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院的發言人在記者Pamela McClintock的採訪中承認,好萊塢大約只有75%的影院是開放的,洛杉磯與紐約這兩大影迷聚集地還沒有一家正規影院開放,《信條》拒絕推遲是一個「有損失的決定」。而且該負責人也說,Tenet本來有潛質創造新世紀以來的票房奇蹟,然而華納兄弟在其他影片紛紛延期的同時,明顯將這部影片當成了特殊時期的「鋪路石」。然而諾蘭的電影這麼「浪費」有些可惜,於是他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鑑於現在影院只開放四分之三,一些主要地區的院線還是關閉狀態, 《信條》堅持原來的上映計劃,華納會後悔嗎?
相信有很多隻看表面現象的影迷們會認為「不吃虧」,畢竟我們隨時都能看到Tenet在某些地區創造票房奇蹟。然而華納兄弟高管也說過了,《信條》現在全球接近了三億美元的票房, 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海沒有收回這部影片的製作成本加上宣傳預算,尤其是北美地區的票房有所下降,讓他們頭疼不已。北京時間30日上午,好萊塢記者Pamela McClintock就討論了此問題,在美國允許的影院開放地方重新影業僅一個月後,陷入困境的美國電影院正在撤退,並減少營業時間,這讓很多人不解:觀眾們都想看電影,為什麼這些影視公司繼續推遲包括《神奇女俠1984》和《黑寡婦》等大IP作品?
這意味著下一部大事件的拍攝要到11月20日,屆時詹姆斯·邦德的《No Time to Die》和《皮克斯的靈魂》都將在感恩節的檔期上映,人們對這兩部影片將重新啟動票房復甦抱有很大希望。那麼這對於《信條》來說是不是會形成衝擊呢?這或許就是華納是否會後悔的關鍵——其他電影公司有沒有競爭意識?消息人士稱,包括美國最大的三大連鎖影院AMC劇院、帝王影院和Cinemark在內的許多影院開始限制上映次數,其他數十家連鎖店和獨立影院也開始限制放映次數,以降低成本。包括Cinemark和Marcus劇院在內的一些影院正在進一步發展,在周一、周三和周四關閉了一小部分電影院。
雖然影院開放四分之三,看上去的損失沒有太大,但大家也發現了,在2020年秋季檔主要一些影迷聚集的地方,以及相對比較著名的影院,都沒有開放。如果剩下四分之一是一些小影院沒有開放,對《信條》在北美的票房影響還沒有那麼大。華納堅持原來的上映計劃,大約有15家左右的馬庫斯影院和十幾家位於較小或相對平靜市場的電影院網站受到了影響。其他公司是否也會效仿,還有待觀察。如果其他公司部效仿,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地方。諾蘭堅持不讓這部影片延遲上映的時候,還說過這樣一個事實——Cinemark的重新開放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和戰略性設計的,有多種應急措施,以確保華納影片能夠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也覺得,華納將評估與需求相適應的機會,包括在等待新的推遲電影內容,畢竟這是特殊時期好萊塢製片廠多多少少都有的困境,在COVID-19時代,影院為了吸引消費者回到影院,已經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在新的安全和社交距離協議上,包括容量減少。「這將是一個可怕的十月,」一個工作室發行商說,而且這種景象還會發展下去,在劇院重新開放的時候,因為克里斯多福·諾蘭的Tenet在勞動節周末上演。然而,在沒有紐約和洛杉磯的情況下,這部價值2億美元的《信條》卻舉步維艱。
截至9月27日,Tenet在國內的票房收入達到4100萬美元。參展商原本希望《花木蘭?能追隨《信條》的腳步,然而Mulan在迪士尼頻道首映的效果不是很好,流媒體平臺顯然不適合高價。既然《信條》已經是華納在接下來檔期的探路石,堅持原來的上映計劃,估計也不會太后悔,畢竟他們一開始就沒想過從諾蘭這部影片上賺多少錢。一些電影業人士樂觀地認為,洛杉磯的電影院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重新開放。紐約也一樣。這兩個城市是全國最大的電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