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搖琴瑟起,和合之家院|中國旗袍會威海總會古琴班雅聚小記

2021-02-16 風華媛夢



〖風搖琴瑟起,和合之家院〗

中國旗袍會威海總會古琴班雅聚小記


十月七日,黃金周最後一天,依舊是軒朗明麗的秋日。而秋日的裡口山,在這天高雲岫,山鬱風清的軒朗明麗裡,多了一份瓜果蔬豐,菊豔葉舞,柿黃虯枝,相互纖繆的秋實景象。


從雲彩的山梁,往下俯瞰,層林盡染,流光溢彩處,群山環抱間,安臥著一個名叫王家疃的古老小村落,在這小山村和寺廟安然相依處,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宅院。


循山徑訪寺廟至此,則見粉牆青瓦,石壁灰簷,銅環木門,上掛黑底金邊大匾,匾上四個燙金大字「和合之家」,一牆之側門匾書寫則為「和合之塾」。


院門外西側一片菜地裡,響著低緩洗心的佛樂,聽著德音雅樂生長的菜蔬,似也沾了佛性,葉婆果碩,紅綠相間,蟲子在這裡也可盡享天然,咬出經緯的葉脈,也能長出飽滿的果實,如此呈現著一派和合詳瑞之象。


「朝從山口還,出嶺聞清音。瞭然雲霞氣,照見天地心」。今天,入過的遊客又被這院落裡一群仙仙的琴女和那清泠激越的琴聲而吸引,她們素白如紗的漢服上,那一枚清秀婉約的或粉或藍或墨的蓮,和這白牆腳駐上那描繪的綠荷粉蓮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嫋婷的琴女,一行七八位姐妹,懷抱古琴,或坐於院中,或倚與墨凝的木門,或立於木榭亭臺,或遊然鞦韆架上,垂吊的瓜葉婆娑間,陽光斑駁陸離的光影裡。


一叢潑實怒放的天竺牡丹前,嫻靜恬適的神態,泰然自若的拂琴之幽,清泠低鬱的琴音,配這一爿古樸古韻的院落,此情此景,讓人恍惚穿越千年。


不由駐足觀望,驚奇讚嘆,拍照探詢:這是漢樂府裡走下來的女子嗎?被問者一臉燦然,回曰:這是威海旗袍會古琴班的一幫麗人。


仙風梅骨,淺笑淡然,雲鬢籠挽,面若秋月的琴人香鵬先生,威海旗袍會古琴班姐妹們的恩師,在六位學生的愛擁下,幸福和滿足蕩漾眉梢眼角。


琴品如人品,香鵬老師的無償授課付出,感動著每一位愛她的學生,這份恩情也永遠銘記於學生們的心底。


香鵬老師經常對姐妹們如此教誨「琴人必備的素質與境界:①有一顆感恩的心,不管我們在哪裡,如遇到別人的失誤或過失的事情,琴人都不可以挑刺和產生負面能量,如有能力琴人反應幫助彌補。


②琴人的高尚品德一個字---愛!要永遠用一顆感恩的心看這個世界! 感恩旗袍會這個平臺,給我們帶來相互成就的緣份!」


一院一世界,一曲一菩提。正如和合之家院主人祥同彩印的劉總,用她謙遜大愛之心,在管理家族企業和做人準則上,極力推崇以人與自然的統一,真善美的統一。


情理關懷的統一的和合文化,感染和沐浴著親近之人的天性,追求一種接近初心的完滿和理想的人文境界一樣。


也正如清瑢會長搭建威海旗袍會發起旗袍文化的初衷,也不只是注重那件錦服加身的外在美,更注重的是修煉一顆能承託古韻遺風的德馨之心。。。


而古琴,以其集儒道大成的完美結合,華夏正聲,中正平和,古人語「琴者,情也;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所以,在人心容易流於浮躁的今時今日,習之,是為今之修心養性之上乘。


「泱泱乎高山,澹澹兮流水。」伯牙與子期的故事傳唱了兩千年。古琴的境界讓兩位知音彼此肝膽相照。彈奏古琴是古代文人雅士必備的一門技藝,是謙謙君子的象徵,是傳統文人精神的化身。


