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劍視頻
太極功夫扇視頻
太極功夫扇
第一段 預備時身體保持自然並步直立,好象練太極拳一樣心靜體松,精神集中,右手持 握扇柄的要命部,扇頂向下,貼於右腿側,
一,起勢(開步抱扇):兩手向前捧在體前,高與肩平,扇柄豎直,扇頂向上;步子呢,開步抱扇,左腳向左分開半步,兩腳平行,與肩同寬,同時呢,把扇子舉抱在胸前。這個動作在表 演的時候, 也可以並步抱扇敬禮, 行一個抱扇禮, 然後再分腳開步, 分做兩步不做。
二,斜飛勢(側弓步舉扇):一是兩臂繞轉,屈蹲提腿,身體面向前方(假設面向南);二是右腳向右側伸出去,側開步,向西開步;三是側弓步舉扇亮相,把扇子送到右前方,身體略向右傾斜,眼睛看左前方,這是吳式太極拳的斜飛勢的動作,身體斜中遇正,兩手即要展開亮相,又不要挺直,不要做成長拳,要求含胸沉肩頂頭,步型是側弓步,東南亮相。
三,白鶴亮翅(虛步亮扇):一轉腰擺扇;二穿手轉腰;三虛步亮扇,面向正南,成虛步,前腳掌點地,扇子呢,抖挽側立開扇,扇骨堅直向下, 扇面正向前方。這個動作像楊式的白鶴亮翅的動作,當然楊式的白鶴亮翅動作是橫抱向左分開,扭轉的攻防含意。這裡是採用了穿臂亮扇的動作。
四,黃蜂入洞(進步刺扇):一合扇、把扇子收於右肩前,二收腳擺扇,左腳提起;三轉身上步;四向東弓步刺扇,力點在扇頂,高與肩平,左手舉於頭側上方。
五,哪吒探海(轉身下刺扇):一坐腿收扇,扇子橫於胸前;二扣腳轉身;三向東南方弓步下刺,身體略向前傾。這個動作取材於42式太極劍舞腳轉身下刺的動作,方向是向東南方45度左右弓步下刺,身體微向前探。
六,金雞獨立(獨立撩扇):這個動作是個撩扇的動作,撩是在體側繞一個立圓然後由下向前、向上撩起來,力點在扇頂,同時繞到終點時做了一個直立的開扇動作好象金雞獨立的獨立步,扇骨水平豎直向前,扇沿扇面豎直向上,左手遮於頭的左側上方。
七,力劈華山(翻身劈扇):一是落腳轉腰推掌合扇,兩手分開,眼看右側的扇子,二蓋步轉身按扇,三翻身舉扇,向前移動右腳弓步倒立開扇前劈,扇骨水平向前,扇面扇向下,叫做翻身弓步劈扇,力劈華山。
八,靈貓捕蝶(轉身輪壓扇):從右弓步左後轉,變成左弓步,扇面由下和前、向上轉擺成立圓再轉向西在右弓步,扇面向下壓下來,正壓然後再反壓,這個動作取材於武當太極劍的轉身反刺,翻腰轉擺的動作,壓扇是用扇面壓制對方,扇面與地面平行,離地與小腿高,在膝關節上方。這個時候要注意以腰帶臂,上下要協調。弓步劈扇,一轉身,二上步扣腳輪擺,三弓步壓扇,四反壓,後手斜向上,與前手成一條斜線。
九,坐馬觀花(馬步亮扇):一虛步推掌合扇,太極拳中的高探馬的動作,二腿步輪步舉扇腿步穿左手,三轉腰弓步向後穿扇,四馬步亮扇,馬步是兩腳平行向前正南,略帶八字,扇根停於右膝2的上方,扇沿高與下額齊平,扇面朝向正西偏南30度,眼看扇沿,不要擋住自己的眼睛。這個動作是帶有八掛掌聲的穿掌或者是劍術的反衝。這個動作要注意步型、方向、扇法。
第二段
