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電波》再次震撼你的心靈!

2020-10-20 珂珂戲劇社團

作為2019年出圈TOP1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去年在的演出盛況空前,不管是以真實人物改編的故事主線,還是無可挑剔的現場演繹,都讓所有到場觀眾扎紮實實地愛上了舞劇。

去年首演結束後,甚至有觀眾還沒散場就買了第二天的票準備二刷,因為過於火爆臨時決定加演一場!

有這麼狂熱?有這麼值得?話不多說,看看評論就知道了——

電影質感+平行敘事

誰說愛國舞劇不能實驗又高級?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我黨上海地下電臺發報員李白為原型,在真實的歷史故事基礎上進行改編和藝術再創作。

演員潘虹三次復刷了《電波》

其實從《白毛女》到《紅色娘子軍》,以大時代背景的舞劇有很多,甚至可以作為一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藝術表現形式,以「舞蹈」作為媒介,美得各有千秋。

而《永不消逝的電波》除了舞蹈的美感,在劇情上也毫不遜色。

作為一部以電報員為主人公的「諜戰」題材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劇情的梳理上選擇了一種更為內斂的,懸疑片式的雙故事線邏輯。

主線圍繞著裁縫店這一情報交通站和敵人的明暗較量,支線則講述了報社這個聯絡點被敵人破壞,兩條敘事線九個主要人物相互穿插,敵我之間鬥智鬥勇,燒腦和緊張程度堪比懸疑電影。

最令人驚喜的,是《永不消逝的電波》作為一部主旋律內核的舞劇,在表現形式上的大膽創新。插敘倒敘閃回,甚至是平行敘事等等電影手法的運用,讓這部舞劇有了絕佳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

這種高級的蒙太奇舞臺語言,連小劇場的實驗話劇都不敢隨便用。

鑑於還有很多觀眾沒有親自領略過電波的魅力,我就不過多劇透了,關於這部舞劇在舞臺藝術上的創新和觀賞性我只再說一句:

「當你看到4對李俠夫婦同時出現在舞臺上的時候,你就知道其實《信條》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視覺聽覺雙盛宴

舞劇該有的它全都有!

精神內核也好,電影質感的敘事手法也好,說到底這些都只能是一部優秀舞劇的加分項,「舞劇」最核心最重要的永遠只能是「舞」

作為一部劇情見長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舞蹈編排上也無可挑剔。一支漁光曲,把老上海弄堂裡的風韻刻畫得淋漓盡致;另一處展現上海上海風情的女子群舞中,上海女人身上混雜著的市井與精緻,一舉手一投足全出來了。

恍惚間以為自己穿越來到幾十年前外灘碼頭的大舞廳,這就是舞劇所構建出來的場,足以魔幻你所有的意識。

在舞臺的設計上,《永不消逝的電波》僅僅用了26塊布景板,通過位置的轉換和旋轉,就把整個舞臺劃分出了前中後不同景別,再加上對燈光出神入化的運用,讓懸疑日常等等不同情緒隨意切換,徹底顛覆了傳統舞臺戲劇的模式。

最後一幕,李俠坐在舞臺後場中間的桌子後面,電報「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

一束暖色調頂光從他頭頂照下,豎向的布景板移動,上方橫向的布景板也同時移動緩緩落下,前寬後窄的移動中觀眾對李俠最後發報畫面的視覺區域越來越小,布景板不斷的壓縮也預示著李俠最後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觀眾心理壓迫感越來越強,在最後的留白中達到極致。

舞臺的設計調度也好,舞者的肢體動作也好,永遠要為了展現美和傳遞情緒服務,《永不消逝的電波》做到了。

除了當場買票二刷,我真的想不出什麼辦法表達我的敬意了。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在文章的結尾再拉一拉票,但對《永不消逝的電波》這樣的作品而言,多一句都是無用的囉嗦。所以——

《永不消逝的電波》回來了,想買票的,趕緊吧!

