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無一物的生活到底有什麼值得開心?

2021-03-01 後浪
講到空無一物,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還有些人會想到「極簡主義」「斷舍離」等類似的詞。

我們對「極簡主義」「斷舍離」多抱有正面的評價,可是對「空無一物」的生活方式卻大多持有懷疑和不贊成的態度,甚至有人覺得太過極端,這些反饋的負面性更強。

比如,豆瓣上對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的簡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相比於其他人房間的擁擠不堪,麻衣的房間四壁空空,就像剛剛搬家時的樣子。事實上她有及其偏執的整理欲望。對她來說,不需要的東西就要果斷扔掉,她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甚至達到變態的地步。」

這段描述也精準表達了大多數人對「空無一物」的認知,「偏執的整理欲望」「極致斷舍離到變態的地步」。

但是,如果說那些選擇空無一物生活的人極端又偏執,面對信息和物質如此豐富繁雜的社會時,為什麼這些極少數人的生活幸福指數更高呢?

日本極簡生活研究會是一所來自日本的編輯研究會,他們專注於研究有特色的的極簡生活方式,而「空無一物」完全符合極簡主義生活中的「有特色」這一特點,所以,他們隨機深度採訪了10位選擇「空無一物」生活方式的人,並彙編成《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一書,向大眾展示了這些人選擇「空無一物」的動機,以及收穫,從而讓「空無一物的生活」具有了更積極及正面的影響力。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值得一提的是這10位選擇空無一物生活方式的人中也包括上面提到的日劇原版漫畫作者緩莉舞。通過閱讀她對「空無一物」的感受,我明白了,當房間空無一物時,生活反而能滿滿當當又多姿多彩。

而作為職業生活整理師的兩位受訪者,更以親身經歷和專業知識傳達了規劃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雖然這幾位受訪者的出發點與人生目標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感覺自己當下生活得非常幸福。

那麼,這些選擇空無一物生活方式的人到底選擇的是什麼才讓他們如此滿足呢?

在《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中,多位受訪者選擇空無一物這種極簡生活方式的契機都是地震。

有人因為地震,家裡的親人被過量的物品砸傷而住院,為了未來家人的安全,她選擇空無一物;還有人因為地震,固有的生活模式被打亂,無法用智能產品後她選擇了原始的生活物品,卻簡單又高效,從而發現空無一物能提高自己做家務的效率,還能讓一家人一起動起來,無形中提高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度。

因為日本處於地震頻發區域,這幾位受訪者不幸的是已經經歷了未來也可能要經歷更多次會危及到生命的大地震,但是他們也很幸運,經歷過一次大地震後能夠明確到自己的家庭價值觀。

前者選擇的家庭價值觀是安全,她認為一家人平安健康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所以為了不再出現家中物品傷人的情況,她索性打造了一個空無一物的家,讓家庭成員擁有了更安全也更開闊的空間。

後者選擇的家庭價值觀更具有啟發意義:親密關係。看似她是想要提升做家務的效率為自己減負,但挖掘一下她的深層需求,她只是想節約更多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和家人在一起的休閒時光是她最幸福的時刻,所以她的家庭價值觀其實是親密關係。

不論單身還是已婚已育,不管家裡的成員有幾個人,只要有居住者,家庭的概念就是成立的。

只要經營家庭時圍繞著符合自己家庭價值觀的方向,就總是在舒適圈中的,自然會感覺到舒適滿足和幸福。

細看下來,書中的10位受訪者他們的家庭價值觀其實完全不同,只不過恰好空無一物這種形式可以幫助他們實現自己選擇的家庭價值觀罷了。

所以,他們在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方式時,其實早已經擁有了明確的家庭價值觀。

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

肘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極簡博主,也是《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書中的其中一位受訪者。

他在受訪時說到:堆積的東西越多,就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去管理這些事物,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對經濟和GDP增速的要求更高,消費行為不僅是滿足個人的購物慾望,更是承擔著一部分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責任。

