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村,又恢復了熱鬧,在大城市的人開始陸續地返鄉了。中國有句古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更何況,在異鄉打拼了一年,也應該回家鄉,看看,順便也讓疲憊的身心娛樂一下,休息一下,何樂而不為呢?
但細心的我發現,回家的人有三種人討人嫌,讓村裡人唾棄和謾罵,不知道你那裡有沒有?
第一種人,裝大款的人。
真正有錢人我就不說了,而有相當的人,在城市裡打工,工資也並不是很高,回到家鄉後,抽的煙沒有紅塔山,阿詩瑪,大中華不抽。好象自己特有錢,好象自已是大款。
這種人,穿名牌,拿最新版的蘋果7手機,戴名牌手錶,好象別人不知道他有錢的樣子,在別人面前總愛玄富。奇實,打工的工資都不高,在深圳東莞珠海這些城市打工的都是計時制的為多,無非3千到5千元的樣子,就是白領一族也高不到那裡;在浙江溫州和福建晉江等地做技術工用的是計件工資也沒有達到8千元一個月的水平。
而他們的一件衣服就要2千元,1雙喬丹運動鞋就要1千3百元,更有甚者,借高利貸去買高消費品,還有一種人,就是舉債也要買一輛名車,比如現在不再購買國產車了,而去買奔馳,寶馬或新能源車之一類高品牌的名車才覺得更有面子。
他們這些人瘋狂為哪般?為什麼明明沒有多少錢而也要去消費一般中國農村家庭消費不起的高端消費品呢?
無非是面子問題,怕被別人看不起。現在在中國農村,不害怕別人說他沒讀書沒知識沒學問,就是最害怕別人說他沒有錢,被人看不起,鄙視。
再一個就是中國農村攀比風引起的。看到別人買了名車之後,也非要買一輛,否則就認為會比人低一等的感覺,否則,別人就會輕視看偏你的意思。
其實這種人的心理嚴重扭曲,俗話說,量體裁衣,才是正道,有什麼能力就消費什麼,無可厚非。打紅臉充胖子,沒有這個必要,裝富人,實質則會把自已帶入高負債的惡性循環之中,最終害的還是自己和自已的家庭。不是嗎?
第二類人,就是裝窮哭窮的人讓人討人嫌。
真正低調的人,我就不說了。而現在農村有一種人回到家鄉後,老是說自已在外沒有賺倒什麼錢,這當中也有確實沒有賺到線的人,也有一種人是賺到了滿盆盆缽的地步,也逢人就說,今年年成不好,沒賺什麼錢。
這種人就是典型的哭窮。原先就比如和我在一起務工的小生小張,他做軟體工程設計,他一年的純收入就有30萬元,買了的寶馬車放在公司裡,回家過年和別人拼車回家,到家鄉後逢人就說,我只是一個小職員,沒有什麼錢。
當初,我還以為小張是做事很低調風格的原因,後來他在一次酒後露真言,「我那些鄉村親戚都很窮,他們都盼望我回去,把我當作提款機,一開口,就說借錢的亊情。後來我學精明了,回家過年,裝窮,那些親戚就再也沒有向我提借錢的事情了」。
我個人以為,小張的做法不妥,能向小張開口借錢的人無非只有兩種人,和小張相識熟悉的人,比如同學同事等,並且是關係好的那一種類型的人,否則,只要是具有成熱心智的人是決不會開口向小張借錢的;第二種人就小張的親戚這些沾親帶故的人。
如果小裝用哭窮的方式來躲避,而謊言和真心的意途被人揭穿之後,那不是有更大的欺騙的意思?那以後如何光明正大坦蕩的做人?我個人認為古人有言,富則濟達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如果假如自已確實有餘錢,在自已的能力範圍之內的,能幫助的儘量則幫之,這是一個真正是雪中送碳的好事情,與對方,第二個還收取一分人情債,又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個,就是連父母生病也經常不回家的那種人
我也不是說因種種原因確實回不了家的那種人,而是有一種人,公司明明放假了,他也不回家。這類人對於農村,有一種厭棄的意味。說到自已的家鄉就不顧一宵,家鄉一文錢也不值。家鄉貧窮,不能養活自已,讓自己背井離鄉……,在這種人看來,徹地貶低家鄉的價值和地位,這一切都是家鄉無能的原因和具象,所以看不起家鄉是應該的。
在他們看來反正,農村就是不好,更有甚者,有的人父母生病在床也不回家看看,電話也不打一個,有的人家裡明明有小孩子的,也不回,讓父母帶小孩,也不領情,更不感恩。
俗話說得好,錢是賺不完的。一年到頭了,父母生病了,就理應回去陪陪老人家,盡幾天孝心。父親或母親只有一個,當他走了,去世了,就沒了,你以後想孝敬想孝順也沒有機會了。還不如稱父母現在還可以走路,還可以接聽電話,就多和父母聊聊天,說一些話,常回家看看,以免長輩們擔憂,擔心害怕,牽腸掛肚的。
你是怎麼樣看當今中國農村的三種人的呢?歡迎關注我的日更,我是柯大叔說三農。
___END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