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人》成為自己,不接受克隆,只有我們是自己的主人

2020-10-12 3133

在看本片之前,對於克隆技術,我的印象停留在生物教材中克隆多莉羊的一張照片上。通過運用現代技術處理羊的乳腺細胞,培育出毛茸茸的生物體,它就真實存在在人類眼前,呼吸、飲食、生長,它的基因來自另一隻羊,是對先前個體的再現。這是現代科學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嘗試。

然而,在人們豐富對於克隆技術的想像時,隨之而來的還有憂慮與廣泛的爭議。許多科幻作品就複製人的主題進行深刻的探討,例如石黑一雄的文學作品《莫失莫忘》,也如這部2018年的《複製人》電影,正像受眾者闡述著倫理道德和人類永生的命題。

關於電影《複製人》可以提取出幾個重要的階段,電影角色的反應與劇情的推進便生動詮釋了複製人對於社會情感、倫理、道德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也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在當下,克隆技術為多國明令禁止的原因。

一、男主博士從事的「人造人」秘密工程

通過影片反映的情況,這個工程推進已有些時日,也有一個龐大的企業為之運轉。然而,屢屢失敗。影片首先展示的是一個軍官捐獻者,在授權文件確定了法律屬性後,被用於提取神經數據。一根神經探針扎入人體淚腺,通過傳輸數據、在機械人造人中複製人類的大腦,從而激活人造人。然而,當人造人被賦予意識之後,它看向自己的機械手,變得十分驚恐,它唯一詢問的問題,是「Who am I」,語氣逐漸變得瘋狂、狂暴,最終它開始了自我截肢、自我摧毀,直到被男主關閉了電源。一切歸於沉寂。

從這個情節來看,這個公司儘管目前在進行人造人的研究,但實際上他們的真實意圖是實現「生命無需被終結」的目的,即通過記憶傳輸實現個體價值的永遠流動。這對於我來說無疑是可怕的,當一個生命體物理死亡之後,即使它的精神還存在,那是否還可以稱之為他自己?

包括人造人近乎癲狂的詢問——我是誰,其實便是克隆技術面臨的一個重大倫理問題。即使現代技術可以讓我們在他人眼中以原有的狀態繼續存活,可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究竟還是不是自己?這是一個深刻而需要探討的問題。

另外,影片在後來對於男主反覆失敗的原因進行了闡釋,之所以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不會自我截肢,而人造人卻瘋狂地進行自我殘害,歸根結底的原因在於身體的排異反應。這種排異使得大腦不知道自己與這幅肢體的聯結,便會產生如人造人一般主觀思維上的紊亂。

二、家庭車禍後克隆親人

簡單地重新敘述一下克隆親人的過程,在車禍之後,男主的妻子與三個孩子全部喪生,為了挽救這一切,男主不惜冒風險偷竊公司的克隆車來「復活」他們。(由於克隆車有限,他只能復活三個人,最後他痛苦地抽走了最小的女兒的生存權)。克隆車裡裝有胺基酸、單糖等多類小分子物質作為原料,通過啟動測定序列開始了為期十七天的複製人打造。如果十七天仍然不取出,他們會繼續生長,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癌變和衰老。

這裡的情節大部分是有生物學理論支撐的,關於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衰老和癌變。雖然意外發生的恐怖性遠遠大於成功的機率,當男主不願意放棄這次機會。我們也可以再次看出人性與人類的情感在維護社會親密關係中的重要作用。男主的妻子在生前曾說:人類不只是神經化學,不只是路徑、電子信號和化學,組成人類的還有愛和靈魂。