因為有宏觀的經濟發展需求這種社會責任要承擔,整個大環境都在鼓吹消費主義,大量的購買行為導致個人在源源不斷地往有限的空間中填充物品,這讓很多工作或學業甚至因為家務忙碌的人根本無暇管理好數量龐大的物品,從而更容易陷入被物質把控生活節奏的處境中,更焦慮也更迷茫。

以肘先生為代表的少數選擇空無一物的人群,選擇以另一種方式來承擔他們的社會責任。

他們選擇物品時更為謹慎,時刻擁有主動權,本著物品要為自己服務的宗旨來選購物品。所有物品要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這樣物品只要實現它為自己服務的價值就可以了,自己則無需費心對物品的附加價值加以管理,這就節省了對物品進行分類、收納的一些管理時間。而這些節省出的時間,可以用於精進自己的工作專業度,或者用以休閒提升生活幸福感。

書中還有幾位受訪者也表達出了相同的觀點,空無一物的生活中,生活必備品都是自己百分百喜歡或者完全契合自己需求的物品。他們都把自己放在了生活的中心,讓自己變成生活的把控者,而非物品。幾乎每一個受訪者都說過類似的一句話:被自己真正喜歡的物品包圍著的生活,非常幸福。

看似很被動的說法,「被自己真正喜歡的物品包圍著」的前提是自己真正喜歡,而被包圍的中心也是自己。

所以雖然選擇空無一物,但實際上他們選擇的是自己把控一切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也就是所謂的「以人為本」。

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

在10位受訪者中,有兩位是專業的生活整理師。她們分享的從原本的生活到空無一物的生活過程有非常多涉及到整理的專業知識,其中的整理流程很具有代表性和參考意義。

《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中,每一位受訪者都不是天生的極簡主義者,他們也都是經歷過多次調整與試錯,然後才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其中的兩位專業整理師,他們則幸運很多,因為學習了專業的整理知識,她們是從實踐中跟著明確的指引順利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的。

其他受訪者在經歷摸索達到自己理想生活狀態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的幾個步驟,與整理師的並無二異。

而日後的生活中,他們也都在不停運用這一套管理流程,不斷適應著人生每一個發生巨大改變的階段。

總結這套流程,共分為五步:

1、 思考先行

首先思考自己真正的價值觀和需求;

2、 以人為本

以完全滿足自己實際需求和價值觀作為選擇和決策的標準,篩選物品和關係;

3、 定位收納

為自己和物品做定位。明確自己的首要任務,將物品定位在能提高自己完成首要任務效率的地點。

4、 復盤調整

通過觀察生活,調整物品的數量以及人際關係;

5、 擁抱生活

因為少了物品的幹擾,更容易捕捉到生活中的小確幸。

所有選擇空無一物生活的人,都沒有隨心所欲對待生活,小到物品的選擇,大到社會關係的取捨維繫,他們都經過了深思熟慮層層篩選,他們雖然選擇空無一物,也是在選擇一種及其認真的生活態度。

《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這本書中的前言寫到:看似簡單的一句「極簡主義生活」,實際上也是因人而異。

就像同樣的空無一物,書中的10位受訪者也可以因為選擇不同而把生活畫成不同的色彩。

那麼,新的一年,你願意把自己的生活畫成什麼顏色呢?