相關焦點

  • 《永不消失的電波》永不褪色的記憶
    由上海歌舞團傾情演藝的紅色經典舞劇《永不消失的電波》,又一次把我們帶回到60年前上海那個白色恐怖、血雨腥風,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年輕的藝術家用唯美的舞蹈、震撼的音樂、現代的廣電,藝術地真實再現了李俠、蘭芳夫婦等中共上海地下黨,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和相知相愛、伉儷情深的鐵骨柔情。
  • 李白 |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
    這其實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一個片段。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影片結尾,李俠面對敵人黑洞洞的槍口,通過電碼向延安的戰友告別:「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伴隨著電波圖像和電報的滴嗒聲,影片落幕。影片中的主人公李俠,其原型就是共產黨情報戰線上最優秀的無線電通訊工作者之一李白。李白原名李華初, 曾用名李樸, 化名李霞、李靜安等。
  • 劇場見|永不消逝的電波
    2020/12/06 《永不消逝的電波》14:00  廣州沒有臺詞的舞劇敘事,眼睛裡都是戲。語言文字在此無力且單薄,唯有肢體的舒展才能表達噴湧而出的情感。說實話電波我寫不出來什麼。因為太美了,也因為每一分鐘舞臺元素的信息量都是巨大的,每一刻都在震撼,震撼得感受不到劇場裡流逝的時間,沉浸在舞臺的極致美學裡,忘記了劇作以外甚至劇作本身。諜戰戲最講敘事。敘事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環境的交代。用舞蹈交代環境,就是電波最絕的地方。對,我說的就是旗袍舞和漁光曲。
  • 電波傳遞|永不消逝的英雄「再現」西安
    日前,獲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來自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亮相西安,讓陝西觀眾大飽眼福。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和1958年出品的火遍大江南北的同名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樣,以李白烈士事跡為原型創排,反映了解放前我黨隱秘戰線的真實故事。
  • 紅色經典《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廊坊絲路中心上演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棟輝、周禹佳)近日,由上海歌舞團出品製作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簡稱「絲路中心」)連續演出,好評如潮。「今夜淚灑歌劇廳,太震撼了。」「 此行無憾,準備好二刷三刷了。」 ……眾多戲迷紛紛表示,該劇讓他們再次感受到當年的崢嶸歲月,感悟到幸福來之不易。  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被稱為京津冀地區的文化藝術新地標,經常上演大型歌劇、戲劇、舞劇、音樂劇及綜藝類節目,同時舉辦各類國內、國際文化藝術展覽,不斷推動京津冀區域文化繁榮發展,以優質的文化服務滋養人民群眾的心靈。
  • 遇見 · 寧波有戲|陳婭秋:黑夜不黑,因為有光 ——評舞劇《永不消失的電波》
    「永不消失」是舞劇的隱喻,也是舞劇最動人之處。上海解放前夕,黑暗籠罩著所有人。中共地下黨員隱姓埋名,活在黑暗裡,搜集情報伺機給對手致命打擊,卻要提防隨時到來的殺身之禍。音樂響起,簡單的人物介紹後,便是一場由無數摩斯密碼幻化的傾盆大雨。隨之,男子持傘群舞開場,簡單劃一的動作,乾淨利落,冷酷無情。
  • 電波不絕,信念永存 | 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即將上演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左: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蘭芬右: 李白烈士與妻子裘慧英1957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找到裘慧英,要以她的丈夫李白為原型拍攝一部電影。1958年,在李白烈士犧牲9年之後,《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引發全國轟動,以緊張的諜戰故事、細膩的人物情感成為了幾代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 致敬英雄——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
    ◆ ◆ ◆UCC | 展館、展廳設計1958年,隨著《永不消逝的電波》的上映,影片主人公李俠(李白的化名)成為萬千觀眾心目中的英雄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首期以《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經典片段開篇,革命先烈李俠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李俠的原型是我黨最早的無線電臺工作者之一李白,他長期戰鬥在我黨秘密戰線上,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 招募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主演見面會,領銜主演與你分享電波的點點滴滴
    解放前夕 上海的夜空之中無聲的電波傳遞著希望的訊號潛藏的革命志士隱秘而偉大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你重現一段段被掩蓋在風雨中的無聲電波一個個被遺忘於歷史裡的無名英雄12月18日起一連三日,萬眾期待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在佛山大劇院上演,以李白等地下工作者烈士為原型的諜戰舞劇,為你呈現解放前夕上海的腥風血雨和革命志士們為國獻身的悲壯故事
  • 倪萍流淚,潘虹如遇「初戀」,央視《大幕開啟》解碼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9月27日晚,在央視三套播出的《大幕開啟》欄目聚焦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榮獲「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在全國巡演超過150場,觀眾超過15萬人次。《晨光曲》段落在央視鼠年春晚亮相後再次爆紅出圈,而此次《大幕開啟》挖掘臺前幕後品不夠的細節、說不盡的故事,讓觀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刻的共鳴。
