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後私信「PPT」,獲取大賽實施報告,PPT,解析文件,經典必看
關於2019教學能力比賽實施方案寫作的思考(附完整ppt獲取方式)
筆者上周完成了對護理專業的梳理,其中有參賽教師利用「非專業」的軟體工具組織 教學令人印象深刻(普通教室也能上好護理實訓課-2019教學能力比賽護理專業梳理),本周筆者對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獲獎作品進行梳理,發現了一個問題:"手藝"的傳承如何與信息化應用結合。像中餐烹飪與其他護理,汽修等專業有相似之處都是偏重實訓操作,但是又與他們有一定差異就是中餐不單單是流程性的實訓技能傳授還有經驗的傳承與練習,概括來說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而是一種「手藝」的傳遞。
所以如何解決好教學過程中的更充分的信息傳遞是一個問題,除此之外就是烹飪專業環境的特殊性,尤其是中餐專業的環境的油煙霧氣對信息化設備的部署,學生實操過程的信息化終端的操作都會有一定影響。如果想要實現其常態化應用還需要更多的融合。以下三個作品都為我們一定程度提供了不同的參考範例,值得學習。
作品一:可視化更好地與教學融合
之前作品梳理講過,實訓教學一個關鍵就是解決「如何看的見」的問題,當能夠解決實訓過程看得見的問題之後,就是需要應用與專業結合。本作品已開始逐漸與教學開始結合:教師能夠自如地在自己工位看到所有學生操作,並且可以廣播展示某一個學生操作給所有學生,同時可以示範自己的操作給到全部學生。這裡的操作強調一個自如的操作,感興趣的教師可以觀看原作品,其次作品信息化設一定程度考慮了烹飪專業的特色,避免因為讓學生參與信息化教學的師生互動而無法解放雙手進行實操練習。
教師自如的操作展示:通過下圖可以看到教師能夠通過自己工位旁邊展示屏幕了解全部學生的操作情況,而且每個畫面下方還有學生的姓名,便於教師直觀實時的掌握課堂情況,除此之外教師已經比較從容的做到畫面的切換支撐與教學的應用。
此外,此處學生端觀看與課堂師生交互比較考慮專業特色,沒有採用過多的學生手持終端,而是放置桌面的屏幕保障顯示面積,方便學生觀看,其次每個小組不同角色參與課堂互動,解放學生雙手,注重課堂實際操作也是一個特點。
作品二:像杏壇講學一樣講授烹飪
為什麼叫做像杏壇講學一樣講授烹飪,因為這個作品給人一種國學講道的感覺。無論似乎作品的名稱,教學的環境,教室課件設計,課堂互動模式等等。除此之外課堂環節,分組方式都有亮點,老師們可以觀看原作品。
從以下圖片看出,無論是教學環境還是課件呈現都表現教學的主題中餐烹飪,同時也符合作品題目上善若水的的國學風格。
除此之外課堂活動設計也很有中國風國學的味道,教師會有一個儀式感比較重的加冠儀式。
作品三:傳統傳承與信息化教學的碰撞感
個人認為中餐烹飪一定程度像中醫一樣是一種經驗科學,是一種傳統手藝的傳承教學,如何讓一位位有著傳統手藝的大廚能夠在課堂中扮演好教師的角色,讓信息化的應用為教學活動助力是一個需要思考的課題,通過作品三就有這樣的碰撞感覺。
所以說如何讓信息化在中餐烹飪這樣充滿煙火氣的專業中發光發熱還需要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如何平衡學生實訓與參與互動的時間比重,如何保證信息化設備在油煙特殊環境的正常工作,如何讓學生實操完成雙手油膩還能便捷快速應用……,這些都是需要解決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