-END-

作者:豆瓣@庭柯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空無一物的生活,有什麼值得開心?
    比如,豆瓣上對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的簡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相比於其他人房間的擁擠不堪,麻衣的房間四壁空空,就像剛剛搬家時的樣子。事實上她有及其偏執的整理欲望。對她來說,不需要的東西就要果斷扔掉,她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甚至達到變態的地步。」
  • 新的一年,從身到心,開啟全新「空無一物」的生活方式
    有一次,6歲的兒子對我說:「媽媽,這家的老人家真的好窮啊,家裡什麼都沒有。」我覺得這是教育他的絕好機會,就循循善誘地對他說:「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就是窮嗎?一個人窮不窮不看這些外在的東西。再說了,這個爺爺家裡也不是什麼都沒有,有那麼多書呢。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富有,你明白嗎?」兒子聽得雲裡霧裡的,他只有6歲,自然還不明白。
  • 2021,嘗試空無一物的極簡生活,享受內在豐盈!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43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361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極簡生活是什麼?我原本是個不太會收拾和計劃著生活的人。《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封面後浪新出版的《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在這個12月收入我的書架上,這個周末的上午,成都鮮少有著冬日的暖陽,窩在讓我極度滿意的客廳新沙發上,看這樣一本書,讓人極度愉悅。
  • 如果你很疲憊,那就看看《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重新愛上生活
    01 很多日本電影、電視劇總有一種魔力,能讓人感覺自己真實的存在著,每一天的生活都美好且有意義。《小森林》,看時只有一個感受:只要努力地生活,哪裡都有蓬勃的生命力;《人生果實》:平淡的生活就很美好,每一件事物都有生命力,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認真對待;而《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整理東西,打掃房間其實非常有趣和快樂,家裡的每一件物品都會讓居住的人充滿幸福感。我真的太愛看日本的這類電影和電視劇了,每一部都至少看了兩遍。今天主要結合極簡主義來看看《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 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極簡主義者的生活哲學
    周末打掃衛生,看著房間裡滿滿當當的箱子,突然產生一種疑惑感,是什麼時候買了這麼多東西,我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於是,打開一部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學習家務處理井井有條的日本主婦,是怎麼完成舍斷離的。劇中的主人公麻衣,是一位有著整理強迫症的主婦,丟過杯子、勺子、畢業相冊、婚前戴的對戒……可以說是丟東西狂魔,只要看到家裡有一點凌亂,哪件物品長時間不用,就會果斷清理打掃。其實,小時候的麻衣,並不是一個整理達人,反而一直生活在堆滿東西的環境中。
  • 韓國夫婦的極簡生活,從有到無,全屋空無一物、一塵不染,精緻!
    前段時間小編觀看了一部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看完之後才覺得全屋空無一物也太爽了。這對韓國夫婦,從結婚開始就堅持極簡生活,太太拒絕毫無意義的買買買,把家收拾得一塵不染,看著就很養眼和治癒。快跟著小編的步伐,一起來欣賞這個家的過人之處吧!
  • 《我的房子空無一物》——麻衣:一個人的執著
    說一個日劇裡面的角色吧,《我的房子空無一物》夏帆飾演的麻衣:這個劇的主要情節是麻衣擁有著偏執的整理欲望,抓住一切機會斷舍離,維持著家裡空蕩蕩的狀態。基於最終結果的視角,審視面前的生活,重新審視所擁有物品的意義,重新選擇,選擇好就認真對待。這是一種值得被崇尚的生活。
  • 我家空無一物
    這篇文章是寫給丹丹看的,她最近在搬家,用「斷舍離」這樣的理念可以讓搬家之後的生活質量提高很大一個水平,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用
  • 搬家斷舍離:願我的家中空無一物
    忽然想起來四年前看過一部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劇中主角麻衣同學是個扔東西變態,還是個整理狂魔,初看之下,她家裡空無一物,後來才發現,其實什麼都不缺,只是都被放置在恰當的位置。所以,麻衣才不是變態,她不執著於過往,不憂心於未來,活在當下,只留下合適的,必須的和令人舒適的物品在身邊。
  • 莊子:有一種「潔癖」,讓你的內心空無一物
    日本電視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簡單到只有六集,每集長度30分鐘,但是帶給我的印象非常震撼。女主角麻衣扔掉了家裡90%以上的東西,將各種物品縮減控制在最低需求程度。當60平米的房子看起來有100平米那麼大,我也想像麻衣一樣在地板上打起滾來。影片看起來很誇張,但是現在日本消費確實是在奉行極簡主義。
