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摘自百度百科)
韓信,從一個落魄到要到處吃白食,被流氓欺負,投奔項梁,項羽都得不到重用的一介平民,在蕭何的大力推薦下,得劉邦重視,一路破楚,平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被劉邦封為齊王,成一代名將。
而這也是韓信最巔峰時期,他的功勞大到讓劉邦不安,在韓信平定楚國後被劉邦收回兵權,降為楚王,又被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最終在 呂后與蕭何的合謀下, 被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年僅35歲。
韓信這短暫卻不平凡的一生,是中國古代歷史繞不開的人物,除了在史記中留下濃厚的一筆,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讓無數後人研究他的事跡之外,同時韓信也是中國創造成語最多的一位。
一飯千金
韓信出生平民,沒有顯赫的身世,也沒有強大的後臺。相反,韓信年少時落魄到經常要依靠別人餬口度日,也就是吃白食,混飯吃,雖然導致鄰裡都討厭他,可是在韓信當上大將軍之後都獲得了回報。
而這接濟韓信的鄉裡中,有2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不凡,韓信經常去他家吃白食,可惜這亭長看人的眼光雖然不錯,做事卻有始無終,韓信在他妻子的不待見下憤恨離去,後來韓信攻破楚國的時候,只賞了他一百錢。
還有位是韓信在河邊準備釣魚填肚子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在附近漂洗滌絲棉的漂母。這大娘見韓信可憐就連續幾十天都拿飯給韓信吃,直到大娘的這份工作做完。大娘的這份善心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韓信滅楚後召見她,並賞賜了她千金,這就是成語一飯千金的由來。
胯下之辱
這社會,有好人就有惡人,韓信在年少的時候也遇到過惡人,那是個年輕力壯的屠夫。這屠夫取笑韓信雖然長得是牛高馬大,還整天佩戴刀劍,其實就是拿來裝逼的,還侮辱韓信是膽小鬼,讓韓信要麼大庭廣眾下殺了他,要麼就從他胯下鑽過。
韓信打量這屠夫,知道自己不一定打的過他,再說了,大庭廣眾之下殺了人,韓信也沒那麼大的後臺來平息官府的追究。於是,韓信選擇了從屠夫胯下鑽過,被人笑話膽小,留下了胯下之辱。
蕭何月下追韓信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韓信也先後投奔項梁,項羽,可惜都得不到重用,默默無聞。劉邦入蜀後,韓信又投奔而來,一樣沒能得到劉邦的賞識,還被人連累差點被殺。
韓信是在劉邦回封地巴蜀的時候投靠來的,雖然沒有得到劉邦的賞識,但在路上結識了謀士蕭何。蕭何發現了韓信這絕世人才馬上就推薦給劉邦,可是幾次推薦都沒有引起劉邦的重視。
韓信沒有得到劉邦的賞識,於是就跑了,蕭何知道後,馬上騎馬追了出去,在半路把韓信給追回來了,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
推陳出新
韓信在劉邦手下做倉管的時候,提出過一個管理理念,就是把糧倉設2個門,把新糧從前面運進去,舊糧後門出,這樣就可以防止舊糧在倉庫裡放久了腐敗變質。這理念叫推陳出新,看來人才就是人才,放在什麼職位上都能與眾不同。
兵仙神帥
一路回蜀,逃走的將軍都有十多個,也沒見蕭何去追回來,而這在劉邦眼中無關緊要的韓信逃走,蕭何卻急忙的把他追回來。這一舉動也終於引起了劉邦對韓信的重視,劉邦在蕭何的建議下,在百官面前拜韓信為大將軍。
而韓信也沒有令劉邦失望,辜負蕭何的信任,在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
韓信打仗那是真有一套,靈活用兵,善用兵法,兵仙神帥就是形容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在楚漢爭霸的各種戰局中也留下了諸多的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問路斬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人心難測,傳檄而定。
國士無雙
作為同一個戰壕的成員,劉邦和韓信之間,韓信和同事之間相處久了肯定會相互評價的,而其中也就留下了幾個成語。
蕭何在推薦韓信的時候,對韓信的評價是國士無雙,劉邦手下另一名重臣張良則評價韓信在軍事上是獨當一面,劉邦對韓信的評價是戰無不勝。韓信評價項羽這個對手時,是極其不屑的,稱項羽這人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韓信對西漢建國所立下的功勞是眾人皆知的,世人對韓信的功勞之大也用略不出世,不賞之功來形容,而韓信,張良,蕭何三人也被稱為勳冠三傑。
功高震主
韓信被封為齊王后,被劉邦派遣攻打楚國,項羽恐懼,派武涉勸說韓信,武涉勸韓信自立,說如果項楚滅亡後,劉邦接下來肯定會對付你的,不如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韓信則認為和劉邦之間是金石之交,肝膽相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韓信對此不予理會,最終大敗楚軍,項羽烏江自刎。
楚國滅亡之後,劉邦統一中國已經沒有任何阻礙了,作為最大的功臣韓信,他所發揮的作用可以說是比劉邦還大,這就是功高蓋主了。
正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等韓信拿下楚國後,等待他的是被劉邦解除兵權,降為楚王,回到洛陽後,又改封他為淮陰侯。
封侯可以說是對韓信的侮辱,但是他也知道劉邦對自己的戒備,除了後悔當時沒有謀反之外,也只能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也因此悶悶不樂,這就有了居常鞅鞅這成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鉅鹿郡守陳豨反叛後,為其出謀劃策的韓信託病沒有與劉邦一起去平叛,而是謀劃著襲擊呂后和太子,準備來個裡應外合謀劃漢朝天下。
可惜被人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導致鍾室之禍,韓信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於長樂宮的鐘室,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除了這些還有解衣推食,和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伐功矜能。
芸芸眾生,大多平凡,但是有些人註定非凡。他們的一生全程高能,每一步都能創造出他們以及我們的歷史,這當中,韓信肯定是其中的一位。
35年的人生,留給後人34個成語,這就是兵家四聖之一的韓信,司馬遷認為他居高自大,恃才傲物,可是人家是有這個資格來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