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重慶城口供電公司扶貧幹部黨員湯遠剛了解貧困戶生活需求。毛洪羽 攝
高楠鎮黃河村含有供電員工的圖畫。牟丹陽 攝
「家裡的人身體還好嗎?地裡的莊稼怎麼樣?豬長勢如何?」3月14日,在城口縣高楠鎮黃河村,國網重慶城口供電公司駐村扶貧幹部湯遠剛抱著一疊宣傳冊、拿著一個黑色的小本,挨家挨戶對貧困戶種植、養殖情況進行現場摸排和疫情防控宣傳。
助推扶貧產業復工復產達「雙贏」
「要不是供電公司給我安了這個變壓器,我這個廠還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搞起來。」高楠鎮兄和鑫食用菌生產基地的老闆陳雲山說。此前,由於電機被燒壞,又沒有更換的器材,生產基地只有停工。
湯遠剛了解到扶貧產業的實際困難,主動到企業實地走訪,將了解的用電情況與供電公司進行了匯報。為保證企業復工復產,國網重慶城口供電公司當即決定為基地免費安裝變壓器,為企業解決復工問題。
「還記得他們是冒著雨雪來安裝的,我看著他們在雪中搬上搬下的,非常感動!」陳雲山想起那天的畫面,依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變壓器安好了,生產基地可以正常運轉了,陳雲山在高興之餘,也踐行了自己的一個承諾:「當時安裝變壓器的『交換條件』,就是要優先解決建檔貧困戶的用工問題。」這是一個雙贏的「交易」,目前,陳雲山的基地產值已達600萬,解決貧困戶就業17人,勞務工資至少能發放70萬,這其中就有電力扶貧為貧困戶爭取到的收益。
跟進貧困戶實際需求解難題
「批下來了?太好了!」湯遠剛匆匆鎖上宿舍門,趕往貧困戶羅建成家中,羅家老母親塗大芝的髖關節手術申請批下來了,他想要快點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老太太。
這件事情,湯遠剛已經跟進了很長時間。「當初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時,看到74歲的塗婆婆蹲在大門口,那種長期受病痛折磨的無助,實在看得我心裡難受,就琢磨著有什麼辦法能幫她。」湯遠剛主動聯繫一起駐村的城口縣醫院扶貧幹部,共同解決老太太的手術問題。
手術的事情終於敲定,湯遠剛把在外打工的羅建成叫了回來,一同把塗婆婆送到縣醫院做檢查。「我本來擔心的是年紀大了做手術會不會有風險,甚至還想到了術後護理會有很多困難,但是我萬萬沒想到,由於肌肉萎縮手術竟然壓根就沒法做!」面對不能做手術的消息,為此事奔走了好幾個月的湯遠剛難掩心中的遺憾。
湯遠剛今年58歲,本已退居二線,可以安享清閒,輕輕鬆鬆等待退休,可前年10月,駐村扶貧的任務一下達,這個老黨員二話不說,捲起鋪蓋就上了黃河村。他常說:「我就是農村出來的,能體會農民的難跟苦。」湯遠剛一進村就把26戶幫扶貧困戶家裡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時時家訪、處處留心,貧戶的困難自己能解決的立刻處理,自己不能解決的想方設法找相關部門、單位協助解決。
解鎖電力扶貧新途徑
「每次我都要求清障的必須清理到8米,少半米都不行!」51歲的塵肺病人冉孟付獨自居住在村旁的半坡上,堅決的語調裡有對自己的新身份——群眾護線員的認同以及對工作機會的珍惜。
考慮到貧困戶及矽肺病人的特殊性,國網重慶城口供電公司創新設置了農村配網運維公益性崗位——群眾護線員,主要負責為黃河村的電力線路樹障清理,在為貧困戶提供其力所能及的工作之外,也為深山之中的線路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在得知公司為貧困戶設置了公益性崗位後,湯遠剛趕緊聯繫村裡的貧困戶,鼓勵他們報名參加培訓考試。「公司會經常培訓,不怕學不懂,我就是學電的,你們不懂的問我,我也可以教。」在高楠鎮,像冉孟付這樣的群眾護線員共有6名,湯遠剛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對貧困戶進行電力培訓,幫助他們學到技術,順利成為一名群眾護線員。
在各方努力下,現在黃河村的貧困戶基本脫貧。(牟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