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被處罰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由於巨石太重,每每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
這就是指南針的命運。成立於1997年,至今20個年頭,曾經數次想要衝擊A股均失敗。比他晚成立的東方財富(2005年)、大智慧(2000年)、同花順(2001年)早已經上市, 指南針卻還在向山頂推石頭。
前一陣子,指南針在證監會網站預先更新了招股說明書。與上次不同,原先兩名三類股東已經不在股東名單之列。看上去,指南針離IPO近了一步。
已經記不清,這是指南針第幾次與IPO聯繫在一起。可以確定的是,這的確是它離IPO最近的一次,近到距離只有三類股東的7萬股。
指南針的IPO夢格外的長,長的像一部漫長的、複雜的磨難史。作為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金融數據服務商,它被多變的政策打得面目全非。
不久前,劉主席剛剛講完「勇於否決」的要求,好像指南針離IPO又沒那麼近了。
/ 01 /
贏富數據之戰
很多年後,當老股民們再回想起指南針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新三板或者創業板的那隻股票,而是那個率先推出贏富數據,帶領散戶們對抗機構長達兩年之久的「炒股神器」。
贏富數據揭示了三類基本數據:投資者分類帳戶統計、持倉規模分檔統計以及活躍席位統計。
它能幫助個人投資者觀察到券商席位和保險席位的資金流向。在它面前,機構投資者任何一筆操作都毫無秘密可言,如同「裸奔」一般。
2007年1月1日,上交所把贏富數據獨家賣給指南針,收了1000多萬元,這筆錢相當於指南針好幾年的利潤。
金融市場,真是一分錢一分貨。憑藉贏富數據的獨家銷售,指南針一度成為當時中國最牛的金融信息服務商。
直到8個月後,大智慧才花錢買到贏富數據。隨後同花順、天狼、財富軟體(金融界和證券之星)、東方財富網和勝龍先後加入。
至於指南針為啥能獨家8個月,這後面的故事可多了。有背景的公司,你只能看到背影。
2007年指南針的營收高達1.83億元,淨利潤也從902萬元增長至4729萬元。不管從收入還是利潤來看,指南針都要比東方財富網、同花順河大智慧大不少。
2002年,指南針董事長王之傑曾說:「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話,指南針也要為人民以服務。」在贏富數據的幫助下,散戶對抗機構的能力到達一個新高度。看上去,這一次他的夢想差一點就要實現了。
後來的事情證明,這位始終以投資者教育為已任的創業者,沒有理解中國資本市場真正的遊戲規則。帶領散戶逆襲機構,Are You Kidding Me?
吳敬璉教授曾經說過,中國股市連賭場都不如。話糙理不糙,眼睜睜看著,A股市場的韭菜們一茬又一茬茁壯成長,心動的又何止是澤熙的徐老闆和瓊瑤劇中的小燕子。
就像2017年劉主席講的:當今,沒有不講政治的金融,也沒有不重視金融的政治,交易所和證券經營機構都要提高政治站位。
凡事都要講政治,金融信息服務也從來不是販賣數據的簡單生意。自贏富數據誕生起,就遭到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強烈反對。2008年4月,機構大鬧了一次後,上交所不得不經常調整贏富數據的席位代碼,以加大個人投資者追蹤席位的難度。
2008年的「兩會」,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易敏利對上交所出售交易數據且收費不合理提出了質疑。原因是,上交所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會員製法人單位。
不久後,以南方基金、華夏基金為代表的基金公司陸續上書監管層,希望對贏富數據的運作進行幹預。隨後,包括中金公司等券商也加入了聲討行列。
這個世界好就好在,機構有機構的利益,上交所有上交所的覺悟。於是,它妥協了。不難理解,天塌了每年還有數十億的交易手續費入帳,實在沒必要為了這個破壞「戰友」間的革命情誼。
2008年12月8日,上證信息公司召集包括指南針、同花順等7家運營商代表開會。「上證信息公司靜態事業部負責人通知各大運營商,贏富數據將於2009年1月1日退出市場。」
