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棠雪
百家號:霍霍的小世界
在職Q社區,回看「2020新年心願」的話題,透過留言仿佛還能看到大家立flag時澎湃的激情:
「想做一名自由插畫師,因為興趣愛好就是畫畫。」
「在星級酒店做了五年,想換個職業,勵志在2020年成個家。」
「出去旅遊,努力賺錢,還清債務,希望遇到人生轉折點。」
2020年已接近尾聲,你的年度目標實現的怎樣?是在感嘆時光流逝的太快?還是在責怪環境變化?亦或自責無力改變現狀,陷入沮喪?
所有過去均為序曲,我們需要積極面對現狀,勇敢去破局,科學診斷「目標無法實現」這個「木馬程序」,藉助專業工具的槓桿效應去實現重要的個人目標和職業目標。
一、為什麼每年你定的目標都很難實現?
1、不是「真實」的目標,缺乏動力
我曾參加過一個讀書會社群,入群時要求成員寫下閱讀目標,每日踐行後完成打卡任務。100天中前15天打卡率還保持在90%以上,隨著時間推移打卡率逐步遞減,只有寥寥幾人全程參與。
結營後跟小夥伴溝通發現,原來很多人掉進「人生3大坑」裡:莫名其妙湊熱鬧報名、隨大流報名、想看看別人在讀什麼書報名。而實際上,閱讀並不是他們的真實目標,也就缺乏堅持的動力。
目標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需求,不是欲望,也不是盲目的行動。順其自然不會等來非凡的成就,隨波逐流也不能到達想去的終點。只有通過謹慎思考,看清楚內心的真實渴求,想要什麼、為什麼想要,並堅定認真地寫下目標,這才是規劃最好一年的基礎。
2、自我設限,沒有信心
電影《甜心先生》裡,傑瑞是個出色的體育界經紀人,因寫了一份「職業使命宣言」被炒魷魚,離開公司時他帶走了一條魚和願意跟隨他的會計多蘿茜。通過各種客戶資源爭奪,他僅贏得一名二流黑人橄欖球員羅德。
這樣的失敗讓他憤怒又無助:「沒有好的客戶資源,我不能使新公司正常運轉」「沒有人願意幫我,連心愛的女友都離開我,因為我是個loser」。
傑裡米·迪安在《習慣:改變命運的關鍵力量》一書中提到,阻礙目標的假想敵人,只存在於想像之中,小心自我設限性觀念將扭曲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實現目標的路上,人們遇到挫折就會自我否定,一不留神就會掉入自我設限性觀念的陷阱,挫折反覆出現後,習慣性會把原因歸結為「能力有問題,我不能」。
要想經歷最好的一年,就要摒棄這種「有色眼鏡」的觀念,學會透過這副眼鏡看世界。
3、目標預設偏差,無法應對變化
程佳是新材料公司的銷售經理,年初與公司籤訂目標責任狀,需要完成銷售收入1000萬。在半年度會議上,臨時接到領導通知,增加新產品200萬的銷售目標。
面對目標的調整,程佳內心既崩潰又牴觸,完全無法接受,他破罐破摔的心態影響了團隊士氣,而他最終也選擇了離職。
目標是對未來的規劃和預測,是一種成事的決心。從管理學的角度,目標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相應做出調整的。當目標出現偏差或調整變化時,要理性面對,適度調整策略。
切忌將一根筋進行到底,要用行動去縮小和消除偏差,才能有條不紊過完最好的一年。
二、怎樣做才能確保年度規劃目標實現?
1、清晰梳理並確定目標
朋友小薇本是電視臺的播音員,工作輕鬆,她不安於現狀離職了,卻進入職場低谷期,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機緣巧合她參加了一個目標管理的學習沙龍。
課堂上老師問:分享過去一年的收穫及明年打算做什麼?小薇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所以然。這時鄰桌的小夥伴替她解圍,主動分享:明年在學習成長上,想挑戰50本書和50部電影;給父母投資一份保險,攢夠買小公寓的首付款;想去日本看動漫和櫻花。
哲學家康德說過:「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我們生活在多維度的世界,終極目標是寄希望個人、職業、人際關係、智力和精神每年都有明顯進步和增值空間。而這個目標宏觀又抽象,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和專業的工具進行層層抽絲剝繭。
清晰地梳理目標,運用「人生質量測評圖」或「生命之花能量圖」等專業工具去做目標評估,確定年度目標關鍵詞,使用「9+3目標法則」及「SMART目標管理」進行目標拆解,繪製重點目標實施路徑圖,制定周密的行動計劃,可以其確保目標的順利完成。
2、從培養微習慣開始,感受行動的魅力
我先生自幼就不愛運動,對美食完全沒有克制力,作為新晉奶爸卻把自己吃成胖子。不單體重創新高,連彎腰繫鞋帶都成問題,體檢數據也不容樂觀。
幾年前他就許下新年願望:「堅持每日運動,完全人生第一個馬拉松」。然並卵,日復一日,他依然還是那個胖子。
直到今年遇上疫情,他再次把運動減肥提上日程並調整了行動策略:「每天跑步1公裡,堅持在日曆鏈條上記錄運動信息」。通過將目標聚焦調小,用簡單的挑戰來引誘自己的行動力, 11月,他剛在無錫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馬拉松。
在目標確定後,需要用項目型和習慣型對目標進行分類管理,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而習慣型目標建議從微習慣入手,關注日期、頻率、定時任務以及習慣養成點,體驗完成甚至超額完成的喜悅。
在知識快速迭代的時代,培養微習慣的APP層出不窮,你可以用forest培養專注閱讀習慣,用「隨手記」管理收支習慣,還可以用手帳、日曆鏈條培養每日復盤打卡習慣。
微習慣培養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美好,用積極行為給生活和職場增添趣味,用心感知生活收穫喜悅。
3、復盤行動結果,及時肯定和獎勵
拉夫堡大學的謝麗爾·J·特拉弗教授在項目研究中,對寫出目標並每天記錄的個體進行追蹤。他發現這些人對自己的目標和進度有深刻認知,並能發現某種目標的實現過程如何對其他目標產生影響。
古有曾國藩每夜必記「日省錄」,今有柳傳志經常復盤,通過復盤對目標進度檢查、思考和分析,及時肯定階段性成果,學會欣賞自己的進步。從腦科學的角度,肯定和獎勵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產生強烈的積極情緒反應,更利於下階段目標達成。
趁現在許下新年心願,做好新年規劃,用科學方法和專業工具對目標進行規劃管理,相信你的2021年一定會充實並快樂著。
作者介紹:棠雪,本文首發百家號:霍霍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