秋日暖陽,媚而美;抬首,蓊蓊山巒,青瓦飛翼之上,便是如洗的晴空,白雲如練,令人心竅通透;低首,觀習琴麗人,在和合之地那飄飄若仙,裙袂飛揚的場景,美輪美奐。。。


遠瞰,山寺鐘鳴,茅屋點點,山溪水清,青石板淨,堰邊老農,攤上蔬果,賣與不買,怡然自得,如此詳和之氣,讓人不由心平氣和,安斂沉靜,醉心自然。


《詩經·考槃》有云: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隱士的生活,心情是愉悅舒暢的,心胸是寬廣高尚的。羨慕古人寄情於山水的田園生活,正如書中所寫那樣——推門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與河流在廣闊的精神天地彌散著清香,當個手搖木鐸的採詩官,奔走於千頃沃野。。。


煮字,溫茶,對弈西廂,插花東窗,剪月於風起時,採摘著屬於自己的快樂、憂傷與希望。這應是現世的一種靜心的生活方式吧?比如今天,拂琴,與自然。威海旗袍會也正是按此打造一群知書達理,嫻淑良德的美女。


生活與我們都不易,我們何苦再相殘,歲月太匆匆,人心有冷暖,閉門即深山。簡約過俗日,簡靜且緩行,抱著一顆寬容良善的心,那句話說的好「把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接過來,放得下」,大道至簡,才琴瑟和合。


把最美的時光,放在心上;秉此時日的雋永,撫俗世的塵埃,著一襲最適合自己的那款霓裳,變蒼桑歲月為一曲芊芊闋歌,優雅地行走在人生修行的路上吧,旗袍麗人們!


文稿/馬潔 編輯/清瑢

鳴謝攝影師:曲明/黃豔融


中國旗袍會是一個全球性最大的女性平臺,威海旗袍總會隸屬於中國旗袍會,也是威海市仁德公益服務中心的一支特色公益力量。


威海旗袍總會現設分會如下(歡迎威海地區熱愛旗袍的姐妹請按居住地分別加入群):威海總會176226214;榮成分會254589943;文登分會463177219;南海分會365961298;威海總會少年隊(高中以下學生)285728896;威海旗袍總會商家群482373628;攝影師群277239576


