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敢,是看清生活的本來面目後依舊熱愛它

2021-02-08 張德芬空間



幾天前,跟一位讀者聊天,她問了我一個問題:

為什麼總是對得不到的東西更感興趣,得到了又不喜歡了? 

我想這是很多人心裡的疑問。


01

真正的勇敢,是看清生活的本來面目後依舊熱愛


陳奕迅在《紅玫瑰》裡早就唱過: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人,都帶有一些賤性。

夠不著的,總在那裡閃閃發光;而輕易得到了的,卻覺得一般般,就算明明喜歡,也會不自覺貶低這種喜歡。

就好像你去買衣服,看到一件特別喜歡,老闆說1000。你問800賣麼?老闆說好啊,賣給你。


你立刻就忘了自己一開始有多愛它:老闆怎麼能這麼快就輕易答應呢,這衣服肯定不值,有問題。


這也是人性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反過來用:

當你想毀滅一個人的執念時,千萬不要吊他的胃口,而是立馬答應TA,讓他自己去玩味。
 
一旦距離消除了,吸引力也就消逝了。

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呢? 

說到根本,是一個殘忍的事實:世間從來沒有完美,只有人心目中的完美,它註定在一個你抵達不了的地方。

任何東西,一旦到手,美就開始消逝,回歸到它們本來的樣子。

那個你心中一直想擁有卻從未曾擁有的人;那個你一直想完成卻從未抵達的夢想;那條你一直想走卻從未踏上的路;它們完美,恰是因為你從未和他在一起過過日子,從未進入夢想背後真實的日子,從未面對那條路之後支離破碎的日常。 

我們常說,一個人在感情裡著了魔,也有這個意思。

一個人能在一段感情越陷越深,一定不是因為TA已經擁有,而是從未真正得到過,或者說這段感情從沒真正成為TA生活的一部分、始終沒有填滿TA的不安全感。

這就是虐戀(第三者身份、不倫關係、單相思、苦追冷暴力、註定看不到未來等等),你陷入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給自己下的套:愛上的,是你想像中的那個人,是一段從沒到手的關係, 它死死地鉤住了你。

你要明白,此刻它已是最「美」了。等你得到它時,就要走下坡路了。多麼諷刺。但當你真看破了這一點,反而勇敢了。


接受得了生活中「美」的消逝,因為這不是任何人的原因,不是你不夠愛他,不是他變得不完美了,這只是一個最普遍的現象:你們之間的距離感逐漸消失了。

無論你換個對象、換個環境、還是換個宇宙,這個過程只會一遍一遍上演,像浪潮,不可能永遠處於巔峰。人與外物的關係,遲早要經歷「祛魅」過程。

這樣,你便不會再輕易去嫌棄一個人、丟棄一段感情,因為換個人還是一樣。而生活的本來面目從未改變:堅硬、粗糙、無序、含混。當一地雞毛的日子漸漸顯現時,接受就好,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


真正的勇敢,是看清生活的本來面目之後依舊熱愛它。只有孩子,才會任性地索取源源不斷的浪漫。




02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說說這種「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病症的另一種心理吧。


有時候,我們對於得不到事物的偏好,僅僅來源於其他人對它的追捧。


很多人,從小隱藏著一種陰暗的好鬥性,他們對於需要「爭搶」的事物格外有興趣,而對於觸手可及的東西視而不見。


當一個目標出現很多競爭者時,他們會釋放出非常可怕的鬥志,不惜付出一切。 經歷一番廝殺,對方終於放棄了其他機會,主動投懷送抱時,一瞬間,卻覺沒意思了。


他們只是享受這個搶奪的過程。


這個陰暗的心理,放到情愛中,常常體現於「專挑別人家老公下手」。之所以說「陰暗」,因為他們總覺得別人擁有的,要比自己的更好;或者覺得很多人都想要的,才最有價值。


他們對於事物的判斷,不來源於內心,而是來源於世俗。


此種人,嫉妒心和佔有欲也會更強一些,但一旦真得到手中,卻不會珍惜,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個事物一旦到手,後續價值就沒有了參照。(沒得到的時候價值參照非常明顯,即別人的追捧。)

