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簡介
郭子民,男,1969年5月生,小學教師,家住城口縣葛城街道商業街11號。
二、事跡概述
他是一名小學教師。2015年9月,他跟隨精準扶貧工作組到城口縣修齊鎮貧困村走訪貧困戶,同年10月,他以個人名義組建了城口縣愛心助學群,召集愛心人士專門資助貧困戶家中的學生完成學業。迄今為止,該愛心助學團隊已吸納愛心人士90餘人,除城口本地人外,還有來自天津、蘇州、成都、萬州、開縣、璧山、重慶等地的愛心人士。一年來,郭子民帶領愛心助學團隊的成員分別走訪了城口修齊、明中、巴山、坪壩、河魚、龍田等6個鄉鎮的20多個貧困村,開展愛心助學志願服務活動100餘次,走村入戶收集了100多名貧困學生的詳細資料,已經兌現了對20個貧困學生每月生活費的持續資助,累計預資助資金100餘萬元。
三、詳細內容
貧困山區愛心助學團隊的帶頭人
郭子民是城口縣實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中,凡遇家庭貧困的學生,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並積極呼籲社會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加入愛心助學活動。2015年9月,城口縣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全面展開後,郭子民跟隨精準扶貧工作組深入到城口縣修齊鎮貧困村,入戶走訪貧困戶,大山深處貧困戶家中的生活狀況令人心酸,他深受觸動。郭子民決定力所能及的為貧困戶做點事情,尤其是家中有在讀學生的貧困戶,以此為助推全縣精準扶貧工作盡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組建愛心助學團隊,他做助學帶頭人
2015年10月1日,正值國慶長假第一天,郭子民再無心思外出度假,他呆在家裡,先是以個人名義組建了一個愛心助學QQ群——城口縣愛心助學群,將身邊認識的、曾與他一起參加過愛心助學活動的同事、朋友加入該群。隨即,郭子民通過網絡、朋友交談等方式,廣泛召集縣內外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加入到他們的愛心助學團隊,專門資助貧困孩子,讓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截止目前,城口縣愛心助學團隊已吸納志願者隊員90餘人,隊員除城口本地人外,還有來自天津、蘇州、成都、萬州、開縣、璧山、重慶等地的愛心人士,郭子民帶領該團隊的成員分別走訪了城口修齊、明中、巴山、坪壩、河魚、龍田等6個鄉鎮的20多個貧困村,開展愛心助學志願服務活動100餘次,走村入戶收集了100多名貧困學生的詳細資料,已經兌現了對20個貧困學生每月生活費的持續資助,累計預資助資金100餘萬元。
一年以來,郭子民用心「經營」這城口縣愛心助學團隊,負責好第一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聯繫助學志願者同被資助學生直接溝通、交流,不收取任何費用,而且,為每一個接受資助的貧困學生做了檔案記錄,以便持續關注。在這期間,城口縣愛心助學團隊湧現出無數先進、感人的事跡,而這些默默奉獻愛心參與愛心助學的人士大多來自各行各業最平凡的崗位,甚至是離鄉背井的打工者。
積極參與愛心助學,隊員紛紛伸出援助之手
在蘇州打工的城口女孩劉婭,在天津打工的城口美女黃俊,來自成都的教師萬藝,來自璧山的老師殷燕和王琴,來自開縣的老師柳曼江,來自重慶主城區的城口人王智英,都加入到郭子民的愛心助學團隊,每次有助學活動,他們都會從千裡之外給素未謀面的孩子送來溫暖。城口縣龍田小學的教師更是組團參與助學,奉獻愛心,該小學的教師謝紅、羅英、張春毅、宋佳林、陳子慶都加入了愛心助學團隊,從郭子民收集的100多名貧困學生中選擇了自己的資助對象,熱心參與各種資助及關愛活動。廟壩小學教師劉漢秀和李白燕二人不僅常年資助貧困孩子,還主動承擔了愛心助學團隊的協調聯繫和資助資金管理工作。郭子民及實驗小學的冉孟德、向以平、陳南蔭、張瑾(現居重慶)等教師,都各自資助了1名或多名貧困學生。還有新華書店職工劉娟組建的「豆豆」團隊、移動公司職工雷尚輝團隊,都加入了愛心助學群,積極走訪、關愛貧困學生,主動承擔團隊一些複雜、繁瑣的工作。其中,參與愛心助學的羅鷺,她自身還是在讀的大學生。