這裡是中國旗袍會威海總會微信公眾平臺

1、合作事宜請聯繫:邱博13184195619

2、掃描上方二維碼分別關注:@中國旗袍會總會微信公眾平臺@威海總會微信公眾平臺

3、更多資訊:http://www.zgqp.org

溫馨提示: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中國旗袍會會歌《風華媛夢》下載試聽網址。

↓↓↓↓↓↓↓


相關焦點

  • 八荒琴院精品古琴課程第15期開課了!
    中國民族管弦樂器學會全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委員會考官、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理事,西南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重慶音樂家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八荒琴院創始人,曾獲2012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總決賽優秀獎,受邀擔任優酷網教育頻道《從零開始學古琴》欄目講師,國琴網古琴直播課特邀教師,著有《零基礎學古琴》。自幼隨諸多名師研習琴,箏,書、畫、崑曲諸藝。
  • 【聆聽古琴】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悅兮琴院一對一、一對二量身定製精品古琴課
    學習大指、名指按音:「綽」、「注」、「上」、「下」、「進」、「退」、「復」,以及按音組合指法練習,配套學習節拍內彈奏組合練習曲《琴之韻》。泛音指法。學習大指、食指、名指泛音:「粉蝶拂花」、「蜻蜓點水」,以及古琴泛音調音練習,配套學習泛音琴曲《梅花三弄》、《流水》。複合指法。
  • 7.13一場盛大的雲上音樂會在中國古琴博物館舉行
    音樂會由中國古琴博物館主辦,西安市雁塔區古琴協會、鹹陽市武功縣古琴協會、西安久人影視傳媒、陝西省音樂家協會明德琴社、鹹陽香蘭古琴藝術社、武功廣嚴琴院、西安桃園琴社、西安素行琴館、西安竹裡琴館、鹹陽其含琴館等機構協辦,現場30多位古琴藝術家、22首經典琴曲讓廣大線上觀眾與現場嘉賓如痴如醉。
  • 陶然純鈞—2017中國古琴丁酉春季巡演音樂會 餘音繚繞三千年
    —王維《竹裡館》明年開春之際,臨珠海大劇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天津七弦琴院成立於2008年,專注於古琴專業培訓和學術研究。琴院以「傳承國學,潛心研修」為主旨,自創立以來,先後主持「古代琴歌研究」項目。
  • 張毅古琴院 ||古琴| 你彈得不夠好,是因為沒氣息
    若從撫琴的角度來考察,聲韻之間原分虛實,進退之道本含順逆:氣息舒展者聲韻自然雍容,氣息雜亂者曲音難以沉靜,氣息暢達者進退遊刃有餘,氣息濁滯者上下必然鈍拙……氣息又非一成不變。人之一生,由生至死,有一個生長、頤養、衰減的過程,孟子云:「養吾浩然之氣。」可見先天秉賦之外,後天滋養亦不可少。所養者:一者養身,再則養心。養身,亦謂之養生。
  • 佳文欣賞 | 琴藝蜀中稱絕-記古琴家裴鐵俠先生
    著名古琴家裴鐵俠民國時享譽省內外,他不僅潛心琴藝,也組織琴社,邀成都琴人定期雅集,切磋琴藝。裴鐵俠還是高水準的古琴收藏家,藏有20多張唐代至清代名琴,其中唐代名家製作的大小雷琴,被他視為珍寶。本文作者裴小秋是裴鐵俠先生的孫女。從我記事起,就住在成都下同仁路2號。那是一個三進的院子,進大門有個長長的走廊,右手有一小門,裡面是個獨立的院子。
  • 伏羲琴院~7月27日-28日大興古琴教學中心開課了
    伏羲琴院成立於2014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祥霆大師任院長。琴院致力於古琴文化推廣與交流,是集古琴教學、研究、培訓、雅集、演出、斫琴、古琴銷售服務,兼容名人書畫、太極導引為一體的高端藝術機構。伏羲琴院大興琴館馬上開課了,琴館位於大興義和莊萬科天地公園西北一號樓208室。
  • 陶然純鈞·張子盛 錚錚古琴,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
    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秘書長古琴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天津七弦琴院院長(張子盛演奏莊周夢蝶)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老子說,大音希聲。這是琴律之美的體現,也是琴與人、琴與自然之間的境界所感。
  • 【古琴·開票】陶然純鈞·張子盛 錚錚古琴聲,盡顯浩然氣
    、教育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秘書長古琴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天津七弦琴院院長這是琴律之美的體現,也是琴與人、琴與自然之間的境界所感。古琴的至靜之極,包含著東方哲學的內涵,這是許多人對琴一見鍾情的緣由。他們感受到的,既是琴聲,也是自然之聲。張子盛首次聽到古琴曲,便受其感動,卻又不知是何樂器。上世紀80年代,他準備在天津東方藝術學院學圍棋時,偶然看到了「古琴」二字,瞬間就把內心裡渴望的旋律與古琴聯繫到了一起,誤打誤撞開始求學,成就了著名琴家的音樂之路。
  • 威海:「希望之家」築起輪椅上的新希望
