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全集》譯者方在慶:還原真實愛因斯坦—資訊—科學網

2021-02-08 科學網

▲方在慶在普林斯頓愛因斯坦故居前。

■本報記者 馮麗妃

「愛因斯坦是一個遠比我們想像更豐富的歷史人物,通過編譯《愛因斯坦全集》來還原真實的愛因斯坦,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前不久,和方在慶通話時得知中譯版《愛因斯坦全集》第9卷問世,隨後便促成了此次採訪。

方在慶是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主攻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研究,愛因斯坦與德國文化在他的科研中佔了相當大的份量。在他看來,愛因斯坦的思想以及它所生活的文化背景對於我國今天的科學和社會發展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不過,近來一直讓他感到揪心的卻是當前國內愛因斯坦全集的編纂依然缺少科研底蘊。「相關書籍出版必須經得住時間的檢驗,愛因斯坦出版和研究能否不再坐『冷板凳』、有一支專業的團隊來做?」近期,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方在慶呼籲說。

「啄木鳥」的憂慮

走進自然史所方在慶的辦公室,最搶眼的就是靠牆的幾個大書櫥,稍微走進一看就會發現裡面擺的幾乎全是與愛因斯坦相關的書籍。《愛因斯坦全集》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再一細看,就會發現德文、英文和中文版本兼收並蓄、盡在其中。

在方在慶眼裡,愛因斯坦不只是科學的象徵,他不僅在相對論、量子理論、統計物理學的發展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還是一個熱愛技術發明的人,而且他在哲學和社會政治事務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愛因斯坦是一個遠比我們想像更豐富的歷史人物,通過編譯《愛因斯坦全集》來還原真實的愛因斯坦,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方在慶說。

他隨手從書櫥中拿出幾卷完成的《愛因斯坦全集》中譯本,每卷書中都夾了很多紅紅綠綠的小紙條。他告訴記者,凡是出現紙條的地方,都是目前中文翻譯中存在錯誤的地方。

「現在國內的《愛因斯坦全集》的翻譯,基本上是靠出版社和譯者的熱情在維持,而且每卷由不同的人主持,許多術語前後不統一,且大部分中譯本依賴的是本身就有不少問題的英譯本,錯誤很多。其中,有些文章就直接跳了過去,不做任何翻譯。」他有些遺憾地說。

他表示,愛因斯坦的思想和語言是非常縝密的,翻譯者必須熟知相關的物理學內容,精通德文和英文,並對愛因斯坦所處時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充分了解,才能勝任這一工作。

相比之下,方在慶告訴記者,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就有著非常專業的研究和編輯團隊,而且該出版社計劃出版的25卷《愛因斯坦全集》得到了美國眾多基金會和個人的長期捐助。「他們的工作可以說是不計成本,而現在國內缺乏的正是專業底蘊以及相關課題的支持。」他說。

緣起偶然時

如果從1986年首次接觸愛因斯坦相關翻譯工作開始計起,至今,方在慶從事與愛因斯坦相關的研究工作已近30年。

「這可能是一種緣分吧!」他笑言,隨後便給記者講起了那段結緣的歷程。1986年,方在慶碩士畢業後到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系擔任講師,其間,有出版社找到他,希望他翻譯一本愛因斯坦的著名傳記。他與當時在浙大讀地學、但對物理有很深興趣的學生李勇一起從事了這本書的翻譯。

「這是上海一家出版社約的稿,後來因為一些變故,最終廣東教育出版社和商務出版社出版了。」方在慶回憶說。儘管歷經波折,但這次譯著工作卻給方在慶提供了一個契機,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向愛因斯坦研究世界的大門。

出於對愛因斯坦世界的好奇,1988年,方在慶在武漢大學哲學系就讀博士學位期間,開始修習德語。隨後從1993年至1995年,在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做博士後期間,他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對這位世界物理學大師及其所處的時代環境的研究徵程。

