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開放 追憶耕織圖景區270年歷史變遷

2020-12-27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池夢蕊)正值頤和園建園270周年,頤和園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經過近1年的升級改造,於12月1日正式開放。該項展覽為《北京市2020年辦好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之一。

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以七個展廳的規模,通過大量的展品、歷史照片、歷史繪畫和珍貴的歷史檔案,講述了耕織圖景區的歷史變遷,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的以耕、織為代表的農桑文化。展覽分別為 「耕織圖」滄桑、昆明湖水操學堂悲歌、耕織圖的再現、清代皇家園林石作工藝四大主題。

一張張精美的圖片、一段段精練的文字,一個個別出心裁的展覽和互動體驗方式,傳遞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為耕織圖的景觀文化賦予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透過濃重的歷史氣息與現代科技手段,遊客可探尋舊時皇家園圃的風情,感悟歷史的風雲變幻。其中昆明湖水操學堂展覽,介紹了水操學堂鮮為人知的歷史以及水操學堂的興衰與晚清歷史之間的關係。

通過改造,展覽面積增加了20%,達到584平米。展覽持「內容為王」的原則,依託學術研究,增加了現代化數字展覽展示方式,置了二維碼導覽、數字沙盤動態投影、耕織圖大事記交互投影、互動式觸控農具等科普互動展陳方式,使得展覽方式更加生動,貼近青少年,寓教於樂。

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位於水操學堂內,免費開放,該展覽每逢周一閉館,淡季開放時間9:00-16:00。

隨著頤和園耕織圖展覽開放,市公園管理中心今年的重要民生實事項目——10處市屬公園精品展覽及高品質文化空間已經開放了7處。包括:北海公園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山公園觀德殿、紫竹院公園友賢山館及問月樓、北京植物園園藝生活館,還有3處:北海公園畫舫齋、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茶社及天壇公園回音壁商店也將於12月中下旬陸續開放。這10處高品質文化空間涵蓋展覽展陳、文化展示和商業服務三種類型。

(責編:池夢蕊、高星)