這只是一個口頭通知,沒有正式文件,但所有人清楚,屬於金融信息服務商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有意思的是,贏富數據消失後,7家運營商之一的天狼50董事長陳浩去找基金公司訴苦。幾乎所有基金一致地否認是它們促成了贏富的摘牌,「他們說我是陽光下的機構,我喜歡太陽。你繼續看裸奔,我們不在乎。」
/ 02 /
衝刺創業板失敗
本來,指南針極有可能成為2009年創業板上市的首批公司之一。
2006年年底,申銀萬國找到指南針說可以嘗試新三板,指南針接受了這個建議。掛牌新三板後,指南針就進行了第一輪融資,發行1463萬股,每股5元,總計募集資金7315萬元。
按2007年每股收益0.67元計算,每股5元意味著不到8倍的市盈率。這筆錢被全部投向贏富產品的市場推廣上,其中廣告投放每年2000萬~3000萬元。
掛牌新三板對指南針是好事還是壞事,沒人說得清。可以確定,取消贏富數據,意味著這些費用也將「打水漂」。由於炒股軟體都採取預付款制度,當時公司光現金就退了二三千萬,這還不算用新產品替換給贏富用戶。2009年、2010年,指南針的淨利潤分別僅為-4906萬元和-3932萬元。
也就在那兩年,同花順(300033.SZ)和東方財富網(300059.SZ)先後登陸創業板,目前市值都在50億元以上。而指南針以2010年9月份的最高買入報價計算,市值也不會超過2億元。最好的機會顯然已經錯過。
2010年,指南針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王之傑正式從指南針離職。而第一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孫德興和楊新宇也打算轉讓股權退出。最終,展新通訊拿到了控制權,但指南針的經營每況日下。
期間,證監會還下發文件要求所有從事金融信息服務的企業都要拿到證券諮詢牌照。直到2013年,指南針才拿到這個牌照。
2011年,時任指南針董秘的賀賓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政策風險是很無語的事情。」政策始終伴隨著指南針的發展,只是沒想到,5年後再次一語成讖。
去年5月,指南針因創業板申請獲受理開始停牌,卻因三類股東的7萬股遲遲未能上會。好不容易清理完三類股東。不久前,劉主席的發言,感覺好像指南針離IPO又沒那麼近了。
/ 03 /
草根創新者在怕什麼?
在中國,做成金融信息服務這門生意的,不是高端的財經精英,而是一群像指南針這樣土生土長的民營公司。
那些高端的財經精英就是不夠努力,太端著自己精英範兒了。就說指南針獲得贏富數據8個月獨家的事。沒人知道,為什麼指南針能獨家賣8個月。
早期的萬得也是通過僱用兼職學生搜集信息,完成了原始積累。2004年、2005年的同花順和大智慧為了儘快發展付費的炒股軟體用戶,不惜利用自己為證券公司提供網上行情交易系統和負責運維之機,大開系統「後門」,攫取用戶,一度引起證券公司的反彈。
這些往事,是中國這些金融信息服務商崛起的秘密,從不對外言說。後來人只能從零星的報導中,找到些許蹤跡。
陸風和沈軍(其實),分別是中國金融信息服務商領頭羊萬得和東方財富的掌門人。兩人風格大不相同。陸風是布隆伯格的忠實崇拜者,從設計萬得終端產品到內部管理風格,都在學習彭博。沈軍曾經是中國最出名的股評家之一。
二人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低調。即使在2015年大牛市,東方財富與樂視網同為創業板龍頭,也沒見東方財富的董事長沈軍出來講個「為夢想窒息」。
萬得的故事,陸風一再告誡媒體不能寫。2011年創業家問陸風,萬得是否有上市計劃。陸風回答的毫不猶豫,「我們不上市。」
儘管有傳言,2007年陸風曾想登陸深圳中小板。但由於一些「私密」原因,最終擱淺了。
至今上海金融圈還流傳著一段軼事:在創業板推出前夕,某天,負責中國創業板籌辦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專門派員到上海拜訪陸風,力邀萬得資訊成為第一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甚至允諾,萬得可以成為創業板第一家上市公司。
這樣的事情,沈軍也曾經歷過。當時,曾有一位領導要沈軍去爭取創業板第一家,不過沈軍婉拒了。因為他不願回到鎂光燈下,所以後來東方財富的上市序號是300059,是創業板第59家公司。
2010年和陸風聊完,創業家創始人牛文文很困惑,在整個國家呼喚創新的時候,來自民間金融數據領域的草根創新者為何如此戰戰兢兢?
人們還在尋找中國的布隆伯格。轉眼間,2017年這個冬天,指南針將迎來自己在新三板的第十個春秋。
本文來源:讀懂新三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