視自己擁有物品的價值,捨棄無用之物。回頭再看時,家中已是空蕩無物,卻久違的令人心滿意足。
當生活空間中擺滿了物品,在擁擠壓抑的環境中,跟愛人家人的關係難免會帶上各種情緒,「煩悶」「不滿意」的情緒油然而生。我們的家裡總是放著很多物品,多到已經看不清「家」的最初樣子…
我在2020年搬了一次家,我對那個家不滿意已經很久,但是找不到原因,總是覺得哪裡不對勁,感覺不舒服。包裝師傅將所有的物品打包帶走後,我站在灑滿陽光的空曠房間中央,那一刻,內心的感受一定是寧靜、平和、閒適的。我在想一直以來的壓抑,不舒服或許是家裡囤積的無用之物太多太多了。
在新入住的家中,我開始丟棄很多東西,只保留自己一年來經常用到的或者有珍藏價值的,其餘都扔掉,果然我的心請跟著舒暢起來,每天感受到的是精神上的愉悅,這種感覺真的給了我久違的幸福感。
越是生活在充斥物品的時代,越需要在空無一物的家裡找回生活的實在質感。
湖南臺著名的天天兄弟組合,有一次錢楓在節目裡訴苦,說自己被汪涵刪除微信好友了。汪涵回應道:「不光是你,就連陳坤、範冰冰我都刪除了。」此話一出,語驚四座。
因為在普通人看來,這都是多麼有名的人啊。 汪涵說他直有定期清理微信朋友圈的習慣。他曾說過:「朋友圈人數達到一百多時,我就覺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 ,全都刪掉。」
一個人的層次越高,越懂得做減法。物質上心靈上都要做到空無一物,才能真的沉澱出人生的美好,精華。
寫在最後:
簡單空曠的生活空間讓人的思維更容易集中,心情更舒暢,也讓人更容易對生活本身進行思考。
在這個物慾極其容易被滿足的時代,過一種極其清減的生活,用極簡的生活方式讓自己開啟一段不同的人生。2021年,讓我們一起「空無一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