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34個與韓信有關的成語典故

2021-02-13 韓氏文化交流

       身為漢初名將,韓信為西漢的開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韓信出身低微,靠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將王、侯、將、相全部擔任了一遍。

        1.胯下之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釋義】:從胯下爬過的恥辱。

        2.一飯千金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釋義】: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4.戰無不勝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釋義】: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5.國士無雙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釋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成語典故】:秦朝末年,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因滕公推薦給蕭何,蕭何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韓信不辭而別,蕭何月下追韓信,對劉邦說他是國士無雙,劉邦拜他為大將。

         6.十面埋伏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釋義】: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成語典故】: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7.背水一戰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成語典故】: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並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並在軍營內插滿漢旗。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將領們,大勢已去,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慌潛逃一鬨而散。

        8.拔旗易幟 

       【出處】:《史記·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釋義】: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成語典故】: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衝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9.置之死地而後生 

       【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釋義】: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成語典故】:西漢時期,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歇和大將陳餘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陳餘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後生在河邊列陣,士兵們背水一戰,越戰越勇,然後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餘,活捉趙王歇。 

        10.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成語典故】:秦末項羽滅了秦以後,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誰先攻入鹹陽的人為王的約定,劉邦極為不滿,領兵進入四川,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封為漢王,劉邦得到韓信的幫助,明裡在修棧道,背地繞道輕取項羽的大將章邯,進而取得中原為王。

        11.兵仙神帥 

       【出處】:明·茅坤《史記鈔》:「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釋義】:比喻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 

        12.居常鞅鞅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 

       【釋義】: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鬱鬱不樂。

        13.功高震主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釋義】: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14.金石之交 

       【出處】:《漢書·淮陰侯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釋義】:比喻像金石一樣牢不可破的交情。

        15.獨當一面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釋義】: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

        16.略不世出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釋義】:謀略高明,世間少有。

        17.不賞之功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釋義】:形容功勞極大。 

        18. 匹夫之勇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釋義】: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 

        19.婦人之仁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釋義】: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20.推陳出新 

       【出處】: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不特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釋義】: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成語典故】: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溼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這無疑是倉儲管理史上的創舉。 

        21.勳冠三傑 

       【出處】:《漢書·高帝紀》:「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釋義】:功勳超過漢朝開國的三大功臣蕭何、張良和韓信。 

       22.伐功矜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釋義】: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23.偽遊雲夢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釋義】:指劉邦偽遊雲夢,詐捕韓信事。後以「雲夢遊」代指陰謀詭計。 

      【成語典故】:楚漢戰爭勝利後,劉邦襲奪韓信兵權,將其徙封為楚王。當劉邦聽說韓信在楚陳兵出入,又採取陳平偽遊雲夢之計,逮捕韓信,貶為淮陰侯。

       24.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 

      【釋義】: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25.肝膽照人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釋義】:比喻以真心相見。 

       26.鍾室之禍 

      【出處】:《漢書·韓信傳》 

      【釋義】:比喻功臣遭忌被殺。 

      【成語典故】:楚漢相爭,韓信屢建奇功。劉邦稱帝後,封信為淮陰侯。因遭呂后忌,被斬於長樂宮懸鐘之室。

       27.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釋義】: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28.問路斬樵 

      【出處】:《西漢演義》三十四回問路斬樵夫

      【成語典故】:楚漢相爭之際,韓信協助漢王劉邦與楚兵相戰。韓信為出奇謀襲楚,繞道而行。惜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馬問樵夫路向,韓信聽後,把樵夫斬殺,部將問何故?韓信稱恐樵夫洩露他們的行蹤。

       29.傳檄而定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釋義】: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30.多多益善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 

      【釋義】:比喻越多越好。

        31.鳥盡弓藏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釋義】: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典故】:劉邦當皇帝後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當時是「齊王」的韓信徒封為「楚王」,使其遠離自己的發跡之地,然後又有人適時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又再將他貶為「淮陰侯」,不出幾個月皇后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殺死。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韓信於公元前196年身首異處,這對共過患難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後只相處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韓信在臨刑之前發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嘆。

        32.氣吞山河 

       【出處】: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釋義】: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33.鄉利倍義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釋義】:趨向勢力,違背正義。

        34.一竿之微 

       【出處】:清·沈菊莊《韓淮陰釣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還憶否?」又云:「漢王嗜殺功高臣,不聞嗜殺釣魚人。」 