可這同樣暴露出了複製人的潛在問題,那就是人類的情感。假如這樣的技術開放,從犯罪角度來說,如果這項技術落入了不法分子手中,克隆體與本體指紋與DNA的完全一致,會為偵查和審判帶來莫大的阻礙;而從普遍的家庭倫理來考慮,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家人可以活得更長久,可當這項技術被開發出來以後,決定人們生命的便不再受到基因的限制,因為只要有了這項技術的使用權,便可以世世代代地流傳到自己接二連三的克隆體內。這種情況有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克隆的階級性——作為稀缺的技術,高昂的費用是劃分富人和窮人享用權的屏障,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富人、名人、天才優先享用這項技術,那麼資源的配置和流動如何能保障公平性呢?只要有了永生的可能,有些人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這個機會,那麼很有可能引發暴力、犯罪,甚至戰爭。所以就目前來看,我仍然認為不開發這項技術是最好的選擇,這樣也能讓人們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體,注意飲食與作息的安全性,在有限的時間內盡最大的可能去創造自己的價值,實現「自我」的意義。

上述是對於克隆技術的影響作出了大概的分析,其實對於克隆體本身來說也有探討的價值。

克隆技術本身對被克隆對象來說,有沒有一種情感上的傷害呢?當然,這裡要排除掉為延長壽命主動選擇這項技術的人,轉而探討被動的情況。當一個人遭遇不幸意外死亡時,親人不惜一切代價選擇克隆他,換取他生命的延長,而他並不知情。那麼在克隆後並傳輸記憶(在這部影片中記憶被物化了,變為了儲存器,可以增設和刪改,其實細思極恐),大腦是否會出現排異反應?這又是免疫抑制劑可以協調的了的嗎?如果他不能接受被克隆的事實,那麼克隆體將會激發自我毀滅模式,這種傷害對於社會情感、親情關係來說都是不可逆轉的。

一個人在被秘密克隆時,他與周遭的世界是完全斷鏈的,然而他與世界的密切聯繫總會讓一部分人注意到他的離開,對於這部電影來說,男主為了復活親人,他選擇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來掩蓋填補這些漏洞,可是這些對於社會的傷害都是客觀存在不可動搖的。那麼在克隆體重新掌握意識之後,他又如何能帶著這段社會的缺失正常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呢?愛是美好的、打動人心的,可有時候,愛讓我們衝動,不可否認地會讓人變得自私——自私地復活一個人,自私地去扭轉歷史,把科學技術的革新作為工具,把貨幣作為籌碼,人成了自己的上帝。然而,我們不能用科學來否認科學本身,這也正是不能推行克隆技術的更深層原因。

#0809-北京:昨天看電影時忽然外面狂風驟雨,閃電明晃晃地把黑夜塗抹成白天。說不定,有人正處在未來提醒我們:記住,要讓它永遠成為科幻片,否則,真相會比雷電更恐怖。