舉一個例子,在「正常情況」下,一對情侶從了解、吵架、複合等全過程,一定有屬於他倆的緣由。而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中途覬覦」,不是因為了解他,只是因為很多女人追捧他,說他條件好。 

即便最終得到那個男人,也只是從中間切入,少了跟他從柴米油鹽醬醋茶裡建立的認識、信任、接納。 這樣任性而來的感情,對彼此都不公平。 

所以,這種人看起來充滿狼性,卻是一具空心之殼,缺乏自身價值判斷的生命自足性。只有在外界參照下,他們才能擁有拼下去的力量。很多時候,這種易於追逐又易於厭倦的心理並不是故意而為,而是一種難以自控的意識。

根本原因或許在於未能真正深入生活,而只是浮於表面(自己的想像、他人的評論、世俗的眼光)。


以下兩點,可能還有點作用: 




去摘取那些屬於你自己的果子吧,別再被那些外界誘人的香氣迷惑。


···


作者 | 顏滷煮:89年白羊B型妞,短篇專欄作者,喜歡挖掘日常瑣碎裡深埋的小星光,願它照亮我們的生活。微信公眾號:暖心自動販賣機(nuanxinzidongfanmai),或請微博搜「顏滷煮」

相關焦點

  • 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迎接生活中的難題
    鴕鳥頭埋進沙子,我們的頭埋在意識裡假如我們能夠直接地去體驗,去跟自我的本來模樣建立聯繫——不是遠距離的,而是近距離地去洞悉、去審視、去探究它——那麼我們就會懂得,儘管我們處於絕望的痛苦之中當我們口頭上上認識到了在逃避著自己的本來模樣——我們口頭上承認了這樣的事實,這又會帶來新的問題,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更加接近我們的本來面目而去認識它呢?——這樣的尋求是培養頭腦的懶惰,是想從書本的最後幾頁找到現成的答案,你說呢?
  • 戲劇推薦丨看清生活的本質 依然熱愛
    對於生活,我們總是充滿了希望、幻想。也許常常有人對我們說幻想總是美好的,認清現實。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質以後還依然熱愛它。其實看清生活的本質並不難,但是關鍵是當你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後,如何找尋到意義,並在內心深處接納它。
  • 萬行書院:靈魂出體不是本來面目
    萬行書院:靈魂出體不是本來面目【東華禪】不怕妄念起,只怕覺知遲在行住坐臥中培養覺知,成為覺知,運用覺知那個(來去自由)是不是我們本來面目呢?不是。就身體來講,它是身體的本來面目。如果從究竟的本來面目來講,它又是一層身體。對一個平時安靜、細心的人來講,甚至還不信宗教,也沒有修煉,但只要他一放鬆、一睡覺,就有一種身體飛出去的感覺。
  • 《西瓜》知道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看似平凡的人、平淡的生活中潛藏著一股撼天動地的強大的內在力量,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是向死而生,是弗弗西斯的轉身,是看似普通平凡的人認真、熱情、堅信地生活著,是努力地掙扎著活出個人形,是在眼淚與歡笑中迎接每一天的朝升暮落。
  • 親子電影|《勇敢傳說》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勇敢
    但是後來為了抓魚,皇冠也被她忘在了一邊,這個時候的女王是真正的自己,不再是事事講究,什麼都要去為國家著想的女王。03要有足夠的勇氣來看清自己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Brave,就是勇敢的意思。那麼,整部電影所說的勇氣又是什麼呢?我認為,那是一種看清自己的勇氣,一種面對命運的勇氣。
  • 《12·1槍殺大案》真實記錄下大尺度的生活本來面目
    一談到史泰龍的《第一滴血》,看過的人可能會給它貼上血腥暴力的標籤,但其實整部電影中只死了4個角色,對於動作片來說真不算多。到《第一滴血4》的時候,滿屏幕噴血漿飛殘肢,當時又有人跳出來說這電影太過於血腥了,史泰龍回應說:這部電影雖然血腥,但是和探索頻道播出的戰爭紀錄片比起來,簡直不算什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告訴我們,看清生活的真相後要依然熱愛生活