       【釋義】:指韓信微時垂釣淮陰事。

相關焦點

  • 韓信的一生經歷創造出了34個成語,每一個都是經典,你知道哪些呢
    我國擁有許多成語,這些成語每一個都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典故,這些成語的由來就是來自於這些典故。其中歷史上有一個人,在歷史上有34個成語與他一生的經歷有關,這個人就是韓信,他的一生創造出了34個成語,每一個都是經典,那麼到底都是哪些成語呢?第一個國士無雙,這個成語是當時蕭何向劉邦介紹韓信時,對於韓信的評價。這個成語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 與韓信有關的10大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功績很大:「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下面我們一起盤點與韓信有關的十大成語典故!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
  • 韓信,一個集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傳奇人物
    韓信這短暫卻不平凡的一生,是中國古代歷史繞不開的人物,除了在史記中留下濃厚的一筆,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讓無數後人研究他的事跡之外,同時韓信也是中國創造成語最多的一位。一飯千金韓信出生平民,沒有顯赫的身世,也沒有強大的後臺。
  • 華夏歷史上,跟這三人有關的成語最多,與韓信有關的成語最有氣場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什麼是成語?「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一般來說,有四個字的成語,也有三個字、五個字的成語,甚至還有超過七個字的成語。不管字數如何,成語在中華文化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因為短小的成語可以表示一定的意義,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直接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 與韓信有關的34個成語你知道幾個
    他是韓信,他在軍事上為西漢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同時,也留下了與之相關的34個成語。這些成語,既反映了韓信的軍事思想,也展現了他歷經了磨難、屈辱、冷落、輝煌、失意和悲慘的一生。韓信落魄時曾對施捨他的老婦說,以後定當厚報。當韓信衣錦還鄉時,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賞賜了她千金。
  • 和韓信有關的成語
    這個成語的由來是當時韓信吃不飽飯時,有一位婦人給了韓信一碗飯吃,韓信在離開的時候,韓信對這位婦人說道,等到自己衣錦還鄉時,一定會報答她,結果韓信功成名就之後,回報了她千金。第三個胯下之辱。這個成語的由來大家想必是非常的熟悉。當時有一村霸擋住韓信的去路,要韓信從他胯下鑽過,韓信做了,後來韓信功成名就之後,這個成語就成了韓信能伸能屈的象徵。第四個婦人之仁。
  • 漢語中和韓信有關的成語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禽通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韓信也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所以,漢語中留下許多和韓信有關的成語,這些成語都有一定的背景或典故。《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看看你都學過幾個?
    ;四六宜用前人成語,復不宜生澀求異。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是古人長期習用的語言,在不斷的演變下,形成了今天的成語。在歷史上,成語一般都有一個典故,而兵仙韓信身上就有20個成語,堪稱成語專業戶,個個都非常經典,幾乎每個人都能新手捏來一個韓信成語。胯下之辱
  • 韓信,一個集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男人,豪橫的人生不需要任何解釋
    韓信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從一名流浪漢到將軍,再從將軍到封王,他的一生頗富傳奇色彩,被後世喻為「兵仙」。在古代書籍中,與韓信相關的成語多達34個。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飽含哲理的故事。了解這些故事,不但可以了解韓信與其他相關人士的生平事跡,也可以從中學到智慧。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哪一些成語是跟韓信相關的吧。
  • 【文化】十個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語往往來源於歷史事件。那麼下面這些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你都知道嗎?1、一飯千金(韓信)     典故:韓信在未得志時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釣魚,運氣好的時候能靠著釣上來的魚充飢,運氣差時就只能餓著肚子。
  • 和韓信有關的8個成語,都是說他打仗厲害,你知道幾個
    蕭何月下追韓信在眾多西漢開國功臣中,韓信佔據了兩個「第一」,第一個「第一」:韓信是西漢第一個被殺害的功臣,公元前196年,他被呂后誘殺於長樂宮鍾室,韓信之死是開國皇帝誅殺功臣的典型案例;第二個「第一」:韓信是西漢開國第一功臣
  • 韓信,一個集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男人,高能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韓信在平定楚國後,被劉邦收回兵權,降為楚王,後又被貶為淮陰侯,最終韓信被呂后與蕭何合謀,在長樂宮被殺。年齡定格在了35歲。韓信,一個集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男子,高能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一飯千金韓信在未得志的時候,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後臺支持他。韓信的境況非常困苦,韓信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就到城下釣魚,釣魚有時候能釣到,有時候釣不到。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氣衝牛鬥:氣:氣勢;牛
  • 韓信,一位擁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男人!傳奇的一生不需要任何解釋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大將之一,他有著兵仙人之稱。可是說起他的一生,也帶著傳奇色彩,首先他本是一個落魄到討飯之人,並且還不斷被人欺負。農民起義階段,他投靠到了項羽的軍中,但因為是一介草民未能得到重用。可是韓信的才能被蕭何發現,因此韓信被介紹到劉邦軍中。
  • 他用生命創造了34個成語
    他在軍事上為西漢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同時也留下了與之相關的26個成語這些成語,既反映了韓信的軍事思想也展現了他歷經了磨難、屈辱冷落、輝煌、失意和悲慘的一生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解衣推食韓信說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對自己很熱情。
  • 從胯下之辱到伐功矜能,韓信一生創造50多個成語,你都知道幾個?
    咱們中國人講話寫文章,願意使用成語,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歷史故事、歷史典故,講出來很有文採。咱們這麼講吧,一個古人如果你的故事能被縮編成一個成語,那麼你這個人是很容易被後世很多代人記住的,你是一個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名人了,所以真正能被編進成語的名人不是很多。
  • 你真的了解韓信嗎?與他有關的31個成語故事,我僅僅只知道6個
    韓信的一生充滿傳奇,本是王侯將相種,但家道中落,中年時連一口飽飯都吃不起,最後幸的蕭何賞識,劉邦重用,給我們留下很多經典的戰役和有生活哲學的道理,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小故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有31個,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說關於韓信的成語故事!一 胯下之辱。
  • 成語故事:一飯千金,戰神韓信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成語故事:一飯千金歷史人物:韓信成語出處: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成語解釋:形容受人點滴之恩,給以豐厚的報答。反義詞:忘恩負義 過河拆橋成語典故: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曙光第二小學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經典文化,在學校推出【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教育理念與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講授和宣傳古典文化知識,受到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