十,野馬分鬃(弓步削扇):一合扇合手,重心稍左移,身體稍向左轉,兩手交叉合在胸前,二轉身弓步削扇,方向正西,扇頂的高度與頭同高。這個動作是個削的動作,扇子用扇骨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削出去。和第一段的斜飛勢的區別是一個是太極拳的向左前方棚舉,側弓步;本動是轉身右弓步削扇,顯然是不同的武術技法,不同的步型,再加上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和第一段的動作的風格特點是不同的。
十一,雛燕凌空(並步亮扇):一轉腰扣腳穿掌,二分手擺掌並步亮扇,抱拳扭腰甩頭抖挽側立開扇,左手握 拳靠於腰間。眼向左看。這個動作是個長拳類型的動作,要乾脆利落明快有力,兩腿膝部挺直,並立步。
十二,黃蜂入洞(進步刺扇):一合扇轉身上步,二刺。
十三,猛虎撲食(震腳推扇):一震腳,手持扇收回來,虎口斜向上,左腳迅速提起,二弓步推扇,左手是側立掌,弓步和推掌的方向都是正東,高,挽關節與肩平,兩臂要有力的推出去,要挺直。
十四,螳螂捕蟬(戳腳撩扇):一撇腳繞扇,二戳腳撩扇,斜立開扇,扇骨與右臂平行,斜向下方,扇面斜立向前下方。下邊做了個戳腳,上邊做了個撩扇動作,最後成一個虛步,左手合於右邊臂的內側。什麼叫撩扇,扇在體側劃個立圓,由下向前向上開扇叫撩。本動和第一段的區別是繞扇的幅度不要太大,方向是前下方,斜立開扇,腿不是上步而是個戳腳的腿法,腳跟擦地,短促有力,然後成個虛步。
十五,勒馬回頭(蓋步按扇):一轉腰撇腳合扇分手,二蓋步下按扇,兩手相合,扇頂向東。
十六,鷂子翻身(翻身藏扇):一翻腰轉身舉扇繞一個挽花,二退步推掌藏扇。什麼是挽花繞扇,翻挽,繞轉,持扇在挽關節的外側繞一個小挽花,握扇要松活,挽關節翻轉纏繞要靈活。什麼叫藏扇,把扇子拉回來藏在身後,本動是退弓步藏扇。
十七,坐馬觀花(馬步亮扇):一反穿掌右手舉扇,扇頂向前斜下方,二反穿扇,轉身弓步向前刺,三馬步亮 扇,為個動作主要是以扇頂為力點向後反穿刺,與第一段第九個動作相同,橫立開扇。這個動作在劍法裡是常常出現的。
第三段
十八,舉鼎推山(馬步推扇):一合扇收腳收扇,身體向右轉,二向右也就是向西,跨步馬步推扇發力動作。馬步 腳尖平行向前,推扇向西,高與肩平,扇豎直向上。扇子的動作是一收一合,收,收在身體的右側,右拳在腰間,然後再向右推出去,格擋的動作,腳呢,隨著收回 來半步,腳尖點地,然後再跨出去,這個動作短促發力,是陳式太極劍的動作。
十九,神龍回首(轉身刺扇):一向左轉兩手合抱,左腳微向後撤,二弓步刺出去,左手包裹著右手,高與胸齊,好象是一個扎槍的動作,向東的弓步,力點送到扇頂,臂要伸直,扇要刺平。
二十,揮鞭策馬(叉步反撩):一撇腳繞扇,左手擺到身前,二上步轉身向前撩扇,三左轉身左腳向右叉步,持扇手向身後擺出,反手斜立開扇,胳膊斜向後下方,扇骨與右臂平行,扇沿是斜向上方,這個動作叫反撩扇。前兩段出現了向前的撩扇,現在出現的由前向下向身後撩扇;步型是交叉步,左腳經右腿的後面向右伸出去一步,踏腰,腳跟離地,前腿弓,後腿稍微屈,向後轉腰扭頭,步型叫交叉步。