相關焦點

  • 《複製人》鏡子裡的自己
    然而歲月洗去浮華,看完《複製人》和幾年前翻拍的《地球停轉之日》,突感之前隱藏在墨鏡之下的Anderson和一幀幀或不解或淡定的表情並非劇情所需(或是為了耍帥),也是演技拙計無奈的表現。這部《複製人》讓我們看到了墨鏡下的Anderson,蠢萌麻木卻有失冷靜冷血,讓人不得不拋開主角演技去欣賞這一部電影。
  • 《複製人》科學家克隆了一家人,卻把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電影開始,男主致力於把剛死去的人的意識上傳給機器人,但被復活的人沒辦法接受自己的機械身體,馬上自毀身亡。看到這你會想,哦,這個是《超能查派》+《機械姬》的套路嘛…結果反轉,串場到了《黑客帝國》—主角竟然用這套黑科技,上傳意識給因為車禍團滅的家人克隆體…可以,畢竟你們選基努裡維斯演男主是有原因的嘛。但是!
  • 想克隆一個自己嗎?看完這7部複製人電影再說吧!
    這些都是經典的複製人類型電影,今天呢我就給大家帶來另外7部同樣精彩的複製人電影,希望大家喜歡!,一天亞當工作的時候發生了點小意外,回到家中的亞當發現居然有一個複製人頂替了自己的位置參加他的生日宴,莫名驚恐之下他又被來路不明的殺手追殺,他很快明白自己成為了克隆公司的人類複製試驗品
  • 電影中的複製人,現實中的克隆技術
    在此之後,克隆成為大眾詞彙,克隆題材的科幻電影層出不窮。二者的不同僅在於,前者的複製人是培育出的成年克隆體,後者則是在人類社會中從嬰兒時期慢慢長大成人。《別讓我走》中的複製人在成長過程中清楚自己的來歷和未來的命運,但身處人類社會的他們無處逃脫,在成年後只能順從地一次次躺上手術臺,直至死亡。歡樂的童年時光和成年後的悽慘命運,形成鮮明的對比,催人淚下。
  • 複製人神話:精英被克隆的秘密
    在人類身上進行克隆的很少,而且只有人類在成年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克隆。這通常是在受孕時完成的,將精子和卵子混合在一起,然後將卵子分開。產生合子由細胞分裂成許多。在這一點上,所有的部分是相同的,並沒有發生細胞的特殊化。複製人的年齡也是一樣的。克隆動物的做法發生了,就像綿羊多莉(Dolly)所展示的那樣,但結果是一個嬰兒,而不是一個成年人。
  • Replicas 複製人
    主角對家人的愛是無可比擬的,所以讓助手將公司的機器都搬到家裡來,包括克隆身體的容器。在完善克隆意識的算法之後,主角逐個給家人克隆了意識。由於克隆的容器只有三個,所以主角在掙扎之後,暫時將小女兒的意識存了起來。這裡有個科學前提,就是機器人技術和人體器官的克隆技術已經成熟,但人類意識的克隆技術還在完善,主角就是這類領域的科學家。
  • 第9期:電影中的複製人,現實中的克隆技術
    在科幻電影《複製人》中,基努·裡維斯飾演有兒有女、略微發福的中年科學家威爾。影片開始沒多久,威爾一家五口就出了車禍。  威爾在車禍中倖存,但他的妻兒卻不幸遇難。在悲痛過後,威爾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科研工作可以「拯救」家人——他的團隊一直在研究克隆和意識轉移技術。
  • 24年前就克隆出羊,複製人為何還沒出現?看看克隆羊下場就明白
    雖然筆者只是發揮了想像力,但如果複製人的技術真的被廣泛應用,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說到克隆,"多利"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多利不是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動物,但卻是最著名的克隆動物。克隆技術並不難理解,很多植物先天就會克隆自己,比如把土豆切成塊種在地裡,然後收穫一堆土豆。24年前多莉誕生後,全球掀起了一股"克隆熱"。克隆是一種無性生殖技術,這意味著多莉不是自然交配的產物。
  • 被克隆的人類,被克隆的人生——深度解析悲情電影《別讓我走》
    一舉一動都在老師們的監視下不能外出 不能和其他孩子開心的玩耍每個周都要檢查身體因為他們其實是一群複製人 並且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在他們的主人需要器官的時候 為他們貢獻上自己的器官而這群複製人中間 有兩個小孩一個叫阿珍 一個叫阿強 他們兩個相愛了他們十分渴望未來能過上幸福平凡的生活
  • 「複製人」只出現在小說?不《複製人》電影上映告訴你不再是想法
