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真的來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浮出水面,高盛集團收購高盛...

2020-12-25 每日經濟新聞

「鯰魚」真的來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浮出水面,高盛集團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8 18:47:36

伴隨外商獨資券商腳步的臨近,對於國內券商而言,順應資本市場改革和行業變革的趨勢,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實力,修煉好內功,才是當下最重要的。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的腳步越來越近。

12月8日,高盛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我們已與合資夥伴籤署了最終協議,收購高盛高華全部剩餘股份。」在當下外資普遍希望擁有中國公司100%股權的背景下,高盛顯然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自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成立,到8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先後成立,再到今年4月1日起,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彰顯出管理層不斷對外開放的決心。

高盛集團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

「高盛收購高盛高華的消息傳出來,在我們外資圈內還是挺轟動的。」一位合資券商的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高盛高華是高盛集團和其在中國地區的戰略合作夥伴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高華」)於2004年12月共同出資組建的,高盛集團持股佔比為33%,北京高華持股佔比為67%。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高盛高華總資產43.28億元,排名第90;淨資產35.71億元,排名第86;營業收入10.37億元,排名第69;淨利潤2.08億元,排名第63;投行收入0.82億元,排名第76;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0.73億元,排名第71。

今年3月,高盛集團宣布已獲證監會核准,將在高盛高華證券的持股比例從33%增至51%。高盛高華也從合資券商變為外資控股券商。

2018年中國宣布將合資證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逐步提高。同時,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外資擁抱中國市場的渴求也讓外資搶灘中國市場的步伐更加積極。

2018年12月,瑞銀證券實際控制人正式變更,成為《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發布實施後首家落地的外資控股券商,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持股51%。

隨後,摩根史坦利和高盛集團分別成為了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和高盛高華證券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均為51%。

今年4月17日晚間,瑞信也宣布,公司已獲證監會批准,成為證券合資公司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控股股東。

截至目前,內地已有8家外資控股券商。其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星展證券和大和證券為新設立券商;瑞銀證券、瑞信方正、高盛高華、摩根華鑫則是通過外資方將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控股。

或加速國內大型券商「下沉」

從中外合資券商到外資控股券商,始終繞不過去問題就是:外資券商對現有國內券商格局有什麼樣的影響?外資券商會不會帶來「鯰魚效應」?此次隱隱浮現的外資獨資券商,又再度引起了市場對此類問題的思考。

「就目前現有格局來看,外資券商和內資券商在服務的客戶群體上並不一致,而且在主要業務領域的開拓上也不一致。」滬上某券商人士表示。

事實上,除了瑞銀證券等個別合資券商擁有全牌照外,大多內資控股合資券商多專注於投行業務,業績肯定很難與境內全牌照券商抗衡。不過,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發布了《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同時明確將逐步開放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

「我覺得這個影響不會太大。券商是個資源型行業,不是勞動密集型更不是資源密集型。就券商現有條線業務來看,傳統經紀業務早就是白熱化競爭階段,『現金奶牛』的作用在不斷下降,自營業務已經取代經紀業務位於券商營收貢獻的首位。投行業務在某種程度上是資源業務,資管管理業務才是未來的發力點,當然這個也是外資券商的強項。目前,券商在拼資源的同時,也在拼內部的高效協同。」一位中型券商人士坦言。

某券商資深互金人士則指出,外資券商的入局,對證券行業格局多少會有些影響,但是程度不會太大。從行業上看,加速行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外資券商在區域上,會更集中於一線城市以及一些富裕客戶群體比較多的城市,這樣有可能會和大型券商在高淨值客戶、大型機構客戶、海外投資者等群體上進行競爭。而大型券商在參與一線競爭的同時,也會對一些資質不錯的二線城市加碼布局,這就推動了部分大型券商業務『下沉』,和中小券商進行競爭,推動行業加快戰略轉型。不過,內資券商的本土化優勢是非常突出的,多年來積累和沉澱了豐富的客戶資源,自身的優勢非常明顯。