「讀了德文原著以後,感覺味道和之前看的很多中文譯著不一樣,之前的版本很多東西沒有說出來。」他說。這更加促使他四處搜羅與愛因斯坦相關的書籍資料,全方位地增加對愛因斯坦的了解。

此後,無論是在清華大學任教,還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蒂賽德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訪問期間,乃至現在,愛因斯坦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及文化都是他所研究的重要範疇。

如今,在愛因斯坦與德國文化等相關研究領域,他已取得眾多研究碩果,如《愛因斯坦、德國科學與文化》《愛因斯坦畫傳——一個真實的愛因斯坦》等專著,《愛因斯坦全集》第9卷以及《愛因斯坦晚年文集》《愛因斯坦恩怨史——德國科學的興衰》《上帝難以捉摸——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活》等譯作。

而今,他依然在探索和嘗試從這個寶庫中挖掘出更加深層次、影響更加深遠的珍寶。

期待支援

不過,作為專業的愛因斯坦研究者,現在的方在慶卻倍感孤島無援的乏力。關鍵是因為相關研究得不到重視和支持。

能否成立一個像《李約瑟全集》翻譯辦公室一樣的《愛因斯坦全集》翻譯辦公室?這是方在慶當下最關心的問題。

「就其實用性而言,《愛因斯坦全集》的出版對於當下中國科學與社會發展同樣具有現實參考意義。」方在慶說。一方面,偉大如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也要有社會環境的容納,才有可能出現;另一方面,當前的中國社會正處於急劇變化的轉型時期,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也同樣重要。

在科學史上,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的「奇蹟年」。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年他提出了震驚物理學界的光量子假說、分子運動論和原子的實在性、狹義相對論的質能相當性等理論,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當時愛因斯坦的處境。

彼時,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後有兩年都沒有找到正式的工作,只能依靠代課勉強度日。在同學父親的幫助下,他才到了瑞士聯邦專利局工作。專利局繁重的工作並沒有阻止他對物理學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一直以來盤踞在他心頭的問題。

在方在慶看來,這對於當前國內的科研文化,評價體系以及評獎機制等都有借鑑意義。「愛因斯坦雖然在專利局工作,但他發表的文章學術界照樣承認,他認為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專利局度過的。他不用為了評職稱而寫一些無用的文章。從這段故事也可以看出,做科研不能光圍著利益轉,還是要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思考一些大的問題。」

他同時表示,當前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與19世紀下半葉後,尤其是1871年統一後的德國當時所處的情形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內,德國就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轉變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家,堪稱「後進變先進」的典範。研究愛因斯坦的思想變化以及德國的科學與文化發展對於我國同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我們做的不僅僅是翻譯,而且是批判地吸收。提供一個讓人信賴的《愛因斯坦全集》譯本,對於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說。他希望國家可以提供支持,成立專業的研究梯隊,把這件事情當成重要事情來抓。

《中國科學報》 (2014-07-11 第12版 視界)