相關焦點

  • 視點|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開放 追憶270年歷史變遷
    正值頤和園建園270周年,頤和園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經過近1年的升級改造,於12月1日正式開放。該項展覽為《北京市2020年辦好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之一。 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以七個展廳的規模,通過大量的展品、歷史照片、歷史繪畫和珍貴的歷史檔案,講述了耕織圖景區的歷史變遷,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的以耕、織為代表的農桑文化。
  • 頤和園開放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 展示中國農桑文化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魏夢佳)正值頤和園建園270周年,頤和園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經過近一年的升級改造後於1日重新向遊客開放。展覽通過大量的展品、歷史照片、歷史繪畫和珍貴檔案,講述了頤和園耕織圖景區的歷史變遷,生動展現中國以耕、織為代表的農桑文化。
  •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升級亮相
    原標題:頤和園耕織圖景區升級亮相   本報訊(記者 任珊)經過近一年升級改造,頤和園耕織圖景區昨天開放,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也重新亮相。   耕織圖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
  • 耕織圖: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
    因此,歷朝歷代的君主,沒有不把耕織作為國家基石來對待的。現在一般認為,系統描繪耕織場面的《耕織圖》始於南宋臨安於潛縣令樓璹。這次摹繪的畫作中,關於耕的部分,也就是《耕圖》沒有流傳下來,而織的部分——《蠶織圖》卻奇蹟般地在1984年的黑龍江省大慶市重被發現,隨後被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 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溢出屏幕 於潛「耕織圖」來刷屏朋友圈啦!
    杭州市臨安區於潛鎮是《耕織圖》的故鄉。南宋時期,時任於潛縣令的樓璹在此地繪製農業科普畫冊《耕織圖》,而名噪一時。如今,於潛「耕織圖」又成了「網紅」,因為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齊聚,來刷屏朋友圈了。這個「耕織圖」就是十月份剛梳裝停當、開業迎客的於潛鎮耕織圖村落景區。
  • 北京市屬公園新添10處文化空間
    探訪地點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職工用房▶▶歷史文化展廳進頤和園北如意門,在半壁橋頭向西,過京密引水渠閘後可見兩條道,其中一條向西南方向的,便是通往耕織圖景區的路。經過一年的關閉改造,本月初,頤和園耕織圖景區重新對遊客開放。耕織圖景區,是頤和園在清漪園時期頗具江南水鄉風情的獨特園林景觀,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 農場觀星、綠道漫步、廊橋夜唱……耕織小鎮...
    臨安區於潛鎮是世界首部農業科普畫冊《耕織圖》的發源地,隨著美麗城鎮建設的著重打造,耕織文化已經浸潤到這座千年古鎮的角角落落,耕織小鎮村落景區正不斷展現出別具韻味的美麗。白天,於潛鎮是移步皆景、五美與共的幸福之城,而到了晚上,一條流光溢彩、趣味橫生的夜遊帶則隨著天目溪延伸,成為了「十一」假期裡不可錯過的夜遊好去處。
  • 觀景場所升級休閒體驗,北京市屬公園新添10處文化空間
    探訪地點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職工用房歷史文化展廳進頤和園北如意門,在半壁橋頭向西,過京密引水渠閘後可見兩條道,其中一條向西南方向的,便是通往耕織圖景區的路。經過一年的關閉改造,本月初,頤和園耕織圖景區重新對遊客開放。
  • 讀雍正耕織圖,育秧、插苗,各種農具樣樣俱全,隱藏怎樣特殊內涵
    另一幅耕圖,胤縝模樣的農夫披著蓑衣,兩腳立在水中,他左手熟練的扶著犁耙,右手揚起鞭子,牛昂揚奮蹄,非常的聽話。這種犁耙水田,為插秧種水稻做著準備。 胤禛夫婦扮演成模範的農民夫妻,表示重視農業,儉樸生活,也暗示了自己的淡泊情懷。胤禛仿佛要給外界一種超然物外的色彩。 《胤禛耕織圖》是仿康熙《御製耕織圖》而作。
  • 270歲了 你竟是這樣的頤和園
    漸入嚴冬,各項文化遊覽自然也都進入了淡季。我也終於豁出去跑了趟五環,好好端詳下有著270年歷史的頤和園——只不過目的地不是頤和園本園,而是正在舉辦「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的中國園林博物館。結果,這次觀展讓我想起了恩格斯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那裡面說:「我從這個卓越的老頭子那裡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 向勞動者致敬——這幅雍正耕織圖告訴你,從古至今勞動最光榮
    時值「五一」小長假,小編搜羅了《雍正耕織圖》中富有意趣的勞作場景,借其承載傳統勞動記憶。了解到古人的勞作情景。《雍正耕織圖》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間刻版印製的《耕織圖》為藍本由清宮廷畫師精心繪製而成共有圖46幅,其中耕圖織圖各23幅每幅畫上都有雍正的親筆題詩並蓋有「雍親王寶」和「破塵居士」兩方印章,雍正在《耕織圖》中親筆題詩把意境深遠的五言律詩和文雅遒勁的書法相結合詩、書、畫達到完美的統一堪稱珠聯璧合的宮廷藝術瑰寶。1、浸種百穀遺嘉種,先農著懋功。
  • 頤和園耕織圖、北海畫舫齋……北京新開10處公園文化空間
    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市公園管理中心已完成今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共升級開放頤和園耕織圖、北海公園畫舫齋等10處全新文化空間,通過文物展陳、小微展覽、科普活動、民俗體驗等互動活動,在展示北京園林文物建築和歷史名園文化內涵的同時,讓更多市民遊客體驗古都創意文化。
  • 《我在頤和園等你》張國立王鶴棣默契上演"父子齊心"
    在本期延續&34;的旅途中,嘉賓們首站來到了頤和園中以河湖、稻田、蠶桑等自然景觀為主的耕織圖景區,並在這樣一處具有濃鬱江南水鄉情調的景區之中尋求頤和幹事們沿著頤和園中青磚漫步的小路來到耕織圖景區中供奉&34;嫘祖的蠶神廟。
  • 《我在頤和園等你》第一季本周收官
    本期節目中,幹事們就將前往以河湖、稻田、蠶桑等自然景觀為主的耕織圖景區,尋求頤和「衣」夏的秘密。想要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製衣奧秘,就不得不提蠶神嫘祖。早在遠古時期,她便發明了養蠶絲織技術,奠定了之後紡布製衣的基礎。及至乾隆年間,每年9月織染局織工都會在耕織圖景區的蠶神廟原址舉辦祭祀蠶神的活動。而在景區內具有江南水鄉情趣的玉河齋13間遊廊中,則展陳著48幅描繪農耕場面的仿製石刻。
  • 《我在頤和園等你》張國立等人探索「衣」夏秘密
    來源:國際在線上周,全新園林文化類戶外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開啟了清涼的「頤和盛夏線」。賦詩、觀荷、搖風等頤式消暑活動,不僅令幹事們玩得樂不思歸,也讓網友們種草了「頤和避暑」之旅。探尋「衣」夏秘密 幹事們再度挖掘頤和園消暑妙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人穿著保守且單一,但根據清代文獻《穿戴檔》記載,乾隆年間人們的著裝形式、服飾顏色與設計獨特豐富,夏季更有著極具巧思的穿衣妙招。本期節目中,幹事們就將前往以河湖、稻田、蠶桑等自然景觀為主的耕織圖景區,尋求頤和「衣」夏的秘密。想要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製衣奧秘,就不得不提蠶神嫘祖。
  • 霽月清風 共享頤式晚宴《我在頤和園等你》迎來圓滿收官
    本期節目裡,幹事們就前往了以河湖、稻田、蠶桑等江南水鄉農家風格的耕織圖景區,尋求頤和&34;夏的秘密。耕織圖景區是中國古代重視農桑思想的園林式表現,來到景區的幹事們,首先前往的第一站是象徵傳統農桑文化的&34;
  • 《我在頤和園等你》收官遊線探索頤和「衣」夏的秘密
    上周,由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北京廣播電視臺、華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全新園林文化類戶外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開啟了清涼的「頤和盛夏線」。賦詩、觀荷、搖風等頤式消暑活動,不僅令幹事們玩得樂不思歸,也讓網友們種草了「頤和避暑」之旅。