2019年11月,證監會曾對外表示,將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促進證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今年以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合併的傳聞被反覆提及,也引發了市場對多家券商合併的猜測。伴隨外資獨資券商腳步的臨近,對於國內券商而言,順應資本市場改革和行業變革的趨勢,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實力,修煉好內功,才是當下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高盛集團將100%持股高盛高華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了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張婷婷12月8日,有消息稱,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證券時報記者向高盛方確認該消息屬實,高盛集團已於近日和合資夥伴籤署了最終協議,收購高盛高華證券全部剩餘股權。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來了?高盛啟動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程序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記者12月8日從高盛獲悉,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高盛的中國戰略計劃曾概述,未來將擁有中國公司100%的所有權,加強現有業務,擴大現有市場以及人才、技術投資。
  •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要來了!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原標題:首家外商獨資券商要來了!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摘要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要來了!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 外資獨資券商躍躍欲試 高盛已啟動全資控股高盛高華收購程序
    外資機構開始為謀求在華獨資券商摩拳擦掌。12月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高盛處獲悉,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這也是外資機構首次為謀求在華獨資機構而採取的實質性行動。2018年,監管層作出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至51%。此後,自2020年12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也被取消。早在2019年8月19日,高盛集團就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申請,擬將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持股比例提高至51%。
  • 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源:上海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從高盛高華證券獲悉,高盛集團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提升至這意味著,高盛高華有望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目前,高盛高華的股權結構為高盛集團持股51%,北京高華證券持股49%。今年3月,高盛集團宣布已獲證監會核准,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由33%升至51%。高盛亞太區聯席總裁李廉在談到對高盛高華實現絕對控股時說:「這是高盛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獲得多數股權後,我們可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
  • 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12月8日,高盛集團向媒體確認已啟動收購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全部股權的程序,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  數位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外資券商的入場短期內不會有很大「威脅」,但將驅動中資券商提高競爭能力。
  • 外資獨資券商浮出:擬購高盛高華全部股權,高盛稱已達成協議
    12月8日,有市場消息稱,高盛集團已達成協議,收購其在中國的合資企業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高盛高華」)100%的股權。對此,高盛新聞發言人對澎湃新聞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這意味著,高盛高華或將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券商。
  • 華爾街之狼高盛來襲,搶灘高淨值客戶,小券商將臨滅頂之災?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廖維 編輯:高秋榕來源:pexels.com在金融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大半年後,第一家外商獨資券商浮出水面。近日市場有消息稱,高盛將在中國合資企業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00%。時代財經向高盛美國總部致電採訪,截至發稿未有答覆。但時代財經從外資券商及國內券商多方確認,高盛集團已於近日和合資夥伴籤署了最終協議,收購高盛高華證券全部剩餘股權。這也意味著,高盛將成為國內首家外商獨資券商機構。
  • 又見國際大行謀求券商牌照!外資券商接連落地 鯰魚效應幾何?
    原標題:又見國際大行謀求券商牌照,這次是渣打銀行!外資券商接連落地,鯰魚效應幾何? 摘要 【又見國際大行謀求券商牌照!外資券商接連落地 鯰魚效應幾何?】
  • 從此,國內再無高盛高華?!
    好了,這下真的要和 高盛高華 say bye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要來了!華爾街之王「駕到」再見,高盛高華!你好,高盛如果你是I.I.忠實fans,會發現之前有提到過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或花落小摩,可萬萬沒想到,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小摩遭半路「截胡」!高盛搶先一步,率先取得高盛高華的100%股權...
  • 高盛高華董事長範翔:外資投行將加速搶灘中國市場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加快推進市場、產品和機構全方位開放,國際化水平穩步提高。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獲批,近期外商獨資券商亦呼之欲出。
  • 暴漲背後,外資券商跑步入場!「狼來了」or水土不服?27年資深投行人...
    2020年4月1日起,中國全面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這是自2018年4月允許外資持股51%後,國內證券行業進一步開放之舉。多家外資行正聞風而動,爭當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券商。境內外投行將正面拼殺,一時之間,「鯰魚效應」之說在國內證券業流傳。
  • 【外商投資】第59期:中國仍是吸引全球外資的熱土
    ◎1-10月,玉溪市新設立外資企業6戶,投資總額2196.53萬美元【全國國情】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來了!高盛集團已完成100%持股高盛高華證券的協議籤署】  12月8日了解到,高盛集團已完成100%持股高盛高華證券的協議籤署,成為國內首家外商獨資券商。與大多數中國合資企業不同,高盛對合資企業的運營具有控制權,並提供投資銀行服務,例如股票、債券承銷和交易建議,即使在擁有少數股權時也是如此。
  • 高盛申請獲得高盛高華的100%所有權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正著手收購其在華證券合資企業的100%所有權,在與中國國內合作夥伴共同經營合資企業17年後,高盛加大了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投資力度。
  • 解碼高盛:國際頂級投行與金融帝國的崛起
    羅斯柴爾德、高盛、伯克希爾、美林、瑞銀……每一部金融集團興衰史都是一部大國興衰史。我們透過金融集團看大國更迭,詳細梳理每一代大國崛起背後的金融力量和運作模式,為正在崛起的中國和中國金融機構提供鮮活案例。當今,中國崛起,金融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帶來史無前例的機遇和挑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培育一批中國金融機構走上世界舞臺,並成長為世界頂級金融集團,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外資控股券商大和證券(中國)公司即將開業,已拿到營業執照
    券中社訊,12月24日北京市金融融監管局表示,大和證券(中國)有限責任公司在15日召開創立大會,18日拿到營業執照,擬於年前開業,「兩區」政策發布後首家外資控股券商落地北京。大和證券是繼瑞銀證券、瑞信方正證券、高盛高華證券後北京第四家外資控股合資券商,由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出資比例、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三家股東出資比例分別為51%、33%、16%。市金融監管局表示,從2018年起派專人對接大和證券,幫助大和證券協調落地北京的各類事項,持續為大和證券落地北京保駕護航。
  • 高盛、大摩「跨年金股」提前看 這些標的也被國內券商重點關注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原標題:高盛、大摩「跨年金股」提前看,這些標的也被國內券商重點關注 記者| 王飛臨近年終,正是國內各大券商2021年的年度策略密集披露期,國際投行也在積極參與和高盛看多邏輯類似,大摩在全球策略展望中預期,中國明年的GDP增速將達9%,並對A股給出「超配」的評級。其中,劉勁津「圈」出了五個大方向,包括消費、媒體、醫藥、交通運輸和零售。具體標的方面,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團隊共點出了中國中免、中際旭創和貴州茅臺等23隻股票(見表1)。
  • 中國券商行業2020年十大事件來了
    在這一年,上市券商隊伍快速擴充,但行業「馬太效應」越演越烈;各項業務蛋糕做大之際,券業併購浪潮的氣息也隨之席捲;IT信息轉型不斷深化,也讓科技型券商應運而生;金融科技開發加速,外資券商卻如「鯰魚」攪動市場;基金投顧風口來臨,也意味著券商財富管理轉型也將刻不容緩。可以預計,未來全新的券商行業格局將逐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