  • 脫胎於《永不消逝的電波》,《密戰》還差點意思
    標誌性極強的延安高坡與身穿軍裝的林翔,空曠的地理環境與孤獨的一個人,這些讓小諜一下子就聯想到《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是在主角設定上,林翔對應李俠,賀蘭芳對應何蘭芬,前者都是從延安潛入上海的無線電人員,後者則都是紡織廠女工,李俠與何蘭芬因革命任務假扮夫妻,林翔與賀蘭芳也是如此;另外《密戰》的情節和電影畫面也有很多都和《永不消逝的電波》如出一轍。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是如何誕生的?
    來自視覺中國《永不消逝的電波》這個主題確定下來以後,陳飛華又找到羅懷臻,希望再次合作。起初羅懷臻謝絕了。一方面他覺得自己不擅長這種題材,另一方面,他雖然是和電影同時代的「50後」,卻沒有被這部電影打動過,「人物都是臉譜化的。」他喜歡的是電影裡的反派演員王心剛,「他以前都演英雄人物,那次演個反派,叼個煙,我覺得帥死了。」
  • 今夜開演丨這是屬於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周末!
    就在12月3日(周四)下午,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製作人/藝術監製陳飛華、執行編導吳歡以及四位領銜主演王佳俊、朱潔靜、侯騰飛、王景來到了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與觀眾朋友們面對面進行交流,分享了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背後的成功秘訣、演出中的精彩亮點和臺前幕後精彩的故事。
  • 劉濤、胡歌大飆演技再現經典《永不消失的電波》,觀眾成淚人。
    這不,他們兩位應邀參加董卿主持的《故事裡的中國》,出演我國第一部諜戰片《永不消失的電波》片段,再現經典,現場表現非常的出彩,令當場的觀眾淚崩不已,而在電視機前的我也是如此,這可是臨場演繹會面假裝夫妻《永不消失的電波》這部電影是根據抗戰歷史英雄人物改編的,圓形人物為李牌烈士和裘慧英
  • 「爆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來津
    本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在天津觀眾的期待中,作為近年舞劇市場的「爆款」,由上海歌舞劇團打造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昨日開啟了在天津大劇院的演出。自2018年首演以來,《永不消逝的電波》迅速「火出圈」,特別是其中的一個舞段登上了2020年央視春晚,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該劇以犧牲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為歌頌英雄的主旋律舞臺劇提供了新的範本。該劇至今在全國演出180餘場,此次來津也在天津觀眾中引發了搶票熱潮。昨日的演出大幕拉開,危機四伏、魚龍混雜的舊上海還籠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 翻片兒|脫胎於《永不消逝的電波》,《密戰》還差點意思
    標誌性極強的延安高坡與身穿軍裝的林翔,空曠的地理環境與孤獨的一個人,這些讓小諜一下子就聯想到《永不消逝的電波》裡李俠離開延安時的場景。《密戰》脫胎於1958年由孫道臨主演的經典紅色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一是在主角設定上,林翔對應李俠,賀蘭芳對應何蘭芬,前者都是從延安潛入上海的無線電人員,後者則都是紡織廠女工,李俠與何蘭芬因革命任務假扮夫妻,林翔與賀蘭芳也是如此
  • 《永不消逝的電波》期待劉濤和胡歌的合作火花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推出《故事裡的中國》——《永不消逝的電波》期待劉濤的何蘭芬,期待和胡歌的合作火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推出《故事裡的中國》——《永不消逝的電波》期待劉濤的何蘭芬,期待和胡歌的合作火花!
  • 難忘《永不消逝的電波》《大幕開啟》倪萍眼中常含淚水
    跨越了七十載時空,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在《大幕開啟》的舞臺上被再次演繹,「永不消逝的電波」在觀眾心中久久迴響。9月27日晚19:30,《大幕開啟》第二期即將播出,本期節目聚焦我國首部諜戰題材舞臺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觀眾將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與主持人張蕾、劇情講述人倪萍、劇目主創、特約嘉賓一同體驗臺前幕後的故事,感受劇中革命先輩傳遞出的偉大力量。
  • 豆瓣評分9.5,上海歌舞團傾力打造紅色精品《永不消逝的電波》要來...
    燕山巍巍,黃河滔滔,大江東去,長河無聲,電波不絕,信念永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革命烈士李白為原型,講述了「李俠」和「蘭芬」假扮夫妻,攜手共度12年潛伏生涯的故事。80後、90後創作班底真實考究匠心獨運還原歷史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一部「今天的80後關註上世紀的同齡人,通過創作演出感染當下的青年人」的作品。
  • 《永不消逝的電波》舉辦「抗疫專場」慰問演出
    這是朱潔靜主演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上海歌舞團供圖)「今晚終於完成了心願!抗疫英雄,請讓我為你獻一支舞。」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主演朱潔靜,近日在朋友圈如是感言。在《永不消逝的電波》迎來第149場演出謝幕時,主演朱潔靜、王佳俊俯身把手中鮮花獻給了坐在第一排的觀眾——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醫生張芳,更把文華大獎劇目全體主創的敬意獻給這個時代偉大的抗疫戰士。跨越了七十餘載時空,兩個時代的「英雄」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相遇,觀眾們用如潮的掌聲和歡呼聲將劇場一次次「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