    「複製人」只出現在小說?不《複製人》電影上映告訴你不再是想法說起克隆技術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定就是克隆羊多利了,這是第一個克隆成功的案例,因為這個案例的成功,讓人們有了「複製人」的想法。複製人之前只有在科幻小說才會出現,但是因為人們對克隆技術的研究,現在已經不再是幻想。
  • 《別讓我走》:我們是否就是複製人
    在《別讓我走》出現之前,另一部關於複製人的享譽世界的電影作品《逃出克隆島》更提出了尖銳命題——「我們是否能將複製人作為服務於人類的器官供體?」正是在這股強大的「獨立自由」潮流中,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說《別讓我走》一經出版便驚煞世人。在該書中,石黑一雄描寫了英格蘭鄉村深處的黑爾舍姆寄宿學校中的秘密生活:在這個神秘、幽靜又迷人的環境中,凱茜、露絲和湯米成為朋友,一起成長。
  • 《複製人》:在假造的美好幻境裡發現真實的自己
    ,描述這位好萊塢巨星的人生有多麼多麼悲慘,現實多麼多麼頹廢),只是簡單說一下,每次遇到真愛或者打算安定的時候,上天好像跟他過不去一樣,29歲失去了摯友,35歲失去了女兒、37歲失去了摯愛,一生顛沛流離。
  • 《複製人》:合法,世界將會怎樣?
    其實克隆題材的電影並不少見,從科幻電影裡程碑之作《星球大戰》開始,克隆這一題材就已經越過現實的界限,混成了大眾熟悉的樣子。但是這次,我們不想談電影本身,我們想談談現實裡克隆這個名詞的真實模樣。早就明朝時,中國人就對「克隆」生物有了幻想。《西遊記》中,六耳獼猴乃是孫悟空的克隆分身。
  • 星戰:複製人戰爭之後,複製人軍隊的命運如何?
    他們與絕地一起並肩戰鬥並建立了友誼,但最終,所有複製人都被西斯植入的一種行為矯正生物晶片所控制,並被迫執行帕皇的命令。最後,在《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中,他們成為帕皇徵服整個星系,消滅絕地教團的關鍵力量。
  • 不遜於人工智慧的克隆技術,為何複製人不行?科學家說出弊端!
    不遜於人工智慧的克隆技術,為何複製人不行?科學家說出弊端!人工智慧一直是備受爭議的一項技術,自它出現之後,人類的辦事效率提高了,很多事情都可以依靠人工智慧解決,缺乏了動手的能力。與人類不同的是,機器人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必須在人類的操控下才能進行。
  • 兩隻刷屏的猴子讓複製人變為現實?科學家:沒任何興趣複製人
    北京時間2018年1月25日,國際生物領域頂級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食蟹猴的研究文章,這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育嬰室的恆溫箱裡得到精心照料(1月22日攝)。
  • 任性 | 愛你,就克隆出兩個你
    因為忍受不了分別之苦啊,她通過克隆技術,複製了兩隻和Samantha有著一模一樣基因的狗狗:Miss Scarlett 和 Miss Violet。 除了克隆的兩隻,她還有一隻領養的棉花面紗犬,取名Miss Fanny。
  • 《複製人》:看完了影片,卻結束不了思考
    導語:《複製人》:看完了影片,卻結束不了思考《複製人》的主演基努裡維斯,是史上最坎坷、最努力的演員。生活中很胖的他,在熒幕上總能瘦下來。能胖能瘦,需要付出很艱辛的訓練,可是他做到了。影片中詮釋了他對家人的愛,一個完美男人的形象。
  • 複製人會出現在中國嗎?
    「中國會是複製人的出生地之一」,這句出現在1月3日美國某媒體報導中的話對我們來說,無疑具極大的衝擊力。該報導聲稱,據多位科學家預測,目前世界上具備複製人的技術水平、同時又可能接受複製人存在的國家中,就包括中國。報導還指出,中國科學家在幹細胞研究領域以往實踐是做出這一預測的基礎。
  • 23年前科學家就克隆出羊,為何沒複製人?看克隆羊的下場就知道了
    這種能力相當於是想要什麼就會出現什麼,包括複製人。而老癢就在不為人知的時候他複製出了另一個自己,那個人跟他一模一樣,甚至有著他的記憶,但他是被複製出來的。這個複製出來的人卻選擇了殺死本體的老癢,徹底取代了他。這種能力有點類似複製人,同樣表示了複製人下場的一種可能性,在許多電影中,這樣的類似情節也出現過。當然,這種情況是小說跟電影的虛構,實際上如何也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