愛心助學團隊中,永緣地產的職工程長菊獨自資助了修齊中學貧困學生王冬梅,合力資助了坪壩鎮的貧困學生胥遠鵬,她不僅每個月給每位貧困學生500元的生活費,還多次前往王冬梅和奶奶居住的出租屋,送去書籍、牛奶、棉被和過年的禮物,並帶孩子遠赴萬州,探望在監獄服刑的父親。隊員劉萬惠老師獨自資助了貧困學生胥春雷,資助過程中,她不讓隊員為她照相,也不讓媒體對她的事跡進行宣傳,她說:「獻愛心是自己內心的事」。坪壩鎮前進村村長助理劉坤旭,雖處在創業的起步階段,也毅然資助了兩名貧困孩子,而且每次去收集資料或者看望孩子時他都積極出車出力。
最讓人感動的是冉孟德和向以平兩位老師,他們的資助對象十分特殊,10歲小女孩蘭世紐的媽媽在她不滿兩歲的時候出車禍去世,爸爸是外地人,從此杳無音訊,小女孩從小便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而小女孩的媽媽又是外婆收養的。現在,小女孩生活的家庭裡,外公、外婆、舅舅、姨媽沒有一個和她有血緣關係,小女孩過著孤獨無助的日子。冉孟德和向以平老師考慮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將蘭世紐從修齊村小轉到實驗小學就讀,孩子吃住都在自己家中。冉孟德和向以平只是兩位普通的教師,他們頂住經濟上的壓力,花費大量的精力,長年累月的照顧著非親非故的蘭世紐,只為讓小世紐擁有一份來自家庭的溫暖與愛,享受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童年,讓她好好完成學業,將來長大之後改變自己的命運,做一個有用之才。
助人為樂精神薪火相傳,平凡之中顯大愛
2015年底,郭子民聯繫了西南政法大學的學生張嘉穎、李琪和他們的蒲公英團隊加入城口愛心助學團隊。西政的同學們用自己周末的休息時間,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募捐,同學們兩天時間籌集到現金8000多元,並不遠千裡親自將現金送到城口縣巴山鎮聯盟村的貧困學生家中。5個大城市裡的大學生翻山越嶺走泥濘小路,摔得一身泥,才到達貧困學生家中,他們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精神令人感動,更讓受助者內心溫暖。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參與郭子民的愛心助學活動,他們收集貧困戶資料,走訪關愛貧困學生,為貧困孩子一次性捐助等等。城口縣音樂製作人吳小豪、城口中學教師周健、城口石油公司職工唐頻、孝廉小學教師蹇其寧、明中鄉木瓜村扶貧第一書記伍東風、巴山二小謝勁松等,都多次參與愛心助學活動,捐錢捐書。日前,社會愛心人士張文學邱光蘭、譚娟、王世濤等也在積極聯繫郭子民,預資助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他們對貧困學生的愛心支助不只是停留在金錢上,還利用節假日多次返回到所資助的貧困學生家庭,給他們送去書籍、衣服、零食等,細信與孩子溝通,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也有把孩子接回自己家中過假期的,在對貧困孩子物質和心理幫助的同時,也積極引導孩子的衛生生活習慣,提高貧困家庭文明健康水平。
城口愛心助學團隊的志願者們大多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最平凡的崗位,他們均有著不圖名利的樸素情懷,自發、自願地參與了一場場持久的愛心助學志願服務活動。這是中華民族最優良的傳統美德在平凡群眾中的集中體現,是助為人樂精神的薪火相傳,他們的善行義舉盡顯了人間的大愛無疆!
郭子民說:「有孩子就有未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們從孩子著手,讓貧困孩子通過好好學習來改變命運,改變家庭貧困現狀,長大後帶動家庭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這項工作,傳承這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