相關焦點

  • 【樂悠遊】還原真實的愛因斯坦 ——記「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
    「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近日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幕,向這位與牛頓比肩的偉大的物理學家致敬。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獎章  特展上,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帶來了133件展品,其中86件為原件,尤其是廣義相對論的兩頁手稿原件,堪稱科學史上的頂級文物。  說到愛因斯坦,相對論是不得不提的關鍵詞。
  • 一起認識一位詼諧幽默,充滿個性的愛因斯坦!
    《我的世界觀》作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譯者:方在慶我從未試圖在任何場合取悅別人。——愛因斯坦時至今日,愛因斯坦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已經成了一個符號:他是有史以來和牛頓齊名的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相對論的創始者,一系列了不起的科學成就的功臣泰鬥。但如果有人問,誰是愛因斯坦?他究竟是一個什麼人?恐怕就沒有幾個人知道了。
  • 愛因斯坦的初戀
    跟愛因斯坦有關的資料雖汗牛充棟,但早期資料——包括信件——的缺失比例卻甚大[注4]。《愛因斯坦全集》雖盡力匯集,所錄依然十分有限,其中跟愛因斯坦初戀有關的最早的信件,是一封愛因斯坦母親的信。在愛因斯坦母親的這封信之後,由於信件缺失比例甚大的緣故,《愛因斯坦全集》裡的私人信件「快進」了將近4個月。跟初戀有關的下一封信是1896年4月21日愛因斯坦致瑪麗的信 (當時正值學校放假,愛因斯坦回到父母家中,與瑪麗經歷了短暫的分離)。
  • 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 |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囊括愛因斯坦求學、成就、情感、生活、信仰、榮譽等全方位展品的「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論壇活動演講的幾位嘉賓也正是從他們多年研究愛因斯坦的角度來暢談,聊愛因斯坦的科學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大家走近偉大的靈魂,認識一位詼諧幽默、充滿個性的愛因斯坦。
  • 影視 | 《愛因斯坦與愛丁頓》:還原真實的科學偶像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愛丁頓在西非普林西比島觀測日全食,發現星光被太陽的重力所彎曲,相對論獲得了第一次判決性實驗。科學史上簡單的一筆,現實中卻是跌宕起伏。因為愛因斯坦是德國人,愛丁頓是英國人,而他們的國家剛在慘烈的世界大戰中交手,兩國科學界也深深捲入其中。
  • 愛因斯坦的1919年:離婚,再婚與一夜成名
    物理學史上,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愛因斯坦在這一年橫空出世,連續發表了5篇劃時代的論文,一舉奠定了20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家的地位。不過愛因斯坦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還要等到14年後,也就是距今整整一個世紀的1919年。
  • 愛因斯坦的初戀
    愛因斯坦本人對溫特勒的評價也非常高,在1901年4月10日給米列娃·瑪麗克 (Mileva Marić) 的信裡,稱他「無論說什麼都是智慧的,並且首先是沒有偏見的」。《愛因斯坦全集》的編輯在溫特勒夫婦的人物小傳中則提到,愛因斯坦對溫特勒在政治和宗教上的自由主義立場深懷敬意,並且認為他對德意志帝國的不信任是先知般的。
  • 人們為何對愛因斯坦的大腦如此著迷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 三十個夢還原一個天才,《愛因斯坦的夢》 七年開卷
    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做《愛因斯坦的夢》。作者是麻省理工大學,物理學教授Alan Lightman。內容是作者替愛因斯坦做的三十個夢,在有的夢裡,時間是圓的,人生就是不斷的重複;有的夢裡時間是可以拐彎的,愛情有著不同的走向;有的夢裡,時間是柔軟的,流淌的;然而,在另一個夢裡,時間是凍結的,凝固的。有的夢裡,時間是倒轉的;有的夢裡,人的一生只有二十四個小時。
  • 愛因斯坦的童年|昌海一述