    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項目是長城愛心大本營總結多年扶貧助殘公益項目經驗和對重度殘疾人生活起居深度調研基礎上,推出的全方位助殘項目。1號門負責心理康復、3號門進行起居訓練、5號門主攻技能培訓、7號門是自理衛生間……在寬敞有序的希望之家基地,透過一個個玻璃門,各個訓練室內康復器材、培訓工具一應俱全,8間小屋還原了殘障人士生活自理的8個場景。
  • 蓮花女子淑院文化雅集活動在壁山秀湖舉行
    11月13日下午,由重慶蓮花女子淑院主辦,中國優雅女人會協辦的「蓮心不染•傳統文化雅集」活動在重慶市璧山區秀湖公園舉行,近百名傳統文化愛好者齊聚秀湖湖畔,共赴一場美麗之約。       活動現場,中式傳統服裝秀、古琴演奏、茶藝表演、花藝表演、香道表演、旗袍秀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為現場遊客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 家和 徵文 | 總務科《以院為家 展奮鬥風採 》
    「和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重要價值,「和合」之境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和合」為思維境界,構建「家和」醫院文化體系,鼓勵全院職工積極有為,以院為家,每一位員工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態,與醫院同行,並肩作戰,勇挑重擔,砥礪奮鬥,從而使「家」獲得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創造力。
  • 2020中國森林養生基地,威海2家上榜!
    2020中國森林養生基地,威海2家上榜!《關於召開2020中國森林休閒養生體驗峰會的通知》,威海華夏城、榮成市槎山景區上榜「2020中國森林養生基地」。
  • 袁中平古琴演奏 吟誦《長亭怨慢》
    古琴演奏家。和中國山東青島大學。晚飯後他閒步十全街,逛骨董店,一眼看到一幅古畫,畫中一位高士正在彈古琴,他藉機詢問店主,是否知道此地有位琴家吳兆基?店主回答:「聽說過!你到隔壁問問。」原來隔壁乃蘇州大學工藝美術社。     推門進店,幾位長者正在下棋,為首的問明他的來意後,即喚店前一女孩去吳兆基家通報。他們請他坐下,聊天喝茶,得知吳兆基曾任蘇州大學數學系教授。30分鐘後,女孩回來告知,吳府說今日已晚,明早可去。
  • 【伏羲琴院】奏響2021新樂章!
    多年來【伏羲琴院】立足於古琴傳統製作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倡導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融入書畫、太極、國學,進入社區百姓文化健康時尚生活之路!李祥霆 , 滿族,伏羲琴院院長,1940年出生於吉林省遼源市。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琴會榮譽會長(前會長)、國際古琴學會榮譽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名譽理事、北美琴社顧問、倫敦幽蘭琴社藝術指導、澳門古琴研究會榮譽會長、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研究員。精於琴、簫、詩、書、畫,即興演奏,即興吟唱,學術研究,專業教學。出版有古琴獨奏專輯唱片近三十種,學術專著【古琴綜議】等四種及詩集【醉琴齋詩選】。
  • 《夢璇詩刊》首屆雅集—一場詩歌與古琴 瑜伽的盛宴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古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大量詩詞文賦中均有琴的身影。
  • 十大古琴曲之《陽關三疊》琴聲悠悠,意韻悠長
    《陽關三疊》為中國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漢民族音樂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唱。這首樂曲產生於唐代,是根據著名詩人、音樂家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譜寫而成的。因為詩中有「渭城」、「陽關」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陽關曲》。大約到了宋代,《陽關三疊》的曲譜便已失傳了。所見的古琴曲《陽關三疊》則是一首琴歌改編而成。
  • 和合本聖經與中國(全集) 下
    (不,不是中國,乃是基督)」神會紀念每一位參與過和合本聖經翻譯的外國人和中國人,在這裡要特別介紹兩位在翻譯過程中,起到領袖和榜樣作用的兩位傳教士,他們就是狄考文和富善,他們的人生就是戴德生上面名言的真實註解。
  • 古琴的一群特殊琴友~歷代帝王與古琴(三)
    他崇尚佛教(有菩薩皇帝之稱),非常喜愛琴道,並熱衷於研討,曾著有《琴要》。皇帝熱衷於琴,當然就會起到很大的影響。梁國還有一位皇帝,梁元帝蕭繹也非常喜歡古琴,並著有《篡要》。於是唐代曹柔發明了減字譜,琴家們編纂了若干琴曲,很多著名的詩人為琴詠詩,百餘詩篇流傳至今,著作了相當數量有關琴學的書籍,出現了琴派雛形,更湧現了一批著名的斫琴名家,如江南的張越、沈鐐,四川的郭諒和自開元以至開成間的雷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