    好丈夫好爸爸、在生活中是一個善良者的王赦基於職業道德和內心的追求,竭盡所能為李曉明辯護,為他爭取不判死刑,同時還為另一個性侵併殺害女童的人陳森爭取不判死刑。這樣的行為不僅大眾不理解,就連他的妻子也不理解。王赦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
  • 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是什麼?鎮元子一語道破天機
    當年孫悟空一個人單挑了整個天庭,不可謂不厲害,十萬天兵天將都是拿他不住,其中就包括非常厲害的哪吒、巨靈神、託塔李天王等人,孫悟空的實力我們也算是真正的領教了,強的一塌糊塗,最後要不是值班的王靈官擋住,凌霄寶殿裡面大鬧一場肯定是跑不掉了。
  • 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是什麼樣子?
    「我太愛這個世界了,太愛這個時代了,也太愛我所過著的生活了……」他最後一篇「小作文」寫得深情、瀟灑,令網友深受感動。即使生命走向尾聲,也要擁抱生活中的熱愛。正如泰戈爾說:「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2月3日,音樂人趙英俊因癌症辭世。看完他最後一篇小作文,網友說這一次才算真的聽懂《送你一朵小紅花》。這是現實版的「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 法律影評 | 《無罪的罪人》:真相的本來面目就是沒有真相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看不見黑暗,是因為無數勇敢的人把黑暗擋在了你看不見的地方,讓冰冷的冬日瞬間擁有了生命的底色。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冬有你至,不舍晝夜。在每一個寒冷的極致,迎接新年裡冬日暖陽的明媚!南方的冬季總是帶著不純粹的嫌疑,掛著冬至的日曆,卻過著北方暮秋時節的悽涼。有些影片註定會創造和改寫法律,有些影片註定會掀開一角揭露人性的複雜和陰暗。
  • 大衣哥撕下偽裝,露出本來面目
    據悉,這三位孩子都是考入大學的大學生,曾經因為家裡面太窮差點失學,正是大衣哥的援助,才讓他們重新看到生活的曙光,於是他們更加發奮讀書。大衣哥自從出名後,一直飽受詬病,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他們團隊的炒作,以及大夥對大衣哥偽善狡猾本性的厭惡。
  • 《二十不惑》雖有偶像劇的套路,但更多的是符合生活中本來的面目
    從播出的幾集來看,非常貼合身邊的實際情況,雖然也有偶像劇的套路,但是更多的是符合生活中本來的面目。該劇講述4個女大學生在即將畢業的最後一年,如何求職、如果工作、如何戀愛?這一系列的問題是當下無數年輕人正在經歷,將要經歷的事情!少些偶像劇的套路,多些真實有意義的內容是目前該劇傳遞出的信息。
  • 《非自然死亡》| 歷經黑暗,依舊熱愛生活
    《非自然死亡》便是講述在「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任職的法醫們一起探查非正常死亡者的真正死因,從而改變現實世界的故事。該劇的男女主角都是身經百戰的解剖法醫,分別是有著3000多次的解剖經驗的中堂系和有著1500多次解剖經驗的三澄美琴。他們帶領自己的小組,解決來自各地的解剖委託案件。
  • 童書,也要尊重生活的本來面目
    故事聽起來不複雜:十歲的小女孩卡呂普索和爸爸相依為命,過著一種早熟而獨立、大人孩子關係顛倒的生活——因為媽媽在她五歲時就病逝了。她照顧自己,也照顧爸爸——做飯啦,購物啦,收拾家裡啦,都是她的事兒。它除了提出問題,還要給出回答——誠然不是標準答案式的回答,但卻一定是在某種理想化價值觀之下的治癒性回答,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充滿溫柔愛意的擁抱式回應。因為兒童讀者的心智柔脆易感,尚未成熟,正在尋求生命的光源和道路,還沒有強大到可以荒野尋路,直面否定、懷疑、黑暗和死亡的強刺激。正如德國心理學家阿爾諾·格魯恩指出的,家長應避免孩子受到過強過多的刺激,「以支持孩子發現內心和外部新事物的願望」。