    人類歷史上的偉人愛因斯坦,仍是今天時常提起的名字。一邊是科學家不斷證明其偉大,一邊是社會文化給他「造神」。愛因斯坦還常以「雞湯」主角的形象出現,尤其是在關於他童年是否有語言障礙,小學時是否成績不好等頗具爭議的話題中。本文就來帶你還原愛因斯坦的童年,作者從大量文獻中溯源,並給出了自己的見地。
  • 愛因斯坦在1905年創下偉大成就,為何14年後才紅遍全球?
    愛因斯坦在離婚證書中承認與表姐的私通行為 | 參考資料[1]1919年6月2日,離愛因斯坦結束第一段婚姻4個月後,他與判決書中提到的那位表姐愛爾莎喜結連理。愛因斯坦和這位愛爾莎從小就認識,但直到1912年(離婚7年前)才暗生情愫。那時的愛因斯坦忙著在歐洲各處講演,家中的米列娃越發情緒低落。
  • 愛因斯坦的宗教
    人人都可以信仰上帝,但這個「上帝」未必是同一個上帝。就算愛因斯坦是個科學家,他也有他信仰的上帝。你可以說你什麼宗教都不信,但這未必不是一種信仰。「上帝不是在擲骰子」,這是愛因斯坦常用的一句口頭禪。對此很多人感到詫異,象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難道也信奉上帝嗎?這個問題也曾引起一些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廣泛關注,大多數人認為,愛因斯坦信仰的「上帝」決非宗教徒所信仰的擬人化的上帝。
  • 窺探渣男天才愛因斯坦的一生
    稱愛因斯坦為天才,完全不為過。豆瓣評分8.6▼與此同時,愛因斯坦也考上了蘇黎世大學。臨行前,教授寄予了他很高的期望,並希望他在完成學業後就與瑪麗結婚。在當時,女性不僅是學校裡的「珍稀動物」,米列娃還是唯一一個數學成績高過愛因斯坦的學生,這成功引起了愛因斯坦的注意。
  • 美劇《世紀天才》:神壇上下來的愛因斯坦
    也許是為了展現這一點,劇集一開篇,當愛因斯坦的好友、德國外交部長被攔截刺殺,納粹青年軍用機關槍與手榴彈等武器製造恐懼時,50歲的愛因斯坦卻在辦公室與其秘書貝蒂偷情。激情過後,已婚的愛因斯坦向貝蒂提出 「搬來同住」的要求,並表示「我很愛我的妻子,但一夫一妻制不合乎常理,不過是宗教統治下的觀念罷了。」而此時,秘書的反駁一針見血,「你所謂的真理就是你不用守規則嗎?」
  • 這部電影,竟然讓愛因斯坦和夢露在一起了
    作者:喬納森·羅森鮑姆譯者:Issac
  • 愛因斯坦的孫女,爆出了祖父的大醜聞,晚年仍在控訴愛因斯坦家族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愛因斯坦作為一個人也會有人的缺陷,會陷身於人間情愛,而揭露出他這一巨大醜聞的,則是他的孫女伊芙琳·愛因斯坦。她作為愛因斯坦的後代,生活卻過得窮困潦倒,一度淪落到撿垃圾。身世成謎伊芙琳·愛因斯坦於1941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她的生母當時還不過是個16歲的叫瓊·希爾的女孩。在伊芙琳剛出生八天半時她就被漢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就是愛因斯坦的兒子所收養。這個小女孩突然之間就成了愛因斯坦家族的一份子,生活在祖父愛因斯坦的光芒籠罩之下。
  • 蔣澈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又對了?愛因斯坦「不在乎」!
    在這樣的追問之中,許多人不禁感慨理論的威力——愛因斯坦的理論又正確了一次!在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之際,在相對論誕生一百多年後,媒體和人們再次把榮譽的桂冠交給了愛因斯坦。在廣為流傳的故事中,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據此做出了關於黑洞存在的天才預言,後世的科學家最終在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的條件下,成功驗證了這一預言。
  •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後代沒有繼承愛因斯坦的智商?
    愛因斯坦極其聰明,這一點毋庸置疑,曾有數據顯示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60,而普通人大約在100左右,其中的差距簡直是指數級。我們知道,聰明的人,他的後代一般都會繼承他的睿智,哪怕不是全部,也會有一部分,但是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後代沒有繼承愛因斯坦的智商?
  • 馬丁·克萊茵與許良英:兩位著名愛因斯坦學者之間的友誼
    從1962年到1967年的六年間,克萊茵連續發表了至少如下七篇奠基性論文:「馬克斯·普朗克與量子論的發端」,「普朗克、熵與量子」,「愛因斯坦關於量子的第一篇論文」,「愛因斯坦與波粒二象性」,「愛因斯坦、比熱與早期量子論」,「熱力學與普朗克著作中的量子」,「愛因斯坦思想中的熱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