二十一,立刀揚鞭(點步挑扇):一轉身挑扇,上舉,二點步推掌。
二十二,懷中抱月(歇步抱扇):持扇手的右臂向上伸直,側立舉扇,左掌側立掌向西推出去,兩腳成高虛步,也叫點步。要領是兩腿都要挺膝伸直,重心在右腿,前腳掌虛點地面,好象是虛步,但是立腰挺膝直腿,這叫高虛步(也叫點步);扇子是向上揚舉起來叫舉扇,推掌,是側立掌。
二十三,迎風撩衣(並步貫扇):轉腰撇腳屈蹲成歇步,把扇子橫立抱在胸前,高不超過下額,眼睛看前方,步型是歇步,兩腿交疊,轉腰兩腿貼緊,後腿在前腿的膝禍外側,然後全蹲,臀部貼近後腳跟,後腳跟提起。一合扇分手開步,二並步貫扇。貫扇象雙風貫耳一樣,好象拳擊的擺拳,握好了扇子,經過一個側擺的弧線,停在右肩前,扭腰甩頭,扇頂向左,也就是向東,高與肩平,挺胸塌腰,向左亮相。
二十四,翻花舞袖(雲手劈扇):先是左手叉在右手下邊,然後揚頭挺胸分開兩手,在頭頂交叉有個雲形,扇法是在雲手以後變成一個側弓步的劈扇。一挺胸揚頭雲手,二右開步弓步劈扇,成側弓步,向西分開一步,用扇骨向斜前方劈出去,左手合在右臂的內側,這個動作就叫側弓步雲手劈扇。
二十五,霸王揚旗(歇步亮扇):一兩手斜上斜下分開,二歇步側立開扇,身體側向正東,頭轉看正東,側立開扇亮相。注意兩腿夾緊,側立轉頭向東看。
二十六,抱扇過門(開步抱扇):一開立步懷中抱月,二合扇分手擺個弧胸前舉抱,好象起勢的動作,這是第九個動作叫開步抱扇,是配合過門的音樂,方向正南,步型是平行開立步,與肩同寬。
第四段 (同第二段)
二十七,野馬分鬃(弓步削扇):一繞臂合扇,提腳,二弓步削扇。定勢的要領和第二段的弓步削扇一樣,弓步向正西,扇法由左下向右上,擺一條斜線削出去,兩手向右上左下撐開。
二十八,雛燕凌空(並步亮扇):動作同十一。
二十九,黃蜂入洞(進步刺扇):動作同十二。
三十,猛虎撲食(震腳推扇):動作同十三。
三十一,螳螂捕蟬(戳腳撩扇):動作同十四。
三十二,勒馬回頭(蓋步按扇):動作同十五。
三十三,鷂子翻身(翻身藏扇):動作同十六。
三十四,坐馬觀花(馬步亮扇):動作同十七。
第四段的動作和第二段的動作完全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動作連接的第一個動作與第二段的第一個動作稍有區別;配樂也和第二段完全相同。
第五段(同第二段)
三十五,舉鼎推山(馬步推扇):動作同十八。
三十六,神龍回首(轉身刺扇):動作同十九
三十七,揮鞭策馬(叉步反撩):動作同二十
三十八,立刀揚鞭(點步挑扇):動作同二十一
三十九,懷中抱月(歇步抱扇):動作同二十二
四十, 迎風撩衣(並步貫扇):動作同二十三
四十一,翻花舞袖(雲手劈扇):動作同二十四
四十二,霸王揚旗(歇步亮扇):動作同二十五
四十三,抱扇過門(開步抱扇):動作同二十六
第六段 這一段隨著樂曲的慢板,又回到太極拳、太極劍的動作風格。
