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書法藝術發展至今,除了傳統精華的繼承也離不開書法思想和書寫技法的創新。可在當今一說到書法創新,難免讓你扶額直嘆,其中緣由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心知肚明的。那麼在書法創新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懷素曾在《敘帖》中說:「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而明末的畫僧濤也提倡「無法之法」的創作式。究竟什麼是無定則,什麼是無法?其實,所謂「無法」指的是擯棄陳腐的常規,擯棄千遍律的公式,不為傳統所累,而求創新,求我表達,但前提必須是要先了解掌握了這個「法」,因此「無法」仍是有法。
近代的張伯駒先生可謂是書法創新的一個代表,他除了因「捐出半個故宮」的無私情懷而廣為人知外,其自創的「鳥羽體」書法也被時人口口相傳。其書法如羽飛燕舞,清妍秀美,運筆如春蠶吐絲,筆筆中鋒、奪人視線,溫婉持重、飄逸酣暢兼而有之。
張伯駒「鳥羽體」書法欣賞
張伯駒(1898-1982),原名家騏,字家騏,號叢碧,別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 。與袁克文、張學良、溥侗合稱京城四公子。
張伯駒的書法字跡清古,嫋娜多姿、飄逸灑脫、自成一家,時人稱之為「鳥羽體"。其書法線條有一種飄逸的動感,如羽飛燕舞,清妍秀美,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張伯駒的鳥羽體書法,其表現更多的是一種深厚古典學識與淺淡出塵的士人風神,這便如同他在收藏上的慧眼識珠一般。他尊古,卻未陷入對古人的亦步亦趨之中去;他創新,但絕不做「無本之木」式的冒進。「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張先生的這作品,無疑深具此境。
文丨書畫課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書畫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歡迎各位熱愛書法繪畫、篆刻治印的朋友關注我們!您的每一次「點讚、評論、收藏、轉發分享」都是對我們的支持,更是我們繼續創作的重要動力!我們將繼續創作、分享更多優質內容,不負「集金石書畫之精粹」的初心。
申明:本文由「書畫課代表」原創首發,圖文消息謝絕未經授權的複製、抄襲或抓取行為。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