  • 願我們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巔峰期突然按下暫停鍵,很多人不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樂團到達高峰後已經遇到瓶頸,需要停一停,等一等自己的靈魂。成員們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結婚讀書生小孩。而吳青峰放下了創作,把自己關在家裡聽歌,看書:卡夫卡,村上春樹,有時候,一看就是十幾個小時。
  • 林白:世界以它本來的面目運行,我面對它,傾聽和凝視
    您19歲就開始寫詩,後以小說創作為主。我想請問一下,對您來說在靈感與創作動機方面,寫詩與寫小說最大的不同在哪?林白:寫詩和寫小說非常不一樣。寫詩比寫小說更具神秘性。需要更強烈的情感激蕩來啟動。寫詩需要速度,需要神靈的眷顧。寫詩會有狂喜和暈眩。另外我覺得寫詩能提升人的精神層次,可以極大地激發精神能量。
  • 伊朗高分溫情電影《小鞋子》,願你看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部電影已經把喵喵看哭了很多遍了,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部部真摯動人的好電影,一部流淌著生活味道的好電影,一部每看必哭的好電影。哥哥疼愛妹妹,聰明,溫暖,懂事,體恤父母對生活的不容易,妹妹溫柔可愛,小小年紀就擔當了許多家務,這裡喵喵是很佩服的,因為喵喵也是從小農村長大,很多家裡農活,一個小女孩是幹不了的,很多時候都會求教長輩,但是妹妹卻能把每一件家務都完成的很好,她看到自己那雙丟失的鞋子之後,本想向同學要回鞋子,但在發現同學爸爸是盲人之後,便轉頭回家,在這個情節裡,沒有一句臺詞,只是妹妹的眼神與轉頭走回家,就讓喵喵看到了她的善良與貼心
  • 親歷過光州事件後,他們依舊勇敢、溫暖、堅定
    電影故事根據真實歷史改編,電影上映後,媒體找到了金四福司機的兒子,他說父親從光州回來,就自言自語說,為什麼要那樣殘酷對待自己的同胞呢?然而,親身經歷過光州事件的苦難的人,並非都像金四福一樣的絕望和放棄生活,他們中的許多,依然用最頑強的生命力,在堅守著歷史的真相、堅守著自己的信仰,捍衛著自己的生活。首先在政治上,光州人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參與度,他們希望通過自己手中的選票,去改變歷史。
  • 古老師突遭橫禍,「幸運石偶」面目大公開,被送走依舊是個禍害!
    古老師突遭橫禍,「幸運石偶」面目大公開,被送走依舊是個禍害!上回說到奮豆大神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個「幸運石偶」,可是根據經歷得出,其實這個石偶只是帶來不幸中的萬幸罷了,自從奮豆得到它,就開始厄運連連,星太奇擔心奮豆的安危,決定處理掉石偶。結果倒黴就落在了古老師的頭上,本來還以為真的能帶來幸運,起碼可以不用上課,結果發現是自己迷路了。
  • 電影《馬粥街殘酷史》:生活本來就很殘酷,本來就有很多條條框框
    本文由千千西卡獨家原創,輕點上方的關注,防止自己迷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電影《馬粥街殘酷史》:生活本來就很殘酷,本來就有很多條條框框。這是一個發生在1978年的韓國故事,是一個十幾年前的老電影。觀影之後,悵然滿懷,潸然淚下的是電影的扣人心弦,也是生活本來的面目。一向溫文爾雅的鉉洙轉學到了一個老師與學生矛盾激烈,校園暴力叢生的學校。一次的偶然經歷,他與同校的雨植英雄相識,英雄所見略同,就連愛的人也那麼相似,他們二人都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銀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