  • Vicky劇評 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我的心卻很充實
    然而正是這种放假了要收行李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桌子柜子架子有多亂,垃圾和有用的東西混在一起,根本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下手,一百萬個想不通這些東西到底是從何時開始越積越多的……那麼這種時候,最適合看的一定就是這部名字聽起來就很酷的小短劇了!!(借用Tony的專屬詞彙,如此絲滑地進入正題)
  • 熱播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01
    現奉上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假期與煲劇更配哦。灑滿陽光的公寓內空空蕩蕩,短髮女孩麻衣躺在整潔的地板上,享受片刻輕鬆時光。相比於其他人間的擁擠不堪,麻衣的房間四壁空空,就像剛剛搬家時的樣子。事實上她有極其偏執的整理欲望。麻衣尤其喜歡空空蕩蕩的房子,所以日常總會抓緊一切機會收拾與整理。
  • 《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極簡生活,亦是極致的奢華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足夠強大。我也一直很佩服那些可以收拾好自己的家,過上極簡生活的人,他們必然是極其自律和懂得整理生活物品的。初次看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時,我便深刻體會到「斷舍離」的艱難。不用的舊物件是要扔掉,還是要留著壓箱底?從小到大用過的東西,如果不扔,恐怕已經堆積成山了。基本上是我們捨不得扔,又不常用,沒有地方擺放的東西,就成了垃圾。那些不用了的筆、小零件、陳年舊物扔起來都要猶豫一下,更不用說滿柜子的包包和衣服,整理起來真的很不容易。
  • 儘管我們手中空無一物,愛是你永遠的財富
    開心的小羊沒有遺憾地渡過分隔前世今生的河流,此前擁有的一切都已消失,留下來的唯有媽媽的愛,狼守衛揮一揮魔法手杖,將繩子化為滿天星鬥。這則治癒系的動畫以特有的講述方式,觸動所有人心底的溫柔。在裡面有兩個小細節值得回味,其一,看似嚴厲的狼守衛轉身時背上毛被剃光,已經化成繩子上黑色的部分,為了小羊的心願狼守衛選擇了寬容。
  • 《儘管我們手中空無一物》:一部暖心的動畫作品,感動了很多人!
    《儘管我們手中空無一物》就是這樣一部暖心的作品。《儘管我們手中空無一物》與常規的動畫短片類作品還有一些不同之處,這部動畫是作為同名歌曲的MV出現的,動畫中沒有一句臺詞和與故事相關的字幕,僅僅只是與歌曲的搭配,卻並沒有讓人感覺看不懂的地方,反而看過作品之後會感到十分暖心,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歌曲與動畫的結合,無形中帶給人一種愛的力量。
  • 看完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我開始瘋狂扔東西
    看完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我開始瘋狂扔東西文 | 李小墨  這部只有六集的小劇,講的是女主麻衣帶著一家人踐行極簡生活方式的故事。麻衣從小和媽媽、外婆生活在一個因為不會收拾和整理,總是雜物堆積,顯得非常擁擠和混亂的家裡。
  • 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本周給大家推薦一個只有6集時長的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推薦的原因是這個日劇完全可以替代《斷舍離》《令人心動的整理魔法》等一系列的關於整理打掃,極簡主義理念的書籍,非常實用且治癒。可以讓觀看者在短時間內學習到其中最重要的觀點:少買,多扔。
  • 70歲張紀中寶刀未老喜當爹,到底值不值得開心?
    70歲張紀中寶刀未老喜當爹,到底值不值得開心?深思,70歲張紀中再得女真的值得開心嗎?本文文字原創首發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你可能不知道,德藝雙馨的70歲大導演張紀中,竟然又喜當爹了,要知道,70歲的張紀中,已經有四個兒女了,不過,70歲的張紀中,寶刀未老,再次得女,這真的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嗎?
  •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科學家:沒有絕對的真空環境,即便是太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真空」這個詞,大家對於真空的理解應該就是「空無一物」「空空如也」,在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對於真空的運用,比如兩層玻璃的水杯通過中間的真空隔層對杯子裡的水進行保溫;把食物放在真空的器皿中,能夠保持的時間更久;太空中和月亮上都接近真空環境,沒有氧氣,太空人必須穿著太空衣才能上太空等等
  • 最精彩處,空無一物
    這份安靜,也許源自陶立夏簡素而自在的生活。 她曾講到自己的態度是」很多東西不如和佔有欲一起丟棄」——電視機、微波爐、電熱水壺和電飯煲這些現代家庭必備的電器,連同很多人眼裡還不錯的工作都被她一併捨棄。減去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東西,幫助陶立夏找到生活的重點。但據說最近給廚房添了烤箱,她有點兒開心地給自己補刀:「破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