四十四,七星手(虛步棚扇):從過門結束開始,一兩手前平舉,二屈蹲下按,兩手按到體側,跨的旁邊,三兩手劃弧向前擺,然後到前邊斜立開扇(展扇)。這個動作叫棚扇,棚是太極拳的一種術語,棚就是棚架起來,承接住對方,不使對方靠近自己,所以扇要斜立在自己的身前,對自己有個保護,左手貼扶在右挽的內側,腳跟著地,腳尖翅起,成一個腳尖翅起的虛步,方向與起勢相同,朝向正南。練過吳式太極拳的朋友一定很熟悉,這個動作是選自吳式太極拳的七星手的動作,吳式太極拳中是左手前棚, 現在確換 成右手持扇前棚。
四十五,攬扎衣(弓步極扇):楊式的弓步棚手動作,一繞臂合抱,提腳,二轉身上步,三弓步前棚,是楊式太極拳動作中的右棚手,扇仍然是斜立在胸前,棚架住對方,左手按在體側,弓步方向正西。
四十六,捋擠勢(後捋前擠):一擺臂翻扇,兩手心上下相對,二坐腿轉腰後捋,三轉身搭手,四弓步前擠,捋和擠又是十三式太極拳有代表性的兩個手法,捋是順勢向後牽引對方,擠呢,就是手貼靠的身上,把對方擠壓出去,我們採用了楊式太極拳的捋擠的動作,持扇做捋擠,就是用扇子輕輕的貼住對方把對方帶引過來,然後用手臂和扇骨為力點向前把對方擠壓出去,這時候扇子豎直向內,力點在扇骨和前手的前臂、手背,所以扇骨豎直對準自己。
四十七,蘇秦背劍(並步背扇):並步背扇,背扇是讓扇子貼在後背,並步推掌,左掌是側掌,前推,背扇不具有攻防含意,但是在過程中用了個平圓的雲轉,撥開對方,平圓的雲撥(平雲手)。這個動作是:一坐腿翅腳轉腰平雲,向右撥開,然後扣腳轉腰,向左、向南推出去(推是個分撥的動作),然後背扇並步前推,並步向南,推掌方向是東南,掌型是側立掌,當然了,動作不要象長拳那樣動作挺直,而是要稍稍的保持沉肩垂肘,有個小小的彎曲度,自然伸直,眼看指尖,指尖高不要超過眉心。
四十八,摟膝拗步(弓步戳扇):本動是簡化太極拳的代表動作。一舉手旋臂合扇,屈蹲,二屈臂收扇,轉身向東出腳上步,三弓步摟手戳扇(這可不是推),弓步方向正東。什麼叫戳扇:用扇頂向前叫刺,如果用扇根向前叫戳扇。
四十九,單鞭下勢(僕步穿扇):一扣腳轉身,勾手上提,二微微移動右腳(向後移動半步),然後成僕步穿扇,三直立開扇,亮扇。這個動作是楊式太極拳的單鞭下勢的動作,步型是僕步,一腿全蹲,一腿向側方伸直,左手提勾,五指自然捏攏,右手持扇順著腿伸出去,就是穿,穿到頂的時候抖動挽直立開扇。做第二動時右腳要移動半步,便於做下個動作時要有足夠的寬度,保持重心穩定。
五十,彎弓射虎(弓步架打):一弓腿舉扇,扣腳轉向正西,勾手背在身後,二勾手變拳,兩臂上下交叉劃弧,轉腰擺臂,三舉扇上架,左拳經過胸前和下額前向起勢方向打出,扇面向著起勢的方向,打拳也向著起勢的方向,弓步正西,轉向正南,拳微微內旋,成為反衝拳,在太極拳中這個動作叫彎弓射虎,兩拳向前衝打,在這裡做成架扇,扇面要保持豎直向南。
五十一,白鶴亮翅(虛步亮扇):一坐腿扣腳合扇,二分手繞臂,三又做成了白鶴亮翅。
五十二,收勢(抱扇還原):一合扇落手,收腳展臂,二並步抱扇,三垂手還原。恢復成預備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